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投资于基础研究
竞争有利于创新。政府有时会利用这一观点来阻止那些会导致垄断的合并。然而,反托拉斯政策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必要了,因为今天的大多数行业,技术的创新和颠覆都是如此频繁和快速,这就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越来越难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垄断市场。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财富》100强企业的流失率一直在加速。此外,当前的竞争具有全球性,所以一个国家内部的反托拉斯政策往往没那么必要。
这一策略可以发挥作用,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尽管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多,但是到了20世纪初,借助于规模优势,美国在商业创新方面,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大幅度领先于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的一流大学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使其有能力聘请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不久之后,美国的大学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在某种程度上,目前在中国,拥有大量资金的中国顶尖大学也正在做同样的事情。
实际上,一定程度的合并对创新是有好处的,因为合并将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这是创新的关键。然而,垄断或接近垄断却会降低竞争和阻挡创新。因此,能够促进创新的最佳产业结构,就是有几家大型企业相互之间激烈竞争。可是对于许多行业来说,只有依托大国才能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才有条件确保多家大型企业同时生存并获得发展。
4.投资于军事技术
2.保护竞争的反托拉斯政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部分得益于其无可匹敌的军费开支。例如,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最初都是由政府资助研究的。在我看来,虽然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军事项目,但也有军事项目减缓民用技术创新的例子。比如,如果没有原子弹,核能可能会在今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最终,政府投入在军事研究上的支出是与人口规模成正比的,只有大国的政府才能负担得起庞大的军事研究预算。
纵观历史,那些实施自给自足政策的经济体,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落入技术落后和经济停滞的陷阱。幸运的是,当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如今的全球贸易壁垒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低得多,全球化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5.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贸易自由化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已被广为理解的创新条件,因为国际市场可以弥补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劣势。大国例如中国和美国,也不能忽视比国内市场要大得多的国际市场。古代的大国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其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因此不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明清之际的中国皇帝,在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之后,关闭了海上贸易,酿成大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贸易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交换商品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贸易也能够交换思想,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创新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
良好的通信、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大多数政府都明白这一点,问题是政府在财政上能否负担得起。储蓄率高的年轻国家,可以有更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条件,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各种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率都比较高。
1.贸易自由化
6.良好的金融市场和充足的风险资本
在本章中,我们认为人口的因素,例如人口规模、人口的地理集中度、年龄结构等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让我们来问一个问题:除了人口因素,还有没有什么其他重要因素或者政策,可以更好地推动创新?我对此的整体观察是,很多政策的效果显而易见,并且在大多数国家中已经付诸实施,其他政策很多则和人口有关。下面我将列举几个例子。
对于刚刚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金融市场和风险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政府并不需要做太多,因为风险资本市场是全球性的。只要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投资者就会进来投资;如果有必要,他们会想办法绕过政策障碍。15年前,中国不允许外资投资于互联网公司,中国的股票市场对于互联网公司也不开放。然而,在庞大市场机会的强烈诱惑下,美国风险投资家发明了“VIE”结构。在一个典型的“VIE”模式中,风险资本家利用咨询协议,可以间接地投资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久之后,中国互联网领域就到处充斥着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这就是大多数成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由美国风险资本支持并且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