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释一大憝,与纵虎伤人者无殊!
陷害无辜之人,与持刀杀人者又有什幺区别?释放一个恶人,与纵虎伤人者又有什幺区别?
陷一无辜,与操刀杀人者何别?
※评注
锄奸杜恶,要放他一条生路,切不可把对方逼到绝境上。这就如防川般困难,如果尽绝其流,则堤岸必会溃决。所以,为官治政上的严要有个度,过激或过缓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憝”是凶恶的意思。作恶之人是平民百姓要铲除的蟊贼,只有他们被铲除了,百姓的生活才能安稳。地方上的首恶,可以交由当地官员治理,还有一些欺诈诬陷良民的恶徒因多在暗中行事,为官者难以抓住其把柄,须明察暗访才能发现端倪,这一点,居官者不可不思其危害呀!
※评注
针芒剌手,茨棘伤足,举体痛楚,
自爱如处女守身,教人如严父教子。执法大公无私,洁身自爱,爱民如子,疾恶如仇。
刑惨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
※译文
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译文
以严父之教子者教士。
针尖刺手或是荆棘扎足,都会让人全身疼痛,而酷刑又比这残忍了许多,怎能乱施刑罚呢?虎豹掉落陷阱,不停地呼叫,这与人身处囚牢又有何区别,怎能让无辜者坐牢呢?
以处女之自爱者爱身,
※评注
名利地位与业绩是两码事,有的官员爱追求显赫的名声与地位,有的官员则埋头苦干,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有的官员被业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开始不思进取,有的官员在业绩面前谦虚谨慎,将其当作鼓励再接再厉。以上官员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最有资格评判的就是老百姓了。
断案由不得一丝怒意,否则就会滥施酷刑,发怒时要稍停片刻,等到心平气和后再从头开始。人生所受的苦难,以冤屈的牢狱之苦为最,而在牢狱之中又数酷热的六月最难熬。如果判案不仔细分析案情,只凭主观臆断,或是依靠酷刑,就会造成无数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这不但灾及其身,还会祸延子孙,历来这样的事可谓屡见不鲜。
※评注
官虽至尊,决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
为官者救世济民,应看重实效,不能只图名声地位,只图名声地位就会损害德行;为官者应为国为民出力,不能到处炫耀,炫耀必会招来诽谤。
官虽至卑,决不可以己之名节,佐人之喜怒。
※译文
※译文
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官位就算再高,也不能以别人的生命成全自己的喜怒之情;官位即使再低贱,也不能以自己的名声节操去附和他人的喜怒情绪。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
※评注
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
居官的难处,主要不是在于错判了几件案子,而是自己虚心观察不够。如果有一人入狱,惹来的却是多人的痛哭哀号;一人有罪,累及的却是妻儿老小,如此冤案,还自以为断案公正无私,岂不可悲?有的官员甚至因钱财和权势的左右胡乱判案,替势力之人出气,这样官员的子孙没有不遭殃的。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历验不爽。
士大夫济人利物,宜居其实,
听断之官,成心必不可有;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无。
读书人是通情达理之人,是劝世化俗之人,如果他们作恶,世人将会失去教化之人。一些无知的百姓犯法倒情有可原,如果是从政的官员,必会使局势动荡不安,身为执法者却知法犯法,这无异于带头作乱,对这样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译文
※评注
断案的官吏不能有成见;任事的官吏不能没有成熟的计划。
任何人做坏事都情有可原,只有读书人不能作恶,否则就没有可以教化百姓的人了。百姓犯法还说得过去,但为官者不能犯法,否则就没有执法治世的人了。
※评注
※译文
断案之官要以理判决,绝不能徇私情旧交,甚至依附势力权贵,否则就妄对自己所处的判决之位了。任事官员做事都不能没有主见,而是要果断,否则就容易受他人摆布,错断糊涂案子。
做官人犯法,更无禁治之人矣。
无关紧要之票,概不标判,则吏胥无权;
一切人犯法,犹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
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来,则关防自密。
读书人为恶,更无教化之人矣。
※译文
一切人为恶,犹可言也,惟读书人不可为恶,
不太重要的政令批文,一律不签发,如此衙役就不会欺上瞒下;公务中不相往来的人,一律不交往,这样就能防备意外,保守机密。
世上有不少的人把天地间真实的道理当作虚假之事不处理,而把虚无缥缈的事物当作实事来干。主次颠倒,甚至本末倒置,又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功名利禄,权势地位如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其追求无可厚非,如果不择手段地无厌索取,必会深受其累,贻害后人。
※评注
※评注
有人向外诉说无稽之谈,以扰乱他人视听,在内泄露机密之语,以显示自己的交友能力;甚至以假当真,哄骗他人来获取个人利益,或是为了争夺显赫的地位,或是为了赢得更大的权势。还有一些人以权术之变与仕宦相亲密,以溜须拍马的形式乘机谋求利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都能保持公正清明,又怎能受到迷惑呢?如果我们都能明察暗访,谁又能蒙蔽我们呢?
职业是一辈子做不完的事,要认真不要做假;权势是偶然的,有朝一日会换成别人的,切不可把权势看得过重。
无辜牵累难堪,非紧要,只须两造对质,保全多少身家!
※译文
疑案转移甚大,无确据,便当末减从宽,休养几人性命。
权势是偶然底,有日还他主者,莫要认作真。
※译文
职业是当然底,每日做他不尽,莫要认作假;
连累无辜,造成难堪,这并不要紧,只要双方对质,就可保全许多清白之人!疑案辗转难定,没有确凿证据,就应当从宽发落,这才可多保住几个人的性命。
无论是持家,还是为官,都要一心一意,只有珍视自己的地位和所从事的事业,忘掉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做个本分人。身居官位,君子为的是济世救人,小人则是为了一己私利,功名的成败自然也就很清晰了。
※评注
※评注
自古以来的仁人断案,都认为不连累他人的裁决是最好的结局。像古代那些抄其全家、灭其九族的刑罚,使多少人蒙受不白之冤,枉送了性命。居官点狱时,还有一些命官只知拘首前案,奉承上司,甚至见死不救,实在让人可憎可恨。
在家的人不知道去求官,才能安守本分;做官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家,才能尽其本分。君子做官不计较事情的难易,志在救济贫困的百姓,所以经学能够取得好的功名;小人多贪图私利,只做容易的事,目的却是求取私利,因此常身败名裂。
呆子之患,深于浪子,以其终无转智;
※译文
昏官之害,甚于贪官,以其狼藉及人。
小人苟禄营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动多败事。
※译文
君子当官任职,不计难易,而志在济人,故动辄成功;
痴呆的人造成的祸患比浪子还严重,因为他毕竟没法变聪明;昏官的危害比贪官还要厉害,因为他可使生灵涂炭。
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分。
※评注
做官者要将纱帽看得破。做一天官,就要办一天事,决不能够孤僻自负。官位得做便做,不得做便不做,只有来去自如,才会心地坦然,如果有患得患失的想法,甚至通过对上司的阿谀奉承来保位争功,钻刺夤缘,独私垄断,即使一时有所得,也不能长久保持,终将在幻境中覆灭,岂不是自讨苦吃?
昏官与痴呆之人有几分相似之处,不明事理、胡作非为,断案时会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这样就不只是会导致出现冤假错案了,而且还会扰乱时局,使百姓怨声载道。贪官看重的是钱财名利,但他们并不糊涂,只不过凭借一些卑劣的手段谋取利益,而且他们在为政时始终保持着一条底线,那就是不会逼迫百姓到造反起事的地步。
※评注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古代为官之人体恤百姓,现代为官之人却只知关心自己。古代为官之人在百姓身上下功夫,现在的为官者则是在上司眼皮底下做功夫。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译文
※译文
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
为官之人肯关心百姓一分,百姓就会得到极大的恩惠;为官之人肯吃一点苦,百姓就会得到无穷的恩惠。
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
※评注
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为官者懒惰懈怠,必会祸及百姓,这样的官员比贪官酷吏还可恶。贪官酷吏重在捞取好处,在他们面前穷人没有说话的份,但那些不体察民情的官员遭受的则是万夫所指。亟待解决的案情,他们推诿拖延;百姓遭遇横逆,却无处申冤,即便告官,又迟迟得不到答复,这样为官又怎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与爱戴呢?
今天的士大夫聚首时,只问我辈奔波忙碌,是为了天下国事呢,还是为了自家妻子呢?时局的治乱,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安危,这几个问题又有多少为官者真正记在心头了呢?当官的越来越多,但世事却越来越苦;当官的越来越富贵,可平民百姓越来越穷困,这又是为什幺呢?看到一些为官者相互攀谈时,不问是否尽心尽力为民办事了,不问做了多少兴利除害的事,却动不动就谈及升迁轮转的问题。如果官途走到这个份上,真是让百姓伤心不已呀!
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
※评注
法繁则易犯,益甚决裂之罪。
一心只想为君王和百姓尽力的人,就是正直的人。心里只想着循规蹈矩的人,就是一般的庸俗官吏。一心只知为自己着想的官,就是危害百姓的奸臣。
※译文
※译文
礼节过多就难以实行,最终将成为束之高阁的书本;法律过繁,百姓就容易触犯,比死罪还要厉害。
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
※评价
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
礼为六艺之一,不可不讲求,更何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但是,礼节如过繁过杂,就会使人无暇顾及,往往顾此失彼。所以礼节贵在以实用为佳,一些矫揉造作之态,甚至是无伤大雅的琐屑礼节,不必去刻意讲求模仿。制定法律条文也是如此,贵在实用有效,目的是要使法律逐步完善,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如果一味地增加条文规定,就会对民众的束缚越来越多,在失去更多自由的情况下必会使民众心生怨愤与不满。
念念用之君民,则为吉士。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
为官当勤政爱民,有归隐之心的人多厌倦世事,想寻求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如果让这样的人做官,必会荒废政事。自家经营者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如果为官者把处理政事当作生产经营,必会斤斤计较,一心只想谋利。只有廉洁爱民、勤政为公,不盘剥百姓来谋取利益,才是为民称道的好官。
善移易风俗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反之,毋强矫其所难。
※评注
※译文
以山林隐居的安乐懒散之心来做官,政事没有不被荒废懈怠的;以自家经营的理念去做官,没有不贪婪卑鄙的。
善于启迪人心的人,应该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他人知晓处因势利导,而不能强迫其接受自己的意见;善于改善风俗的人,应从容易处渐渐引导,且不可用强制手段使其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
※译文
※评注
以在家治生营产心做官,未有不贪鄙者。
教育他人,要因材施教,不可千篇一律地采用传统教育方法或固执己见。每个人的天资不同,兴趣和爱好更有差异,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具体条件去制定相应的施教之法,才会使之学有所成。为官从政,如想改善一方风俗,首先就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百姓才会纷纷追随效仿。如果强行改易民风,必会激起民愤,甚至官位不保。
以林皋安乐懒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
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
一贪生百酷,一酷吏又生百爪牙。有一贪官,手下之人便都会转向邪恶,结果遭殃的只能是老百姓。纵观历史,朝代更迭,大都是由于官员贪污腐化所致,所以给我们后人很深刻的启示,治理国家一定要反对腐败,提倡廉洁,从而树立新风,创造伟业。从我们个人生活来看更是如此,勤俭方可持家,努力进取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
※评注
※译文
身居官位要廉洁,人们都以为百姓造福而高兴,我却认为为子孙后代造福也是乐事。你可曾见过自己俭约而厚待百姓的官,他的后代有不昌盛的?为官不廉洁,人们只想到百姓会深受其害,但我认为其子孙也会受害不浅。谁见过欺压百姓而厚待自家之人,他的后代能长久的?
不是对百姓非常不利的法令,不要轻易更改或废除;不是对百姓非常有益的法令,也不要轻易执行。
※译文
※评注
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世得久长耶?
身为一方治理官员,必须要根据地方民风习俗来施教治理,体察疏漏之处以防意外之灾,这才是从政施教的根本。认为有利于民,便不惜财力物力地操办,等事成之后才知得不偿失,为民所谋之利远比不上巨大的投入;认为某事对百姓有害,便立即制止废除,后来才知侵害的是更多人的利益,而维护的只是少部分人的权益。可见,为官从政,只有深思熟虑,才能多为百姓办些实事。
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于子孙者不浅也,
为前人者,无干誉矫情,立一切不可常之法,以难后人;
曾见有约己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
为后人者,无矜能露迹,为一朝即改革之政,以苦前人。
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锡福于子孙者不浅也,
※译文
如果说天才和庸才只有一步之遥的话,那可以说这一步就差在了勤奋上。先天的聪明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仍会一事无成;先天的平庸并不可怕,只要后天付出加倍的努力,我们一样可以做得很优秀。上天是不能够成就天才的,但勤奋可以做到。人生中许多成功的机会来源于苦干,即使是笨拙的人,只要不妄自菲薄,不轻言放弃,靠自己的勤奋依然可以有所成就。
作为前人,不要为了名声而有矫揉造作的举动,制定许多不切实际的法律,使后人难以执行;作为后人,不要骄傲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去施行短时间即须改革的法令,让前人苦于无法明白。
※评注
※评注
勤劳能够弥补笨拙,节俭能够培养廉洁的品行。
古代的开国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建国初期制定了严刑酷法来统治天下,而不是采取休养生息的缓和政策,结果致使王朝多昙花一现,葬送在其子孙手里。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短命王朝,秦朝、西晋、隋朝的灭亡,都与严酷的刑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的后人在制定法规时更是荒唐,有的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竟借助推出一些规章制度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之举,这不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行动,还辱没了先人的遗志,落了个不肖的恶名。
※译文
事在当因,不为后人开无故之端;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事在当革,毋使后人长不救之祸。
清心寡欲,谨慎勤恳,是为官者的根本。不贪图钱财名利,不崇尚酷刑严法,才能做出对百姓有益的事。依仗权势、欺压百姓者,为恶官;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者,为贪官。还有一些为官者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松警惕,或是处理事情缺少耐心,有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结局,这都是自身修养不够导致的。
※译文
※评注
事情应当沿袭古法的,不要轻易改变,以免为后人无故开了先河;必须革除的旧制度,应该及时改革,不要给后人增加难以补救的祸患。
不能孤芳自赏、傲视天下,不能只在大事上谨慎而在小事上疏忽,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评注
※译文
新的法令颁布,都是利害相交的,有利也有弊,但不能因为有弊就不立新法,更不可因为有弊端就轻易废除一些存在很久的法律。没有弊端的法令非尧舜不能颁布,所以常人在制定法律时有错误是难免的。颁布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趋利避害,利多害少就应当继续执行,害多利少,就应当及时废弃。
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贡献与回报也是这样,为官者不能为民做出贡献,却食用着从百姓手中得来的俸禄,就是不劳而获,愧对君王的信任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愧对自己的良心。更有甚者,一些贪官污吏不但空食俸禄,还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真可谓禽兽不如。
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评注
※译文
对百姓没有功劳,却食用俸禄,这样的为官者就像麻雀、老鼠;肆意残害百姓而食用俸禄,这样的为官者就如残忍的虎狼。
如所做之事只对自身有利,就不要去做,只有对天下万民有利的事我们才去谋划;如所做之事只有一时之利,也不要去做,利在千秋万世的我们才去谋划。
※译文
※评注
无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
自私自利之事少做,利己之事多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是大庭广众的利益,这无异于以一己之力与天下为敌,其结果必然以失败告终。一时之利不可图,图之将后患无穷。目光短浅、只重眼前,虽偶有所得,但从长远来看,失去的将会更多。
人生的爵位高低,可能在命中已分定,即使强求也难以如愿。与其追求得身心疲惫,不如停下匆忙的脚步另辟蹊径。不属于你的,历经再多的周折也无法得到;属于你的,则是想丢也丢不掉。有的人一生没有走上仕途,但却可以成就丞相之位所做的功业;有的人虽然拥有高官厚禄,但到头来落了个身败名裂、一贫如洗。
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
※评注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平民若肯积德施恩,他便是没官位的士大夫丞相;为官者只是一味贪图权位,希望得宠,就会成为有官位的乞丐。
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
※译文
※译文
士夫徒贪权希宠,竟成有爵底乞儿。
不要像小孩子一样,而应有成年人的器量。不要只是为个人谋私利,而应该志在四方。不要只是谋划自己的一生,同时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
※评注
对百姓体恤关爱,就会赢得尊敬与支持,如果遇到祸患,百姓也必会感恩戴德地施以援手。上天之命不可违,只要我们按规律办事,不触怒天威,也必会生活得相安无事,甚至会有幸得到上天的青睐与眷顾。
器量恢宏、胸怀博大,是成就大事的必备素质。公正无私、志向高远,是建功立业的德行根基。拥有博爱胸怀,能够造福后人,为天下大计着想,而不是只为一己私利,这便是为官从政者长久保持官位之法。
※评注
用三代以前见识,而不失之迂;
贫贱之人终日在风雨中奔波,历经千辛万苦,自己食用以血汗钱换来的衣食,上天看了都觉得可恕;而做官的人接受朝廷俸禄,衣食住行都是百姓用血汗钱供养的,因此上天对他们的监督更加严格。平常以诚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信任他,如果有事有求于百姓,必会鼎力相助。平常以诚对待上天,上天必会信任他,只要有事乞求上天,上天必会满足。
就三代以后家数,而不邻于俗。
※译文
※译文
平日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无不应矣。
可以借用三代以前的见识,但不可迂腐守旧;可以借用三代以后的治家之法,但不可落入俗套。
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无不应矣。
※评注
万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责更严。
后人认为,此处的“三代”有三种解释:一是夏、商、周。《荀子·王制》中就有:“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二是祖、父、子三辈人。三是曾祖、祖父、父亲三代长辈。
富贵人衣税食租,担爵受禄,
学习先哲圣贤持家治国之道,不可因循守旧,更不可过于迂腐,只有融会贯通,随时易俗,才能求得一番援古证今、变通官民的新道理来。
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鉴察犹恕;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贫贱人栉风沐雨,万苦千辛,
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做好人,性情舒畅,血气和平,梦里清静,有说不尽的妙处。《小窗幽记》中有:“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一个人如想积德累功,身居官位是最容易达到的。正所谓顺风之呼,响应自捷,居家行一善事,很可能会使千万人受益。所以,任职朝廷之位者,要时刻想着为民请命,行一善事便等于种下永远的福田,不但子孙后代受益,还可造福一方百姓。
※译文
※评注
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兴国安邦,但也离不开集思广益;愚蠢之人治国必定祸国殃民,原因就是他们易刚愎自用。
在世上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人;在朝廷做一天官就要做一件好事。
※评注
※译文
愚蠢之人多是顽固不化之人,易于感情用事。就像土匪一样,干什幺事都想征服别人,因此,在任何事情上他们都能挑起事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和平相处的好处。如果让他们统治一个国家,那将国无宁日。他们会将政府分成帮派,即使像孩子般温顺的人也会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做任何事都鬼鬼祟祟,若是成功了,就认为自己善于谋略;一旦别人发现了他们猥琐的行为,他们便恼羞成怒,视别人为敌人。因此他们总是一无所获,因自己的顽固不化招来无数伤害。
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为官不是为了追求显赫的身世与权位,而是以为百姓做更多的贡献为荣;道义不必乱施,关键得有益于人民。有德而富贵的人,会凭借富贵之势造福更多的人;无德而富贵的人,则会凭借富贵之势危害更多的人。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评注
※译文
做官不一定要尊贵显达,要的是不辜负国家父母;不必广施道义,只要对百姓有益就够了。为官不需要福禄太多,够养老了就应及时隐退;不需要等到年老,有病了就应辞官归隐。上天不会只是让一人富有,更多贫穷者的命运衬托着你;上天也不会让一个人显贵,更多贫贱民众的身世衬托着你。
官位越高志气就越低,官位越大欲望就越少,俸禄越多施舍就越广泛。
※译文
※评注
天非私贵一人,托以众贱者之身。
知足常乐是一种难得的生活情趣。过分追逐钱财名利的人,就是因为对所得到的心有不满导致的,所以胸中的欲望之火便无法熄灭,而是熊熊燃烧,甚至最终吞噬了自己。知足之人则是轻松自在地享受生活,他们不会独自受用劳动成果,而是慷慨地拿出来与人分享,此时他们想要的不是钱财,更不是名声,而是对快乐生活的无限追求。
天非私富一人,托以众贫者之命;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
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察吏者何,无求于吏,则吏察矣。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
※译文
道不必博施,要在有裨民物。
如何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呢?不向百姓索取财物,百姓便能享受安乐了。怎样才能监督官吏呢?不对官吏提出太多要求,他们就可以清正廉洁了。
官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君亲;
※评注
古代官宦之家的妇女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传问时,多是用小轿抬到衙门前问话,是不能让其出轿被人观看的。如果居官之人被这样的妇女爱怜,别人会深以为耻。为民做主,才会赢得赞誉。如果只是在官场中留有好名,只会奉承上司,笼络下属,必会做出一些徇私舞弊之事,从而侵害百姓的利益。
平民百姓的生活要求不算太高,只要给他们活下去的空间他们就不会闹事。可偏偏一些贪官污吏连这最低的条件都不能满足他们,才致使天下大乱。对官员的监督无须耳提面命,更不可过于苛刻,只要让他们按理行事就足够了。这就像施恩于人,施恩太多会让人无法回报,不施恩会落下无情无义的恶名,只有迫切希望得到而又花费不多的礼物才是接受者喜欢的。
※评注
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在家中被妇女们爱怜,则朋友大都不高兴;做官只是被衙门中人喜欢,百姓定会有所怨言。
天德只是个无我,王道只是个爱人。
※译文
※译文
做官为衙门人欢喜,百姓定有怨声。
不能以国家法律来报私人的仇怨,也不能以国家法律来报私人恩德。公德在于无私,王道在于爱民。
居家为妇女们爱怜,朋友必多怒色;
※评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挥霍无度,花天酒地的生活历来被人们所唾弃,所以我们后人应该以简省为荣,以奢靡为耻。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好多了,但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是永远不能丢弃的。否则,又怎对得起为我们提供衣食之需的天下百姓呢?
无论是报仇,还是报恩,都局限在受恩与施恩之间。借他人之手报仇,以国家的财物来报恩,这不但违背了社会公德,更重要的是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危害。妄想利用他人,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玩火自焚,使自己腹背受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所以在处罚他人时要尽量争取宽大处理,只要对方有改过自新的表现,我们就应该给予其重新做人的机会。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
※评注
必无私,斯上下四旁咸得其平。
处以刑罚能宽大的地方就宽大处理,草树也是上天赋予的生命,更何况人呢?财用能节省的就尽量节省,一丝一毫都是民脂民膏。
※译文
※译文
只要有主见,对待天地万物便会有自己遵循的原则;没有私心,就能公平正直地对待一切事物。
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
※评注
刑罚当宽处即宽,草木亦上天生命;
持之以恒地与理智为伍,意气用事或慑于淫威都会导致误入歧途。但是,哪里才能找到刚正不阿而又有主见的人呢?致力于正道的人是屈指可数的。大家口头上都在赞扬这种崇高的品德,但却很少有人身体力行。即便有人能够付诸实践,却很少有人能够一生都遵循此道。在危难的时候,虚伪的人将它抛弃,政客们却阳奉阴违。唯有坚守正直这种品德的人才可以置友谊、权势甚至个人的利益于不顾,所以,正直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
为官从政要为民做主,这是对官员的基本要求。但在处理政事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阳奉阴违的下属,上级官员是公正断案的,但在传达过程中便被一些势利之人动了手脚,或是置之不理,或是欺骗隐瞒。就像顺流而下的千里大堤,在下流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便会影响全局的利益。所以,处理政事时对各级官员都要严格要求,某一环节出现疏漏,便会影响整件事情的处理。
治道之要,在知人。君德之要,在体仁。
※评注
御臣之要,在推诚。用人之要,在择言。
对手下的差役要严厉,对百姓要体恤爱护;积极宣扬善行,勇于铲除邪恶;催缴赋税要缓和,安抚百姓要勤快。
理财之要,在经制。足用之要,在薄敛。
※译文
除寇之要,在安民。
缓于催科而勤于抚字。
※译文
极于扬善而勇于去奸,
治国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君王的德行关键在于体恤与仁爱,驾驭臣子的关键在于以诚相待,用人的关键在于善于纳谏,理财的关键在于勤俭节约,丰衣足食的关键在于轻徭薄赋,消除盗贼的关键在于使人民安乐。
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
※评注
“严”“恕”两字,是千古立法的两个极限,偏离了哪一方都会出乱子。偏向了严,就会束缚国民的思想与行动,使氛围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百姓在高压下生活,总有崩溃的一天。偏向了恕,有些人就会为所欲为,犯错后总想通过各种途径逃脱干系,这样便会使国民散漫,容易产生祸乱,甚至动摇统治的根基。只有把“严”“恕”巧妙地结合起来,适时地侧重,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
凡事要抓住重点。许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走向相反方向,找错了对象。喋喋不休的谈论成了无用的推理分析,无法抓住事物的核心问题。他们在边缘上徘徊,让自己受累,也让他人受累,却一点也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懂得如何整理混乱情绪的人大多是这样的。该放弃的不懂得放弃,结果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那些关键问题。
※评注
未用兵时,全要虚心用人;
朝廷立法不能不严格,官署执法不能没有宽容之心。
既用兵时,全要实心活人。
※译文
※译文
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战争没有开始时,要虚心地选拔人才;战争发生后,要心存仁慈且不可滥杀无辜。
爱护百姓,全在于体恤百姓的苦衷;爱惜民力,全在于节约百姓的钱财,真诚恳切地对待他们,而不是摆出官架子,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为官者如想爱护百姓,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平息诉讼、减轻赋役、振兴教育。此外,还要通过勤学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
※评注
※评注
战争的胜败靠的是将领的指挥和兵丁的勇武,所以战争前一定要选拔好精兵强将,精壮的士兵、有才能的将领,才是取胜的保障。两军交兵,不斩来使。行军打仗也是有原则的,且不可滥杀无辜。秦国名将白起坑杀四十万投降赵军,表面上铲除了强敌,但其残忍无道的本性却使其他六国更加坚定了团结抗秦的决心。
洁身自好才能不失本色,爱护民众关键在于亲近百姓。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故夷齐非汤武,明臣道也。
※译文
不然,则乱臣接踵而难为君;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
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
求得奖赏容易,有的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取得,还有的则是通过阴谋诡计获得,但不论哪一种,都避免不了招致一些对立之人的讥讽与咒骂。正直之人遭受狡诈之人的诅咒,狡诈之人又遭受平庸之人的唾弃。一生能够名利双收的人,实在难得。为子孙后代造福不是难事,良田千顷,腰缠万贯,都可以做到。难的是让子孙在享受遗留下的福禄时不沾染好吃懒做等恶习。
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
※评注
※译文
父亲、祖父受封赏容易,要不使别人唾骂父亲、祖父就困难了;为子孙积阴德容易,但不毒害子孙却困难。
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夷齐等圣贤之士否定商汤和周武,以此来阐明为臣之道。如若不然,乱臣贼子就会接踵而来,使君主为难了;国也不可一日没有百姓,所以孔孟等儒家名流肯定商汤和周武,以阐明为君之道,如若不然,暴君就会不断涌现,使百姓苦不堪言。
※译文
※评注
恩荫子孙易得也,无使我毒害子孙难得也。
为臣之道在于忠心耿耿,虽然在商汤、周武的治世年代也有奸臣出现,但不能凭此就否定盛世的明君贤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平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虽然在商汤和周武统治下的百姓也都经历了不少苦难,但不能凭此就说商汤与周武不是贤德之君。
封赠父祖易得也,无使人唾骂父祖难得也;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为官者治理管辖下的一方百姓,应当考虑到家中子孙。如何对待百姓,就要想到终有一天百姓也会反过来对待你的子孙。厚待百姓,百姓必会感恩戴德地回报你的子孙,如果以权势压榨百姓,百姓也会从你的子孙后代身上寻求报复。有因必有果,为官者如能想到怎样对待百姓、百姓就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孙时,从政可能就会更加清廉公正一些吧。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评注
※译文
能体恤百姓的疾苦,这就是百姓的父母官;多做些积德的事,这样才能保全子孙后代。
朝廷之上要以保持刚正之气为先;一国之中要以培养人才为根本。
※译文
※评注
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
能使贤人君子没有忧郁违心之言的,就是浩然正气;能使黎民百姓没有诽谤怨语的,就是纯正元气。这也是万世帝王得以保天下的关键所在。朝廷中正直之气不失,百姓身上的纯正元气就不会丢。所以说,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活,完全掌握在朝中君臣手里。
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
州县之官,作孽容易,造福一方百姓也不难,关键要看他们选择哪条路了。为害乡里,祸害百姓,不但自身难保,还会累及子孙。如能为百姓排忧解难,伸张正义,才能造福子孙后代。为官要清正廉洁。
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评注
※译文
面前的百姓便是你的儿孙,不要认为百姓软弱可欺,而应想到多为自己的儿孙留些阴德;坐在大堂上的官称为父母官,不要以为一个官好当,同时还要做些尽父母的责任与恩情。
人们看重的是保持元气,国家重视的是培养人才。
※译文
※评注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道一官好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当今社会,国力的综合竞争归根结底反映在人才竞争之上。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不要忘了,科技再发达,也是由人才创造的。这就要求国家要善于发现人才,而后去培养人才,把他们放在各自相应的岗位上为国出力、为民造福,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