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女性意识的觉醒。从林奕含事件、韦恩斯坦事件、“N号房间”、伊藤诗织胜诉、伍迪·艾伦性侵事件到2021年持续发酵的都美竹与吴亦凡事件,近年来女性议题屡屡冲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曾位于边缘位置的性议题在舆论空间中慢慢凸显,反性侵的声浪此起彼伏。性侵与性骚扰叙事经常占领着舆论场,如何保护女性、防范性侵,勇敢站出来检举性侵者,成为当下舆论场性叙事的某种主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黄盈盈或许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合时宜”的反思者角色。她反对身份政治对性议题的绑架和窄化,关注多样而丰富的性实践和更为生活化的性议题,呼吁大家保持更为丰富的性想象。对于近年来流行的性侵叙事,黄盈盈的态度比较警惕。为此,黄盈盈笑言,自己因此没少挨骂。在网络讨论日益口号化和标签化的今天,她希望我们对日常生活复杂性的认知能保持开放。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性与身体社会学、艾滋病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定性研究方法。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合著)、《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合著)、《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自2007年起负责组织两年一次的“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与“性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讨班”。
从1999年开始,黄盈盈第一次踏入“红灯区”进行调研。这些年来,黄盈盈已经接过其导师潘绥铭的衣钵,成为性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在黄盈盈流传甚广的研究日志《“你要自甘堕落”:记小姐研究中的朋友们》中,黄盈盈感慨道,“我很幸运选择了性研究的道路,很幸运一路上碰到的这些没学历却高智慧,没学科专业知识却极具生活常识的朋友们。”“你要自甘堕落”这句话似乎也成了一句激励黄盈盈的箴言——要放下身段、更接地气、尊重民间智慧;同时也成了黄盈盈做性研究的底色——时刻保持反思性、对现实经验和日常生活保持开放性。在主流社会里,性是一个高度道德化也极容易挑动人们神经的议题,在舆论场上进行反思并不容易。
采写|徐悦东
在“女性学者访谈系列”里,黄盈盈或许无法归类——她直言自己无法代表女性学者发声,但她又非常符合我们这个系列对采访对象的要求——极具反思性和批判性。她赞同该访谈系列的理念,但是她希望“女性学者”不要成为一个标签,“性别”/“男权”也不要成为分析一切的概念,“走向‘惟性别主义’就没意思了”。她还提醒我们,女权主义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我们要落到实地上谈性与性别问题。她的反思,为我们如何看待和把握当下,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