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里的T,跨性别,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易装,另一种是易性。易装者喜欢穿另一个性别的衣服,易性者想要变性,他不喜欢自己这套器官。男的要去变成女性的器官,把男性生殖器全部弄掉,去造人工阴道;女的要去做男性的器官。从医学上看,男变女手术是比较容易的,女变男手术难度较大,还不是很成熟。
还有一些生理上的双性人,他们认为自己也属于LGBT族群,称自己为Intersexual,雌雄同体人,这个词的首字母为I,所以也有一种简称是LGBTI。雌雄同体人,又称阴阳人,他们的特征是同时具有男女两套生殖系统。很多人可能都见过这种人的照片或者视频,他们人数很少,根据医学统计资料,大约每一百万人当中有十八个真正的阴阳人。通常的做法是要等到这些人长大以后,看他的器官是阴盛阳衰还是阳盛阴衰,来决定其性别的取舍。
跨性别里除了易装、易性这两种人,还有一种人既不易装也不易性,只是喜欢像另外一个性别的人那样去生活。有一位特别著名的性别研究专家叫朱迪斯·巴特勒,她认为男女两性的界限原本就不是很清楚,按宽泛的定义来说,世界上有6%到10%的人天生就处在两性之间,他们的性别是不确定的。这一比例相当高,不过对这群人的定义当然不是那个百万分之十八的真正的阴阳人,而是说他们属于自己心理上对男女两性的界限及认同是不清楚、不明确的。
LGBT这四个字母分别指什么?我此前专门讲过,L是Lesbian,女同性恋;G是Gay,男同性恋;B是 Bisexual,双性恋;T是Transgender,跨性别。现在有人在LGBT后面加一个Q,Q是Queer这个词的首字母。还有一种解释,那些对自己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有疑惑的人,而疑惑这个词在英文里也是Q打头的,即Questioning。所以Q可以代表Queer,也可以代表Questioning,这就是LGBTQ。
很多人容易把同性恋和跨性别搞混。比如女同性恋里也会分P和T,比较女性的叫“婆”,简称P,比较男性的叫T,假小子似的那个Tomboy的T。女同性恋里的T和跨性别的T,大家有的时候容易搞不清楚,这两类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去一个心理诊所看医生,她向医生这样描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她说她不想做女性,她想做个男性,而且是想做一个同性恋的男性,不想做异性恋的男性。换言之,她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的心理性别是男性,她的性倾向是同性恋。她是女人,她爱男人,但是她不想作为一个女人来爱男人,而是作为一个男人来爱男人。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多么纷繁复杂,这个人既是跨性别,又是同性恋,她的性别认同和性倾向全都与众不同。
答案是这样的:女同性恋里的男角,她们的性别认同还是女性,她认为自己是女人不是男人,但是她爱的是女人。跨性别的T是性别认同与众不同的一群人,她生理上是女性,心理上却认同男性,她觉得自己被装到了错误的身体里;或者他生理上是男性,但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女人。
这一讲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同性恋和跨性别的区别在哪里,讲一下性少数群体的现状,以及应该怎样对待LGBT,怎么扭转我们的性观念。
跨性别人群中最典型的一个人就是金星了。我们看到金星小时候跳舞的那些视频,还是小男孩的样子,其实他是从心理上认同女性的,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长大以后,他做了变性手术。在他做变性手术前我就认识他了,当时有一个年轻导演张元介绍我们认识的。张元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金星做变性手术的全过程,手术用了很长时间。他做了变性手术之后就完全地变成了一个女人,她就是一个典型的跨性别者。
第五讲 同性恋与跨性别
不久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同志中心共同完成了《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说,“被骂”“被逼改变”“被逼婚”“被家人鼓励、劝诱或者胁迫进入异性恋关系”,都是目前中国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而且来自家庭的歧视更加严重。
在联合国的反歧视公约里,过去只有反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肤色歧视等条款,近年来已经添加了反对性倾向的歧视,即不能因为某人的性倾向与众不同就加以歧视。虽然歧视同性恋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爱应当受到尊重。在爱情面前,所有的反对理由都不能成立。
这个报告显示,由于面临这些困难,中国的性少数群体当中仅仅有5%选择了出柜。所谓出柜,就是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另据调查,我国男同性恋者当中的已婚者占23.0%;有结婚意愿者占26.5%;无结婚意愿者占50.5%。在已婚的男同性恋者当中,有13.2%的人选择了形式婚姻,还有84.1%的人选择了服从于社会的压力,最终和异性配偶结婚。
其实同性伴侣、恋人之间大都是因爱结合,他们的爱情和异性恋没有什么不同。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同性婚姻法案,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改变态度,尊重同性恋者的爱情。人世间的每一种爱情都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歧视。
这里有一点我要强调一下,过去大家有一些来自传闻的模糊的印象,认为中国的同性恋者80%都会去和异性结婚,这个比例是不确切的。调查显示,目前男同性恋者当中只有23%的人进入了婚姻,其中的84%是和异性结婚了。也就是说,跟异性结婚的男同性恋者不是80%,而是23%的84%,只有19%,有结婚打算的20%多,而超过半数的人根本不打算与异性结婚,这是调查发现的一个比较精确的统计数据。
虽然同性恋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歧视,但也有一些积极的、让人看到希望的进展。广州有一位吴幼坚女士,她发现儿子是同性恋以后,公开地坦然接纳了儿子的性倾向,而且为了帮助同样处境的母亲,创建了同性恋亲友会,帮助同性恋孩子的家长敞开心怀接纳孩子,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她的所作所为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还显示,不同类别的性少数群体受到的歧视也是不大一样的,跨性别人士遭受的歧视程度最深、种类最多。
调查发现,同性恋群体里的自杀倾向远远高于周边人群,他们中间自杀身亡的、自杀未遂的、有过自杀念头的比例,远远超过周边人群,这也证明同性恋群体普遍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社会歧视就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
这点和我们的印象不大一致。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人对跨性别的接受程度似乎比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还要高,公众心理认为这些人是没办法,是一个男人错误地进入了女性的身体,或者一个女人错误地进入了男性的身体,人们对这一群体比较同情、比较理解。而且因为跨性别人群中多数都是异性恋者,比如说一个女跨男的跨性别,她心理上是男性,爱的是异性恋女人。再如金星这样的跨性别,他是男跨女,他的爱人就是一位德国异性恋男人。由于跨性别里大多数是异性恋,而广大的社会人群绝大多数也是异性恋,所以人们对跨性别就比较理解和接纳。
形式婚姻是中国同性恋的独创。什么叫形式婚姻?就是家里逼婚太厉害时,一个男同性恋找一个女同性恋结婚,两个人假结婚,完全是为了应付父母、应付外界,因为有一些单位也有这样的歧视,你本来应当提拔了,可是被发现是同性恋的话,你就不能升迁了。所以有些人被迫搞形式婚姻。
报告还显示,女同性恋者最有可能在家庭内部和工作单位遭到歧视和排斥。而男同性恋者最容易在学校受到歧视,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普通人应当怎样看待LGBT群体呢?首先我们的态度是尊重,要尊重他们的性取向。目前流行一种说法: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同性恋不是特别严厉,加上引进了同性恋解放运动的一些同性恋权利观念,以致同性恋都成时尚了。记得有一次我去录制一个电视片,跟那个制片人聊天,他居然说,现在不是同性恋都快入不了我们这一行了。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很有趣,同性恋人才在时尚业或艺术界确实比较集中,可能有抱团取暖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反向歧视现象。但是从总体的情况看,人们对同性恋的歧视程度还是挺高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形式婚姻。
记得有一次我去英国的曼彻斯特开一个LGBT的研讨会,当时还去了图灵的公园与他的坐像坐了一会儿。图灵是计算机之父,他发明的解密码技术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两年结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尽管他对人类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但是就因为他是同性恋,是违反当时英国的法律的,他就被视为了刑事犯罪。法庭让他做选择,要么化学阉割,要么去坐牢,他选择了化学阉割。化学阉割产生的副作用使他陷入极度的抑郁,最后他就自杀了。他自杀的时候,桌上留了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为了纪念这位计算机之父,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就把企业logo做成了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很多人都听到过这个故事。
2007年,我专门做过现代中国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在某些指标上,中国内地公众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甚至超过了西方。例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同性恋者应不应当有与异性恋者同等的就业机会?样本中回答“应当”的人占91%。而同一指标在美国才是86%,在中国香港也是86%。也就是说,内地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还算是比较文明、比较进步的。官方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2001年,《中国日报》首次正面报道了上海同性恋自豪日的活动,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同性恋被霸凌的现象是非常严酷的。在那个研讨会上,我遇到一批同性恋的电影人,他们在做一个同性恋少年被校园霸凌的纪录片,当时我还接受了他们的采访。
我们古代主流的性文化对同性恋持无所谓的态度。历史上有皇室和民间同性恋情的记录,有余桃断袖这些脍炙人口的逸事。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翻翻古书,例如据考证,几乎每一个汉代的皇帝都有男宠,此类活动在民间也大量存在。
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倡导大众接受性的多元化观念,用宽容的态度对待LGBT人群,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接纳他们。网上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把LGBT这几个字母换成拼音,用中文演绎成“来个不同”,LGBT只是“不同”而已。性少数人群应该享有自己的权益,广大异性恋人群应该与性少数人群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他们的自由权利,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本来的面目生活。
中国古代的性观念跟古希腊有些相像,在我们古代人的性观念里,性欲是一团不可分割的冲动,是内心的一种欲望,就像一个瓶子里一旦灌满了水就会流出来,它需要宣泄。至于宣泄的对象是男还是女,是阴道还是肛门,都无所谓。不会把它道德化,既不是犯罪,也不是疾病,甚至也不是道德问题,中国人不会这样看待同性恋。
同时,我们需要更好的机制来保护性少数人群的权益。我们看到,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出台了照顾、尊重LGBT人群的行政规定,比如说美国有一些州规定,在公立幼儿园和中小学,跨性别的学生可以使用异性的卫生间;判定男生女生的唯一的标准是自我认定,就是由学生自己来定义自己的性别。还有的州规定,男生可以穿裙子进校园。我觉得这都是很贴心的规定。
中国文化对同性恋的看法与西方不同,始终都没有认为同性恋是犯罪。这跟我们古代的性文化有关,我们古代的性文化对同性恋的看法与古希腊接近。在古希腊,同性的性行为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实践。当时每一个少年都会有一个成年人做导师,教他各种文化、格斗技能与智慧,同时是他的性伴。少年长大以后结婚生子,一切都不妨碍。
更有意思的是,在西班牙有一个规定:你在登记注册身份证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注册性别,你想注册男就注册男,想注册女就注册女,这就解决了跨性别者无所适从的问题。泰国最近也批准了一个第三性的法律,因为泰国有很多“人妖”,是做了手术的跨性别人群,所以他们专门在男女这两个性别之外,增加了一种性别身份,叫第三性。这些都表明了尊重LGBT人群的权利是新的世界潮流。我相信中国也会跟上这个潮流,制定一些保护LGBT人群的反歧视的保护性法律,让社会变得更宽容。
变化的第三阶段就是非道德化。有人认为,同性恋虽然不是罪,不是病,但属于道德问题。由于这些人滥交、多性伴,所以他们是坏人。性革命和同性恋解放运动之后,同性恋又经历了一个非道德化的过程。目前的社会共识是:同性恋只是少数人与众不同的性倾向,原因不明,它的成因可能有先天因素,也可能有后天因素,但是与道德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左撇子一样,左撇子跟道德有关系吗?人群里有15%的人是用左手的,你不能说左撇子在道德上有问题。
第六讲 虐恋
变化的第二阶段是同性恋非病理化的过程。什么叫病理化?在19世纪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同性恋不是犯罪,但它是疾病,是一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这就是对同性恋这种特殊性取向的病理化解释。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性革命和同性恋解放运动,于是同性恋就非病理化了,例如美国在1973年就把同性恋从精神病手册里删掉了,而长期以来,同性恋会被诊断为一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中国也在2001年把同性恋从精神病手册里去掉了。
这一讲我给大家来讲一下虐恋。提到虐恋这个词,我发现在影视剧广告中它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此虐恋非彼虐恋,它们的虐恋是指一种虐心的恋情,我说的虐恋则属于一种特殊的性取向,英文叫作Sadomasochism,简称SM。
人类社会是怎样看待同性恋的?是如何对待同性恋的?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最早在西方,在基督教的教义里,认为同性恋是犯罪。到目前为止,有极少数反对同性恋的人仍旧引证宗教教义,将同性恋视为犯罪。在同性恋解放运动以后,同性恋经历了一个非罪化的过程,他们不再是宗教定义上的罪人,同性恋的性行为也不再被视为犯罪,那些规定同性恋非法的国家全都经历了同性恋合法化的法律改变。这是变化的第一阶段。
这种性取向被中国老一代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译成虐恋,我觉得这个译法非常好,一是翻译得特别简洁,再则它表达出了SM的独特性,即它是和人类恋爱行为有关的,而不仅仅是施虐和受虐的行为。它的基本定义是,把快感和痛感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性倾向,就是说人的性快感是通过施虐受虐来获得的。施虐受虐的内容会包括肉体的虐待和精神的羞辱。
今天我就来说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同性恋态度的改变,谈谈中国人从古至今对同性恋的看法,以及我们应该去认识和尊重这个群体。
它为什么被称为SM?18世纪法国有一位萨德侯爵,他专门写虐恋小说,其中充满了性虐待的描写。S就是他的名字的首字母,代表施虐。另外有一位奥地利的小说家叫马索克,他是专门写受虐小说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穿貂皮衣的维纳斯》,写的是一个受虐狂男人的故事。M就取自马索克这个名字的首字母,代表受虐。还有一种称谓是BDSM。增加的两个字母B和D是什么意思?B是Bondage,就是捆绑的意思;D是Discipline,就是惩罚鞭打的意思。虐恋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捆绑和鞭打,所以虐恋又称BDSM。
大部分人听到、见到同性恋这个话题可能是通过电视、微博或其他媒体,例如听说张国荣啊、蔡康永啊这些明星的事迹。但是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同性恋者,一般人常常有不太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虐恋的性别特征是什么样?并不像有些人将虐恋误解为男人对女人的施暴那样,我们可以在喜欢虐恋的人群中发现男虐女、女虐男,还有男虐男、女虐女的情况。
这个群体是性倾向上的少数群体,他们在人群中占到什么样的比例呢?根据1948年的金西调查数据,男同性恋占4%,女同性恋占3%。我后来还看到一个英国的全国抽样调查,应当是相当精确的数据:异性恋占人口91%;同性恋占4%;双性恋占4%;还有1%未分化。什么叫未分化?是指那些不太确定自己的性倾向的人。这个1%挺有意思,所以在LGBT后面有人会加上一个Q,这个Q是什么呢?就是Queer,指那些性倾向或性别身份不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把自己归到哪一类的人。
西方有一批特别反性的人就把虐恋误解为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有过一场要不要设立禁止淫秽品的法律的论争,有一帮激进女权主义者提出,淫秽品本身就是男人针对女人的暴力,她们用一些女人被捆绑、被鞭打的影像作为证据,来证明她们的论点——淫秽品是针对妇女的暴力,希望争取到一些局部地区禁止淫秽品的立法。但是她们其实误解了虐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LGBT这个词。LGBT是什么?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几个英文词的首字母,L就是Lesbian,女同性恋;G是Gay,男同性恋;B是Bisexual,双性恋;T就是Transgender,跨性别。这四个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就是LGBT。
她们看到虐恋影像作品里那些男虐女的内容,误以为虐恋就是家暴,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虐恋与家暴有非常大的区别。它是双方约好的一种游戏,其中的施虐与受虐、主人与奴隶都是虚拟的,并不是真正的暴力。在活动之前,双方往往会商量好角色分配、活动内容以及场景的细节。这种活动完全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绝对没有强迫的。
我们来谈一谈性少数群体这个话题。
此外,在虐恋活动中,至少在商业化的虐恋活动中,男人扮演受虐角色的数量超过女性。调查数据表明,喜欢虐恋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有受虐倾向的男性也多于女性。分析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鞭笞者大多数为女性,而被鞭笞者一般都是男性。这是虐恋的性别特征。
第四讲 性少数群体
我们还发现虐恋有社会阶层特征:一般来说,上流社会或中产以上的人才喜欢玩这种游戏,而底层的人较少涉足。我分析这一社会阶层的特征也是其来有自。比如说,虐恋活动与性的口味精致还是粗糙有关。底层的生活大多是粗粗拉拉的,在性活动中喜欢直奔主题。而社会上层的人会比较注重性快感精致的感觉。
在这个意义上,性脚本理论有助于我们对人类多元性文化的理解和接纳,有助于我们与自身的性文化拉开距离,用新的视角看待原先司空见惯的事情,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新的发现和理解。
从虐恋爱好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来看,根据定义的宽严,比例有所不同。比较宽的定义会把性咬(做爱的时候咬对方)等行为都包括进来,那么它的比例就会比较大;比较窄的定义则仅仅限于捆绑、鞭打之类的,比例就会比较小。那么按照这种宽严不同的定义来看,虐恋的爱好者当中,有过虐恋实践的人在人群中占到5%~35%;有过虐恋想象的人在人群中占到10%~49%, 所谓虐恋想象包括强奸想象、被强奸想象、虐待想象和被虐待想象。这是社会学调查统计的数据。将近一半人都会有虐恋想象,这个占比很高。你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有很多的广告和时尚杂志中有虐恋元素,比如说制服、皮衣、项圈,这种广告简直是铺天盖地,极为常见。虐恋的文学影视作品就更多了。可以说,虐恋的意向已经成为主流意向了。
如果你懂得了性脚本,就会理解人类的性文化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大家从来不是按照同一套脚本来生活的。我们在看到其他文化的性脚本时,一开始可能感到诧异、震惊,甚至恶心,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感受平息下去,培养出一种对自己文化的分离意识,那就能通过对比不同的性脚本,来了解这些不同的脚本是如何导演了人的思想、语言和行动,就能用全新的视角认识和解释自己文化里的那些现象和经验。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要想真正看清楚一件事情,就必须假想自己是个局外人,必须跳脱出来置身事外,才能看得清事情的真相。
我前面提到过虐恋经典小说,如《穿貂皮衣的维纳斯》,以及萨德的大量虐恋小说。比较晚近的虐恋经典著作有《O的故事》,这部小说非常经典,在法国一度是禁书。最近流行的小说《五十度灰》,在全世界卖出了超过一亿册,还拍了电影。据说在它流行的时候,一些五金店棉绳都脱销了,那是人们看了小说以后模仿里面的情节尝试捆绑游戏所致。我也写了一些虐恋小说,其中有三卷本的《黑骑士的王国》,已经在香港出版。
人类总是忍不住会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别人的好,如果别人按照我们的方式生活,他们会生活得更好一些。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生活模式是理所当然的,看不到其他族群的不同文化。有的人会希望向外输出我们的文化,甚至恨不得搞个文化殖民什么的。
虐恋群体非常活跃,虐恋现象也非常有趣。福柯本人是虐恋爱好者,对虐恋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他提出的“快感的非性化”理论就是从虐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认为,虐恋将性快感与生殖器官分离开来。在虐恋活动中,有时性快感可以完全脱离生殖器官来获得。福柯说:“它的另一个观念是把身体的所有部分都变成性的工具。”他由此提出了“快感的非性化”这一新概念。
有人可能会问,了解各种各样的性脚本有什么用处呢?
虐恋不仅是少数人的特殊性取向,通过虐恋,人们还开发自己的身心领域,创造出新的快感形式,而不是将对性快感的追求停留在生殖器官这么狭窄的层面。
前述案例表明,不同族群的性脚本可能会很不一样。其实就是在同一个族群里,不同的时代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在中国古代,男女野合是古代人性交的合法方式。在成都发现的东汉墓当中有一块画像砖,上面描绘了一个女人把衣服挂在桑树上,把篮筐丢在一边,和一个男人赤身裸体在树下野合,旁边还有几个男人在排队等着。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今天,可能会被视为流氓行为,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热点新闻,但是古人反而认为这种野合的方式是吉祥美好的,是子孙昌盛的象征,甚至带点儿神圣的意味,还要把它画在坟墓的墙壁上呢。
此外,虐恋提醒我们,人性中非理性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很多现象无法用理性去解释,比如艺术想象力和人对美的感知。福柯的另一句名言是:虐恋造成了西方想象力的一种最伟大的转变,是一种向谵妄的非理性状态的转变。
概括一下,性脚本理论就是要了解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和谁、发生怎样的性行为这样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定。
人有时候太理性了、太严肃了,这就容易使人生失去美感,不能尽情地去享受和体验生命中的快乐。我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心扉,来了解虐恋现象。
性脚本的第五个内容是why,就是为什么发生性关系,这个答案就更多了,有的脚本是为了爱,有的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有奇葩的性脚本,比如以前有好客的牧民会用妻子来款待远来的客人。你可能会惊讶,怎么招待客人都成了性交的理由了?这就是性脚本不一样。
第七讲 性癖好
再举个例子,按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说法,小孩子如果看到了父母性交的场面,那是相当可怕的事,会留下心理阴影。这种说法也符合咱们一般的认识。但是从历史上看,在西欧的乡村和都市,小孩一般是和父母同睡一张床的,他就是通过观察父母的动作才学会性交的。以前中国农村也是一个大通铺、一个大炕,父母在这头小孩在那头,小孩根本就没有把它当成可怕的事,反而当成一种最初的性学习。所以你在发生性行为的时候,考虑要不要避开孩子、要不要换个地方,这就属于不同的性脚本了。
我们来讲讲性癖好的问题。先来谈谈什么是性癖好,常见的性癖好有哪些,再谈谈性癖好是怎么形成的,最后说说该怎么看待性癖好。
第四个内容是where,就是发生性行为的地点在哪里,这个地点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些部落的人会认为野合比在家中交合要好,所罗门群岛的年轻土著只能到森林里发生性行为,他们的习俗就是不允许这种事在村子里头发生。新几内亚和印度的一些部落也会禁止夫妻在住宅里发生性关系,要到森林里去办事才行。
很多英文的研究专著里有这样的术语:sexual preference、sexual orientation,是性偏好、性取向之意。书中会列举很多性癖好,什么恋足、露阴、观淫、恋童、恋残疾,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这里我讲个例子,我接触到一些年轻人,他们听说有人在七十岁以后还有性生活就感到很震惊,他会想,那么大年纪的人了怎么还能够继续做这件事呢?所以在什么时候应当结束性生活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认为性是属于年轻人的,而老年人好像是不应该有性欲望的。可是从性学调查的数据来看,不少八十岁以上的人保持着规律的性生活,人的性欲是可以保持终身的。
性癖好究竟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它是极少数人与众不同的性唤起机制。换句话说,他非得有这个东西在场才能性唤起。
第三个内容是when,就是什么时间适合做这件事。比如性行为通常要安排在私人时间;初次性交在什么年龄合适,很多文化都有婚前守贞的要求;再如在什么年龄应当结束性行为等等。
性学对性癖好有一个经典的分类,即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受害人的,一类是无受害人的。
第二个内容是what,就是这俩人做些什么,哪些做法被认为是正确的,哪些做法被当作错误的。大多数的人都不反对拥抱和接吻,允许阴道性交。可是像口交、肛交这一类的行为就需要更加复杂的脚本、更加复杂的原因来判定对错好坏。
第一类是有受害人的性癖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露阴癖、观淫癖和恋童癖。
第一个内容是who。性脚本要定义你是同谁发生性关系,一般来说是和年龄差不太多的异性。而血缘、人种、民族、宗教、社会阶级这些因素都会来规定你发生性行为的对象。比如说,一般的性脚本里,父亲不大会对女儿有性冲动,就是说人们的意识里早就知道有血缘关系的人不应当成为做爱对象。再比如,以前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厉害的时候,那些讲究体面的白人不愿意和黑人发生性关系,这里就有人种的因素在起作用。再如,爱斯基摩人会把妻子借给别人,表示善意的款待,这就跟咱们的习惯很不一样,你从未想过可以把你的丈夫或者妻子借给别人吧?这就是说,我们和爱斯基摩人的性脚本是挺不一样的。
露阴癖一般来说多发生在男性身上。我的调查生涯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有位老年男性,社会地位还挺高,他常常穿一件大风衣,里面不穿衣服,站在一个阴暗的角落,看到有女孩过来,就猛地把衣服敞开。他的这个行为就是有受害人的,把女孩吓得哇哇叫,侮辱了别人的眼睛,人家根本就不想看你。
那性脚本具体指什么呢?我们把它概括为5w,就是五个w开头的词,分别是who,what,when,where,why。
还有一些非常讨厌的事情,比如我自己就亲眼见到公共汽车上,一个长相猥琐的男人搂着旁边一个女人,然后把手伸到她的胸部摸。给人的观感实在是太恶心了,我们旁观的人都是受害人。你愿意做这个事,那个女人也没意见,希望你们到避开人的地方去做,别人不愿意看到,你这种做法就侵害了别人的视觉。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性学家叫约翰·盖格农,我专门翻译过他的《性社会学》一书,他在书里把各种不同的性规范、性方式研究了一遍,提出了一个后来被列入性学经典的理论——性脚本理论。演戏的时候不是要有一个脚本吗?人的性行为也有脚本,就叫作性脚本。不同的性脚本是由不同的社会制定出来的性行为规范,与所在地的文化和历史有关,它是一个提纲式的设计,或者说就像一个地图,你看懂了一种性脚本,也就大致理解了一种性文化。
再说说观淫癖,比如偷偷地扒女澡堂、女厕所什么的。我记得余华的小说《兄弟》里用了大概整整一章写一个男人怎样从农村那种特别恶心的厕所中探身子下去,偷看旁边女厕所里的人的隐私部位,这就是观淫癖。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概括这两个岛在性文化、性规范上的区别呢?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说的话,我们会说:“这两个岛上的性脚本很不一样。”这里我要讲一讲性脚本这个理论。
恋童癖也非常糟糕,世界上很多国家并不禁止淫秽品,成年人可以正常消费淫秽品,唯独要打击儿童色情作品,就是因为有一批人会拿儿童来拍视频,消费儿童的性,甚至性侵幼童,极端的案件有性侵加谋害。这个事情全世界都非常紧张。比如说,好多国家对于有性侵儿童前科的人会专门做档案,他一旦入住到某个社区,警察局就会通知社区,说这个人是有恋童癖前科的。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两个岛的人碰到一起,聊起性这个事,曼迦亚岛的人会觉得,对方怎么这么无知啊,真是可怜虫。艾尼斯·比格岛的人却会想,曼迦亚岛的人怎么这么变态、这么荒淫无耻啊,真是一群寡廉鲜耻之徒。
这一类的性癖好是属于有受害人的,相关人士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除了让他们去蹲监狱服刑之外,同时还应该对他们做些心理辅导,看能不能缓解他们的犯罪冲动。由于这些人的性唤起机制出了问题,心理治疗必不可少。
前面这两个故事是两种性行为规范,一种认为性是快乐,另一种认为性是罪恶。曼迦亚岛和艾尼斯·比格岛为我们提供了两种相互对立的性文化,一个提倡开放明朗、很少有约束的性,把性视为人生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一种严格控制一切有关性的活动,把性视为有罪的行为,是为了繁衍后代才不得不做的事情。
接下来,我谈谈另一类无害的性癖好,它们没有受害人,一般都带有恋物性质,这些特殊的性癖好虽然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定要见到某种东西才能够性唤起。
岛民性交只能在夜里进行,丈夫在被子下面打开睡衣,妻子撩起睡袍,他们尽快完事,根本就不会脱光衣服。这里的女人其实是在忍受麻烦的性行为,因为无论男女对女性快感都一无所知。至于说他们性交的频率,你根本就调查不出来。但估计性交频率很低,女性不会经历快感,整个性活动都笼罩着一种罪恶的气氛。
比如恋足癖,在性研究史中有好多经典的案例。有一位恋足癖的男士,他在家中收藏了两万双女人的高跟鞋,他的性欲固定在某种特殊的物品上面,必须在看到这种物品时才能最终完成性欲的宣泄和满足,要是没有这种物品,他就无法获得性快感。显然,他搜集鞋是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有的人会恋女人内衣,也是稍稍有一点儿恋物的倾向。
在爱尔兰海岸线附近有个小岛叫艾尼斯·比格,这个岛上的居民都是天主教教徒,男人大多数是渔民。在这里,性的知识受到严格控制。女人在第一次来月经以前,都不知道有月经这事。这里的男人普遍认为,性行为会极大地损耗精力,绝对地禁止裸体。按这里的习俗,一个男人如果在别人的妻子面前脱掉鞋子,那就是严重的失礼。
再如恋窒息,有的人在将窒息未窒息的关口才能体会到最强烈的快感。一般来说,他会找一个帮手把绞索套在他头上,在他得到快感将要窒息的时候帮他解下来。有这种癖好的人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玩,一失手就会死掉。国外有个二三线的影星,被发现窒息而死,查明不是他杀,看上去像是自杀,因为他的脖子上套着绞索。其实最后查明并非自杀,而是玩窒息游戏时失手死掉了,这也是一种性癖好。类似案件在中国也发生过很多起。
在这个岛上,男人的表现很重要,因为女人事后会跟其他女人讨论他的性能力。所以曼迦亚岛的男人希望每次性交都能让女人达到高潮,如果办不到就可能影响到他的声誉。这是第一个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
另外还有恋残疾,又叫慕残癖,指的是有人会专门恋残肢,这种癖好令多数人感到匪夷所思。日本有位残疾人畅销书作家,写的书是比较励志的,后来他被曝出大量出轨,出轨对象超过五十人,后来不得不向家人道歉。那个作家根本没有四肢,人们相当震惊,想不到这个样子也会被人喜欢。他的很多出轨对象可能就有慕残倾向。对于有此种癖好的人,残疾反而成了一种特殊的性魅力。
这个岛上的男人和女人在性交上都十分活跃,精力旺盛,为相互的快乐共同努力。男人就算到了四十八岁的时候,每周还要性交两到三次。岛上的女人都懂得怎样获得快感,经常可以轻松达到多次性高潮。
我看到有人整理出来的性癖好资料,其中列举了几十种癖好,甚至还有恋吃屎喝尿的,一定要吃屎,一定要喝尿,他才能性唤起,这个癖好有时会被列入虐恋的分支。
岛上的孩子很小就能接触大量的性信息,到了十二岁,男孩就要举行青春期到临仪式,割掉包皮,同时要接受大量的性指导,其中包括男对女的口交技术和女性快感的重要性,还有其他的社交技巧和性技巧。这以后他就像一头小公牛一样亢奋,每天晚上换一个女人,用长时间的性交给这些女人带来性的满足,所谓长时间就是十五到三十分钟。
前面讲过的虐恋也属于一种特殊的性癖好,有恋物性质,如制服诱惑之类,大家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视资料。有人喜欢性爱对象穿着某种制服:军服、警服、医生服、护士服等各种各样的制服,其中有施虐受虐、角色扮演的成分。有这种性癖好的人只有看到这些情景和服饰才能够性唤起。
有一个叫曼迦亚的小岛,这个岛上的性规范特别开放。男女性交很随便,都可以不受限制地纵欲。年轻人经常裸体,经常手淫。男孩子夜晚跑到一户人家,跟约好的女孩性交,女孩的家长也不加干涉。
前述的各种性癖好是没有受害人的,像恋窒息这样的癖好不会伤害别人,反而可能害自己。由于拥有这类性癖好的人没有去害别人,所以法律不会干涉他们。
这一讲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性脚本的理论和跟它有关的一些故事,希望大家对多种多样的性文化有一个了解。先不解释性脚本这个理论是什么意思,我先来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有人问我,喜欢用性玩具刺激生殖器,这算不算是一种恋物癖?我认为这并不属于恋物癖。使用性器具辅助性活动是寻常人的行为,它并不涉及特殊的性心理或者性唤起机制。其中最主要的区别点在于,对于使用性玩具的人来说,那些性玩具不是性唤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不用性玩具他也可以完成性行为;而对于有恋物癖的人来说,某种目标物品是性唤起的必要条件,如果那物品不在场,他就无法完成性行为,无法获得性满足。
第三讲 性脚本
还有人会问,怎么区分一个人是有某种固定的性癖好还是一般的爱好者呢?我看到过这样一种区分法:如果你的每一次性行为都必须有某种东西在场才能完成,那就是性唤起机制出问题了,就可以确定是真正形成了某种与众不同的性癖好。可是如果除了你所恋的这种特殊的东西之外,你也可以像寻常人那样得到性快感的话,那你就还算不上是绝对的有这种性癖好之人。在治疗方面,会做出这种比较细微的区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性有着这样多的意义,它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表达着不同的意义,拥有不同的功能。我觉得一般的反性禁欲真的没有什么道理,你为什么要去反对这样一个自然的需求?人的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欲望、一种能力,它深深地扎根于人性之中,所有对它的否定、对它的压抑,都是没有道理的。性是人类最深刻的欲望。当我们观察人性时,性的角度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最清晰、最深刻的。
还有人好奇,这些性癖好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导致的?这个问题还没被研究得很清楚。但是我们至少知道,有些人是在特殊时期,通过特殊情境、特殊事件形成了条件反射。比如说青春期的男孩,刚有性冲动的时候,隔着门缝看到浴室里有一双很美的脚,引发了性兴奋,日后就有了恋足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碰到这样的情况。比方说,职场中上级对下级的性骚扰,高校里教授对学生的性骚扰。好莱坞那位位高权重的男监制,被一众女明星及女性工作人员指控性侵。在这个案例中,骚扰方和被骚扰方是有权力关系的,那个男监制能够掌控这些女演员的前途,上级与下级、老板与雇员、教师与学生、看守与囚徒的关系也属于这种情况。那些手中有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威胁下属,揩油占便宜,欺负人。
也有一些极端的案例:有个十岁出头的农村男孩,在放羊时与羊性交达到了高潮,以后就形成了这种习惯。后来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以后总不愿意和老婆同房,因为他对女人提不起兴趣,他只对母羊有感觉,必须依靠母羊来性唤起。这种情况就是性唤起机制错乱,也许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改变。
在权力表达上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动和被动”。我们以前讲过,在古希腊,同性性行为是普遍的社会实践,男男之间的性交大量地发生,但是没有一个人会说这个主人是同性恋者。也就是说,在古希腊,一个男主人和一个男奴隶发生性行为,人们不会觉得他们是在搞同性恋。人们看重的不是你的宣泄对象是男是女,而是看重你的角色是主动还是被动,主人一定是主动的,奴隶是被动的,它表达的是一种权力关系。换句话说,一个男主人跟一个男奴隶做爱,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桩越轨的行为;但是如果一个主人在一桩性行为里成了被动角色,就是很严重的越轨行为,因为主人必须是主动的角色。性在这桩行为当中不仅是为了宣泄性欲,也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最后我们来讲讲,该怎么看待这些五花八门的性癖好呢?
人类的性就没有这种动机和功能吗?也是有的。比如说在古希腊的主人和奴隶之间,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和男宠之间,用性来表达权力关系的成分也是挺重的。还有些地方有种风俗,就是领主对管辖的民众拥有初夜权。初夜权就是一对新婚夫妻,妻子的第一夜是要给领主的,这也是一种权力的表达。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包括怎样使用自己的性器官,都有权利追求个性化的性满足,只要不给别人带来伤害,那就没什么不可以。给性行为制定出一个标准方式,或者把自己不喜欢的性癖好一律视为神经病、性变态,那就没有什么道理。把同性恋视为心理疾病或性变态就没有什么道理,属于源自异性恋霸权的错误观念。
性的第七个意义是权力的表达。动物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有时会有同性的性行为。其目的和功能大多不是为了性快感,而是为了表达权力,争夺地位。更有力量的雄性会通过性行为表现它的地位,这种动机是非常原始的。
对于性癖好,尤其是那些没有受害人的性癖好,大家可以抱一个平常心,将它仅仅视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癖好,用不着去做道德评价。就像对待左撇子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觉得用右手方便,可是他偏偏就用左手才舒服。应当对这些人持宽容之心,存尊重之心。
性缓解冲突的功能只是发生在动物当中吗?不是的。在人群当中也发现了这种作用。我曾经看到过一些关于街头团伙、摩托团伙的调查,这些团伙大多以男性为主,但里面往往会有少量女性,因为团伙里经常会发生冲突,或者这个团伙跟那个团伙干仗,这时候,如果女性跟冲突双方发生性行为,就能够缓解冲突,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当然,我说的并不包括有受害人的情况。那些有受害人的性癖好,法律是不允许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还应该加以矫正,因为有受害者性癖好的人老忍不住要去伤害别人,侵害别人的利益,这是不能允许的。
性的第六个意义是维护人际关系,缓解群体冲突。动物研究发现,当倭黑猩猩发生冲突斗殴的时候,如果有一只母的跟公的发生了关系,就能够缓解冲突。
第八讲 性侵与性骚扰
恩格斯对卖淫有过一个看法,他指出,资产阶级家庭是“两个卖淫合成一个道德”。什么意思呢?他是说,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就是女人完全不工作由男人养起来的家庭,实际上是一种性交易的批发,而在大街上交易的就是零售,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
这一讲我们来聊一聊针对女性的暴力。针对女性的暴力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性侵,一种是性骚扰,还有一种是家暴。
进入现代,怀有这种目的的从业者不再限于女性了,从性交易业的统计来看,大概女性从业者占90%,男性从业者占10%。原因之一是在现代社会里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女性也具备了花钱购买性服务的能力。
这一讲的部分内容会让人不愉快,但是我们又很有必要去了解。尽管人们对此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在现实当中,很多女性在面对这些暴力的时候,尤其是当它突如其来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她们并不知道如何应对,十分茫然。
性的第五个意义是维持生计。从古到今,有些人确实把性活动当作维持生计的一个手段。大家都听过那句话: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就是卖淫,它是在众多职业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比如说农业工业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对于性工作者来说,性的意义就是维持生计。
我们虽然身处法制社会,有法律的保护,但是无论性侵、性骚扰还是家暴,都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的伤害。它一直隐藏在我们的身边,每个女性随时都可能遭遇到,随时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其中的原因,既有男性在身体上的优势,也有男女权力上的不平等,与父权社会的持续紧密相关。当今社会,两性越来越平等,但是暴力侵害的问题并未消失。
我看到过一个女性快感的核磁共振成像视频。当女性快感来临时,可以看到她脑部细胞活跃起来,那影像一开始星星点点,后来就亮成一片。你可以很直觉地感到,性快感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首先我们来说性侵。在我们中国的法律里,关于性侵有三项罪名,一项是强奸罪,一项是猥亵妇女罪,还有一项是奸淫幼女罪。这几项都属于暴力犯罪。我国对于性侵的处罚一度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单纯强奸没有致人死亡的,在国外一般不会判死刑,但是在中国法律上是曾经有过死刑的。现在单纯强奸已经不会被判死刑了,对性侵案的量刑慢慢地回归理性。
古代科学不昌明,古代人的性观念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比如“还精补脑”说,据说男人在做爱时忍住不射精,精液就会产生补脑的功效。这个假说从解剖学看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它是当时人们相信的一种观念。
我们重点讲讲性骚扰。性骚扰是比较新的罪名,这项罪名最早出现于1979年前后,是美国女权主义律师麦金农提出的。当时,她代理了一位女性员工被开除案。为什么被开除呢?就是因为在职场上,老板对她提出了性要求,说如果你不从,我就开除你。这位女性员工坚决不从,就被开除了。麦金农律师帮助她打赢了这场官司。大家知道美国是判例法,她打赢了这场官司以后,其他类似的案件就都可以援例判罪,于是美国刑法判决中就增加了性骚扰这一新罪名。性骚扰犯罪的经典要素是控辩双方处于不对等的权力结构当中,其中有权的一方利用地位优势强行提出性要求。
性的第四个意义是追求延年益寿。中国古代的性观念对这一点特别强调,中国的房中术就是讲如何通过性活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你可能会问,公共汽车上经常会有那种随便摸别人的咸猪手,这属于性骚扰吗?其实这种行为严格来说属于猥亵妇女罪,而性骚扰这个罪名最经典的情况是指一种特殊的情形,即在犯罪人和受害人中间存在权力不对等的关系。比如老板和员工、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学生、军官和士兵、医生和病人,等等,他们之间有权力不对等的关系,犯罪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威胁受害人,如果对方不就范就会对受害人不利,俗话说就是给受害人穿小鞋。
把性的目的当成纯粹肉体快乐的,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纪晓岚了。据说他有一妻六妾,六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他的年龄是她的五倍。据说纪晓岚这个人体质特异,大家给他取了个诨名叫“日御五次郎”,非常有趣,他是把性当成极大的快乐在享受。
比如一个教师要骚扰一个学生,说你要是不从的话,就不给你好分数。再如一个老板要骚扰一个员工,说你要是不从的话,就开除你或不给你升职加薪。这就是利用手中权力提出不当的性要求,属于典型的性骚扰。严格界定性骚扰,需要我们去定义这种行为的边界,它不是简单的肢体触碰和猥亵。
即使像我们中国这样特别看重生育价值的国度,由于搞计划生育,人们一生只能生两个孩子,不能再多生了。而只要你除了生孩子之外还做过一次爱,那么你的这次性活动的意义就只能是为了肉体的快乐了,要不然你在那儿干什么呢?
还有一种女性常常受到的侵害就是家暴。在家庭暴力里面,除了对身体的暴力侵犯,也包括性暴力。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被丈夫家暴过的妻子大约占25%,也就是说每四个妻子当中会有一个遭受家暴。根据我的调查,中国城市中的家暴数据是21%。全国妇联也有一个数据,在把农村调查数据包括进来之后,发生家暴的比例约为30%,这是目前调查到的最高比例。就家暴程度而言,上述数据是把打过一次的都统计在内的,如果我们看那些真正打得很严重的、在司法上被界定为轻伤的家暴,一般不超过1%。家暴的状况大致就是这样。
性的第三个意义是单纯的肉体快乐,纯粹为了性快感。人类的性欲满足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否则你没法解释自慰率为什么那么高。调查统计发现,男人的自慰率接近百分之百,女人也有六七成,在某些国家更高,如英国女性的自慰率接近九成。自慰是根本不可能生育的,它除了给人带来单纯的肉体快乐之外,没有别的意义。
以上讲了三种对女性的侵害类型,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在我看来是至关重要的观点。
性的第二个意义是表达感情。有好多人是用性活动来表达他的爱,他对对方的喜爱之情。
这个观点就是反对荡妇羞辱。什么叫荡妇羞辱呢?就是我侵害你,我对你施暴,虽然我不对,但是你也有错。你受害有你自己的原因,你穿得太暴露了,你的行为举止太不检点了,是你的行为勾引了我、诱发我犯罪。因为你是荡妇,所以我才侵害你。
当然,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这样极端的观点,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所有性欲正常的人、观念正常的人,都会觉得繁衍后代是绝对需要的,是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这样的观念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受害者的穿着打扮、言谈做派根本就不能够成为诱发犯罪的理由。原因在于,穿成什么样才算“暴露”并没有绝对的标准。20世纪50年代,美国警察还在海滩上抓穿比基尼泳装的女性,说是有伤风化,但现在就连中国的海滩上也全都是穿比基尼的女人了。按照传统妇道,女人还应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言不高声笑不露齿呢,那是不是女人在地铁上露齿笑一下、穿得少一点儿就算“暴露”了呢?
第一个就是繁衍后代。在某些地方、某些时代,繁衍后代会被当成性的唯一正当的功能,就是说性的其他目的都是不对的、不好的,只有以生育为目的的性才是对的,才是好的。有位基督教圣徒认为,性本身就是罪,即使是夫妻之间的性也是罪,可是如果没有性就无法繁衍后代。所以他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说真希望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能够创造一种别的途径使人类繁衍,这样人类就可以避免性的罪恶了。
荡妇羞辱的负面影响不仅限于此。为什么强奸案、性侵、性骚扰的报案率那么低?就是因为这种荡妇羞辱的思维方式使得好多人不愿报案,不敢报案,害怕受到二次侵害、二次折磨。就是说,你的身心已经受到严重的摧残了,然后要是报案,你又要把这个伤害整个过一遍,舆论上又要有荡妇羞辱,这对受害人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应该怎样认识性。我认为性有七种最本源的意义。
我们就是要反对责备受害人的舆论和观念,因为它是非常没道理的。它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因为你穿得太少了,你勾引了我,你诱惑了我,所以我才侵犯你。我记得最极端的案例是有一位强奸犯,他说是受害人长得太漂亮了,所以他才犯下了这样的罪。这个逻辑太浑了。受害人长得漂亮是天生的,她穿得很少,穿得比较单薄,身体暴露比较多,这是她的着装风格,别人怎么都没犯罪?别人怎么没有骚扰她?为什么只有你这样做了?问题当然是出在你身上,绝对没有责备受害人的道理。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历史中都发生过性观念的变迁,都经历过一个从反性到褒性的过程。一般的情况是,前现代社会是反性禁欲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发生了对性加以肯定的这样一种态度的转变。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除了荡妇羞辱使性侵受害者不愿报案之外,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也是性侵受害者报案率低的原因。反性骚扰运动起来以后,有些人就问,你们当初干什么去了?你们为什么当初没有反抗?确实有些人是屈从于有权者的威慑,害怕吃眼前亏。比如说好莱坞那个大制片人,他能够决定某个角色谁上谁下,于是他就利用他的权力地位性侵了很多人。终于有一个人忍无可忍,挺身而出,然后大家才纷纷站出来说“我也是”,MeToo运动就是这样形成的。
今天我来讲一讲应当如何看待人类性欲的问题。
一般人应当如何面对这种事情,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首先要维护、要安慰、要抚慰这些受害人受伤的身体和心灵。国外有些救助办法,对于被强奸的妇女会专门安排心理医生来给她们咨询,帮助她们治疗心理创伤,我们应该持这种抚慰的态度。
第二讲 性的七种意义
那面对侵害应当如何应对?作为一个潜在的受害人,你当然要尽量防备,比如练点儿应急的防身术,但是最重要的是在遭遇性骚扰、性侵的时候勇敢地说不,勇敢地拒绝。
我们有一句俗话:饱暖思淫欲。人的生存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个是吃饭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性快乐的问题。当吃饭的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就提出了快乐这一要求。因此一个合理的社会应当是对人的性欲最低程度地压抑,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追求性快乐的空间。
根据中国公安大学的一位教授的说法,60%的性犯罪都是熟人作案。如果在一开始,女方就能大胆地、坚决地、明确地拒绝,那么不少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在中国性观念变迁的第三阶段,除了回归古代对人类性行为的肯定,还增添了现代的关于性权利的观念。福柯有一次讲,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不压抑性,让人的性欲完全自由自在地宣泄,一个完全不压抑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举例言之,你不可以强奸、不可以猥亵、不可以性骚扰,这些行为一定要压抑,要惩罚,要限制。但是,一个合理的社会必定是性的自由最大化、性的压抑最小化的社会,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性欲,能让人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
我在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女性没有做到这一点。面临性骚扰的时候,由于两人处于权力不对等的状态,很多女性会有两难的感觉:一方面他的骚扰似乎不像强奸那么严重;另一方面如果你反抗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你有可能被迫离开自己喜欢的岗位、喜欢的工作,这些代价都大到难以承受,于是有些人选择了委曲求全。
在第三阶段,人们对性持越来越宽松、接纳的态度,尤其对女性来说感觉更加明显:女性也有追求性愉悦的权利,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在我这几十年的研究和写作生涯当中,我所做的一个重要的努力,就是传播这种对性的肯定的态度。
遭受性侵和性骚扰之后,报警与否有两个考量:一是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二是出于对他人的保护。一方面应该想,我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羞辱,哪怕付的代价再大,我也应该有勇气去报警、去揭发、去拒绝,这是对自己的保护。另一方面,如果这样做了,你也是保护了其他的人。如果这个人还在那个位置上,他还会像骚扰你一样去骚扰别的女性,所以你的拒绝也是为了制止这样的人继续犯罪。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社会上对于性侵和性骚扰会形成一种舆论上严惩的局面,才能够提高妇女的地位,真正降低此类犯罪的发生率。
中国性观念改变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1997年《刑法》修改取消了流氓罪。有这个流氓罪的时候,法律规定婚姻是性行为的唯一合法途径,也就是说,中国人唯一合法的性行为是婚姻之内发生的性行为,所有在婚姻之外与陌生人发生的性行为都是要入罪的,都算流氓罪。我们在高法案例集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单身女人跟好几个男人发生了性行为,她不是卖淫,但是要算流氓,要抓起来坐牢的。1997年《刑法》把流氓罪取消之后,婚姻之外的性行为才不必入罪了。所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件事可以做了,社会气氛宽松了许多。
总而言之,在法律尚未足够完善的情况下,女性首先应该多些自我保护的意识,其次在遭到侵害的时候应当勇敢发声。社会观念的变化,社会状况的改良,毕竟跟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息息相关。
举个例子。1989年,我做过一个调查,当时婚前性行为比例是15%,而且这个15%中大多数都是固定的伴侣,还没领证可马上要领证的那种,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婚前守贞是普遍的社会实践,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婚前性行为。可是到了2013年,清华大学的一个调查表明,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飙升到71%了,这个样本里头还有些年纪大的被调查者,他们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在15%以下。如果按年龄组来划分,那80后、90后年龄组的比率就比71%还要高了,也就是说,婚前性行为发生率能够达到80%、90%,这是多么大的一种变化。此外,婚姻之外的性行为也大量增加,比如像一夜情、约炮——就是跟陌生人的性行为都大量增加,整个社会舆论、意识形态对性的约束也宽松了很多。
第九讲 性病传播
经过了对性非常否定的第二阶段,到改革开放以后,我认为中国人的性观念进入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阶段,向肯定性的观念回归。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关于性的研究、信息大量出现,民间的性活动大量增加,有好多指标可以表明这一文化变迁。
这一讲我来讲讲性安全中性病传播的问题,主要围绕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艾滋病来展开,说说艾滋病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在中国的现状和趋势。
清朝对性活动也是采取比较严谨、压抑的态度。颁布了一些禁令,例如规定高官不许嫖妓,结果这些高官从女人转向男人,去玩相公,因此史上记载男男性行为在那个时代竟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中国在1964年的时候就号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性病,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量婚外性活动的出现,性病又死灰复燃。其实在1964年时所说的消灭性病也只是大致如此,不是真正灭绝了性病,比如在长途汽车沿线,在煤矿周边,还残存着一些暗娼。但是性病大规模的回归应当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还有从着装上看,唐代的时候,女性的穿着很暴露、很性感,霓裳羽衣舞就是盛唐的时候流行的。可是到宋代以后,着装就趋于保守、呆板,女人开始裹小脚——据考证,缠足就是从宋代开始的。女人缠足以后就丧失了劳动能力,连出门走路都很困难,叫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笑不露齿言不高声嘛。这就是个非常大的题目了,这里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社会原因,另外也许还有一些偶然的原因,比如当时正好某个大官喜欢小脚的女人,然后就上行下效,兴起这样一个风潮,一直弄到辛亥革命废除帝制之后才开始禁止女人裹小脚。
在性病当中,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这些病还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像早年很多人得了梅毒就会死掉。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艾滋病却是一个真正的不治之症,它是目前性传播疾病中的头号重要角色。
这种历史和文化对于人们社会心理的塑造、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很多妇女会把它内化到心里去,融化在血脉中。记得大概十来年前,全国妇联对农村妇女做过一个调查,请她们在生命更重要还是贞操更重要这两个选项中选择,结果有80%以上的农村妇女选的都是贞操重于生命。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文化观念的影响深入到什么程度。
艾滋病最早在欧美国家的男同性恋群体中爆发,以致有一些人说,这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后来人们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它是一种所有人都可能感染的疾病。
在全世界各国横向比较,很少有其他国家会由政府来表彰这类私人的行为:一个是寡妇,一个是烈女。我们看到正史上有“节妇烈女传”——你仔细看,中国历史上的主角全都是男人,女人是很少上正史的,但是在正史中就有“节妇烈女传”。一个女孩如果婚前遭了强暴,她就自裁了;一个寡妇没有改嫁,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政府就给她立一个牌坊,写在史书里,她们就是所谓节妇烈女。
艾滋病的传播在中国有一个过程,它来得还算比较晚的。1987年4月5日,中国发现了第一个因艾滋病死亡的病例。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加到两位数;到1990年增加到三位数;到1993年的时候是1159人;到1998年,检出11170人,感染人数估计约30万人,因为检出的人远远少于实际上感染的人;2000年,检出20711人,感染估计约60万人;2008年,检出26万人,感染估计约70万人;2013年,检出43万人;2018年,检出82万人。
但是从宋明理学开始,中国渐渐地走向以反性禁欲为基调的第二阶段,对性采取一种否定、压抑的态度,比如说存天理灭人欲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啊,婚前守贞啊这些观念,都是宋明理学之后提出来的。
目前有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单单2018年第二季度,新感染艾滋病的就有4万例。这个就非常严重了,局势是非常危险的。在艾滋病传播开来以后,年轻人面临的是一个什么局面呢?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性不再是一个快乐不快乐、自由不自由的问题,它已经成了生与死的问题。万一措施保护不到位,就有可能得不治之症,最终死亡。
福柯所说的确实是中国古代人的性观念。我们还有什么采战之说——采阴补阳、采阳补阴等等。讲究阴阳和合,讲究延年益寿。最近我看到有个人写了一本书,标题是《性是一种体育运动》,这就是古中国的观点,主张性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正面的活动。
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有点儿中国特色的。大家都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看,性传播占75%到85%,血制品占3%到5%,共用静脉吸毒针头的占5%到10%。中国的特色是什么呢?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艾滋病刚刚传入的时候,静脉吸毒途径占70%,性传播占比很小。2001年,河南等地发现了大规模的血液传播,是因为卖血所致。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艾滋病,他们在把血抽出来以后,把有效成分留下,剩下的血浆又注射回去了。当时献血的人觉得我好像没损失什么,但是就这样直接感染了艾滋病。
很多西方学者,如福柯就说过,东方都有性的艺术,像古中国、古日本、古埃及、古印度,都有性的艺术——印度有《爱经》,中国有《房中术》,还有世界上最好的春宫画;而我们只有性的科学。福柯说这话的时候,对西方的性观念是非常否定的。他批评说,西方人总是要在人的性活动中分出对与错,比如说异性恋是对的,同性恋是错的;男上位是对的,女上位是错的;性交是对的,自慰是错的。他说,与西方人老是要在性行为中分出对错来不一样,东方人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古代东方人有着正常的、自然的、对性基本肯定的观念。
近年来,性传播的比例在中国增长得很快,1997年在所有的传播途径里,性传播只占5.5%,但到2002年已经占到10.9%。到2005年,性传播和吸毒传播都接近50%,母婴传播占比最小,是1.6%。在2007年新发病例中发现,通过异性恋传播的占44.7%,男男传播的占12.2%,吸毒占42%,母婴占1.1%。又过了五年之后,2013年性传播比例又增长了,已经占所有艾滋病传播途径的87%了,而到2015年的时候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4.3%,就是100个新感染者中已经有94个是通过性传播的了。
中国古代性观念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节制的观念。古代有好多作品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性这个东西好是好,但要节制,不要过度。过犹不及,一滴精十滴血之类的。这一点跟古希腊、古罗马也很像。
艾滋病患者男女比例是11比1,就是11个男的1个女的。其中男同性恋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人群,因为近年来男男性行为在所有传播途径里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4年,男男性行为在传播途径中只占0.2%,到2008年已经占到了5.1%。男同性恋在人群里只占2%上下,但是男男性行为在传播途径中已占到5.1%,超过了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到2013年,男男性行为在传播途径里已经占到21%了,到2014年更占到了25.8%,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上升得太快了。
西方基督教一度就有性本身是罪的观念。但是如果说性是罪,如果杜绝性活动的话,人类又没法繁衍,那怎么办呢?有一位宗教圣徒叫奥古斯丁,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真希望上帝当初造人的时候,能够用一种性交之外的方法让人类繁衍,这样人就可以避免实施性这个大罪了。他这样的想法在中国从来没有过,中国人从来没觉得性是罪恶,是犯罪。
男同性恋群体中的感染率又是怎样的呢?有个专门的词,叫群内感染率。这个数值在2005年只有0.4%,到2008年已升至4.9%,就是说在男同性恋群体中,100个人里已经有5个人感染了。
中国古代的性观念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阴阳和合,认为一阴一阳结合在一起是天地自然的。你看古代人在形容性活动时,把男女性事叫作云雨,用雨露滋润万物生长来比喻人类的性交、生育和繁衍。中国古代人就是这样看待人类性行为的,从来也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对性怀着罪恶感,认为性是罪恶这种观念对中国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
刚才我们提到过,有一种特别暧昧的说法,说“艾滋病是上帝惩罚同性恋的手段”。首先,这种偏见是一定要批判的。同时你可能想知道,艾滋病究竟为什么会在同性恋之中爆发呢?
我们先说第一阶段,那时的人们对于性是相当肯定的。
我认为,大致可以归为三个原因,首先是同性恋一直受到歧视,这导致他们不容易有长期、稳定的伴侣。第二个原因是,男男性行为中有些特殊的方式更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第三个原因是,由于同性恋群体的处境十分艰难,这使得他们当中产生了一种“害怕看病甚于害怕得病”的态度,他们害怕或者担心暴露了自己,有些人不敢去检查和治疗,这难免会为性传播疾病的泛滥埋下伏笔。
在我看来,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远古时代,人们对性的看法基本上是肯定的;从宋明理学以来,一直到“文革”结束,这一阶段人们对性持否定的态度,反性禁欲的气氛非常浓重;然后在第三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一个对性重新肯定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一个否定之否定,但并不是说第三阶段就是完全回到了远古时代,回到了原点,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第三阶段,除了对性的肯定态度回归之外,还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新的观念,比如说性权利的观念,这个观念在古代人那里是没有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艾滋病根本不是对哪一种特定性倾向的惩罚,只不过是他们的某些高危性行为导致了他们比较容易得艾滋病。目前有另外一个趋势,多次对高校的调查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有大幅度增加。因此大学生群体一定要注意在性活动中做好防护措施。为什么感染群体会出现年龄低、学历高的趋势呢?原因在于,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做比较的话,社会阶层比较高的人,在性上会持一种更开放的态度。而且学历高的人会比较注重个人的快乐,更追求性的满足。如果不注意防病措施的话,那么这个阶层中艾滋病感染率可能反而比其他阶层要高一些。
那么古代人到底对性爱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那年轻化是因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人们的性活动有提前和增加的趋势。与过去那个封闭的时代相比,现在有更多的年轻人尝试了性,与此同时并未做好性教育,不知道如何防病,这就导致了感染率的大幅上升。
在影视作品里,不同年代的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各异。比如《大明宫词》里面的人物,无论男女,都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但大多数古装剧里,女性角色一般都被表现得含蓄保守,特意表现出中国古代女性的温婉贞洁。现在很多穿越剧,也要算是古装剧,里面的女主人公大谈恋爱,很多男性爱慕她,看上去颇为有趣,完全就是现代女性回到了古代,似乎是在嘲弄欺负古代女性不会谈恋爱嘛。
我要提醒大家,在享受性快乐的同时,在肯定自己特殊的性倾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防病,不要把本来是快乐和痛苦的问题,变成了生和死的选择。性这个东西从压抑到开放,我们在痛苦和快乐中选择了快乐,在约束和自由中选择了自由,但在生和死当中,我们一定要选择生是吧?这就是性安全的重要性,我一再强调,在性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原因就在这里。
第一讲 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