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漂族”数量有多少?我的估算在6000万~8000万人。他们流动于北上广深,也包括杭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这6000万~8000万人以年轻的、有想法的、有梦想的人群为主,是“中国城市竞争力之盐”,缺少他们城市会很寡淡。
“漂族”忍受高房价、重雾霾、拥挤的交通、高压的工作就是为了这两个字:机会。
第二,选择新一线城市。
但是,按机会也可以把中国城市分为四种类型:高房价,多机会;高房价,少机会;低房价,多机会;低房价,少机会。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提出的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广泛反响。它们是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座城市。你可能会问,居然没有我所在的城市,比如东莞或宁波?
按房价,我把中国城市分为四种类型:高房价,高消费;高房价,低消费;低房价,高消费;低房价,低消费。
是否能称为新一线城市,主要看其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新一线城市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该杂志定义新一线城市的指标多为商务指标: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985或211高校数量、全球500强进入数量,以及国际航线数量等。
以上故事揭示了一个社会学现实:在当下北上广深或中心城市,是三个家庭合力买一套房!现在明白了吧,中国的高房价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来负担化解的,是“一拖二”的家庭模式支撑了高房价。
未来,新一线城市将掀起人才争夺战。这些城市吸引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在2016年已经超过了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下面,我们来看新一线城市的典型——杭州。
让我们来看一个一线城市典型的“住房刚需族”。我家隔壁的新婚小夫妻正考虑在北京买房,一到周末就去通州看房,因为市区的房子早已买不起。但是,即使通州的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也得四五百万元。首付需要200万元,主要由男方出资。男方来自一个江西小城,在京城IT企业打拼,女方则在某个事业单位工作。200万元,这笔钱在他们老家可以购置豪宅了。男方父母为了小两口的理想,省吃俭用,拼命攒这笔钱。小两口婚后还得靠双方父母接济。这就是艰难的“京漂族”买房的故事。男方的父母说:“我们早就在江西九江准备好了他们的房子。做个公务员,日子多滋润!可小两口就是不回去。”
杭州是中国的“第五城”,居“苏杭武天”之首。甚至有一种说法,杭州将取代广州。杭州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休闲之都”了,而是中国的“互联网之都”。阿里巴巴每天给杭州纳税一亿元,这当然也是全国“剁手党”的贡献。杭州为人才开出的价码是发放高学历人才生活补贴:硕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3万元。G20(20国集团峰会)、亚运会都第一次在杭州这座非一线城市举办,体现了国家对杭州的定位高度。
是否具备这些特征决定了你能否与一线城市“八字相合”。一线城市最为现代化、国际化,具有时尚中心、大剧院、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国际商务文化,但也有高房价。可悲的是,现在房价成为人们选择城市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是唯一因素的话)。
当然,其他新一线城市也不错,但它们缺少一个马云。某位省领导就曾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马云?”
你属于大都市型人格吗?要成为一名“全球公民”,不只取决于护照上满满的签证,还取决于你是否具备现代型人格,就是我们在第五讲中讲过的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提出的个人现代性的12项特征。
第三,选择二三四线城市或中小城市。
选择大都市的好处,就是你能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因为样本量足够大,你总能找到在趣味、价值观或信仰方面的同道中人。而在中小城市,做到这一点则较难,不妨参照一下贾樟柯电影中那些苦闷的小城青年。
多项调查表明:在中小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最高。比如,中小城市的典型——遵义,人均月收入为三四千元,房价也是每平方米三四千元,一个月收入可以买一平方米房子。而北京呢?月收入平均为1万元,而房价每平方米是五六万元,痛苦指数一目了然。最痛苦的是,遵义的年轻人到北上广深,老家的父母供房,其痛苦指数更大。遵义家家买车,所以堵车,在休闲心态上和成都、昆明有一拼。
第一,选择一线城市。
大城市的大,是因为大交通、大交集、大碰撞,能碰撞出丰富的人生百态。小城市的小,是因为小巧玲珑、小得意、小确幸。打拼族宁可一边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忍受着缺少尊严的生活,一边做着“面包会有的”的春梦。毕竟,在大都市有梦想,也有机会。而在中小城市,你会陷入熟人社会关系圈,相对封闭自我,近亲繁殖,没有国际视野……
你会选择哪座城市?即北上广深、苏杭武天,还是新一线或二三四线城市?选择哪座城市,关键看哪座城市适合你,看你的取向是什么。你是大城市或大都市型人格,还是小城市型人格?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阶层晋级模式,拼能力还是拼关系,靠强关系还是靠弱关系,因城而异。下面,我们分别对不同的选择进行分析。
选择城市的关键,是看你选择奋斗城市还是生活城市。在生活城市待久了,就需要到奋斗城市去充电,至少每年要去几次北上广深。
那么,你会选择哪座城市呢?我把中国城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第二层次,即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一共有15座,目前的人才大战主要就在新一线城市之间进行;第三层次,就是二三四线城市,还包括魅力小镇。
还有,看你是选择弱关系还是强关系。一线城市凭弱关系,人们萍水相逢讲能力;中小城市凭强关系,事事靠亲朋好友。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是以弱关系为主。比如,深圳就是靠弱关系维系的城市。在能力优先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找工作不凭关系要凭能力,一份工作往往是某位新认识的朋友推荐的。而在中小城市,找工作大多靠亲朋好友。(当然,现在经济下行,在大城市找工作也要凭关系了。这是倒退。)
“逃离北上广”炒作的背后是城市优劣势的比较、生活质量的比拼,还有城市趣味的选择。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趣味。一般来说,上海的趣味不是北京人的菜,反之亦然。选择一座城市也不是单看房价。买房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阶层,阶层还有其他指标。同样,房价也不能决定一座城市的所有,包括城市的雄心抱负和趣味——可以说,选城市如同谈恋爱,要选和你趣味相投的。
[1] 《康熙来了》:一档中国台湾的综艺节目。
“台北好玩不好看,北京好看不好玩。”这是《康熙来了》[1]出品人王伟忠的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