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将进酒:中国历史上一百个酒局 > 第六十九局:樽前说孝

第六十九局:樽前说孝

长孙澄站起来第一个回答说:“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白天晚上都不要懈怠,尽心尽力、自始至终侍奉唯一的领导)”。第二个人接着说:“匡救其恶(纠正他的过失)”。

孝道是中国古代的基本道德之一。君臣父子,例为一体,朝廷希望普天下的子民如同儿子孝顺父亲一样尽忠。所以一千八百字的《孝经》,也就成为历朝历代的思想法宝,颁行天下,教人学习。历代皇帝经常招大儒们宣讲孝道,甚至还会亲自抄写以示诚意。忠君和孝悌,一直是合而为一的,从不加以区分。忠孝不两全之际,往往强调忠而不强调孝,强调道德而不强调天性。帝王权术,是要把孝道贯穿到忠君中去。汉代号称以孝治国,北魏也是如此,所有皇帝谥中都有“孝”字。文帝的这番问话,看似酒局中的漫不经心,实则大有深意。

酒宴之后,宇文泰非常欣赏长孙澄,却让人去责备第二个答话的人。因为他发现长孙澄有“死忠”的潜质,只认定一个人,终生追随。第二位答话的人其实更为正理,父母、君主有过失,要为他们纠正,让他们品行无亏。但宇文泰不喜欢,这不是要把君父的过失暴露给世人吗?相比“始终侍奉一人”的长孙澄而言,第二位实在是自我意识浓厚,所以要加以训诫。

在一次酒宴上,文帝有感而发,问群臣说:“《孝经》讲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大家说说看,《孝经》的核心是什么?”

事实证明宇文泰是对的,长孙澄侍奉大将军(不是侍奉天子),不蓄家财,忠心耿耿。宇文泰曾经问:我和你之间关系不同,你要什么就直接跟我讲。长孙澄回答说:“我这个人,从头顶到脚跟,都是您的栽培所致,实在没什么别的需要。”

文帝年轻时洒脱不羁,曾经在酒宴上痛殴过高欢的党羽。高欢要葬自己的父亲,追封为太师,满朝中唯独他一个人不服气。到了登基后,如同一切傀儡皇帝一样,被严密约束。他深爱简朴、明理、宽仁、茹素的妻子乙弗皇后,但宇文泰怕柔然族入侵,劝他废掉皇后,另娶柔然公主。文帝无奈,让乙弗出家为尼。生性嫉妒的柔然公主大为不满,文帝只好又把乙弗迁到偏远的秦州。过了一年,柔然大举入侵,宇文泰认为是乙弗的原因。文帝很失望地说:“哪有百万大军入侵,真正是为了一个失宠的女人?这个理由虽然荒唐,但既然已经有此议论,如果我不照你说的做,恐怕也无颜面对三军将士。”于是赐死了妻子乙弗。

魏文帝常常登上逍遥宫远眺,遥望那无际群山的崔巍与深碧。他说:“看这苍莽,让我有出尘之意。如果我能活到五十岁,一定不再做皇帝,就入山去修道。”他在四十四岁时,就病死了,终于没有实现这飞出樊笼的理想。

一方面是天下大乱,南北朝对峙,而北方又是东西魏对峙;一方面是内部势力、外部势力、保皇党们都很活跃,需要一个正统君主出来安定大局。所以无论是宇文泰还是高欢,都规规矩矩做权臣,时机未到,绝不肯肉搏上阵去做皇帝。

那一局樽前说孝,是他这一生里,为数不多的微弱的抗辩,但毫无收效。当他天真地等待关于忠君爱国的回应时,宇文泰欣喜地看到忠臣孝子背后的奴性。

拓跋氏所建立的强大的北魏经历了十七个皇帝,一百五十年。中间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实际都是权臣掌国。西魏开国皇帝是文帝元宝炬,他是在宇文泰毒杀了北魏(联盟)最后一任皇帝之后,被扶起来的傀儡。

这种奴性,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它交媾、和它抗争,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过它。即便一声宣言,人站起来了,但人格还匍匐在地。

主饮:长孙澄;主陪:宇文泰;主宾:西魏文帝;地点: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