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五百年来王阳明 >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收服卢苏、王受之后,王阳明认为教化才是让民心安定、老百姓获得幸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他立刻兴学校、办教育,还给予特别政策引进人才。欢迎各地的秀才、童生都到广西来,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许多在其他地方不怎么受待见的人才,这时候都到了广西。这些人一来,逐步改变了当地的生活面貌,包括思想面貌。尤其很多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风俗习惯上互相交融,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根本之道。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王阳明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后续的手段。

除了大兴教育之外,还有行乡约。王阳明引入中原内地儒家基层社会的一些治理经验,制定乡约,让乡村自治。广西当地文化落后一些,缺少那些德高望重能服众的人,王阳明就在培养乡约自治的过程中,引进在江西剿匪用的十家牌法。就这样整个广西的局势迅速安稳了下来。

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为了安抚人心,有时候也采取了一些极端,甚至作秀的办法。当年田州城外的大河旁有一块大石头,被当地人称为玄龟石。玄龟,就是乌龟,北方玄武嘛。据说这个玄龟石很灵异,每次只要当地有战乱发生,它就从河边逃到离河很远的陆地上。战乱结束,玄龟石又爬回到河边。后人猜测,这很可能是河水汛期造成的变化,但是当时的人都认为神异得不得了,灵验得不得了。岑猛造反的时候,玄龟石就爬到了陆地上,离河很远。岑猛之乱被姚镆平掉之后,玄龟石就爬回到河边。卢苏、王受反叛之后,玄龟石又爬到很远,还没有爬回河边。整个田州的老百姓人心惶惶,久久未能安定。

王阳明孤身前往卢苏、王受大营,向七万受降将士演说。王阳明一讲,把众人全都讲感动了。王阳明说,政府以后再不对他们欺压,会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幸福、安宁地生活。然后七万人大多遣散、回乡。大家佩服王阳明嘛,都心甘情愿地遣散。卢苏、王受身边大概只留下几千人,一场风暴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对人、对事,王阳明不仅有道的层面的智慧,也有术的层面的手段。知道这个情况后,王阳明决定第二天举行祭祀,要说服玄龟石。这一下老百姓都很激动,第二天一大早都围到河边来看。果然,玄龟石一夜之后就爬回河边了。这天夜里玄龟石是怎么回到河边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王阳明巧妙地采用了某些办法。

卢苏、王受甘心受降,但他们手下还有七万人马呢。二人说这七万人马一定听大人指挥,王大人您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王阳明说,这七万人马我亲自去安抚,去犒师。

第二天红日初升之时,祭过天地之后,王阳明就站在玄龟石上,开始表演了。王阳明很会演啊,这时候就仿佛在与玄龟石交流。田州的百姓激动万分,王大人也是神灵啊,可以和神灵交流。交流了一段时间,王阳明突然一步跨在玄龟石上,指着玄龟石大声呵斥说,你要不老实,我今天就收了你。最后王阳明刻下碑铭,把“田石平,田州宁,千万世,巩皇明”十二个大字刻在玄龟石上。从此,玄龟石老老实实地趴在河边,再不敢往陆地上爬了。当地文化比较落后,王阳明这么一干,整个田州思恩对他奉若神明,人心也都安定下来了。

打完之后,王阳明站起身走到二人面前,把卢苏、王受搀扶起来,说我知道你们二人义薄云天,本是质朴之人,被逼上梁山。本大人也是无奈,但正因我知道你们的赤诚,才有这样一个功过相抵的处罚。卢苏、王受这时候对王阳明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王阳明拖着病躯,不费一兵一卒,不费吹灰之力,翻云覆雨间就把广西的局势稳定下来了。不过,看上去虽然轻而易举,但毕竟劳心劳力,这个时候王阳明的身体已经真的不行了。1528年八月的时候,王阳明把平卢苏、王受的情况上疏给了朝廷,可桂萼就一直压着。一直过了八个月之后,朝廷才有封赏。赏了什么呢?赏了五十两白银。王阳明反复上疏,说明因为身体原因想回余姚老家,朝廷根本就不管。桂萼还希望他继续在广西领兵,能够剑指安南。

就在二人惊疑之际,王阳明解释说,“其罪之罚不能免”,惩罚的形式必须要有,但你们可以穿上最重的盔甲。王阳明又给他们看了军棍,要执行处罚的军棍是空心的,卢苏、王受这才明白过来,踏踏实实、心甘情愿地各领一百军棍。

意外之战

卢苏、王受立刻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次会见不是一派祥和的气氛吗?怎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王阳明给朝廷上疏,认为应该以招抚为主,而不以征剿为主。为什么呢?其中原因,王阳明认为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且思恩自设流官,十八九年之间,反者数起,征剿日无休息。浚良民之膏血,此流官之无益,亦断可识矣。”就是说,造成当今局面的关键原因不是当地老百姓的问题,而是政府的问题。

王阳明看到卢苏、王受负荆请罪,进来投降,这搁在一般人肯定很感动啊,定要好好安抚一下。猜王阳明怎么着?他端坐大堂之上,惊堂木一拍,厉声说:“卢苏、王受,你二人知罪否?”可把卢苏、王受吓一大跳。王阳明接着说,你二人虽赤诚来降,但是你们聚众造反,功就是功,罪就是罪。我作为此次征剿大臣,你们的罪不可略过。你二人要领罪,每人各打一百军棍。

我们知道,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明清历史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叫“改土归流”。就是取消当地土官,都改成流官,流官就是汉族官员,中央政府派来的。但是,与当地格格不入,造成非常大的矛盾。王阳明认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应该以安抚为主,让老百姓的民心有归宿,这才是最根本的,而不是表面上把他们镇压住。民心就像水里的葫芦,好像按下去了,一松手又弹起来了。压得越厉害,反弹得也越厉害。

卢苏、王受看不到剑拔弩张,渐渐就放心了。走到衙门口,衙门口站岗的果然都是自己的人,他们就彻底放心了。这时候,看见王阳明,中门大开,端坐大堂之上,就等卢苏、王受来了。卢苏、王受把整个南宁城四面都转过了,知道绝对没问题,这时候彻底放下心来了。然后让手下把自己绑了,褪去上衣,裸出背脊,每人背脊上插一根荆条。这叫什么?这叫负荆请罪。然后进到衙门,拜见王阳明。

因此,王阳明后来就坚决使用招抚的措施,尤其对于桂萼想让他剑指安南的想法,王阳明认为:“思、田之事已坏,欲以无事处之,要已不能。只求减省一分,则地方亦可减省一分之劳扰耳。此议深知大拂喜事者之心,然欲杀数千无罪之人,以求成一将之功,仁者之所不忍也。”就是说,我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政策,稳定地方,我知道肯定违背了好事者之心,主政者中有桂萼这样的好事者,好大喜功者,唯恐天下不乱,想通过广西战争的机会,剑指安南,把安南收复回来。但王阳明说,这样要杀无数的无罪之人,最后成一将之功。这违背我的良知啊。

1528年二月,卢苏、王受揣着满满的怀疑来到南宁。卢苏、王受开始还是十分犹豫,就算换了他们的人,他们也还是怕王大人是不是还有什么厉害的后招。但是,卢苏后来说,满城都是我们的人了,怕什么?我们去看一看。如果发现不是我们的人,我们调头就走。到了南宁一看,城防果然全换成了卢苏、王受的人。进了城,只看南宁的大街洒扫干净,市民生活正常,市集交易非常兴盛,一片安宁、祥和的姿态。

致良知是心学的关键。“仁者之所不忍也”,万物一体之仁,是阳明心学的一个核心归宿。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对于大凶大恶之辈,王阳明从来没有假仁慈,该杀就杀,但是对于无罪之人,尤其无罪之黎民百姓,王阳明却始终怀着仁爱之心。战乱一起,百姓流离失所,不知多少人要丢失无辜的生命。因此,王阳明宁拂当政者、喜事者之心,也不会杀数千无罪之人以求成一将之功。他不干。

卢苏、王受一看,王大人他把部队都遣散了,确实有诚意的样子。但是,他们还是不太放心,就派使者来与王阳明交流。说我们来归降也行,但是王大人你本事太厉害,我们实在有点害怕,放心不下,你要让我们归降,行!我们到南宁来投降,不过,南宁的城防、包括府衙,都要换成我卢苏、王受的人马。你整个南宁城换成我的人,我就来投降。王阳明怎么说?没问题,换!我,赤诚相待,就按你们的要求来办。于是把整个南宁的城防、包括衙门口站岗的,全换成了卢苏、王受的人。

王阳明不是没有这个本事,他肯定有,桂萼也是看中他这个本事。但王阳明不会为战而战。他在广西剿匪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轻轻易易地就摆平了卢苏、王受。

在这一过程中,王阳明渐渐了解到真相,为了表示诚意,他把四省、包括湖广的部队都遣返回去了。尤其还有些正在来的路上的部队,就直接回去,不要来了,要以一片赤诚之心对待卢苏、王受。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不会再打仗的时候,王阳明突然又要打了。这是战或不战,都要屈人之兵啊。打什么?为啥打?怎么打?打谁呢?

此时此刻,卢苏、王受的心里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降还是不降呢?王受跟卢苏说,不能降。这个王大人素来多诈,大家都知道他太厉害了,太深不可测了。多诈,就是比所有狡猾的人还狡猾,搞不清楚他的水到底有多深。

原来,王阳明在安定广西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一个情况,解决了卢苏、王受的反叛之后,当地老百姓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忧患,就是来自八寨、断藤峡的匪患。王阳明开始彻底调查,慢慢搞清楚了,所有的亡命之徒都聚集在八寨这个地方。广西的红水河南岸,有八个土匪窝子,几十年来,所有的土匪都往这儿跑。当地人称八寨之匪患为“一百六十年不能诛之巨贼”。此外,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土匪窝子就是“断藤峡”。断藤峡在黔江下游,浔江最险要的一段口子上,原来叫大藤峡。因地势险要,底下水流湍急,两岸之间唯有一根天生的粗藤贯通两岸,以此渡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匪患便渐渐聚集到大藤峡,愈演愈烈,成为两广的心腹大患。

王阳明告诉他们,要知道我在这儿有十万大军,兵力了得。此前,王阳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把十万大军这个声势已经放出去了。卢苏、王受心里也很胆怯。再加上王阳明此前平宁王之乱、平江西匪患,积累下巨大的名声。整个那一时代的土匪,都怕王阳明,这个人太神了,没有他打不赢的仗。

到了成化、天顺年间,名将韩雍集结二十万大军入广西,好不容易平定了大藤峡。此次大藤峡之战,对明代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呢?俘虏的人员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当地土司的女儿,姓纪,入宫后被宪宗所幸,后来生下了孝宗朱祐樘。另外是一个男子,就是后来宦官乱政的大太监汪直。

我们知道,王阳明最大的本事,一是讲课,二是写信。卢苏、王受看了王阳明的招降信,条分缕析,虽然有传言说王阳明是诈招,但这封信里分析得头头是道,把他们为何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一清二楚。王阳明说,原因不在你们,而在政府,先把这个责任揽下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然后再谈到降与不降的各种后果,尤其是不降的后果。

韩雍破了大藤峡之后,命人把这根横跨江上的天生巨藤砍断了,大藤峡变为断藤峡了。韩雍走后,这根藤又被土匪接上。断藤峡、八寨就成了两广匪患聚集之地。除了韩雍那一次打胜了,每次官军来剿,都根本剿不了。剿而复燃,导致这里成为匪患的中心跟老窝。历代两广政府、官军一点办法没有,这才是广西匪患的一个真正核心所在。

王阳明认为,卢苏、王受应该可以招降。这一下,带兵将领就不太同意了,尤其是从广东来到这里的一批人。他们心想千里迢迢赶到这儿,结果王大人不打仗,要招抚,最后没自己什么事了。于是就背后使坏,放出风声说王阳明招抚卢苏、王受,其实是诈招,等卢苏、王受受降后肯定快刀斩乱麻,要了他们的命。然后,这个风声就放出去了。卢苏、王受那边得到风声,如惊弓之鸟。王阳明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他写了封信,劝降卢苏、王受。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王阳明认定断藤峡和八寨之匪是两广的毒瘤,一定要清除。王阳明的手下,包括他的学生都劝他,朝廷让先生来是平田州思恩之乱的,没有旨意让您去平断藤峡和八寨之敌。现在卢苏、王受已经平定,身体这么不好,何苦去惹事呢?王阳明摇摇头说,我来广西一者为圣上之所命,二者为我内心的良知所命。

卢苏、王受这样的人呢,本质非常质朴,他们心里本也希望有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王阳明这叫知人善应。只有了解对象、把握对象,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决定、恰当的反应。

我们讲阳明心学归于致良知,人生境界已经高山仰止,他看到了老百姓所受的这份罪,焉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呢?如不解决这个匪患,他对不起内心的良知。这时候,王阳明已经遣散了大军,但是湖南有一支原本要剿卢苏、王受的部队来得比较晚,这时候才到。再加上广西当地的官军,以及卢苏、王受剩下的几千人,总共有一万六千余人。而断藤峡和八寨的土匪总数却有好几万。要打,手下都没信心啊!

王阳明江西剿匪的时候,对谢志珊就一定要打,而且打完了还要杀掉。虽然他很佩服谢志珊的智慧与志向,最后还是杀掉了谢志珊。因为谢志珊是一个有志向的土匪,联合各部土匪,自封征南王。这样的土匪一定要剿灭他,否则势将成为朝廷之患。像池仲容,也杀掉了。为什么呢?池仲容素来凶狡,非常凶残,是江西最大的一股土匪,历时三十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朝廷屡招屡降屡反叛。通过近身观察,王阳明认定此人首鼠两端,非常滑头,是祸乱的根由所在,因此一定要杀。而对卢珂,卢珂一招就降了,一降王阳明就重用他。为什么呢?卢珂本来是个乡绅,在当时的乱局里为求自保,聚众造反。他的那些人里本身很多其实是求安定的。

但王阳明坚决要打。本来大家让他打卢苏、王受,他不打;跟他没关系的八寨、断藤峡之敌、之匪,他坚决要打。

这时,王阳明召集四省的军事将领开军事会议,面对卢苏、王受,应该怎么办?湖广的那些军事将领都说,大军好不容易集结了,打!要不打的话,怎能显出武将们的业绩呢?武将那是要凭业绩进阶的。王阳明摇摇头对众人说,卢苏、王受其人非常质朴,纯是姚镆高压之下被逼无奈以寻自保,才在田州思恩反叛。我看,对这两个人应该以招抚为主。王阳明平过各地匪患,到底是打还是招抚,是杀还是宽宥,从来都是区别对待。

八寨、断藤峡的土匪听说王阳明来,也比较担心。王阳明剿匪是出了名的厉害。土匪最不怕的就是官军,知道官军没本事。但是每一处的土匪碰到王阳明临时集结起来的队伍,都是必败无疑。作为一个儒将,王阳明打仗的神奇就在这个地方。他不像戚继光后来自己训练了一支戚家军,那是百战百胜,百战之师。他每次临时组织起来一支部队,却能百战百胜,无往不克,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因此,八寨、断藤峡的土匪也很怕王阳明。土匪们看到王阳明遣散了军队,稍稍放心了;后来听说王阳明又要开打,又开始紧张了。

王阳明到广西上任,路上走了好几个月。但这几个月的时间,尤其到广西境内之后,先到梧州,后来又驻兵南宁府,王阳明已经把广西境内所有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王阳明坐镇梧州、南宁之后,这时朝廷又征集两湖两广军队,总数将近十万人马,比姚镆当时还强大。因为桂萼的想法不仅要平卢、王,关键还要剑指安南,最好能一举荡平安南,把安南再收回来。

王阳明在南宁誓师,八寨、断藤峡之匪非常紧张。王阳明又放出风声,五日之后要进兵八寨、断藤峡,大家更是吓坏了。结果过了五天,又没什么事,再一看王阳明又给部队放假了。虚虚实实,扑朔迷离。八寨、断藤峡这帮土匪不再迷信王阳明,叫嚣说一百六十年来,我们再没败过。除非韩雍复世,否则无人可以剿平我们。

据说卢苏、王受发展到七万人马,姚镆完全处于被动,广西局势严重失控。嘉靖皇帝和桂萼都比较着急,赶紧把王阳明请出来。王阳明这时候身体已经非常糟糕了,不仅有严重的肺病,而且还有严重的足疾。很多学者推测,王阳明后来丧命于肺癌,若真是那样,按时间推算这时应该已到肺癌中期了。

就在土匪们彻底放心之时,王阳明兵分两路,手下弟子王大用,后来出任广东布政使,也就是广东省省长,再加上林富,广西布政使,也就是广西省省长,各带八千人,先主攻八寨,再辅攻断藤峡。尤其是攻八寨的时候,前锋主力核心人马用的是谁呢?卢苏、王受和他手下的六千多人。卢苏、王受知道要报答王大人之恩,剿平八寨就是献上投名状了。加之卢苏、王受自己做过土匪,对八寨的情况最为熟悉。因此王阳明就用卢苏、王受作前锋,八寨之敌一溃千里,四下逃散。

姚镆率八万大军,倾举国之力,平定了岑猛。之后,姚镆主张严刑峻法,大肆搜捕。结果不到两个月,本来广西境内局势已经平稳,姚镆实行的高压政策却激起岑猛原来的手下卢苏、王受在田州思恩起兵,拥兵自重以图自保。姚镆面对岑猛还有些办法,面对卢苏、王受,却一点办法没有。

断藤峡那边,王阳明采用火攻,又趁八寨之敌一灭,让官军大喊八寨已败,断藤峡之敌无心恋战,纷纷溃退。一日之间,连克八寨、断藤峡,建不世之功,简直就是奇迹。决战只用了一天,后又入深山清剿土匪残余整整一个月,彻底荡平八寨和断藤峡之敌。

岑猛的力量毕竟没法和整个明政府抗衡,大败。岑猛逃到他岳父那儿,岳父请他喝酒,渐渐把他手下都灌醉了,最后端上一杯毒酒对岑猛说,你喝了这杯酒吧,咱们都相安无事,否则就要兵戎相见。就这样把岑猛给毒死了。

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霍涛,后来给嘉靖皇帝上疏说,我就是两广人士啊,我对八寨、断藤峡的匪患了解得最清楚,几十年来,没有人可以拿他怎么办。

王阳明后来也明白了他这个意思,但王阳明是什么态度呢?这一点后面再说。我们知道,广西原本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个区域,尤其是瑶族。汉族的管理官员有些很贪婪,有些不得法,因而激起民变。当时流官就是汉族官员,土官就是当地的土司官员,在土官和流官交往共治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叫做岑猛。岑猛是当地的一个土官,后来贿赂刘瑾被封为田州府的同知。岑猛在和当地流官交往的过程中,性子比较急躁,关系渐渐破裂。他手下有一批人马,就起兵造反。桂萼派自己的心腹姚镆率包括两湖两广四省约八万大军入广西,征岑猛。

唯独王阳明这一去,不得了啊,而且朝廷没有派他这个任务,他是主动为民请命,一日之间连克八寨、断藤峡,这叫什么?用的成本最低,得到的成效最大,简直是不世之奇功啊。霍涛,包括王阳明的弟子方献夫、黄绾等,都认为老师建了奇功。可是中央政府怎么反应?内阁置若罔闻,对王阳明的这个破八寨、断藤峡根本不予认可,甚至嘉靖皇帝还认为,这消息恐怕有误!我没让他干这事,他怎么突然就把这事给干了?

那么,为什么非要王阳明来平广西匪患?广西匪患听上去动静很大,尤其是田州思恩的卢苏、王受起事,听上去雷声很大,但其实也不是那么严重。原来是因为桂萼揣了小心思。他知道王阳明打仗很厉害,当时安南国也在内乱,想借于广西卢苏、王受起事这个契机,最好能够再度收复安南。他有这份扩张的野心。

桂萼立刻就来火,王阳明不肯按他的设想进军安南,却把八寨和断藤峡给破了。桂萼反过来指责王阳明抗圣旨,说这叫做自作主张。上级没让干你这事,你反而干了这个事,我不追究你的过错就很好了,还给你论功?把霍涛这些人给气的,这就叫体制内的无奈啊。在昏庸的君主专政之下,是非颠倒,黑白颠倒,简直让人心寒。

那么交趾独立成为安南王国之后,梧州的田州这个地方就成了南海的一个外毗,就是紧接安南国了。事实上明代初年,朱棣曾经派大军征伐交趾,重新把交趾纳入版图,设立交趾行省。但是后来派出的官员治理无方,交趾又发生叛乱,最后独立为安南国。到了宣宗的时候,基本上就默认它独立了。

王阳明在破了八寨和断藤峡之后,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实在是不行了,便反复要求辞职回老家。王阳明这时候写给学生的信,让人看了非常感动。他说我这时候就想回去和学生们在一起,一起讲讲学、论论道;和亲人们在一起,看看自己刚刚一岁多的儿子。1524年,王阳明的发妻诸氏病故。诸氏死了之后,他纳了个妾。诸氏一直没有生育,小妾后来生了个孩子,叫王正聪,后改名王正亿。孩子这时候还小,王阳明非常想回家,看看亲人,看看学生。

梧州在汉代叫苍梧州,属于交趾郡。汉武帝平南越国(南海国)之后,设南海七郡,其中就有这个交趾郡。为什么叫交趾啊?学术界也有争议,古人就有不同说法。《后汉书》里认为,说交趾这一带的人,“男女同浴于川”,就是在一条河里面洗澡,然后脚趾头踩着脚趾头,故而名交趾。到唐人就认为,这一带人的脚特别粗大,尤其脚趾头大。你让他站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就左脚搓右脚,两个大拇脚趾头不停地搓,这样叫做交趾。

1528年农历十月初十,王阳明写了一篇感人泪下的奏疏。奏疏中说,我身体真的是不行了,我要回家了,我自己估计距离大去之际不远矣。

王阳明一路向西向南,于嘉靖六年(1527年)十一月二十日到达广西梧州。

结果嘉靖皇帝根本就没看到这篇上疏,这篇上疏被桂萼在内阁留中不发。看完之后,桂萼说王阳明想回家,没门儿,让你做的事你还没做。明明王阳明这时候身体已经不行了,桂萼就死拖着不放。

最高的人生境界,孔子说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说是“不动心”。王阳明到最后完全综合了孔孟之道,既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又可以内心不动如山。这种人生境界体现于他人生最后一件事功——平广西匪患,而且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即使让嘉靖看到也没有用。嘉靖刚刚登基和杨廷和对着干的时候,特别希望王阳明能到朝廷里来帮他一把,再加上王阳明影响大,学生弟子满朝,可以利用他的力量。等到杨廷和等人都被他整下去之后,嘉靖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又高举朱熹的理学大旗,甚至自封为理学大师,就把王阳明当做异端邪说。再加上嘉靖天生易猜忌,他那个堂兄弟武宗虽然好动、荒诞,玩得比较过分,但还是一个比较豁达的人;而嘉靖内心非常扭曲,非常猜忌,嫉贤妒能,对真正有才之士拼命打压。

我认为其实不然。关键是因为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可以让人发现内心的光明,找到内心的光明,然后破开生命的桎梏,奠定人生的格局,获得行动的智慧。这样,人生就进入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良性循环,人生境界从此就会越来越高。

在这种种打压下,王阳明虽轻易解决了广西那么难解决的问题,却无法解决自身最迫切、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我们讲王阳明,讲他的心学。为什么要讲他呢?只是因为王阳明特别伟大吗?

回家!

不战屈人兵

王阳明估计自己弥留人世的时间不久了,肺病越来越重,经常咳出血来;足疾也越来越重,导致走路困难;后来又染上水泻,就是痢疾、拉肚子,人越来越消瘦。

为什么要讲王阳明?只是因为他特别伟大吗?其实不然。关键是因为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可以让人发现内心的光明,找到内心的光明,然后破开生命的桎梏,奠定人生的格局,获得行动的智慧。

王阳明想走,但是朝廷就是不让他走。在这两难之境下,内心已然从心所欲、不动如山的王阳明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