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个坚定的、坚强的、有骨气的人是不会自杀的。——果真如此吗?
我想起小时候,只要哭,一定会挨批,会被家人训斥“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后来,我在叛逆期哭着说不要活了,也不曾受到半点安慰,而只有“不孝、懦弱”的责备。示弱,仿佛就是大逆不道,是不被允许的。如同自杀,从来被视为“懦夫的行为”“可耻的逃避”。
所以,外公一定是因为毅力败给了疾病,或者孤独,做了人生的逃兵吗?
外公的遗书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我甚至认为他是谋划已久的,说不定,从外婆弥留之日就已开始打算了。
也许多数人会这样认为,但我不是。
最后,是对自己的死抱以歉意。他希望亲友不要因此责怪女儿(我妈妈),并非是因为她有不周所致。他说对不起党,本应是一名坚定的战士,却辜负了信仰,做了懦夫。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会哭着反驳他们:“哭只是因为我难受!为什么不能表现出来?难道不哭就能解决问题吗?” 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想要拼命反驳那些荒谬的标签。
其次,是难以承受的丧妻之痛。这痛苦,不仅在于悲伤与思念,还在于他目睹妻子弥留时的受到折磨与不能回家的遗憾,进而决定自己不能这样死去。中秋和国庆的夜晚,他仍坚持一个人回到家中,虽表现得坚强无畏,实则内心无比凄楚,天气渐凉,越发觉得孤苦。
长大之后,我终于懂了。强极则辱,情深不寿,一个坚强到不肯示弱的人,终有一天无法再存活下去。厌恶眼泪的人,不过是在极力掩饰对自身弱点的恐惧,哪怕这种掩饰最终可能是徒劳一场。
首先,他表示自己的一生虽不无遗憾,但仍然是幸福和满足的。有信仰,有爱人,女儿们争气又孝顺,有生之年还能去到美国、中国香港生活一阵,比起同辈的多数人来已属难得。他知足。
所以,那个“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海明威,在晚年疾病缠身之时,用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他的家族后人几乎都是自杀身亡,美国人称之为“海明威魔咒”。
这封三页纸的遗书分为三部分内容。
自杀确实有可怕的传染性。
外公在书房自杀,旁边的书桌上,他已将一份遗书和一份遗嘱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大舅从北京赶来参加了葬礼,作为外公一方唯一的亲属代表。外公只有那一个哥哥,有生之年能得以冰释前嫌,大舅的出席是对他最好的抚慰。
——海明威《老人与海》
四十多年前,舅老爷去世时,大舅18岁,少年意气,他是最记恨外公的人。如今,那少年已是头发斑白的花甲老人,他在墓前不动声色地说:“我父亲那时候被人迫害,也是这样上吊自杀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兄弟二人,竟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