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将进酒:中国历史上一百个酒局 > 第六十二局:永和九年

第六十二局:永和九年

这是永和九年会稽山阴兰亭之畔,曲水流觞的酒局所留给历史的旷世瑰宝。

《兰亭集序》于斯时斯地斯朋斯会横空出世,文字清灵深邃,书法内健外逸。王羲之超拔清旷的胸襟、对天人一体的关怀都形诸纸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后世书家从不吝溢美之词:“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来唐太宗醉心书法,不惜重金求购王羲之的真迹。据《隋唐嘉话》记载,当时《兰亭序》真迹在一个叫辩才的老僧手里,太宗让萧翼去想办法求来。《太平广记》中,这个故事就曲折而悲怆:太宗多次召见年近八旬的辩才,希望他进献,这位老僧始终不肯。于是萧翼扮作潦倒的书生,投宿在寺里,因为满腹经纶,骗取了老僧的信任,订为知己。萧翼书法见识非凡,终于引逗老僧展出了《兰亭集序》。随后萧翼盗取,献给太宗,老僧辩才郁怒而终。

他们坐在兰亭前后,“曲水流觞”,将酒杯放置在流水中,流到谁的身边,便由谁一饮而尽。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仪式,又是一场非常典雅的酒局。大家在松风泉响之间吟咏唱和以佐酒兴。书圣王羲之提笔记下这场盛会,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我们现在所见的《兰亭集序》,多是太宗时期让名家临摹的。太宗死后,以《兰亭集序》为殉葬。这是它最后见于历史的记载。五代时军阀温韬曾开掘唐太宗的昭陵,将里面的宝物一扫而空,但《兰亭集序》不见踪影。

永和九年,东晋右将军王羲之已经五十一岁。暮春三月,王羲之与后来在淝水以八万晋兵大败前秦百万雄师的一代名相谢安(王谢两家是东晋大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言两族当日权势之盛。后来谢安的侄女,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但谢才女并不以丈夫为荣,相反还有些看不起他,更喜欢小叔子王献之)、文采卓绝写墓志铭的老祖宗孙绰等四十余人,在兰亭集会。延绵无尽的会稽山,有茂林修竹,有清流激湍,兰亭便坐落在山北。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是历史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份,这一年中并无大事可叙。虽然北方不甚太平:短命的草头晋王登基被灭;幽燕与凉州内乱;西北三危山之中莫高窟开始营建。但这些景象每年都有,不足为奇。趁机北伐的殷浩大败而归,亦对已经偏安近四十年、国力渐强、偶尔北伐以示存在的东晋而言,无伤元气。

当蒙童们持书背诵或者临摹《兰亭集序》的时候,他们未必明白修禊事也究为何事?死生为虚诞究为何感?但我们深知,中国书法文化的血脉从永和九年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断绝过。我们也从“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章句里,看到两晋衣冠,风流人物,确乎已经远去了。

主饮:王羲之;主陪:谢安,孙绰;主宾:东晋名士;地点:会稽山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