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天女临凡 > 第七章 从雍正到咸丰(1722—1861)

第七章 从雍正到咸丰(1722—1861)

慈禧太后之前最后的皇帝们(1796—1861)

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乾隆帝会被和珅吸引,他们质疑像乾隆帝这样睿智的人怎么会对和珅的弄权熟视无睹。一种广为流传的解释认为,在乾隆帝登基之前,年轻的皇子弘历见到父皇的一位妃子在镜前梳妆。弘历悄悄走到她身后,用手盖住她的眼睛。不知道身后是谁,这位妃子便用梳子扎伤了皇子的额头。后来弘历的生母注意到儿子额头上的伤,便坚持要知道儿子是怎样受伤的。她坚信是妃子与弘历调情,并下令将之处死。弘历大惊失色,由于他过于害怕,便未告知任何人这项处罚并不公正。最终,弘历想出一个弥补的方式。他找到这位妃子的尸体,在她的脖子上用红笔写上:“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故事继续讲道,乾隆帝第一次见到和珅便感到一股神奇的羁绊。皇帝召见他,让他跪着近前,仔细观察他的颈项。他在和珅的脖子上看到了多年前自己留下的印记,从而知道和珅便是死去妃子的转世。有人将他们的关系比附几世纪前汉哀帝与男宠董贤之间的著名情事。21

与上述三位皇帝相比,以下三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则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讲。在讲述宫廷女性史最后一出重头戏慈禧太后之前,我将简略提及他们。1795年,乾隆帝正式公开其继承者,一年后颙琰(1760—1820)继位,即嘉庆帝,不过他直到父皇驾崩后才真正掌权。嘉庆帝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政府贪污腐败,皇室财政空虚,鸦片毒瘾横行,经年叛乱天灾。嘉庆帝与之前的皇帝一样生活规律,并坚持履行皇帝的职责。像前任一样,他也喜欢阅读、写作。嘉庆帝还是清朝最后一位坚持秋狩传统的皇帝,康熙帝与乾隆帝在皇家猎场木兰围场也保持着这项传统。嘉庆帝有十五位后妃,其中七位为他生下十四个孩子,五位皇子、九位公主。他在位期间有八位后妃辞世,其中包括第一位皇后喜塔腊氏(1760—1797),谥号“孝淑”。这位皇后出身包衣,1782年时产下嘉庆帝第二子,即下一任皇帝。孝淑皇后亦是清朝唯一生育继承人的皇后,但她于颙琰继位第二年便去世了。由于乾隆帝尚在人世,孝淑皇后的葬礼规格有所降低,以示对退位的太上皇的尊重。1803年嘉庆帝皇陵完工时,孝淑皇后下葬其中,而她也是嘉庆帝驾崩前陵墓中唯一的女性。嘉庆帝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1776—1850),谥号“孝和”,皇帝还是皇子时她便入侍,与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一样,在前任死后先晋升为皇贵妃,后来退位的乾隆帝将其封为皇后。由于孝和皇后的册封礼要等到孝淑皇后和乾隆帝的守孝期结束,她直到1801年才正式成为皇后。22

1793年,来自英国的马戛尔尼公爵及其使团成员拜见乾隆帝时,认为和珅“和蔼可亲,精明能干,严整干练,魅力十足,至少看起来举止文雅”。然而,和珅也代表着乾隆帝与全球各地宫廷生活对皇帝威严及礼仪期待的严重脱节,而这些威仪与礼节在乾隆帝统治伊始时也广为推行。乾隆帝驾崩后,其继承人便将和珅逮捕,并赐其自尽,还没收了和珅的巨额资产。

小说及电视剧中嘉庆帝的后妃

和珅为人身材停妥,粉面朱唇,声音脆亮,不矜威仪,喜诙谐,内外如一,无一毫装模作样之处。其侍上左右,记性极好,应对如流。虽在天威咫尺之前,而举止自在,上视之亦如婴儿,不甚拘束之也。

正如其前任两位皇帝一样,嘉庆帝也成了谣言的主角、幻想的对象。一部小说提到嘉庆帝将一位百姓的妻子纳为妃子。起先,嘉庆帝下诏告知,说皇后要其妻入宫服侍,后来又说其妻在宫中湖内溺水而亡,从而将皇帝已纳其妻为妃一事加以遮掩。此种不公导致有人试图刺杀嘉庆帝(这一片段基于真实的刺杀嘉庆帝的企图,但实际原因并非如此)。2004年,香港连续剧《金枝欲孽》将嘉庆帝后妃的生活搬上荧屏。宠妃如妃有历史原型,她在与皇后的争斗中失败。淳嫔亦有历史原型,电视剧中则是伪装成满人的汉人,由一名宦官引荐入宫。由于他牵涉和珅的贪腐,便想通过淳嫔来使自己免受株连。安嫔是另一个角色,她只想早日出宫,重新与祖母相见。安嫔与另一位妃嫔联手,而后者则为心机很重的淳嫔陷害。小说与电视剧都运用了几世纪以来宫廷生活积累下的情节与主题,电视剧则使观众产生了其他联想,有人将其视为影射女性在办公室政治中的明争暗斗,还有观众观看之余在网上留下了用心的评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之一是尽管王朝面临着多重危机,宫中女性仍然明争暗斗。一些情节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尤其是那名英俊的年轻御医不可能与妃嫔产子,后者更不可能将孩子假充是皇帝的。另一个类似情节则是一名年轻农夫(后来入宫成为侍卫)从叛乱的暴民手中救出还是待选秀女的淳嫔与华嫔,之后又与安嫔坠入爱河。可靠的历史记录中找不到此类情事的蛛丝马迹。232011年关于雍正帝后妃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甄嬛怀有皇帝异母兄弟孩子的情节也不可能真实发生。给皇帝戴绿帽子这种想象由来已久,这通常是对皇帝、一夫多妻制及这种制度对女性的压迫进行的嘲弄。

后来的皇帝中没有一个像康熙帝或乾隆帝那样大权在握,但从乾隆帝开始宠幸年轻男子和珅后,其统治为之一变。截至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末,乾隆帝给予和珅的权力大到让人不知是谁在发号施令了。这段关系不但标志着乾隆帝统治期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整个清王朝亦是如此。此后,清朝财政羸弱,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贪腐横流,像和珅这样的大案,皇帝都没能严查。十八世纪著名文人袁枚(1716—1798)有这样一段描述试图探究乾隆帝与和珅之间的关系。他将和珅描述得与众不同,说他在皇帝面前厚颜无耻:

道光帝降级妃嫔

皇帝的男宠

嘉庆帝的继承人是皇次子旻宁(1782—1850)。1799年旻宁被秘密选为太子,1820年登基,年号“道光”。他的统治一直持续至1850年,以中国与欧洲列强的第一次冲突的失败而告终。此时的清王朝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下滑,问题不断。道光帝至少有二十一位后妃,大部分比他年轻十余岁,七位后妃共产下十九个孩子,九位皇子、十位公主。不知什么原因,他将十位妃嫔降级,不过她们在接下来的两位皇帝任内全部恢复了头衔,得以晋升。24另一宗悬案则是道光帝在1808年喜得皇长子、1813年喜得皇长女之后,直至1825年才又有孩子出生。他的首位福晋钮祜禄氏1808年去世,并无生育,后来被追谥为孝穆皇后。在她之后,道光帝又有两位皇后,她们都在皇帝驾崩前便去世了。其中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于1831年产下继承人,那时她还是贵妃。所有皇后都葬在皇陵中。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在太子生母去世后成为其养母,并生育了恭亲王奕訢(1833—1898)。恭亲王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直至其去世都是清朝最为重要的官员之一。咸丰帝在博尔济吉特氏临终前几天将其从太妃晋尊为太后,并为其单独建造陵寝,不过规格仍有一定限制。她的陵寝与其他皇帝、皇后的不同,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与道光帝十六位妃嫔的墓地连在一起。25

晚清与民国时期开始兴起传说,给和卓氏起了“香妃”这个新名字。人们将她幻想成满人统治下桀骜不羁的受害者。据说她是一名维吾尔族男子的妻子或女儿,该男子曾对抗清朝,而非为清朝而战。香妃则以旷世美貌与天然奇香著称于世。乾隆帝命人将香妃送入自己的后宫加以呵护,但香妃拒绝了皇帝的求欢,并表明自己会用随身携带的匕首报仇。太后直截了当地命令她服从皇帝,但香妃拒不从命,最终太后下令勒死香妃。有人认为香妃葬于喀什附近,还有人认为她葬于北京。1979年,考古学家在北京之外发现了她的墓穴,其中还有用阿拉伯语篆刻的古兰经文。关于她的传说经久不衰,是否事实并无多大影响,甚至在“香妃并不存在”这个真相水落石出后亦是如此。1914年展出了一幅来自清朝宫廷的画像,画像中的女子身着戎装,据说这便是香妃。1933年的一部戏曲和1955年的一部武侠小说也讲述了相关故事,它们都含有民族主义元素。该戏曲将香妃描绘成清政府的受害者,1955年的小说则挪用了乾隆帝是汉人所生的传说。19她是一位充满异国风情的性感美女,乾隆帝求而不得。香妃成了反抗满人的女英雄,抗拒皇帝直至身死,与传说中刺杀雍正帝的汉人女侠有几分相似。直至今日,喀什的香妃墓还吸引了大批游客,他们被告知乾隆帝对香妃宠爱有加,所以将其棺椁从北京运至喀什;还有人仍然讲述乾隆帝生母将香妃谋害的故事,并坚持她从未葬在喀什。20

最后一位女统治者的丈夫

可靠记录提供了关于容妃的有限信息。乾隆帝常常赏赐她礼物,并派穆斯林大厨为她料理饮馔,使她能够保持饮食习惯,并遵守宗教禁忌。乾隆帝还带她出京游玩(乌拉那拉氏被遣返京城时容妃也在场)。一次,她让皇帝品尝了自己的食物,乾隆帝非常喜欢。1781年元宵佳节,容妃、和孝公主及其他人一道出席了一场盛宴。是年末,她在另一场宴会中位列上位者的座席。这种场合的礼仪讲究繁杂,列席人员根据等级不同,享用不同规格的饮馔。文献列举了她死后留下的遗物和这些物件如何分配,让我们了解到她这个品阶的妃子都拥有什么样的物件。容妃留下了两千多粒珍珠、宝石,数千匹绫罗绸缎,以及其他诸如挂坠、手镯、表、鼻烟壶及象牙盒等的饰品。当时十三岁的和孝公主及乾隆帝与孝贤皇后所生、年已五十八岁的固伦和敬公主得到的份额最多。更小的礼物分给了其他妃子,最小的则由宦官、侍女、乳母及容妃的姐妹分享。18

奕詝(1831—1861)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自1850年起至1861年止。他是道光帝的第四子,三十九岁时去世。他在位期间,带有基督教色彩的太平天国运动大规模爆发,咸丰帝对此束手无策。丧失了作为统治者的信心之后,他逐渐从政治中抽身出来,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逃离,1861年在远离京城的承德避暑山庄驾崩。他的皇位由其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继承,这位皇子由妃子所生,而这位妃子则成为从咸丰帝去世至清朝终结这段时间里最为重要的皇室人物,即慈禧太后,亦称孝钦太后。咸丰帝有十八位后妃,有三位产下孩子,两位皇子(第一位夭折)、一位公主。中国皇帝较高的生育率已成过往。1858年之后,再无皇子降生。1861年,咸丰帝的继承者同治帝继位,咸丰帝的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安(1837—1881)。奕詝的其他后妃都没有像慈禧、慈安那样出名,不过许多妃嫔在随后两朝都得以晋升。有一则无关紧要的轶事记载,1855年咸丰帝曾处罚一位常在,并将其贬为宫女。这位常在的罪行在于对宫女残酷不仁,并与一名宦官交谈、调笑。26

乾隆帝有一位妃子来自维吾尔族,即和卓氏,有时亦称容妃(1788年去世)。许多年后,人们将她幻想成捐躯的女英雄。1760年容妃入宫,乾隆帝之所以迎娶她,是因为要与在回疆(即今新疆南部)作战的突厥穆斯林同盟联姻。容妃的叔父曾为清朝征战,并因此被召入京,荣膺皇族爵位,在其侄女入宫后一月便受赐皇宫附近一所宅第。此时容妃二十六岁,之前有可能结过婚,但即便如此,官方文献对此也只字未提。她入宫时被封为贵人,起先几年穿着突厥服,直到1768年晋升为妃才改变装束。她并无生育。

1见徐广源:《溯影追踪》,第153页;下文将讨论其他相关轶事。

一位来自突厥的穆斯林妃子

2见《清宫遗闻》,第1卷,第21—22页,第31—32页;更多信息见吴秀良:《康熙储位斗争纪实》。

1794年,即乾隆帝退位前一年,皇帝认为自己还在世的高等级后妃太少了。在他治期即将结束时,他认为没有一个妃子能在宫中事务上作威作福,即便她们获得晋升以后亦是如此,而自己的做法则会提升妃嫔的尊严,从而使整个皇室增辉。此时,只有两位女性处于妃位,另有两位处于嫔位,其余的位阶都更低。乾隆帝将两位嫔升为妃,两位贵人升为嫔,两位常在升为贵人。两位妃子品阶不变,其中包括打死宫女的惇妃。这四位妃子直到乾隆帝退位时仍是妃子。有九位女性比皇帝更为长寿,即上述他晋升的六位女性和两位品阶未变的妃子。此外还有一位贵人,嘉庆帝封她为太妃,这位太妃直至道光帝统治期间才去世。17

3见[美]曾小萍(Madeleine Zelin):《雍正朝》(“The Yung-zheng Reign”),收入毕德胜编:《清帝国》,第183—229页。

另一则关于乾隆帝内宫的轶事与一位打死侍女的妃子有关。皇室设法掩盖了她这么做的原因,但1778年此事发生后的一天,皇帝传召大学士与亲王前来通报这项罪行,并惩罚了罪魁祸首惇妃汪氏。惇妃出身满洲家庭,并生育了乾隆帝最小的也是最为宠爱的和孝公主。乾隆帝认为如此暴行在宫中实属少见,他在奴仆触怒自己时也只是略施薄惩。皇帝将惇妃降为嫔,还惩罚了袖手旁观的宦官,勒令惇妃负担宦官的部分罚金并给予死去宫女的父母一百两银子。不过,乾隆帝几年后恢复了惇妃的品阶。

4见徐广源:《溯影追踪》,第400—401页。成为太后之前,她的头衔是熹贵妃。

孝贤皇后、孝仪皇后与淑嘉皇贵妃诞下的孩子最多,她们与富察氏、高氏一道在乾隆帝驾崩前便葬于皇陵中。16明清两代之中,没有另一位皇帝像乾隆帝那样与这么多后妃共眠皇陵。如上文提到的,一位女性并不需要成为皇后或产下孩子才能葬于皇陵,成为宠妃便已足够。

5雍正帝其他妃子中有两位各有四个孩子。一位是下面将要提到的敦肃皇贵妃年氏(1725年去世),另一位是后来晋升为齐妃的李氏,1739年去世。见张尓田:《清列朝后妃传稿》,第107b—108a页;王佩环:《清宫后妃》,第238—242页;《清宫遗闻》,第1卷,第36页。

乾隆帝至少有四位妃子出身包衣,换言之,即来自奴仆家庭。这几位妃子均与皇帝同葬皇陵,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魏佳氏(1727—1775)。她出身正黄旗满洲包衣,其家族后来被抬旗进入镶黄旗满洲。她共有六个孩子,比其他后妃都多。魏佳氏也是乾隆帝继承人颙琰的生母,她在1760年生下颙琰。她不断晋升,最终于1765年成为皇贵妃,在1756年至1766年期间产下四子二女。她是清朝两位成为皇后的包衣之一,另一位则是嘉庆帝的皇后。两位皇后的父亲后来都被封为公侯。乾隆帝后妃其他三位出身包衣的妃子,有一位来自满族富察氏(哲悯皇贵妃,1735年去世),1728年她生下了乾隆帝的皇长子永璜。另一位妃子高氏(1745年去世)是汉人,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其父高斌摆脱了包衣身份,最终成为大学士。第三位妃子金佳氏来自朝鲜,即淑嘉皇贵妃(1755年去世),她产下四位皇子,其父与兄弟亦得封高官,这归功于她的显赫地位。15

62011年中国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对雍正帝的死做了很大改动,名为甄嬛的妃子与另一位妃子联手将皇帝毒死,并在其驾崩前一刻告诉他,自己生育的双胞胎的生父是皇帝的异母兄弟。

有关乾隆帝下一位皇后乌拉那拉氏(1718—1766)的一件事亦引发了类似传言。这位皇后出身不似孝贤皇后那般显赫,在乾隆帝还是皇子时入侍,1737年册封为妃,1745年晋升贵妃,孝贤皇后去世之后成为皇贵妃,执掌六宫,1750年成为皇后。1752年至1755年,她先后产下两位皇子、一位公主。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期间游历杭州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皇后不知为何触怒了皇帝,她自己则愤怒地将头发剪去,皇帝因此将她遣返回京,不再与她见面。不久,乾隆帝在北京以北的木兰围场打猎时,乌拉那拉氏不幸病逝,而皇帝拒不取消此次狩猎回京。乾隆帝命皇后所生的皇子料理后事,并宣谕她精神不稳定。尽管大臣们成功制止了皇帝废后,但乾隆帝仍以皇贵妃的等级将其下葬,与之前死去的一位皇贵妃共享陵寝,还流放了批评他未以皇后之礼下葬乌拉那拉氏的大臣。按照大臣们的建议,应该将皇后按规矩葬入皇陵。对乾隆帝的批评声持续经年,1778年一位大臣上书敦促皇帝立储,并另立皇后。乾隆帝在批复中阐明自己对乌拉那拉氏已经仁至义尽。他说他并未废后,只是将其葬礼降格。况且,乾隆帝此时已六十八岁,人们怎么能希望他再立一后?因此,他将上书之人处决。随后谣言四起,声称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帝于杭州微服私访时发现他走访名妓并对此加以指斥,乾隆帝怒不可遏,要将她遣返北京,而皇后最终削发为尼,在杭州出家。宫廷档案记载乾隆帝多次离开京城出巡,他会带上太后与后妃同行,这次南巡便带了一位贵妃、一位妃、一位嫔,以及两位常在,此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宫女。文档表明,有一次晚宴皇后没有出席,并显示她那时已返回北京,但没有记录原因。14

7见《清宫遗闻》,第1卷,第30—31页;[瑞士]安如峦(Roland Altenburger):《剑或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侠》(The Sword or the Needle: The Female Knight-Errant (Xi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Narrative)(以下简作《剑或针》),第287—320页;杨乃济:《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说旁证》,收入其《紫禁城行走漫笔》,第141—155页。在此感谢孟繁之教授为我提供关于道教丹药的材料。

削发为尼的皇后

8在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甄嬛在雍正帝发现年羹尧密谋叛乱后趁机整垮了年氏。年妃亦称敦肃皇贵妃,生于1715年;见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第292页;唐邦治:《清皇室四谱》,第2卷,第18a页。

乾隆帝的第一位主妻孝贤皇后(1712—1748)出身满洲望族富察氏,由雍正帝1727年为他选定,1737年成为皇后。她有四个孩子,其中包括1728年降生的乾隆帝长女,但后来这位公主不幸夭折。1730年,孝贤皇后产下皇次子,乾隆帝本来私下将其定为接班人,但这位皇子也不幸去世。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常常一起出行,但皇后在第二个儿子、皇七子永琮早殇的几个月后,1748年与皇帝东巡时,在山东不幸辞世。她以谦虚、节俭著称,曾据满洲旧俗为皇帝制作了一个简易燧囊,并注意避免使用珍贵材料。孝贤皇后去世时,乾隆帝为这个燧囊御制了一个小匣,匣中放了一首他用满语写的诗。他还将皇后去世时乘坐的那艘船带回北京,命人把船拖过京中街道,安置宫中,那时皇后的棺椁也停放于此,等待移至皇陵下葬。乾隆帝下令全国守孝,并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亡妻。此后,他不断写诗缅怀孝贤皇后,直至生命的尽头。如果有人没有好好悼念皇后,乾隆帝便会予以惩罚,其中包括几十位大臣和他的两位皇子,此二人还因此被父皇从皇位继承人的名单中剔除出去。乾隆帝此前并未如此严厉,但在他后来的统治期内不时地如此行事。有传言说孝贤皇后之死可能与乾隆帝和嫂子的情事有关。行船途中,皇后对此表示不满,从而使得皇帝龙颜大怒,将其推入水中,致使皇后生病去世,据说后来乾隆帝追悔莫及。他对孝贤皇后之死的悲伤程度令人回想起皇太极与顺治帝。13

9见《蒋友仁书信》(“Lettre de Père Benoit”),收入[法]M. L. 艾姆(M. L. Aimé)編:《关于亚洲、非洲与美洲的说明性与探奇性信函》(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 concernant l’Afrique et l’Amérique),第210页(法国传教士蒋友仁,1715—1774)。

乾隆帝对其母孝圣太后无微不至。孝圣太后出身满族名门钮祜禄氏。与乾隆帝一样,她也潜心修佛,尤其是藏传佛教。据说她每日都要打坐。在她七十、八十大寿时,乾隆帝请了一位藏传佛教高僧率领一千名喇嘛为母后诵经。乾隆帝年幼时可能很少与生母见面,但他继位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在乾隆帝第一任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几年后,孝圣太后便敦促皇帝另立皇后,即乌拉那拉氏,可能没有大臣能够劝服皇帝这么做。孝圣太后年迈不良于行时,乾隆帝命人在北京仿照太后最喜欢的苏州南城建起一条街道,沿街设置店铺、餐馆、酒楼,所费不赀。1777年孝圣太后去世时,乾隆帝为其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一位法国传教士描述道,送葬的队伍从皇宫一直绵延至北京西郊的皇家陵寝;骆驼与马匹载着她死后所需的供品:椅子、垫子、箱子及其他日用必需品,其中包括其晚年用过的拐杖。在五天的送葬行程中,乾隆帝全程随行。12

10见[美]亚历山大·伍德赛德(Alexander Woodside):《乾隆朝》(“The Ch’ien—lung Reign”),收入毕德胜:《清帝国》,第230—309页;[美]康无为(Harold Kahn):《帝王眼中的君主统治:乾隆朝的印象与实际》(Monarchy in the Emperor’s Eyes: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Ch’ien–lung Reign)(以下简作《帝王眼中的君主统治》);[美]欧立德(Mark C. Elliott):《乾隆帝:天子,世人》(Emperor Qianlong: Son of Heaven, Man of the World)(以下简作《乾隆帝》)。

为乾隆帝缝制燧囊的皇后

11见《清宫遗闻》,第1卷,第43页(“汝若为皇子”,此叙述未必可靠);欧立德:《乾隆帝》,第39—40页,第47—48页。

没有哪位清代帝王比康熙帝有更多的后妃、孩子,而乾隆帝排名第二。乾隆朝的皇室下葬清单中包含四十一位后妃,其中有九位有生育。他的最后两位妃子在1777年入宫。乾隆帝共有二十七个孩子,其中十七位皇子、十位公主,有十位皇子、五位公主活到成年。乾隆帝驾崩时,只有四位皇子、一位公主尚在人世。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他的后妃不断为其诞下子女,1775年他的最后一个孩子降生,即他最宠爱的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她降生时,乾隆帝已六十四岁。人们称她为“十公主”,后来称“和孝公主”。1790年,她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据传乾隆帝曾对和孝公主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人们用“刚毅”形容她,这也是人们形容几世纪前汉朝吕后的词汇。和孝公主能射硬弓,年轻时与乾隆帝一同打猎,喜欢穿着男子衣饰。乾隆帝对她的宠爱与其很难选出太子形成鲜明对照。他对自己的皇子一个比一个不满意。最终,乾隆帝缩小范围,决定在两位同母(孝仪皇后魏佳氏)所生的皇子中选择,并于1773年决定由兄弟中的大哥、皇十五子颙琰继位。他把继承人的名字放在皇座上方匾额后的秘匣内,直到其退位时才公之于众。11

12见罗友枝:《皇家葬礼》,第245—246页;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第273页;欧立德:《乾隆帝》,第36—39页;《清宫遗闻》,第1卷,第48页。

与其祖父一样,乾隆帝似乎也没有特别倾心的宠妃,但在他统治晚期却有一名男宠和珅(1750—1799)。和珅本是官职卑微的宫廷守卫,当他注意到这个魅力十足、聪明机灵、讨人喜欢的男子时,乾隆帝已年逾六十五岁。由于乾隆帝的宠爱,和珅平步青云的速度令人咋舌。和珅的攀升使得人们质疑乾隆帝的道德品质,并与其他生活片段一道生发了一些传言、幻想,尽管许多逸闻直到清末才出现,并植根于反抗清朝的民族情绪之中。这些故事将乾隆帝描绘成具有暴力倾向且残酷不仁的花花公子,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乾隆帝贪好女色。与其他皇帝一样,他对表现不如意者严惩不贷,其中包括吃了败仗的军人,有一些被处以极刑;至于贪官污吏, 1781年一年乾隆帝便处决了五十六人。10

131731年,孝贤皇后产下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这位公主也是她唯一活到成年的孩子。见赵尔巽:《清史稿》,第214卷,第8916—8917页;王佩环:《清宫后妃》,第251—260页;《清宫遗闻》:第1卷,第42页;欧立德:《乾隆帝》,第41—44页。

康熙帝有一百多个孙辈,但他的皇孙弘历令他印象深刻,最终雍正帝也选择弘历作为继承人。弘历二十四岁时继位,比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帝王的统治时间都要长。他的年号是乾隆,自1736年始,至1796年终,我将以此称之。乾隆帝的年号一直持续至其驾崩前三年才结束,他也早已宣布自己将于1796年退位,为了不超过自己功绩卓著的祖父。他秘密选定继承人,在自己退位时令其继位,此后他继续辅助下一任皇帝,俨然自己仍然在位,因此其统治时间实际上比祖父康熙帝更长。乾隆帝喜欢将自己视为汉武帝或明太祖朱元璋的翻版,并相信自己的统治足以与之前最卓越的统治者媲美。他与传教士交往密切,并对欧洲的地理、历史有所了解,例如沙俄、英格兰等国允许女性继位,法国却不允许等。1762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开始统治沙俄。9

14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则讲到乾隆帝请名妓上船后,皇后上书批评皇帝。见赵尔巽:《清史稿》,第214卷,第8917—8918页;王佩环:《清宫后妃》,第261—269页;《清宫遗闻》,第1卷,第42—43页;徐广源:《溯影追踪》,第215页;欧立德:《乾隆帝》,第44—46页。

并无宠妃,但有男宠

151795年魏佳氏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其子亦于该年正式成为太子。1731年富察氏生下皇次女,但降生后便夭亡了。高氏死后被追封为慧贤皇贵妃,嘉庆时诏命将其姓“高氏”改为“高佳氏”。淑嘉皇贵妃生育皇子集中于1739年至1752年(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其中皇九子夭折。其他后妃中,纯惠皇贵妃生育三个孩子,忻贵妃戴佳氏生育两人,三位嫔妃各产下一人,其余后妃则没有生育。见赵尔巽:《清史稿》,第214卷,第8918页;张尓田:《清列朝后妃传稿》,第2卷,第18b—23b页(第284—294页)。

雍正帝驾崩两年以后,他与其妻孝敬皇后、宠妃年氏一同下葬皇陵。1725年,年氏在病入膏肓之时被晋升为皇贵妃,她曾产下四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活到成年。她是年羹尧的妹妹,而年羹尧曾拥立胤禵为继承人。雍正帝起初对他青睐有加,后来则渐生疑心,1726年命他自杀。由于乾隆帝的生母孝圣皇后在丈夫死后还活了很长时间,她后来被葬在自己的陵寝之中。年氏再次证明了除了皇后与皇帝生母,其他女性也可以与皇帝同葬皇陵之中,就像康熙时的章佳氏那样。8

16下葬顺序以1752年去世的孝贤皇后为首,接下来为富察氏与高氏两位皇贵妃。之后为1757年下葬的来自朝鲜的淑嘉皇贵妃,最后是1775年去世的魏佳氏。见徐广源:《溯影追踪》,第193—196页。

的确,雍正帝的驾崩很突然,且扑朔迷离。另一种解释说他死于道士炼制的延年益寿丹药。宫廷文档显示,从1730年至其驾崩期间,雍正帝要求宫廷作坊制作道袍、道帽、法器及其他道教仪式中需要的器物。他还征集燃料及相关化学物质,其中包括铅,而铅则是道教炼丹的原料之一。人们服用丹药以求延年益寿,不过有时候丹药只是生产出来,却并未被服用。如果雍正帝真的服用了丹药,他有可能与之前唐朝、南唐及明朝的一些君主的死因相同。雍正帝的确喜欢服用“既济丹”,有些学者将它等同为丹药。不论雍正帝死因为何,他的确对道教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紫禁城与圆明园深处举行道教仪式,并对这些仪式活动尽量保密。7

17见唐邦治:《清皇室四谱》,第2卷,第23b—24a页。

另一则雍正帝耸人听闻的传说运用了由来已久的复仇侠女的母题。故事中,侠女为祖父吕留良报仇。吕留良是被雍正帝剖棺戮尸的那位憎恨满人的汉人。这位侠女名为吕四娘,她跟从一位高僧学习剑术,另一种版本的故事则说她拜一位忠于明朝的尼姑为师。吕四娘抵达北京,潜入宫内,刺杀皇帝,从而导致雍正帝1735年突然驾崩。一部文献说该故事并非空穴来风。6

18[美]何翠梅:《十八世纪一位皇帝的饮馔:乾隆帝及其侍从》(“Food for an 18th-Century Emperor: Qianlong and His Entourage”),收入何翠梅与谢里·A. 琼斯合编:《皇家宫廷生活》,第73—93页。

为侠女或“丹药”所杀

19见王佩环:《清宫后妃》,第270—291页;[美]米华健(James Millward):《乾隆帝宫廷中的一名维吾尔族穆斯林:香妃的意义》(“A Uyghur Muslim in Qianlong’s Court: The Meanings of the Fragrant Concubine”),载《亚洲研究期刊》53.2(1994年5月):第427—458页。

雍正朝有两则最为引人注目的传说,其中之一提及乾隆帝的生母是出身卑微、相貌丑陋的宫女,雍正帝令其受孕纯属无心。这则传说出现于何时我们无从得知,但乾隆帝的继任嘉庆帝则曾公开对此予以否定。故事说雍正帝当时正在避暑山庄打猎,射中一头鹿后令童仆将鹿角砍下,并自饮鹿血。鹿血是公认的春药,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喝下后便性致盎然。童仆匆忙为他找了一名宫女,皇子便将她带到附近的小屋之中。据说雍正帝起初并未仔细看清这名宫女的长相,后来发现她面貌丑陋便不想带她回宫。不过,雍正帝担心此事泄露出去,便将童仆推下悬崖,并抛弃了那名二十七岁的干粗活的怀孕宫女。后来她在避暑山庄狮子园的一个小屋中生下了后来的乾隆帝。康熙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与德妃一同逼迫儿子坦白交代了这段情事。但当时雍正仅把男孩带入宫中,德妃为其找了一位养母,即后来的孝圣太后。康熙帝很宠爱这个孩子,并将他的名字录入玉牒,并声明他出生在雍正帝还是皇子时所居的宅邸之中。然而,另有说法提出乾隆帝生母是一名陈姓的汉族女子。雍正帝还是皇子时用自己的女儿换来了这名女子的儿子。据说乾隆帝喜欢穿着汉服这一点表明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汉人。5

20见[美]杰安迪(Andrew Jacobs):《中国的社会和谐传言》(“In China,Myths of Social Cohesion”),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2014年8月18日。在此感谢兰迪·哈克(Randi Hacker)提醒我注意这篇文章。

雍正帝唯一的皇后谥号“孝敬”,由康熙帝为其挑选,1697年她产下雍正帝长子弘晖。1731年孝敬皇后乌拉那拉氏去世,之后雍正帝再未立后。雍正帝本想为妻守丧,但大臣们力劝他不要如此,并引用明朝先例,甚至在皇帝强调他们夫妻相敬如宾四十年后仍加以反对。最终,皇子与大臣代皇帝守丧。乾隆帝的生母(1692—1777)出身钮祜禄氏,雍正帝还是皇子时她便入侍,1711年产下了她的独子弘历,并于雍正朝晋升为贵妃。弘历登基后,他按父皇的吩咐将生母封为太后,直到1777年她去世之前都好生奉养。乾隆帝出京巡游时会带上母后,并为其举行隆重的六十、七十及八十大寿庆典。钮祜禄氏谥号“孝圣”,与布木布泰一样有自己的陵寝。一次,有人询问她是否要在雍正帝的陵寝中为她留下一处,但孝圣太后认为不应打扰先帝陵寝,这样也遵循了不再重开皇陵以下葬皇帝驾崩后去世后妃的习俗,也有可能这是此项惯例的开端。4

21见袁枚:《随园诗话》,第867—868页;康无为:《帝王眼中的君主统治》,第255页,第55—56页(转生的故事,引自《清宫历史演义》第9回);欧立德:《乾隆帝》,第154—157页;《清宫遗闻》:第1卷,第45—46页。关于和珅与一名伶人的情事,见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第251页。

由于雍正帝登基时年纪较大,他成为皇帝后生育子嗣稀少。他共有十位皇子、四位公主,只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活到成年。雍正帝有八位后妃留名玉牒,但下葬单上则列有二十四位,其中七位都生育过。雍正帝继位后又娶了多少妃嫔我们无从得知,但七位生下孩子的后妃都是在他还是皇子时便与其成婚,只有两位在他登基之后产子:敦肃皇贵妃年氏于1723年生下皇子福沛(夭折),谦妃刘氏则于1733年产下雍正帝的最后一个孩子皇六子弘曕。雍正帝选择皇四子弘历作为继承人,即为后来的乾隆帝。继承人的名字一直密封于匣中,直到雍正帝驾崩时才打开。1727年去世的皇三子弘时生活极其放荡,以致雍正帝将其从玉牒中剔除,1735年乾隆帝将这位兄长重新纳入玉牒。3

221774年嘉庆帝与喜塔腊氏成婚,她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产下三个孩子。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在1793年至1805年也产下三个孩子,直到道光帝统治末期才去世,1853年葬于嘉庆帝皇陵西侧的一座陵墓。另一位妃子如妃亦姓钮祜禄氏(1787—1860),1810年嘉庆帝掌权伊始进宫,1805年至1814年产下三个孩子,直至1860年才去世,是嘉庆帝后妃中寿命最长的。其他后妃在1779年(嘉庆帝皇长子降生,但后来夭折)及1789年间产下孩子,这都在颙琰成为皇帝之前。见张尓田:《清列朝后妃传稿》,第2卷,第34a页;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第20—21页;徐广源:《溯影追踪》,第438—439页。

亲王饮鹿血,喜得继承人

23康无为:《帝王眼中的君主统治》,第59页(引自《清宫历史演义》,第9回)。这部电视剧名为《金枝欲孽》,其中的情节还包括安嫔发现皇后杀害其祖母后进行复仇;一场直捣皇宫的叛乱中,那名御医试图与华嫔一同逃走,但后者拒绝离开,最终皇后将二人杀害。1813年真的有一场暴乱侵入皇宫,未来的道光帝还杀死了两名反贼。

雍正帝与其兄弟之间的争斗导致了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之死,他还软禁其同父同母的弟弟皇十四子胤禵(1688—1755),一度有人认为胤禵才是康熙帝选中的继任者。胤禵的支持者指责雍正帝毒杀父皇,并秘密地篡改了父皇的遗诏,将继承人从十四子改为第四子,即雍正自己。另一个故事则说他俩的生母与一位旗人有染,雍正帝真正的生父其实是年羹尧,而雍正生母才是修改遗诏之人。还有人说雍正帝还是皇子时嗜饮,喜好斗剑,召集了一群剑客作为侍从,他们才是修改康熙帝遗诏的罪魁祸首。2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湖南文人曾静等人相信湖南及其他省份的灾异是雍正帝罪行的报应,他们受到清初文人吕留良作品的影响,后者认为满人乃蛮夷,无权统治中国,而吕留良的孙女便是传说中那位刺杀雍正帝的女侠吕四娘。皇帝对曾静等人加以审判,允许他们悔过自新,并把他们送回老家——不过乾隆帝则反转了这一决策,并将他们通通处决。至于去世已久的吕留良,雍正帝将他剖棺戮尸,子孙斩首或流放。

24一位被降级的妃嫔在道光帝在位时便去世了。另有四位妃嫔1874年在慈禧、慈安太后的要求下得以晋升。被降级的妃嫔包括1840年至1844年生下三个女儿的彤贵妃(1877年去世);1825年至1831年产下两位公主、一位皇子的祥妃(1861年去世)。祥妃的父亲犯有贪污罪,尽管文献并未给出她降级的原因。见于善浦:《道光后妃怨女多》,载《紫禁城》,第1期(1994):第18—21页。

与其父皇的年幼登基不同,胤禛(1678—1735)继位时已经四十五岁,因此他在治理方面准备更为充分。胤禛年号雍正,自1722年始,至1735年终,我将以此称之。雍正帝是康熙第四子。他在位理政的时间很长,致力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中央行政效率,并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有关政府日常事务的文件。有人认为清朝再没有哪个皇帝像他那么有效率,但他与兄弟之间针对皇位继承权的争斗则导致了一些传言与诽谤,这使得他名声不佳,并一直持续至当代。这些故事有些不着边际,例如雍正帝弑父,还说他被一名女侠刺杀,因为这名女侠的祖父被雍正帝迫害致死。还有一些人认为雍正帝与其母孝恭皇后(即德妃)的死有关,理由是她一直不认可他。另一个故事则说雍正帝的继任乾隆帝的生母是一名辛者库,雍正帝打猎时吃下春药后恰巧与她邂逅。为了了解雍正帝作为勤政之君与邪恶的篡位夺权者的迥异形象,我们最好将储位之争与汉人仇恨满人的情绪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这种仇恨在清末变得更为明显。1

25道光帝的发妻1827年葬于皇陵,但由于皇陵有所损坏,道光帝下令建造新的陵墓,1835年将妻子葬于新陵。第二位孝慎皇后佟佳氏(1792—1833)1813年生下皇长女。第三位孝全皇后钮祜禄氏(1808—1840)除了生育了继承人,还有两位公主,并在1834年被册封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有两位皇子、一位公主。其他妃嫔,例如和妃纳喇氏(1836年去世)1808年时第一次产下皇长子(1831年去世),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1866)1840年至1845年产下三位皇子、一位公主。除了孝慎皇后的一个孩子以及孝全皇后的三个孩子,其他孩子都是妃嫔所生。见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第138页;徐广源:《溯影追踪》,第456—461页,第465页。

勤政之君抑或篡位夺权

26咸丰帝的发妻在他继位前一年去世,亦是1865年与他一同葬于皇陵的唯一后妃。见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第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