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根据出生顺序做出判断

根据出生顺序做出判断

男孩在女孩多的环境里成长,会尽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男性特质,甚至会夸大自己那些属于男性的性格特征,以此避免向自己的姐妹靠拢。这种男孩通常不是十分狂放(其好像是在对自己的男性身份加以突出或证实),就是十分怯懦。

独子的整个童年都处在全家的关注下,维持这种地位,成了他们生活的职责所在。对他们而言,这是很悲惨的。独子的思考方式依据的并非逻辑,而是个人生活习惯。举个例子,一个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其余都是女孩,男孩就将面临相当恶劣的处境,很多问题也将由此产生。这个男孩也许会被大家评价为像女孩,这种说法有夸张的成分。实际上,任何人在成长中,都要接受女性的教育。在成员多为女性的家庭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困难。根据家里的秩序、陈设,就能快速判断出家里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女孩多的家庭总体而言更整洁,男孩多的家庭会有很多东西被弄坏。

在多个兄弟之中成长的唯一的女孩,也会处境艰难。她也许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效仿男孩,也许会表现得相当文静,具备女性的典型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会有显著的自卑感。她是这个环境中仅有的女孩,而在其中占据上风的,是她那些兄弟。自己不过是个女孩的感觉中,潜藏着自卑情结。在“不过是”这几个字中,自卑情结得以充分展现。从中能够看出,她极力在衣着上向男孩靠拢,且会在之后相信,男性应拥有的性关系,自己也应拥有,这些都表明她的优越情结在对她进行补偿。

现在我们预测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采取了可能性这种方式,这其中并不包含必定会出现的情况,这点需要明确。非常聪明的第一个孩子不会经历那种或许会出现的悲惨经历。原因在于,这种孩子有着极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会因第二个孩子而被抑制。或许是妈妈帮第一个孩子拓展了兴趣,让其对包括初生婴儿在内的其他人产生了兴趣。而不会被抑制的第一个孩子,会让第二个孩子处境异常困难,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得出的结论。这也许会对第二个孩子造成阻碍,这种孩子也许将频频丧失勇气,丧失自信,从而变成最糟糕的孩子。大家都了解,无论何时,孩子都要对胜利怀有希望,因为孩子若在竞争中失去了这种希望,就将一无所获。

对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问题的探讨,就进行到这里。我会列举一个特殊案例,作为探讨的终结。这个案例是这样一个家庭状况:家里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由始至终,两个孩子都处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女孩在成长过程很被动,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是女孩。她要想有出色的表现,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她在家排行第二。她非常独立,也非常有精力,在跟哥哥的竞争中,不断向哥哥靠拢。男孩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女孩的智力、身体都比男孩发育得早。举个例子,同样是12岁,女孩就远比男孩成熟。男孩也许会因此自卑,放弃竞争,放弃努力,选择逃避,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男孩会走上艺术的道路,以实现逃避的目的。不过,也有一些男孩会变成精神患者、罪犯,会失去竞争的勇气,变得神经过敏。

而家里最小的孩子和第一个孩子有着相似的处境,最小的孩子出生时,前面几个孩子都已长大。心理学领域有这样一种观点:最小的孩子在家中占据的地位相当有意思,除了他,不会再有别的孩子,无论何时,他都是最末尾那个孩子。所谓最小的孩子就是这个意思,而他跟第二个孩子的相似之处,也在于此。第二个孩子也要经历第一个孩子的悲惨遭遇,失去自己原有的优越地位。而最小孩子的地位却是最优越的,因为,他永远不会有这样的遭遇。在其余条件都一样的前提下,成长得最出色的会是最小的孩子。他和第二个孩子一样,对超越哥哥姐姐们满怀激情。在前方,还有榜样等他超越,但相较于他的家人,他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生意人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也许最终会做诗人;科学家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也许最终会做生意人或音乐家,总之有别于其余孩子。最小的孩子更倾向于往与众不同的方向发展,以避免跟其余孩子在相同的方面展开竞争。这表明他往往会选择跟其余孩子不一样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表明他不够勇敢。满怀自信的人会直接选择相同的方向,表现自身才能。

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即使以“一个人能成就任何事”这个理论也难以解决。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要让男孩知道,女孩之所以能超过他,原因在于,女孩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她还发现了更好的方法。还要尽量把这样的兄妹引导进入彼此没有竞争的环境中,以便减少竞争的氛围。

第一个孩子往往会被一种保守观念左右,即掌权者应维持自己的权力。他们把失去权力视为偶发事件,对权力推崇至极。第二个孩子却是截然不同的状况。他们在发展期间,并非大家最关注的对象,在他们前边,还有一个榜样人物。跟这个榜样人物并驾齐驱,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他们对权力并不认同,期待权力转移到其他人手中。他们把竞赛视为前行动力的唯一源头。因此,大家将看到,始终注视并极力追逐前方的目标,好像就是他们采取的行为。改变自然规律与科学规律,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期待。他们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但不是表现在政治上,而是表现在对待兄弟姐妹、社会生活的态度上。《圣经》里的以扫与雅各[1],堪称其中的最佳代表。

个体心理学有一项任务,就是适应社会,看起来很矛盾,可矛盾仅限于字面意思。要明白社会因素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必须先留意每个人具体的心理活动。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个人,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在我看来,社会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是一样的,即便其余心理学都会将二者区分开,也不会影响我的观点。我一直都在对个人生活习惯进行探讨和分析,这种分析包含着社会性见解,以服务于社会为目的。

在一段时期内,第一个孩子是家里仅有的一个孩子,但在之后的生活中,他失去了这一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家里的出生顺序至关重要。第一个孩子一度享有很多权利,可到了最后,这些权利他都失去了。而其余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取决于自己并非第一个孩子的身份。

这种分析要进行下去,并要以社会适应问题为重点,加以突出。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同样是这种情况。只是我们不会去探讨生活习惯的诊断问题,而要探讨生活习惯本身和稳定推进的方式。

除了直接研究孩子的生活习惯建立过程外,个体心理学还会采取以下方法:推导孩子在家里的出生顺序,对其动作、体态进行观察,询问对于将来的职业他们怀有怎样的想象,询问他们拥有何种早期记忆,诸如此类。这些方法我们都探讨过了,但是由于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跟教育发展的关系密切程度,超过了其余方法,因此再度重点突出孩子在家里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在前一章中,我们探讨的核心是对教育问题的分析。而我们要分析社会问题,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幼儿园、学校是小型的社会机构,在对形式进行简化后,就能研究社会适应不良这个问题了。

在此,我们最好能再复述一遍个体心理学的诊断方法,因为在对孩子的治疗教育中,首要工作便是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做出诊断。在教育以外的领域,对生活习惯做出诊断,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可是该阶段却只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

[1] 以扫和雅各是《圣经》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以扫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雅各是第二个孩子。雅各骗取了以扫的长子身份,以及长子继承权,以扫因此对他怀恨在心。为了争夺继承权,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后来,二人重归于好。——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