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清白之年 > 美国卷 柴米油盐(四)

美国卷 柴米油盐(四)

不同于公婆理所当然地认为儿子家就是自己家、言谈举止间处处泰然自若的态度,父母的态度疏远而客气,对女儿很客气,对女婿更客气。

正象樊母的态度和行事在她婚前婚后截然不同、判若两人一样,成家后,卓箐箐才看到了父母的另一面,看到了父母的另一种的态度。

一次闲聊中,卓母无意间提到,“你婆婆上次回去后给我打过电话,说将来要来帮你坐月子、带孩子。”

卓父卓母组建的小家庭远离了两家大家庭,卓箐箐又是独生子女,家中人口简单,娇惯着长大。

卓箐箐自幼不爱撒娇,但听到这句,还是很自然地软了声调,“妈,我当然是想你来,婆婆照顾月子,多不方便啊。”

卓父是六十年代少数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贵州,在当地认识了在医院工作的卓母,结婚成家后有了卓箐箐。八十年代初,他调回省城工作,夫妻俩努力了几年后卓母也调动了工作,成功结束两地分居,带着卓箐箐到了省城生活。

卓母颇有些莫名其妙地看了女儿一眼,“你婆婆挺能干的,她愿意带孩子,多好啊。再说,她都开口了,我还能争吗?”

第二年春节,卓箐箐邀请了父母来探亲。

卓箐箐震惊不已,“什么叫‘不能争’?两家父母当然是平等的,退一万步说,谁家父母来难道不是小家庭做决定,轮不到她决定,越俎代庖了吧!”

限于身份原因,卓箐箐换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对当前工作再不满,也只能温水煮青蛙地熬着,当好大公司中的一颗小螺丝钉。

卓母自己没从和婆婆长处过,非常不明白女儿的心思,“我知道婆媳相处不易,但是也别自己吓自己,小事情上磕磕碰碰正常,大家都不往心里去,自然能相处好。”

话是这么说,她也开始看英文畅销书,看进去了也觉得不错,但是并不投入,放下后,绝不想再主动拿起那本书;也追剧,但是发现她和同事们的观剧口味很不一样,她喜欢生活类剧情或喜剧,对历史剧或架空魔幻剧始终不那么喜爱。

卓父在一旁也附和着点了点头。

卓箐箐心生厌倦,“工作了一天,回家累的像只狗,实在不想再动脑子了。”

一天趁着樊仪不在家、和父母单独相处时,卓箐箐忍不住提到了婆婆那个旁敲侧击的问题,“我觉得她抢着来带孩子,是不希望你们因为来帮忙带孩子,借机留在美国。公园里探亲的父母多,没事就是说各家八卦,也传授各种经验,我觉得我的猜测是有一定基础的。”

樊仪对此很有意见,“你不要老上那些中文论坛看帖了,多看些英文小说或电影电视,同事间八卦也能跟上话。”

卓母很愕然,愕然到完全不知道怎么回话,下意识地否认,“你肯定想多了……”

无论是本土美国人还是印度人,文化背景和交流方式的不同导致卓箐箐和他们的交往都不可能深入。卓箐箐和沈英子打电话时提到过这方面的困惑,沈英子和同事们的交流方式是大家下班后时不时一起去吃火锅,喝着啤酒抱怨老板,或是一起去K歌,鬼哭狼嚎间发泄出对怨气和不满。卓箐箐听了,只能苦笑,“我一看不懂橄榄球,二不可能和同事们去泡酒吧,没有任何能发展友情的空间。”

卓箐箐恨铁不成钢地反驳,“就不说公园里老头老太成天教来教去的,哪儿发免费的面包、怎么申请福利,他们什么都交流,养老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会不互相传授经验?!再说,我公婆都是一大家子兄弟姐妹,给樊仪的爷爷奶奶养过老送过终,我和樊仪又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打算?!”

工作技能极其专一化和工作内容极其枯燥之外,和同事们的社交也都浮于表面。

卓父意味深长地看了女儿一眼,“爸妈都有退休金,将来不会是你们的拖累的。”

樊仪向卓箐箐提过建议,自己平时多注意业界动态,自主提升专业技能。卓箐箐明白这是正确的做法,可知易行难,每天下班和做完家务后,体力和脑力都极其疲倦,毫无再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欲望。

私下里,卓父劝了女儿,“如果他们家打算将来和儿子过,这也合情合理。你心里想的、在爸妈面前说的,千万别让樊仪知道,免得影响夫妻感情。爸妈不会和他爸妈争什么,你好好和他爸妈相处。”

学习的过程枯燥而艰巨,更主要的是,将来如果换工作,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无法在其他公司使用,所有的经验全盘作废。

自幼听惯“儿子女儿都一样”的卓箐箐再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叫做‘不会和他爸妈争’?两家父母是一样的。”

卓箐箐所在公司是行业内有名的大公司。公司的frame是独有的,相应的算法和结构也独特,和市面上通行的做法或其他公司的做法都不一样,所有员工都必须重新学习。

卓父笑起来,“怎么会一样?儿子或女儿要负担的家庭责任不同。中国千百年的风俗习惯,你将来就明白了。”

家庭生活中有这么一个巨大的隐患,工作上,卓箐箐也没有值得一说的进展。

卓父微笑着安慰女儿,“我和你妈妈自己有退休金,将来找保姆、住养老院、回老家和兄弟姐妹一起养老,方法多的很,何必在女儿女婿家住,看女婿脸色,自己别扭,女儿也为难。”

卓箐箐的网上ID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她在不同的婆媳帖里和他人侃侃而谈,有时候甚至还能帮人支上一两招。可是,网络下的现实生活中,她依旧清楚地感知到“和公婆同住”这个让她窒息的隐患,依旧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卓箐箐还要再辩,卓父的笑容却慢慢变了味道,变得苦涩,“箐箐,爸妈就你一个孩子,从你出国那一天起,我和你妈妈就知道将来要互相照顾了。你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年就见爸妈几面、相处几天,爸妈要是期望值高了,只能是自己失望。”

网上自有一方天地,嬉笑怒骂中似乎脱离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卓箐箐下意识地想辩驳,可突然间觉得无言以对,父母的观点比公婆的期望更让她觉得窒息,更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来。

最开始只是看帖,因为网上人群的年龄分布,婆媳帖清一水的都是媳妇们的哭诉帖,各式奇葩事件和家庭矛盾让卓箐箐大开眼界,很阿Q地觉得自己的遭遇并不算很差。慢慢地,她开始回帖互动,和有着同样遭遇和感受的一群小媳妇们一起嬉笑怒骂、口诛笔伐。

卓箐箐不愿父母劳累,也有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坚持自己做晚饭。

卓箐箐开始看各种女性论坛上的婆媳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性天生就喜好看这些家长里短,还是因为她迫切需要寻找到生活的答案,她很快痴迷于各种家庭帖,逢帖必入。

卓母真心想帮忙,只能从头到尾在厨房帮忙打下手。一天樊仪来厨房帮忙端菜时,不紧不慢说了一句,“果然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心疼,箐箐你真的是半点不肯吃亏。”

樊家人憧憬和规划的未来,象蒸笼一样让她觉得窒息。

临睡时,卓箐箐状似无意般自言自语,“我自己的爸妈我不心疼,难道别人会心疼?!”

卓箐箐笑一笑,并不答复。

樊仪接话,他说话时盯着天花板,也没有看向卓箐箐,“我爸妈来探亲的时候,他们是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也一笔笔地都记在了心里。我那时候就想,以前苏晓……、以前那个谁谁说你斤斤计较,每一笔付出都要回报,实在很有道理。”

卓箐箐知道公婆非常希望退休后来美国来儿子家,和儿子一起生活,明明白白地表示了期望和憧憬。樊仪明显也是向往,至少是不排斥和父母同住的。他不止一次对卓箐箐困惑地表示,“我爸妈人很好。你说他们在家,你觉得不自由,我觉得你就是太敏感,你要是把他们当自己父母,怎么会觉得不自由。”

千言万语堵在了卓箐箐嗓子眼里,但她什么也没说。

樊仪和卓箐箐之间第一次有了隔阂,一道无形的隔阂——两人之间不再能坦率地谈论樊父樊母,所有相关的话题,两人都尽量避而不谈,或是斟酌了再斟酌、再三修饰言辞之后再开口。

两家父母的来访,不仅仅是压缩了小家庭的生活空间和影响了原有的生活习惯,最可怕的是,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另一面,都觉得对方面目可憎。

樊父樊母回国后,生活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同床异梦,真正的同床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