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武则天 > 第十三章 晋升天后

第十三章 晋升天后

更让人佩服的是武则天不怕家丑外扬的勇气。我想,武则天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当时有关贺兰敏之和杨夫人的丑闻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与其让人乱猜乱讲,还不如自己把它抖出来。即使在现代社会,平息传言的最好办法不也是公布事实吗?当然,武则天敢这么做,也和唐朝人对这类教化问题的宽容态度有关。这样的事情要是放在宋朝以后,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觉得难以启齿。禁区相对较少,恐怕也是武则天能够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武后既然不惜爆料,贺兰敏之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他被流放到南方的雷州,中途被武后派来的杀手用马缰绳勒死了。

这一回可没有人再保护他了。武则天上表给唐高宗,开列贺兰敏之的五大罪状,要求法办。哪五条呢?第一,私自挪用为荣国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锦。杨夫人死后,国家拨了一些锦缎为她做佛事,贺兰敏之给挪作他用了。第二,居丧期间穿吉服奏伎乐,不遵礼制。第三,诱奸准太子妃。第四,强奸太平公主的随行宫人。第五,和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通奸。这可真是爆料啊!特别是和外祖母通奸这一条,放在古今中外任何时期都会让人大跌眼镜。八九十岁的老外婆和二十多岁的外孙子通奸,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真有这事?这么高龄的杨夫人还能和外孙子私通?我觉得不无可能,后人常说脏唐臭汉,李唐家族本来在血统上就胡汉混杂,而整个唐代社会对风教问题也都持开放的态度。当然,还得佩服杨老夫人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联想到武则天能在六十多岁的高龄当上皇帝,七八十岁还包养面首若干,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有非凡的基因啊。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真正重用的第一个外戚,也是她培养的第一个子侄辈的外戚。可是,贺兰敏之实在不堪调教,他不仅不能帮助武则天,反而处处跟她作对。最后,武则天只好放弃他了。但是,处决贺兰敏之,仅仅意味着武则天清除自己无法控制的人物,就像当年用匕首对付难驯的狮子骢,并不意味着她要抑制整个外戚势力。武则天要想改换天命,她们武家的人是一定要培养的,她还要寻找新人来取代贺兰敏之的位置。可是,她娘家的资源就这么有限。亲姐姐只有两个孩子,现在都死在她的手下了。亲妹妹死得早,没有留下子嗣。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反复权衡,最后终于决定,不计前嫌,召回被她流放岭南的几个侄子。这几个侄子是她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曾经深深地伤害过武则天,让武则天铭心刻骨。但是,孩子并没有做过什么。也许武则天心里并不喜欢他们,但是,毕竟和他们并没有直接的恩怨。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试试吧。

这已经很严重了,不过毕竟还只是针对准太子妃,太子以后还可以另行选妃。更不像话的是,贺兰敏之居然把魔爪伸到了武则天的女儿身上。大家都知道,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活下来的女儿,武则天对她非常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可是,有一次小公主去姥姥杨夫人家,贺兰敏之居然强奸了她的随从宫女。俗话说,打狗看主人,贺兰敏之这样做,不是对小公主大为不敬吗?武则天知道后肺都气炸了。按照她以往的性格,这个贺兰敏之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早都掉光了。但是,武则天还是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杨夫人护着。要说这杨夫人对外孙子真是疼爱无比,其间原委也是一桩疑案,我们一会儿再说。反正有她罩着,贺兰敏之还可以无法无天。可是咸亨元年(670年)杨夫人去世了,贺兰敏之作为继承人主持丧礼,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对自己的庇护伞杨夫人表现得相当冷酷。在居丧期间,他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悲伤,反而脱去丧服,穿得花红柳绿的,在家里跟歌伎调笑奏乐。

于是,就在武则天号称天后的前几个月,武则天的几个侄子都被召回长安了。其中异母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因为在几个侄子之中年纪最大,袭爵周国公,从五品官起家,很快就被任命为三品的宗正卿。这个职务本身权力并不大,但是主要掌管皇族事务,一般都由李唐宗室担任。现在,武则天把这个掌控皇族事务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了。也许就是在这时,武则天产生了让武家凌驾于李家之上的想法。皇后,哪怕是有权力的皇后之位,已经渐渐容不下她的野心了!

贺兰敏之虽然聪明英俊,但在政治上却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他非但不能努力替武则天排忧解难,反倒一次次给她难堪。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当时已经长大成人,准备纳妃了。本来已经选定了杨家的女儿做太子妃,马上就要举行婚礼了,贺兰敏之却施展手段诱奸了杨小姐。武则天又气又急,只好临时取消了婚礼。

三、建言十二事

姐姐的儿子叫贺兰敏之。贺兰敏之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也继承了母亲的轻佻,是长安城里有名的花花公子。本来他和武则天的关系还好,但是自从武则天毒死了贺兰敏之的亲妹妹魏国夫人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微妙了。《资治通鉴》记载,贺兰氏死后,高宗哭着问贺兰敏之:“朕上朝时魏国夫人还好好的,下朝就听说她去了,怎么会这么快!”贺兰敏之只是痛哭,一句话也不说。我们要知道,这事武则天可是给定过调子的:魏国夫人贺兰氏是被武惟良和武怀运他们送来的食品给毒死的。贺兰敏之如果相信这个说法,他就应该告诉唐高宗,都是武惟良和武怀运这两个坏人,他们本来想要毒死皇后,没想到被我妹妹误食了,皇上您可要严惩他们啊。可是贺兰敏之一言不发,就在那儿恨恨地哭。不说话也是一种表态。心思缜密的武后听说后,只说了一句:这个孩子对我起了疑心了。尽管如此,武则天并没有亏待贺兰敏之。因为武则天的哥哥们都已经死了,武士彟的爵位没人继承,她让贺兰敏之改姓武,继承了外祖父武士彟周国公的爵位,还把他提拔为三品官,希望他日后能够成为自己的帮手。

武则天如果只是重用外戚,那就和历史上许多垂帘听政的太后没有区别了。但是,武则天的目标不是有权力的皇后,而是权力无限的皇帝。要做皇帝,就要让天下的人信服,自己有能力领导这个国家!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在晋升天后不久,武则天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公布了她的施政纲领。这是武则天第一次在天下人面前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这可是一件大事,史书中一般把它叫作建言十二事。

我们说过,武则天出身小姓,家里的人口并不多。现在,哥哥、堂哥和姐妹都死了,武则天已经没有平辈的外戚了,要培植外戚,只能从晚辈中寻找。晚辈之中,武则天有侄子、有外甥。哪个更亲呢?按照中国传统,侄子比外甥更亲。但是武则天小的时候不是受过异母哥哥们的虐待吗?她始终无法原谅他们。而姐姐虽然后来也做过对不起武则天的事情,但是毕竟是一母同胞,从小共患难的,武则天还是更爱姐姐。这样一来,武则天培养的第一个外戚就不是哥哥的儿子,而是姐姐的儿子了。

这十二件事,我把它大致分为四个主要方面:

前面提到过,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对外戚一直非常严厉,在她的打击之下,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堂哥们都相继死去。她一来报了小时候受到的虐待之仇,二来呢,是她当时还安于皇后身份,皇后抑制外戚才会显得大公无私,才会更得皇帝的信任。武则天之所以逐步取得权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在这方面的表现。仅仅满足于当皇后可能不需要外戚的支持,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掌权呢?或者说,如果想要改变天命当皇帝呢?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能帮助自己的恐怕还是外戚。

第一方面内容是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里面包括四条建议:第一条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经常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武则天说这句话可不是装门面的,她还有三个建议来具体落实。其一是息兵,就是停止对外作战,减轻农民的兵役负担,保证农时。其二是减少公共工程,减少农民的劳役负担。其三是考虑到京城周边地区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情况,特别免除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农民的徭役。因为京城有政府,还有驻军,所以老百姓的负担本来就很沉重,京城又是首善之区,是给全国做表率的地方,所以武则天就先把这些地区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

二、培植外戚

第二方面内容是笼络百官。先从提高官员待遇入手,特别是要提高中下级官员的待遇,因为大官人少,而且他们本来待遇就高。武则天提了三条建议。第一,停止审查立功将士在前线所取得的勋官头衔,切实落实退伍勋官的待遇。勋官是怎么回事呢?它是将士通过军功获取的功名,分为十二个等级。勋官没有实际的权力,但是享受一定的政府优待,比如说在均田的时候可以多分土地,还可以让儿子到皇帝身边担任卫官,等等。当时对外战争比较频繁,许多士兵在前线都被授予勋官,回到地方后,地方觉得执行相应的优惠政策压力很大,所以就加强了审核制度,因此,有些前线授予的勋官在地方得不到承认,这当然打击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现在武则天停止审核,承认战士浴血奋战的成果,有点类似我们今天做好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第二是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相当于现在提高公务员待遇。第三是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升迁的中下级官僚升官。过去好多低级官员甚至中级官员因为没有背景,很难有升迁的机会,现在武则天体察他们的难处,给他们普遍升官,这和她在封禅之后给官员普遍加阶是一脉相承的。这可是中下级官员们的福音啊,他们怎么会不由衷地支持武则天呢!

什么配套措施呢?首先,武则天开始培植外戚了。

武则天为什么要笼络百官呢?因为她要利用他们。我们知道,武则天的起家过程一直利用了朝廷中官僚的矛盾,让急功近利的中下级官员去冲击保守的高级官员。当年当皇后如此,如今当天后还是如此。给中下级官员足够多的好处之后,武则天又提出了一条建议,叫作“广言路”。就是说不仅仅高级官僚对朝政有发言权,中下级官员也应该有发言权。她已经通过泛阶授官和提高官员待遇取得大家的好感了,现在,一定要保证这些官员在朝廷里有发言权,为自己呐喊助威!可是,要让每个人发言,就会有不同意见,如果出现反对武则天的意见怎么办呢?武则天还有补充建议呢,那就是“杜谗口”。如果谁觉得天后图谋不轨,谁敢在皇帝面前再挑拨离间,对不起,那就是向皇帝进谗言,要坚决杜绝!这一条其实是对于天后权力的一种保障,也是对于天后所提出的其他政治纲领得以实现的保障!

那可能有人会问,唐高宗怎么会允许武则天这样想、这样做呢?其实,武则天正是利用了唐高宗妄自尊大的心理,先把他推到天皇的位置,让他陶醉在自己的称号之中,哪里还来得及细察武则天潜在的野心呢!也许有人会觉得,一个名号的改变就能说明这么大的问题吗?我们是不是想得太多了?不是。因为在改称天后的前后,武则天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这些措施加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怀疑她的真实目的了。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那老百姓。在任何时代,谁要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谁就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武则天肯于为普通百姓和中下级官员争权益,不仅使她赢得了最广泛的人心,而且奠定了她日后执政的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说,武则天能当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不仅仅靠什么权谋术、厚黑学,真正靠的是这种政治家的广阔胸襟。此后,无论上层怎样风云变幻,民间始终寸草不惊,这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哪里是在尊奉祖宗啊,明明是借着祖宗之名,把自己无限拔高啊。天后的“天”字对武则天可是意味深长。我们不是总说她喜欢玩弄文字游戏吗?这个“天”字现在意味着天命!另外,天后还意味着武则天是天的配偶,是比德于天的!什么人才能够比德于天啊?只有皇帝!可见,在这个时候,武则天的欲望又膨胀了,皇权已经明确成为她追逐的目标!这一年,距离武则天与唐高宗合称二圣整整十年,距离武则天当皇后将近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武则天上了三个台阶,现在,台阶的顶端已经隐约可见,那就是皇帝的至尊宝座。

武则天先行把民心给稳定下来,接下来的建言就是针对自己的家事了。第三个方面内容是提高母权,要求即使父亲在世,如果母亲去世,子女也应该服丧三年。中国古代不是尊重父权吗?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从丧礼这个角度讲,如果父亲去世了,子女必须披麻戴孝,守丧三年。母亲去世时,如果父亲已经不在人世,同样要服丧三年;但如果母亲去世时父亲仍然活着,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尊重,子女只需服丧一年。武后认为这个规矩不合情理,要求修改。她说,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为人子女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简直是禽兽不如。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即使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服丧三年。这一条历来被人们视作武则天提高女权的标志,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她提高的不是女权,而是母权。她想要借助这一条建议来提高母亲在家族中的地位,让母亲和父亲在儿女面前取得大体平等的权力,强调儿女应尊重母亲。这一条显然主要是为武则天自己日后的政治权力服务的。她考虑的是,即使日后高宗死去,她也要在儿子面前保持自己的权威!

唐高宗改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

第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取悦皇帝。武则天知道,她的权力来自唐高宗,她推行自己的主张也要依靠唐高宗,如果失去了唐高宗的宠爱和信任,一切都将彻底改变。所以,取悦高宗是非常必要的。怎么取悦呢?武则天提了两条建议:第一,“王公以降皆习《老子》”。要求文武百官都得上理论课,学习《老子》这本书,而且,还要把《老子》作为教材,纳入科举考试的体系中去。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呢?这是为了摆平和唐高宗之间的关系。因为李唐皇室尊奉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武则天的这条建议就是向唐高宗献忠心,表示天后还是以李唐皇族为中心的,是愿意团结在唐高宗周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政治作秀,希望唐高宗放心,不使他产生疑虑。

二圣临朝十年以后,武则天的威望已经相当高,但是,从不循规蹈矩的武则天又有新想法了。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她对唐高宗说:我们现在是以孝治天下,可是我们对祖宗的孝顺还远不够呢。祖宗们立下那么多丰功伟绩,却没有在他们的名号之中体现出来,这样不利于后代缅怀他们。那怎么办呢?武则天提出来,要给列祖列宗加上足以评价他们业绩的尊号。比如,追尊唐高祖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武则天接着说,既然列祖列宗都称皇帝和皇后,我们怎么敢和祖宗使用一样的称呼呢?我们得避讳!那怎么避讳呢?

第二,提倡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唐高宗本人喜欢节俭,他死之后,武则天曾经盛赞他有俭德。既然如此,武则天就投其所好,也跟着提倡俭朴。中国历朝历代都讲节约,但是如果统治者只是口头提倡,再动听的话也不能让人信服。武则天可不是天桥上的把势—光说不练,她是说到做到,带头节约。怎么节约呢,从着装做起。我们现在说百褶裙,裙子的褶子越多越好看,但是褶子越多也越费布。按照当时的礼仪规定,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武则天不是提倡节俭吗?她只穿七个褶子的裙子,让大家看看,天后的裙子可能不美,但是天后心灵美!大家都来学习天后吧。

一、自封天后

这份政治纲领,既高屋建瓴,又符合武则天的个人需要,反映出武则天经过二十来年的锤炼,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斗争技巧都已经炉火纯青了。此时的唐高宗对这位政治家夫人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立刻下诏赞美天后的远见卓识,并且准备实施天后提出的施政纲领!武则天的威望更高了。

武则天从一个进宫时十四岁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代女皇,一生走了五大步。第一步是废王立武当皇后,第二步是二圣临朝,第三步是晋升天后,第四步是废黜儿皇,第五步是登基称帝。这里讲的是晋升天后的事情。

天后在政治上一天比一天成熟,唐高宗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虽然他比武则天小四岁,但是恐怕要走在武则天前面了。他开始考虑后事。武则天也在考虑。武则天和丈夫已经争了十几年的权力,以后,恐怕要面对的不再是丈夫,而是丈夫的继承人,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面对着诱人的最高权力和割不断的骨肉亲情,武则天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垂帘听政,对朝中的大事小情都获得了过问权。此后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仰仗武则天的聪敏果断。武则天利用唐高宗的信任,终于放开手脚,开始积聚自己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