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江湖 > 第15章 在脸上花的心思,古人不输现代

第15章 在脸上花的心思,古人不输现代

秦汉时期是铅粉盛行的主要时期。那时道家思想盛行,炼丹修仙的风尚也促进了铅的使用和发展。铅粉和米粉不一样,最大的优点就是洗之不溶,且涂在脸上能给脸色增加光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流传。曹植在他的作品《洛神赋》中,还用“铅华弗御”来形容洛神的美貌。有一个词叫作“洗尽铅华”,这里的“铅”字就是铅粉的意思,形容的就是把所有妆容都洗净去掉之后的清新脱俗之貌。

为了解决这样尴尬的情况,聪明的古代人又发明了另外一种东西来作为妆粉,那就是白铅制成的铅粉,又称为“胡粉”。

然而铅这种物质是有毒的,长期使用,会让脸上的皮肤变黑,还会造成铅中毒,只能说古代的姑娘们为了美丽也真是豁出去了。

不过,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用米粉上妆的缺点实在是太明显了,米粉爱掉,而且一遇水就成糊糊了!一个本来挺漂亮的姑娘,一笑,脸上就开始唰唰往下掉粉;一哭,脸上就是一团一团的白色糊状物,那画面真的没法看……

以上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的,使皮肤保持光洁。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

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倒掉,放在太阳下曝晒,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大姑娘小媳妇就可以往脸上抹了。

魏晋南北朝时,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将上好的当年的新米,放入一个圆形的粉钵里,把磨好的米粉泡上水,反复淘洗,直至水色变清。然后把米粉浸入冷水中,时间越长越好,等酸味弥漫时,捞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沉淀在一旁。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妆容。

在秦汉之前,米粉是妆粉的最主要成分。那个时代,米还是一种不便宜的食物,所以,用米磨成粉做化妆品,当然也是有钱人家的姑娘才能享受的殊荣了。

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所谓“妆粉”,它的材料当然也和现在的化学合成物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古时候能够使用的东西有限,最早的妆粉其实就是用一种常见的食物磨成粉末制成的,没错,就是大米。

明代,则有用茉莉花瓣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和胡粉制成的“玉簪粉”。

其实,妆粉的出现之早,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韩非子》中,就出现过“脂泽粉黛”这样一个词。这就说明,妆粉的出现起码要在战国时期或者之前。不过,对于究竟是谁制造了妆粉这种东西,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太平御览》中引《墨子》曰“禹造粉”,说是大禹造的;例如《博物志》中记载“纣烧鈆锡作粉”,说是商纣王造的。还有人说,妆粉这种东西是由秦穆公最美丽的女儿创造的。种种说法不一,但都可以证明,妆粉的出现应当是很早的。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珍珠粉,大家应该都知道,专门往脸上抹的,到现在好多人都在用这个,包括有很多病人卧床不起,医生给调的治褥疮的药里面也含有珍珠粉。

除了画眉,脸上也得白啊,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上妆抹粉这个化妆步骤直到今天也无法省略,人家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当然,古代的化妆品制造水平和今天是没法比的,古人都是怎么上妆粉的呢?

要说对珍珠粉最狂热的应当就是清朝的慈禧太后了。据说,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在晚年依旧保持细腻的皮肤,就是因为她长期使用珍珠粉,甚至很多时候,她都在脸上敷着珍珠粉入睡。除此之外,她会定期食用珍珠粉来养颜,真是一个会享受的上位者啊!珍珠粉比起铅粉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不仅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还具有保养的作用,非常理想,现在很多高级品牌的化妆品中,珍珠粉依旧是妆粉的成分之一。

元代之后,宫廷贵女的画眉材料,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斋堂特产的眉石,一直到明清时代也如此。

既然上妆了,就要带点颜色,显得气色好。胭脂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胭脂分为两种,脸上涂的(腮红)和嘴上抹的(口红),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了。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最早的石黛了。

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源于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所以得名“燕脂”。

前面咱们说了画眉用的是石黛,除了石黛,古代画眉的材料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等等。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原产于波斯(今伊朗),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螺子黛在使用时,只要蘸水即可,也不用研磨,因为它的模样以及制作过程,和中国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画眉墨”。

另一说为胭脂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到了唐玄宗时期,画眉的形式更是多样,据说有数十种,比如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的爱美之心很浓厚,一点不逊色于现代人。

最迟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胭脂。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精美小巧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香粉、黛石,还有胭脂。

还有一种画眉方式,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唐朝时期就变了,唐朝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就是像扑棱蛾子的翅或者桂树的叶。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说的就是这个。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唐代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的骨髓、猪的油脂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当然,这些在当时是时尚。据文献记载,汉宣帝时期的京兆尹张敞,最爱给媳妇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妆台记》中记载:“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就是说,魏武帝特地命妃嫔、宫女们用青黛画长长的连头眉,这种翠色眉毛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现在我们在街上也看不到有哪个大姐画翠绿色的眉,有的话也挺好的,看着跟《西游记》似的。

除了红蓝,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方木等。反正这种东西,从古至今也没少用。咱拿唐代说吧,唐代妆容分为白妆、红妆两种。白妆只敷粉画眉,红妆则要抹上浓郁的胭脂。根据胭脂画法的深浅,妆容会有不同的名字,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那么中国的画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画眉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中国古代的姑娘们都用柳枝画眉:先将柳枝烧焦,再涂在眉毛上。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或青色矿物,也称“石黛”。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后来我们在汉墓里发现了很多磨石黛的石砚,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前头我说的《楚辞·大招》中的“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黑色黛石。

据说,杨贵妃进宫前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冰珠……此外,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首先咱们说说画眉毛。眉毛,我印象很深,大约在二三十年前,国内特别流行文眉。我那会儿在天津,见到好多女的,不管多大岁数的,大姐、大姑、大姨等都爱文眉,文得还挺宽,各式各样的,有些文得可寒碜了。眉毛文完之后,挺好的一姑娘,整得跟个蜡笔小新一样。

除了抹脸的,就是口红了,天下口红千千万!中国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早在先秦时期口脂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口脂主要成分是朱砂这种矿物质颜料,但是那会儿,朱砂很贵,一般人吃不起。

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的美女便开始化妆了。那么化妆呢,也无非是五官,咱从上到下,一样样说。

到了秦汉时期,女孩子们受够了吃朱砂的日子,她们在原有口脂的基础上加入了动物脂肪,来增加口脂的持久性以及湿润度。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动物油脂依然是口红的重要材料。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古代中国女性的化妆术。

到了唐代,口脂可不仅是姑娘才能用,男人们也开始涂了。这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大城市都处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男人们涂口脂就是为了保湿,甚至皇帝还会把口脂当作福利下发给大臣们,但不是人人都有,通常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收到这些保养品。所以,能涂口脂就说明你是皇帝看重的人。

不要以为只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姑娘喜欢化妆,古代的女孩子们把嫁一个好夫君作为终生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更加看重美丽。但在古代可没有现代这些大规模的专业工厂,那古代中国女性用什么化妆品呢?她们怎么打扮自己呢?

那皇帝为什么喜欢给大臣赏赐口脂呢?其实,那会儿的口脂更像一种药品,是过冬的必备物品。

化妆品俨然已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姑娘嘛,爱美是天性。也有男的化妆,演出、拍戏时,我遇见的男演员,捯饬起来比姑娘都讲究。我倒差点,可能我长成这样,干脆破罐子破摔吧。我在四十岁之前,不管是拍戏还是做节目,几乎都不化妆。到后来,我四十岁那年,电视台都换了高清的机器,你脸上一个小点都能拍得很清晰。而且同台的几个演员,做节目做嘉宾,人家都化,你要不化,跟人家色儿都不一样,拍出来不好看。所以我正式化妆是从人生四十岁开始,当然,女孩爱化妆那是天性使然。

另外,现如今姑娘们的口红不是都分色号吗?这个唐代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什么诱惑紫、元气橙……甚至连黑色的都有。不仅如此,棒状口脂在唐朝已经出现,《莺莺传》中张生送给莺莺的礼物中就有棒状口脂,由此可见追女孩送口红,现代古代都适用!

现在网络发达,大家买什么都方便,甭管天南的海北的,随便打开个网站就能买。你刷个朋友圈的工夫,就能看见一大帮海外代购。从代购内容看,还真是女孩们的生意好做,我看到的大部分代购商品都是化妆品,什么韩国的、日本的、欧美的……一应俱全,姑娘们那可是没少“剁手”。

我们捯饬得漂漂亮亮,对别人是尊重,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希望咱们大伙都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