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将进酒:中国历史上一百个酒局 > 第九十三局:厓山绝宋

第九十三局:厓山绝宋

张弘范与南宋残余军队在厓山海面进行了最后的对决,大战数日后,宋军败。陆秀夫看到突围无望,不愿接受亡国之辱,抱着年幼的怀宗投海而死。其他船上的大臣、平民、将士、宫眷哭声震天,十余万人相继投海殉国。还在抵抗的张世杰突围赶来,得知陆秀夫和怀宗殉国,悲痛不已,拒绝了登岸的建议,继续漂泊,不久也死于海上。

三年以前,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宋恭帝出城投降,时人讽刺说“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陆秀夫等臣民不愿归降,随即推举年仅七岁的赵昰为“天下兵马督元帅”,继任大统,是为宋端宗,在福州一带继续抗元,寻找机会恢复中原。元军穷追不舍,小朝廷一直乘舟在海上漂泊藏匿,一次遭遇台风,端宗坠海,不久惊病交集而死,年仅十岁。左丞相陆秀夫和大将军张世杰在厓山立六岁的赵昺为帝,是为宋怀宗,他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继位时年仅六岁。

正是在这一役后,张弘范设酒对文天祥说:“如今国家亡了,您作为丞相,忠孝已尽,希望能在新的朝廷里继续任职。”文天祥流泪拒绝了。张弘范很钦佩他的风度气骨,把他送到大都,文天祥在道上绝食了八天,没有死。又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临刑前,他向南方下拜,辞别故国故土。

不久前,张弘范带着文天祥一起到了厓山,希望他写封信给张世杰所领导的孤悬海上的最后一支宋军归降。文天祥回答说:“我不能为国尽忠,而要去劝人叛国,我做不到。”后来在递给他的招降文书上,他写了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最后一联脍炙人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虽是仇雠,但也很有修养和风度,读过这首自白书后心中肃然起敬,不再相逼。

抱在怀中归降的恭帝、在海上飘零而死的端宗、投海而死的怀宗,他们只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在民族和国家危亡之际,不幸地担负起复国救民的重担。读史至此,并无滑稽荒唐之感,更多看到的是南宋君臣继绝存亡的绝望和坚韧。后人说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元朝修史者也说,他们虽然不知天命,但“人臣终于所事而至于斯,其亦可悲也夫”。

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九年,即南宋祥兴二年、元朝至元十六年。驻扎潮阳一带的元军听到厓山已破,四十年征伐南宋的辛苦有了最终的定局,欢欣鼓舞,大设酒宴劳军。元军首领张弘范虽是汉人,但并非宋朝子民,他作战英勇,活捉了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

张弘范在厓山勒石刻道:张弘范灭宋于此。不知道当他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大片大片南宋衣冠时,是否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十余万人殉国死节的悲壮,如《正气歌》所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主饮:文天祥;主陪:张弘范、张世杰;主宾:陆秀夫;地点:潮阳、厓山

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这场酒局里,刚刚知道中国已亡,他万念俱灰,亦不再做任何努力、抱任何希望,而是从容就死,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