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仲容的态度一开始很明确,对手下说:“我等为贼非一年,官府来招非一次,告谕何足凭?”那意思是我们当贼好多年了,官府招降也非一次两次。这个新来的王巡抚王阳明随便写封信,我们就听吗?别当他是个什么事。这是安抚手下,可是池仲容自己却很疑惑。
这个时候,即使王阳明训练新军别有办法,但新军毕竟人数少,主要剿匪还要四省官军联合作战。而官军连番征战之后,已是强弩之末,疲劳至极。王阳明打谢志珊的时候,就担心背后的池仲容有所异动。他就一边打谢志珊,一边给池仲容单独写了一封招降信。王阳明是真的擅长写信,他一写信,池仲容立刻就疑惑了。
这个池仲容不简单,他和卢珂、和谢志珊都不一样,是个苦出身。池仲容当年是猎户,被朝廷压迫,官逼民反,最后才带着自己的兄弟、村人起来造反。他时间最久,根基最深,在这四省交界地带地盘做得最大。他的据点主要在广东浰头这一带,就是浰江的源头浰园镇。因为池仲容的势力大,王阳明担心他和谢志珊联起手来,便单独给他写了那封信。
灭了谢志珊之后,四股土匪只剩下最后一股,就是池仲容了。
池仲容原来的想法是观望,看看王阳明到底怎么样。我不说我立刻来投降,我也不说跟你对着干。他持观望态度,首鼠两端。结果正犹豫,突然消息来报,谢志珊已经被灭掉了。这一下池仲容很紧张了。四股土匪中,詹师富、谢志珊先后被灭掉,卢珂降了。
除恶务尽
卢珂和池仲容两个人是对头,向来关系不好。到了这个时候,池仲容就很犹豫了。要是降吧,这么多年这么大的基业怎么舍得?而且卢珂这小子是我死对头,他已经先降了,我再去降,多么不合适?我要不降吧,这个王巡抚看来相当厉害,简直是神人。谢志珊这些人,官军剿了多少年剿不了,这他一来,一下子就把谢志珊给灭了。
这件事恰恰体现了王阳明的大智慧。王阳明讲知行合一,行动能力超强,只要有理由,他绝不犹豫。为什么要杀谢志珊?前面杀的詹师富是非常凶悍的土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这种人一定要杀,因为他良知彻底泯灭。谢志珊这种人为什么也要杀呢?因为他有智慧、有追求,这样的土匪更不能留。对于整个江山社稷来讲,最大的危险不是詹师富这种土匪,而恰恰是谢志珊这种有智慧、有头脑的土匪。这种土匪一旦做大,对整个社会的威胁便是真正致命的威胁。
池仲容想来想去,还是只能两条路同时走。他一方面表明态度,对王阳明说,我们准备投降,我们时刻准备着投降。不过我这边事务繁忙,兄弟们还要做说服工作。我先派我弟弟来降,你看我把我亲弟弟都派来了。池仲容就派了弟弟池仲安带两百人投降,还表态说愿意帮着官军去打仗,你说打谁,我都跟着你打谁。
有学生不理解,先生不是说谢志珊这个人挺好的吗?为什么不能感化他,却要杀了他?
王阳明一看池仲安带来这两百老弱病残,心里就明白了。另一方面池仲容则加紧备战,购买兵器,整固山寨。王阳明就派人直接去问池仲容,你既然说要降,为什么整兵备战?你这是要跟谁打啊?
听了这番话,我们会觉得王阳明对谢志珊很是青眼有加,很看重。那么,他会怎么对待谢志珊呢?没想到的是,夸奖完谢志珊之后,王阳明拔出令牌往地下一扔,命人把谢志珊推出去斩了,杀了谢志珊。
池仲容说,我这真是要降,不敢跟王巡抚您对着干。我是针对卢珂那小子。卢珂是我死对头,这小子干尽坏事,他也不是真心投降您的。卢珂一听池仲容告他黑状,立刻跑到王阳明这儿辩解。卢珂说,池仲容这个家伙多坏啊,是我们土匪窝子里最坏、最凶残的一个家伙。关于池仲容的凶残,史料里确有这样的记载,说“被害者皆言池氏凶狡,两经夹剿无功”。他说我是假降,那完全是冤枉我。
王阳明听了之后,退下来就对自己的学生说:“吾儒一生求朋友之益,岂异是哉?”意思就是说,我们儒生啊,求志同道合,求追求理想,不也是这个道理吗?你看,一个土匪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
卢珂实在是真心降啊,但王阳明却突然一拍桌案,大喝一声:“卢珂休得狡辩,池仲容乃不世出的英雄,怎么会诬辩你?你心怀二心,本府早就明了。”然后命人拖下去,杖责三十军棍。噼里啪啦痛打一通,打得卢珂皮开肉绽。一旁的池仲安都看傻眼了。王大人这是向着我们?他赶快密报池仲容,说王大人肯定是向着我们的,卢珂已经被他打得皮开肉绽,投入大狱之中了。
比如那个蓝天凤,蓝天凤自己势力也很大,谢志珊就孤身上门,说我们都是做土匪的,但不能只看眼前,要做大事业,你跟我混,我们做一个联盟。蓝天凤说,我凭什么跟你混啊?你小子行啊,胆子蛮大的,只身孤人就敢到我的地盘来?谢志珊笑笑,既然你不愿意联合,那就不联合好了,咱们交个朋友总可以。喝酒!然后喝完酒回去了。过了几天又来看蓝天凤,说我上次发现你喜欢喝烈酒,但是这个夏天啊,天气太热,喝烈酒对身体不好,我带了一些清酒来给你喝,你喝喝我这酒。一来二去,这感情就深了。后来蓝天凤彻底被谢志珊折服,就拜谢志珊为老大了。所以你看,这个谢志珊很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到最后那些人都成为他联盟中的成员。
卢珂心里头怎么样?搁着别人肯定冤死了。但是,卢珂就是有眼力,一点儿都不生气,心里笃定得很。果然,过不了多久,王阳明亲自到狱中来探视卢珂。两人相视一笑。王阳明的想法卢珂全都明白了,这是做给池仲容看的。
王阳明就问怎么说,谢志珊说:“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轻易放过,多方钩致之,或纵其酒,或助其急,待其相德,与之吐实,无不应矣。”这一番话说的是什么呢?说自己平常见到世上的英雄好汉,决不轻易放过,一定是多方结交、接纳。如果开始他们不听我的,我就慢慢用事业、用感情去感化他。
卢珂这步棋特别关键,因为卢珂他是真降。而王阳明杖责卢珂,又把他关进大狱,完全是一种“苦肉计”。这一下池仲容就有点放心了,这是弟弟池仲安亲自密报回来的。在我和卢珂之间,可见王大人不会对我下手,是偏向我的。而且听说王阳明这时候让官兵休息,准备过年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像整军要备战的样子,看来也没什么阴谋。
谢志珊虽然被抓了,还是有一番豪气,说“亦不容易”,说自己也挺不容易。
正在这时,王阳明派特使慰问池仲容,说王大人对你很好,你至少该投桃报李吧?这都快要过年了,不去拜见一下王大人吗?你光说降,光说降,这个降的过程可有点漫长。你这么久都不去拜见一下王大人,合适吗?池仲容想想也对,但是万一王阳明使诈,自己此去可就是入了虎穴龙潭了。
史料里记载说:“谢志珊就擒,先生问曰:‘汝何得党类之众若此?’”就是被抓住之后,王阳明就问,说谢志珊你行啊,规模搞得挺大,自号征南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土匪听你的号令呢?
这个时候,池仲容匪性的一面体现出来了。想来想去,池仲容一身是胆,心里说我就去看看,王阳明他能拿我怎么样?实在不行我调头就走。池仲容精选了九十三个兄弟。这些人都是池仲容手下功夫最好的,可以飞檐走壁,以一挡百,功夫也相当于特种兵。于是,池仲容就带着这九十三个兄弟,来到了赣州。
王阳明后来审谢志珊的时候,也很有意思。
到了赣州之后,王阳明正在衙门里等着池仲容。池仲容也不去衙门,先去校场。听说王阳明已经让士兵都休息了,真的还是假的?要去校场看一看。校场里果然看不到兵。池仲容还不放心,又去了市场,看看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就知道是不是暗中在整军备战。结果一看,老百姓都在准备过年了,一副升平景象。但池仲容依然不放心,又偷偷花钱到狱中看看卢珂到底是不是关在狱中。一看,果然卢珂确实关在狱中。这样一来,池仲容彻底放心了,才到府衙来拜见王阳明。
这个谢志珊自号“征南王”,当年的势力在四省之间的土匪窝里头,可以说是仅次于池仲容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被王阳明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攻破贼巢,谢志珊自己也被抓获。
到了府衙,自己还不进去,让手下先去通报。结果手下刚进去,就被骂出来了,把王大人的话也带出来了。王阳明说,池仲容你进了城不先来见我,结果先去校场,又去市场,再去监狱,到底是安的什么心?劈头就一番质问。
可见王阳明的用兵之神。比如灭谢志珊,本来每天都在给学生上课,有一天学生早晨按照上课铃声正常来上课,突然发现王老师不在,王老师已带十路大军去灭谢志珊了。后人都认为,王阳明坚持上课就是在制造一种假象,专门用来迷惑敌方的。
这一下,就体现出王阳明的大智慧了。其实他对池仲容的动向早已了如指掌,但这时候他要不说出来,就显得他太老谋深算了。池仲容也不相信他进了城,自己的动向没有人报告给王阳明。但是王阳明直截了当说出来了。池仲容这种多疑的性格,越是直面他,他越惊慌。
这一下,谢志珊不服都不行了。王阳明又紧接着写了一封信,招降蓝天凤。王阳明说,你的老大哥都已经被我捉住了,你降还是不降?蓝天凤正在犹豫之际。召集手下人开会。会开到一半,还没定下来,突然官军来攻。蓝天凤猝不及防,桶冈贼巢也被破,蓝天凤无可奈何,跳崖自尽。这一路土匪也被彻底灭掉。
池仲容满头大汗,赶快疾步趋进府中,一头跪下来,然后承认错误,向王阳明连声道歉。王阳明上前扶起池仲容,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啊,回头是岸。你不愧是当世英雄,明辨是非,知道哪一个选择才是对的,我是真心招降你的。
张保把谢志珊老巢的各种布局,包括捷径、近道、暗道,全用图纸画下来。王阳明一方面排兵布阵,命九路大军去攻谢志珊的老巢,又选出一路四百精兵秘密出发。这四百人不得了,相当于特种兵。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四百精兵秘密抄到桶冈、左溪的背后,走小道,攀绝壁,走悬崖,秘密绕到了谢志珊老巢的背后。在双方杀到胶着状态,疲惫至极的关键时刻,听王阳明号令突然杀出,起到奇兵制胜的作用。
后人评说这一段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王阳明使诈,就是要把池仲容骗来宰了他。事实上,王阳明好好招待池仲容,安排的住宿都是最好的地方。一切接待工作,王阳明都安排得非常细致,非常好,以致让池仲容渐渐缓下心来。王阳明还经常陪着他在赣州城中看看百姓的生活百态。当时快要过年了,赣州城中要办灯会,也是庆祝剿匪成功。王阳明就陪着池仲容一起去看。
间谍招了之后,还供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当地有一个能工巧匠叫做张保。王阳明立刻把张保秘密抓来,经过审讯,张保立刻心理崩溃,全坦白了。为什么?谢志珊老巢的布局都是张保帮他设计的,而且是很多年前就帮谢志珊设计成这样。当时别人都不曾注意到的这个小小的细节,估计谢志珊自己都忽略了这一点,却被王阳明给抓到了。
在与池仲容相处的这一段日子里,王阳明发现池仲容目光游移,心思不定,很难彻底感化,这才下了狠心要灭掉池仲容。
王阳明每天给学生讲学,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对谢志珊的一举一动早已了如指掌。然后对手下人察言观色,在衙役里又发现两个谢志珊的间谍。我们知道王阳明是心理学大师啊,他的劝降功夫、谈话功夫首屈一指。一番威慑加诱导,双管齐下,两个间谍彻底招了。
到了快过年的前几天,池仲容说,我也来了好几天了,跟大人相处甚欢,但我那帮兄弟在家里头不知道我的消息,我正在准备整编他们一起向大人投降,还得回去做做工作。王阳明笑笑说,这个说得也有道理,但是离过年不过六七天,你现在赶回去,六七天也赶不回山寨,索性过了年再回去吧。我们好好聚一聚。池仲安也劝哥哥,你都已经来了,王大人又对你这么好,你就留下来过个年再走。池仲容犹豫一下,就留了下来。
说实话,这一场仗打得真是大出谢志珊意料之外。前面官军一路一路来,不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拼功夫就行了。而且山势险要,背后都是羊肠小道,谢志珊常年经营,里头密布陷阱,怎么就被官军攻破了呢?他想破头也想不明白。王阳明打仗真是不寻常,对手完全搞不清他的后手、暗手是什么。
池仲容这时对王阳明戒心大概已经放下来,但那九十三个兄弟还是与他寸步不离,到哪儿都跟着。一直到了春节,吃过年夜饭,过了子夜,到了大年初一要给赏钱啊。王阳明说,你的这帮兄弟各有赏钱,来的都是客,就得给啊。不过不能这么多人去领吧,每五个、每五个出去领赏钱。然后池仲容的手下就五个、五个一拨出去领赏钱。九十三个人,一拨一拨一拨,到最后都被干掉了,只剩一个池仲容。
七八路官军都杀出来了,双方打得胶着不堪的时候,谢志珊信心满满,放心十足,觉得这些官军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跟以前的兵没什么太大差别。这时候,已是杀到天色将晚,突然间山寨之中一片大乱,一群穿着夜行服的士兵冷不丁从山寨的背后冒了出来,攻入山寨,到处放火,而且四处大喊:“谢志珊已死!谢志珊已死!”众土匪杀了一天,本来杀得已经有点乱,突然看到老巢失火,又听到好多人在喊谢志珊已死。土匪本来纪律性就不是很强,这一下更是人心大乱,四散奔逃。最后,又有两路官军杀出,四面围剿。王阳明大破横水、左溪,活捉谢志珊。
池仲容等了半天,没一个兄弟回来,傻眼了。这时候王阳明脸一沉,问池仲容到底是真降还是假降?池仲容噗通一声就跪下了,我真降,我真降。但这个时候,王阳明历数池仲容派池仲安以及手下做的各种坏事,说池仲容是数十年巨匪、巨寇,为祸一方。我为一方百姓,与你交流数日,但看你首鼠两端,游移不定,实不能留啊。这就是王阳明的果断,为一方百姓,为整个社稷考虑,最后杀掉了池仲容。
又打到一半,背后突然又杀出三路官军。这时,谢志珊发现官军的战斗力真不行,便打开寨门,土匪一起冲出,与官军杀到一处。又突然听人来报说,横水那一侧有官军又攻上了。谢志珊说,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分兵去和横水这一侧的官兵进行战斗。
这边杀掉池仲容,另一边所有的官军早已昼伏夜行,秘密潜行到池仲容老巢,总攻浰头寨,一举歼灭了池仲容这股土匪。
突然有一天,官军开兵拔寨,去攻谢志珊。谢志珊听到探马来报官军来了,严阵以待。他自诩山势险要,不怕官军来攻。第一路官军一两千人攻上来,谢志珊打开寨门,想看看官军怎么样。听说王阳明很厉害,是不是真的如此?与第一路官军打了一下,谢志珊觉得不怎么样嘛。突然,背后又杀出两路官军,三路官军一起跟他打。谢志珊想,原来王阳明用的是这个计策,后面有埋伏,等打到一半攻上来。但你战斗力不行,我怕你什么?谢志珊便命土匪迎战。
池仲容被灭之后,四省剿匪就大获成功了。此时距王阳明就任南赣巡抚不过一年零三个月。四省之间密密麻麻数百股土匪,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全被王阳明荡平。数十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彻底剿灭匪患。王阳明各种奇招无所不用其极,手段简直神出鬼没。他招卢、灭谢、疑池,足见其对人性洞见之深,每个人的欲望、每个人的情绪、每个人的习性都把握得非常透彻。王阳明把人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事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局面控制住了,这就是控局之法的大智慧。
王阳明一方面在给学生上课,表面上风平浪静,另一方面则暗中部署,除自己训练的新军外,调动三省大军共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还分为十支队伍,他把这十支队伍各有部署。王阳明排兵布阵之妙,真是把《孙子兵法》的“兵者诡道”用到极致,演绎到极致。
《明史》里说,“守仁所将文吏及偏稗小校”,他手下没什么特别厉害的人,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却灭了盘踞数十年的匪患,“平十年巨寇,远近以为神”。大家都觉得这是神人啊。王阳明班师,“师至南康,百姓沿途顶香迎拜。所经州、县、隘、所,各立生祠。远乡之民,各肖像于祖堂,岁时尸祝”。家家户户都立了王阳明的生祠,过年、过节的时候都要拜祭一下。因为王阳明不仅彻底平掉了南、赣、汀、漳一带的匪患,而且真正地解决后患,还了当地百姓一方幸福的生活。
陈曰能被灭后,谢志珊一开始很紧张,但是他也不憷王阳明。谢志珊在这一带自封征南王,为什么?八十余处贼巢全都听谢志珊号令。而且谢志珊粮食储备丰足,器械精良,还造了吕公车,一种大型的战车,据说有五层楼高,竖起来跟城墙一样高。每一部吕公车里,可以密布数百个兵士及各种攻城工具。这个吕公车不是一个防守工具,而是一个攻城工具。谢志珊的意思就是说,要跟我来真的是吧?不等你们官军来打我,我还要去攻你们州府呢。谢志珊就狂妄到这个地步。
百战自知非旧学
但是要打谢志珊,王阳明却用了点心思,先是按兵不动,也不进行军事部署,每天就是给学生讲课。
但是,王阳明更神的地方还不在这里,在哪里呢?
军事会议上,王阳明的手下意见也不一样。大家都认为谢志珊在这一带最强,先打他未必有效果。而且官军刚刚灭了陈曰能,还要休整。王阳明摇摇头,认为对江西来讲,横水、左溪就是腹心,桶冈那些是在他的两翼。最好先打横水、左溪,先灭谢志珊。因为招降书发出去,最听话的是卢珂,最不听话的是陈曰能。陈曰能是谢志珊小弟,背后最不听话的其实就是谢志珊。这样的话,就是要给众土匪看,最听话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最不听话的是什么样的结果。王阳明定下基调,先打这个谢志珊。
我觉得,王阳明更神的地方不仅仅是剿灭了土匪,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学术升华,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教育的任务,“百战自知非旧学,知行到此证合一”。
那么,王阳明接下来会先打谁呢?
王阳明一边打仗,一边教学,一边做研究。我们前面说了,桶冈、横水用兵的时候,王阳明上课就迷惑了谢志珊。何良俊后来评价说,“当桶冈横水用兵时,敌侦知其讲学,不甚为备……”就是说,大家都以为他在讲学,都不防备他了。结果哪知道,“而我兵已深入其巢穴矣。盖用兵则因讲学而用计,行政则讲学兼施于政术。若阳明者其所谓天人,三代以后岂能多见!”何良俊说,三代以后,无此神人。真是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太厉害了!讲着学讲着学,就把数十年的匪患平了。
陈曰能一被灭掉,横水、左溪一带真正的老大谢志珊就很紧张了。横水、左溪以谢志珊为首,还有一个毗邻的叫桶冈,以蓝天凤为首。蓝天凤势力稍逊于谢志珊,但是大家互为掎角之势。横水、左溪一带很麻烦,王阳明在给朝廷的上书中说:“横水、左溪、桶冈诸贼巢凡八十余,界乎上犹、大庾、南康之中,四方相距各三百余里,号令不及,以故为贼所居。”这个地方的贼窝儿有八十多处,密密麻麻。衡水、左溪主要是受谢志珊领导,桶冈则是蓝天凤的,此外还有平时占据大庾岭的陈曰能。陈曰能一被灭掉,谢志珊就很着急、很紧张。
不过,何良俊还是认为王阳明的讲学只是用计,就是拿讲学做一个幌子,是一个假象。
卢珂一战表明了决心,王阳明对卢珂也非常放心了。王阳明可是心理学大师,一看卢珂就知道,他是很重要的一招棋啊。现在土匪联盟中,一封信破开了卢珂,这步棋非常关键。而且让卢珂灭掉陈曰能,卢珂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死心塌地地被招安了。
其实,何良俊没理解王阳明,王阳明是真爱讲学。他刚灭了桶冈之贼,立刻就带着学生进到贼巢中讲学,在贼巢中就上了一课。我估计他那个“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就是那个时候想出来,然后在给学生的信里正式提出来。这得有多强大啊!一边打仗一边讲学,是真讲学。
官军在前面,卢珂的队伍藏在后面。最关键的时刻,官军和陈曰能打到胶着状态的时候,卢珂突然率部杀出。陈曰能一看,哦,又来一帮土匪,肯定是帮自己的啊。土匪见土匪,两家并一家,好像一家亲的样子。哪想到卢珂是帮着官军在灭他,陈曰能阵脚大乱,一下子就被彻底灭掉了。
灭了横水、左溪、桶冈之贼后,有一天王阳明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们讲了一段话,然后还请学生们吃饭。不是谢师宴,而是相当于谢生宴。“先生大征既上捷,一日,设酒食劳诸生……”为感谢学生而设了一桌酒食。“且曰:‘以为相报。’”王阳明说我感谢你们啊!“诸生瞿然问故”,同学们都很惊讶,先生怎么会谢我们?这仗都是先生打的,我们又没贡献智慧,又没贡献力量。“先生曰:‘始吾登堂,每有赏罚,不敢肆,常恐有愧诸君。比与诸君相对久之,尚觉前此赏罚犹未也,于是思求其过以改之。直至登堂行事,与诸君相对时无少增损,方始心安,此即诸君之助,固不必事事烦口齿为也。’”
王阳明看这封信的成果已经有了,最听话的和最不听话的都出来了,那就好办了。招降了卢珂之后,王阳明就问卢珂,你是真心降,还是假意降?卢珂说,我是真心归降。王阳明说,真降不是光嘴上说的,要拿出实际行动,第一个就去打陈曰能,那股最不听话的土匪。这个卢珂的兵力其实比陈曰能强,他丝毫不保留,把所有的兵力都带着,跟随官军去打陈曰能。
这什么意思啊?这段道理太深刻了。王阳明是说,我当老师的真是要感谢你们,我平常给你们讲的那些道理,都怕你们觉得我只是说大道理,都怕你们听了我说是一回事,见我做又是一回事,觉得我做老师讲知行合一落不到实处。我面对赏罚、面对安排的时候,我给你们讲致良知,讲知行合一,我此心也是致良知、知行合一,怕没有言行一致。我非常非常小心,因为你们就是我的镜子,你们就是我的监督啊。久而久之,我在你们面前坦坦荡荡,再没有这种担心的时候,我才发现作为老师我自己的境界提升了。我不要感谢你们吗?没有你们在我身边,我怎么能有这种成长、这种进步呢?
陈曰能作为谢志珊的小弟,平时占据大庾岭。这时第一个跳出来叫嚣,把王阳明臭骂一顿,说满纸屁话,全是废话。官军能安什么好心啊?向来官匪势不两立,势如水火。
我自己也是一个老师,真的非常感慨。中国教育最深刻的思想就在这里,就是教学相长。我也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我非常感谢你们,我始终认为你们对我的帮助,远远大过我教给你们的东西。王阳明感谢学生,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不断地知行合一,由知到行,由行到合,由合到一,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收获。
第三个,则是“疑池”,“池”指池仲容,也就是所有土匪头子中势力最大的一个。疑池我们后面再说。
到了后期,王阳明虽然是百战之身,每天都打仗,部署军事,殚精竭虑,但是丝毫不耽误学术。这个时候他重新编订、刊行两个《大学》,提出两个朱子之说。什么叫两个《大学》呢?我们知道,程朱理学,尤其朱熹以《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核心思想。包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朱熹的思想体系的源头。
第二个,就是“乱谢”。有响应的,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声最大的是谁呢?就是谢志珊。谢志珊是最靠近南安,在左溪和横水一带的大土匪头子。当时,谢志珊作为大土匪头子还没有表态,手下一个小兄弟陈曰能,第一个跳出表示反对。
王阳明认为,朱熹解读、注释的《大学》,不是古本《大学》的原意。他认为应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而不是朱熹解读的“在新民”。这就和他致良知的学说吻合起来了,就在朱熹之外重新梳理出一个思想体系。
卢珂原本就是一个乡绅,因为受匪患骚扰,实在没办法,自己也被迫变身为一个土匪。王阳明一招安,卢珂就第一个来投诚了。
朱熹当时已经被官学树为偶像,不能公然和朱熹叫板;但王阳明很聪明,学术跟打仗一样,也讲究兵者诡道。王阳明说,前后其实有两个朱熹,只是你们没注意到。王阳明写了一本《朱子晚年定论》,说朱熹晚年思想其实和我是一样的;早年的朱熹就是现在官学提倡的,那个还不够深刻。
首先一个,是“招卢”。龙川的卢珂看了这貌似简简单单一封信之后,强大的心居然就彻底瓦解了。卢珂率部来投王阳明,彻底被招安了。当然这和卢珂的身份有关系。
王阳明有一段话,“予既自幸说之不缪于朱子”,我和晚年朱熹的观点其实一样,“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竞相呶呶,以乱正学,不自知其已入于异端,辄采录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庶几无疑于吾说,而圣学之明可冀矣。”
剿灭了詹师富这帮凶悍的土匪之后,当地还剩下三大土匪巨头。这个时候,王阳明写了一封《告谕巢贼书》,那虽然是一篇招降书,但整封信可以说是情字满纸、理字满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立刻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招卢、乱谢、疑池,剩下的三大土匪巨头都被这封信所打动。
平心而论,从哲学史的角度观看,朱熹完全不像王阳明说的那样。但王阳明自己的思想体系已然成熟,如果公然和朱熹对着干,朝廷那些大佬个个都是朱子门徒,程朱理学又是官学正宗,心学就有可能被诬为异端邪说。虽然王阳明的心学和朱熹的思想理论截然不同,完全是另辟蹊径;但是王阳明还是用了兵法的谋略,把朱熹拉进自己的阵营里来为自己张目。王阳明其实是一个非常会变通的人,不拘于所谓的虚名;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路上,善于运用大智慧,因而手段变化无穷。因此,他的治学与灭匪殊途同归,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可以在谈笑间破敌。
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可谓三不朽,但他自己最热爱的其实是讲学,最擅长的则是写信。当年人生困顿,在贵州龙场碰到难题的时候,每次写一封书信都迎刃而解,更不用说他现在南赣巡抚、主持江西剿匪大业这个关键的时刻。
不过,这是不是就是王阳明的智慧的全部呢?当然不是。王阳明的大智慧就像马王爷有三只眼,他一眼盯着剿匪,一眼盯着治学,还有一只眼呢,别人都没注意到,他那一只眼紧紧地盯着他的北面,盯着一个著名的“七零后”。
分而治之
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数十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彻底剿灭匪患。王阳明各种奇招无所不用其极,手段简直神出鬼没。他招卢、灭谢、疑池,足见其对人性洞见之深,每个人的欲望、每个人的情绪、每个人的习性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王阳明把人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事把握住了,也就把整个局面控制住了,这就是控局之法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