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无论选择哪座城市,你都要有一种切换思维。具有这种切换思维的人实际上有点像“海归”,要把触角伸向海外。虽然视角在海外,但人在国内做事。
(6)不管在哪里生活、工作、经商,你都要以“是否有利于你的个人晋级”为参照。你需要五年调整一次人生计划。
未来交通发达,选择一种穿梭型的生活形态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你在大城市创业,在中小城市居住,或者定期在两者之间穿梭,既拥有一线城市的传媒资源、商务文化等优势,又拥有三四线城市的淡定生活。两方面能取得平衡,岂不美哉?
(5)虽然存在房价高的问题,但在一线城市,你得有套房,哪怕再小的户型。因为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出租屋里。同时,一线城市集中了中国主要的教育资源和大学,选择一线城市就是选择子女未来的教育前景。另外,在政府管理水平、法治化程度方面,虽然其他城市正在赶上来,但和一线城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下面,我们一起看两则故事。
(4)北京推出共有产权住房,可落户、入学;上海推出“只租不售”新政;广州推出租售同权,保障“刚需们”的居住权。但你不要有错觉,以为一线城市张开怀抱拥抱你。未来,国家对超大城市的人口还是严控的。城市户籍在非一线城市将逐步放开,但一线城市不会。户籍,平时感觉不到,但关键时刻就冒出来难为你一下。所以,在一线城市打拼,要做好落不了户的准备。
故事一
当然,不同人生阶段的命题不一样:年轻时要到一线城市打拼;中年时要到新一线城市去发展;晚年可能要荣归故里,回中小城市。
一位做传媒的朋友要回到家乡创业。同事们都说:“你回去以后会很孤单,因为你会发现没有跟你有共同语言的人。”结果,他现在发展得很好。他利用在一线城市的经历和关系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帮助当地的手工产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其做营销传播。生意风生水起,生活有滋有味。
(3)选择什么样的城市,是根据你的性格以及你的个人条件决定的。比如:在一线城市,你要问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强;在中小城市,你要问自己的关系是不是足够强。总之,不要太勉强自己,也不要太委曲自己。
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思维退化,至少隔两三个月,他就去一次北上广深。他在一线城市获得信息和机会,在二线城市享受生活并创业。
你也可以选择二三四线城市或中小城市。但在这些城市,你得有强关系,当个公务员或教师也很不错,能混上当地的中产生活。
其实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种切换思维。即使一直在同一个单位,你也应该争取轮岗以接触不同的知识面,迎接不同工种的挑战,更不要说你跳槽了。
其次,如果考虑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你可以选择新一线城市,尤其像成都、杭州这样工作和生活相对平衡的城市,既有利于创业、发展,又不牺牲生活质量。
我觉得人生3~5年是一个坎儿,大学学制定为4年是有道理的。5年是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你要重新制订你的人生计划,升级你的参照系和个人目标,或者换一份工作,换一座城市。
(2)首先,要选择一线城市。选择一线城市,就是选择现代化的洗礼。之前,我讲的国际化、文化资本、高科技,都是一线城市的优势。对于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一线城市就是他们最好的福地。
故事二
(1)普通中国人会有几次选择城市的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就生在罗马。没办法,投胎是个技术活儿。求学算是二次投胎,你选择哪所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哪座城市。求职或者创业算第三次投胎。当然,还有一次投胎,就是婚恋。婚姻是一次重新选择,不光是配偶,还有居住地。
甲十年前在一线城市贷款买了房,资产超500万元,好像是草根逆袭。可他的生活质量如何呢?为了还贷款日子过得很紧张。乙没买房,可他游遍了名山大川,着实地中产了一把。因此,买不买房划分不出中国的社会阶层。在中国,许多人只有中产之名,无中产之实,就是因为被房贷压着。
但有时你必须做出选择。这里就不妨列出一些选择城市的建议,希望对你个人晋级有帮助。
某一天,甲把房卖了(房价升值了10倍),把贷款一还,回到中小城市。在那里,他全款买了一座豪宅过起小日子。多少年后,想起当年的明智之举,他偷偷一笑。
在大城市燃烧理想,在中小城市享受生活。你需要平衡两种生活方式。
生活在别处,生活也就在此处。关键看你是否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