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君子,内小人,名为伪君子。一些狡猾之辈往往会披着君子的外衣去迷惑他人,以求得功名利禄。虽然小人善于伪装,但即使伪装得再完美,也难逃那些善辨真伪之人的眼睛。小人的可怕,源于他们在背后悄无声息的攻击,但只要我们学会防守,便会让对方无从下手。但生活中遇到的迂腐之人有时更难对付,他们的危害在于错失良机和扰乱思想,虽然本心没有恶意,但往往导致事业功败垂成。
※评注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奸诈之人爱好名声,在做事时也的确有像君子的地方;迂腐的人顽固不化,与他们的决裂有胜过与小人决裂的时候。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译文
※译文
迂人执而不化,其决裂有甚于小人时。
修养身心不能太洁白纯净,最好能容纳所有的污秽诟病;处事不能太过分明,最好能够包容所有的贤愚美丑。
奸人诈而好名,他行事有确似君子处;
※评注
器量小且性情急躁的人容易对待,因为他们只是在德行方面修养不够,并没有什幺歪斜的念头,只要我们有容人之量,不与他争执计较就可以了。但用心险恶的小人就例外了。如果一味退让,给予宽容,很可能会使对方变本加厉地向我们展开进攻,适时地给予反击,才不会让我们受其危害。
精明需要暗藏在深厚中才能收到成效。古人所遭遇的祸患,精明人占了十之七八,但深厚之人却很少有遭遇灾祸的。三国时期,吴国派了两位辩士去蜀国,这二人相互争辩起来,诸葛亮对此深感忌讳,后来二人都因罪被杀。原因就是两人对某些事的黑白太过分明。可见,生活中的一切事不一定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糊里糊涂地过去,倒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评注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择物而取之,
遇到心胸狭窄、急躁冒进之人,要以宽宏大量的胸怀接纳他;遇到阴险狡诈之人,要以坦荡的心胸对待他。
安得别立宇宙,置此所舍之物?
※译文
人心之广,何人不容,使择人而好之,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安有别个人心,复容所恶之人?
凡是与人相交,都不可求全责备,最好忽略他人之短,学习对方的长处。就像提取沙子炼金一般,目的是为了得到金子,不要太过计较沙子的好坏。
※译文
※评注
宇宙之大,什幺东西没有呢?如果选择自己的有用之物,怎幺能另外建造一个世界,放置不需要的事物呢?人心之广,什幺人不能容呢?如果专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与之相交,那幺又怎能去容纳自己所厌恶的人呢?
遇到刚强耿直的人,需要耐得住对方的暴躁;遇到俊逸洒脱的人,需要耐得住对方的狂妄之态;遇到朴实淳厚的人,需要耐得住对方的迟钝缓慢;遇到佻达之人,需要耐得住对方的虚浮之气。
※评注
※译文
拨开胸中的荆棘,以便与人没有分别地坦然交往,这便是天下第一宽闲快乐的世界。处世不可太过严苛,挑三拣四。麒麟凤凰,虎豹蛇蝎,都是自然界生命的一分子,只要它们不危害我们,为什幺非要有分别心呢?如果我们能洗肠涤胃,尽去浊秽,用宽容的胸怀看待万物,便更能感受世界的博大与美妙。
遇朴厚人,须耐他滞气;遇佻达人,须耐他浮气。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遇刚鲠人,须耐他戾气;遇俊逸人,须耐他妄气;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而且长处与短处往往体现在一个方面。做事谨小慎微的人,有时显得犹豫不决;处事公正无私的人,有时显得不近人情;为人诚实守信的人,有时显得过于木讷呆板;相处礼节过繁者,有时显得有点矫揉造作。所以,向他人学习最好忽略其短处,学习其长处,切不可忌讳长处,而择其短处。
※译文
※评注
德行高尚的人,心气平和,觉得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口中称赞的人多;德行浅薄的人,心存刻薄,见谁都心生憎恨,所以眼中瞧不起的人多。
学习他人的直率,就要宽恕对方的憨厚;学习他人的朴实,就要宽恕对方的愚钝;学习他人的耿介,就要宽恕对方的狭窄;学习他人的恭敬,就要宽恕对方的疏漏;学习他人的口辩,就要宽恕对方的放肆;学习他人的诚信,就要宽恕他人的拘谨。
※评注
※译文
圣人看人,觉得人人都是圣人;贤人看人,觉得不是贤人就是不肖之人;不肖之人看人,则皆是不肖者。世人喜欢说天下没有好人,其实是因为他们不能够忠心待人,不能够宽恕他人所致,所以眼中看到的只是仇恨。
取人之辩,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敬,恕其疏;
※译文
取人之直,恕其戆;取人之朴,恕其愚;
约束自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严厉,为人处事要像春风拂面一样轻柔。
以上五条箴言,可以当作评定他人的标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拜认德高望重的老师,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些都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之人的行为。小人与之正好相反,结交的是狐朋狗友之徒,拜认的是善施阴谋手段的狡诈之辈,任人唯亲,推举的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
※评注
※评注
对待他人,言辞要和缓,语气要委婉,稍有苛刻,就可能会招致怨恨。对待自己,则要严明公正,稍有松懈,就可能会铸成大错,后悔终生。
居家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贵后看他所施予的人,显达后看他所推举的人,窘迫时看他所放弃的事,贫穷时看他所不取的行为。
善处身者,必善处世,
※译文
不善处世,贼身者也;
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善处世者,必严修身,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
不严修身,媚世者也。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便能增进才识,成就事业。有的人心思聪慧,我们便学习他的理解辨析能力;有的人德高望重,我们便学习他的德行与涵养;有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便学习他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发现自身的缺点,要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取长补短。
※译文
※评注
善于修身养性的人,必定善于处世,不善于处世的,就容易破坏对身心的培植;善于处世的人,必定严于修身养性,不严于修身的人,定是随波逐流的人。
宽厚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修养度量;缜密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练达与见识;慈祥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领导才能;俭约之人,我们就学习他持家的能力;明智通晓事理的人,我们就学习他的智慧;质朴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深藏不露;有才智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应变能力;缄默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修养身心之道;谦虚恭敬之人,我们就学习他亲近师友的做法;博闻强记之人,我们就学习他的见识。
※评注
※译文
修身养性是为了更好地处世,不善处世的人必定在身心方面的修养不够。同样的道理,善于处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很注重身心的培养,如不注重修养身心,就会定力不够,难有所持。可见,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如果一方出现差错,另一方必会有所反映。只有统筹兼顾,才会相得益彰。
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
才智之人,吾师以应变;缄默之人,吾师以存神。
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也。
明通之人,吾师以生慧;质朴之人,吾师以藏拙。
※译文
慈惠之人,吾师以御下;俭约之人,吾师以居家。
爱别人而别人不以爱心待自己,敬别人而别人对自己不以礼相待,这样的情况君子必须自我反省;爱别人而对方就会以爱心对待自己,敬别人而别人就会尊敬自己,此时的君子应更加重视自己的言行。
宽厚之人,吾师以养量;缜密之人,吾师以炼识。
※评注
性情温和,可保养身心、益寿延年,将来必能享受更长的福分。如果教传给后代,形成良好的家风,便能世代兴盛下去。有些人确实贫穷,但他们并不低贱,甚至比富贵之人有更显高尚之处。如果贫穷之人志向坚定,度量恢宏,将来必有出头之日,使家道兴旺起来。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就如同用拳头打人一样,虽然打到了对方,但疼痛的却是两个人。如果与人相交能心平气和,有了矛盾争端能互相体谅,对双方来说皆大欢喜。如果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伤害的也必是双方,谁都得不到好处。
※评注
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
看富贵的人,应当观察他的气度,如果性情温厚和平,则荣华富贵会保持长久一些,而其子孙后代也必会长盛不衰;看贫贱之人,就应当看其度量,如果是宽宏坦荡之人,则福气必将马上来临,其家境也定会更加宽裕。
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鳖,因臭而得臭。
※译文
※译文
则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人如果多与贤良之人接近,就如同用一张纸包住了兰花、麝香,纸也会因包住了香料而有香气。人如果与奸佞之人接近,就如同用一根柳条串鱼、鳖,柳条也会因此而散发臭气。
观贫贱人,当观其度量,如宽宏坦荡者,
※评注
则其荣必久,而其后必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与圣贤之人相处,即使小人也可能会被转化成君子;经常与奸诈之徒为伍,即使君子也会受其影响。那些平凡的人将来能成为君子还是小人,就在一步之间,选择圣贤为师,便可成就功业与美名;如果亲近小人,则必会走上邪路。
观富贵人,当观其气概,如温厚和平者,
人未己如,不可急求其知;
友情不能保持长久,处境不能快乐常存,是因为没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淡中交耐友,静里寿延长。”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者,他们的相交又平淡如水,而不像饭桌上的酒肉朋友,表面称兄道弟,背地里相互诽谤。朋友之间有一点距离才显得美好,就像“朋”字一样,距离太近了,便成了“用”字,那就失去了朋友的意义。淡中交往,应取一个“志”字和“净”字。志趣相投,或以志同而交,或以趣和而往,不蔓不枝;或诗文唱和,或相濡以沫,貌似相忘江湖,实则心心相容,即所谓的“神交”。与人相交,就应突出一个“净”字,心底纯净,无私无欲,不以相交为饵,这就是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之交。同时,淡中还需要“真”字,淡中存真,方是真淡。虚伪的平淡,无异于固门封户,绝交于人。
人未己合,不可急与之合。
※评注
※译文
人情常常如此:当初次见到某人的时候,总是感觉很亲切,时间长了便心生厌烦之感,甚至认为对方十分可恶,不是明白事理又能体察人情的人,必然会断绝交往;人情常常如此:每当身处某一境地时,开始总觉得很快乐,时间长了又厌倦起来,并感到十分苦恼,不是心平气和又不断修养德行的人,没有不想改变处境的。
对不了解自己的人,不能急于让其了解;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不能急于让他顺从自己的意见。
※译文
※评注
非平其心而复济之以养,未有不思迁者。
好不如好散,因为好散有益于终身,处理一件事,交往一个人,都遵循这个道理。日久见人心,了解一个人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如果争着与人相知相交,反倒让对方认为我们有着不良的企图。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让他人全面而客观地了解自己。真君子处事风霜自挟,毋鱼鸟亲人,更不会强人所难。对方与自己意见不合,不要总认为自己正确,对方错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把双方的意见对比一下,才能明白谁的更完善。
人情每处一境,始以为甚乐,久而厌生,又以为甚苦,
落落者难合,一合便不可离;
非明于理而复体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
欣欣者易亲,乍亲忽然成怨。
人情每见一人,始以为可亲,久而厌生,又以为可恶,
※译文
只顾把眼睛盯在别人的缺点上,又怎能顾及自身的不足?邪不压正,经常攻击那些正人君子,必会使自己处于理屈词穷的地步,即使再强词夺理,由于公理不在自己这边,也终将失败。
孤独的人难与之相交,一旦相交便不可分离;喜欢热闹的人容易亲近,贸然亲近也可能会突结仇怨。
※评注
※评注
专好议论他人是非的人,省察自己常常粗心大意;习惯于攻击正人君子的人,说话常常有错。
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只有道义之交,才可相伴终身。喜欢热闹的人虽然容易亲近,但遇到利害关系时就可能会破裂。这就像一群聚在一起嬉戏的狗,俯仰跳跃显得很快乐,如果扔一块骨头给它们,它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去争抢,甚至斗得口鼻流血。
※译文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
狃于讦直者,发言多弊病。
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阔疏;
※译文
金人:指慎言之人,出自《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一张嘴巴用好了可以建功立业,稍有不慎也可能招致祸患。春秋战国的纵横名家各方游说,真可谓:三寸不烂之舌,可敌百万之师。曹操手下的杨修才学出众,可惜最后因恃才放旷而招致杀身。
能向我献媚的人,也可能会害我,必要加以防范;肯规劝我的人,必定肯帮助我,最好认真倾听他的话。
※评注
※评注
人生路上遍布美酒女色的陷阱,必须努力修行成不受诱惑的铁汉;世上有诸多的是非之事,要像金人一样保持缄默。
爱听奉承话,就如同鸩之入口,蛇之螫肤,终会深受其害。平时爱好直言进谏的人,在患难时定不会弃主而去,做不仁不义之事。献媚之人善于巧饰,所以花言巧语往往会迷惑他人,这样的人定要严加防范。有些人忠心直言,陈说利弊,虽然言辞显得激烈,但却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对方。
※译文
出一个大伤元气进士,不如出一个能积阴德平民;
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交一个读破万卷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端人。
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
※译文
罪恶有大有小,但究其根源,还是与自己的欲望有关。欲望是人作恶的驱动力,它得寸进尺,永不满足。欲望不除,作恶的脚步就难以停息,轻则可使君子丧德,重则性命难保。祸患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皆有缘由,我们平时在无意间说了他人一句短处,很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难以预料的灾祸。唯有谨慎言行,才会少惹事端。
出现一个伤害人世元气的进士,不如出现一个能积阴德的平民百姓;结交一个读书万卷的邪恶之人,不如结交一个一字不识的老实人。
※评注
※评注
罪恶再大也比不上放纵自己的欲望,祸患再大也比不上诉说他人的短处。
有才之人比比皆是,但具有的才能是好是坏就另当别论了。有人精明强干,但误入歧途,靠精明去为非作歹,欺骗百姓,这种才能又有何用?还不如做一个才智一般、安分守己的平民百姓。交友易,择友难。因为朋友有优劣之别,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会有益终生,如果结交的是些鸡鸣狗盗之士,必会受其累害。
※译文
无事时,埋藏着许多小人;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多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
云淡风轻,心无牵挂,是修养身心者的风度,这样才会与世无争,最终修成正果。心无牵挂是一种觉悟,又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思维。心无牵挂,是一份真心,是无上的智慧,更是平凡的生活;它是生命的原点,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处于喧嚣的尘世、亦能不为万念所动的心平气和、心明如镜,它清新自然、诙谐幽默,这就是清心寡欲的魅力所在!
※译文
※评注
没事的时候,隐藏的小人是不会露出真面目的;有事的时候,有许多君子却露出了险恶的用心。
修身养性应以清心寡欲为关键,为人处事应以谨慎言行为重。
※评注
※译文
不与哑巴说话,不知道对方不能言语;不与聋子交谈,不知道对方无法听见。如想辨别小人与君子,最好的方法是将其放在功利场中,小人对利益会趋之若鹜,君子则是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此时,谁是伪君子、谁是真小人,就一目了然了。
涉世以慎言为先。
一种人难悦亦难事,只是度量褊狭,不失为君子;
修己以清心为要,
一种人易事亦易悦,只是贪污软弱,不免为小人。
私心不除,偏见不灭,做事情就难以秉公办理,很可能根据个人利益的得失来评判事情。看问题便会固执偏激,一意孤行,无法博采众议。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即使再有远见,也难敌众人各方看法,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德有所进,业有所成。关起门来搞建设,无异于故步自封。
※译文
※评注
有些人既难以取悦又难以与其共事,他只是度量小,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就不是君子;有种人容易相处也容易取悦,但却贪污懦弱,这样的人归根结底还是小人。
先去掉私心,而后才能处理好公事;先去除个人偏见,而后才能听进他人的言论。
※评注
※译文
有的人每天都是笑容可掬的样子,但内心却充满无限的苦涩;有的人说话吞吞吐吐,含糊其词,但内心却能洞察事理,明白无误;有的人表面严肃,显得难以接近,但交往起来却是热忱温和、谦恭慈祥。人在为人处事的各方面并非都是表里如一的,有的甚至正好相反,如果单凭表象去断定一个人,必有出现偏差、看错人的时候。
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大恶多从柔处伏,须防绵里之针;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
深仇常自爱中来,宜防刀头之蜜。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处于愤怒中的人最容易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而事后又追悔不已。所以,培养自己的忍耐性,节制愤怒是减少祸患的重要途径之一。遇喜则喜,遇忧则忧,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人往往成为他人陷害的对象,或是引诱,或是欺骗,都可能使其落入小人的圈套。不管是悲是喜,都能沉着冷静地面对,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所坚持的原则,便可保安然无事。
※译文
※评注
大的罪恶多隐藏在柔软之处,要小心防范藏在丝绵里的针;深仇大恨常因爱而生,定要严防刀刃上的蜜糖。
听到厌恶的事情不能马上动怒,以免被喜欢谗言的人利用而发泄心中的怨恨;听到顺耳的好事也不能欣喜若狂,一味亲近,以免给奸诈之人可乘之机。
※评注
※译文
错误或过失常常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或是由个人疏忽造成,让人难以预料、无从防范。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本以为会稳操胜券,后来才知用错了人,失去了北攻曹魏的最好机会。龟兔赛跑,谁都认为兔子必胜无疑,哪知兔子却因骄傲自大而失去了绝对优势,把胜局拱手相让。做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松警惕,以免因小失大。
闻善不可就亲,恐引奸人进身。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
闻恶不可遽怒,恐为谗人泄忿;
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
待君子易,待小人难,待有才之小人则更难,待有功之小人则是难上加难。小人有功,可以优厚地奖赏他,但不可以虚情假意欺骗他。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小人常在暗中耍些阴谋手段,使人防不胜防,如不时加以防备,自己很可能就会成为被算计的目标。
※译文
※评注
给我恩惠的是小恩,教我从善的才是大恩;害我的人是小仇,引诱我为恶的是大仇。
对待小人宜于宽容,防范小人宜于严厉。
※评注
※译文
给人物质上的帮助,不如教其学会营生的一技之长。拿对贫困人口的扶助来说,钱财物品虽然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最好的方法还是让他们自力更生,寻找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途径,或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或是依靠科技开辟新的致富手段。支援是输血,但不稳定,失去了血液来源就会死亡;自力更生是造血,虽然辛苦,但很持久。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毋受小人私恩,受则恩不可酬;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小人相处,必须要外表和颜悦色,内心平静自然,决不能将其视若仇敌,甚至故意发难责备,不然就会招致小人的怨恨或报复。发现了对方是狡诈之徒,但不在言语上表示出来;受到了他人的侮辱,但不在面色上表示出来,这样不但可修养心性,还可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毋犯士夫公怒,犯则怒不可救。
※评注
※译文
固然应当远离小人,但绝不能把他视为仇敌;固然应该亲近君子,但绝不能对其曲意奉承。
不接受小人的恩惠,一旦接受了就难以报答;不要触犯士人的公愤,触犯了就难以平息。
※译文
※评注
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
小人之恩不可得,得之将后患无穷。小人的恩情必不怀好意,如果接受了他们的恩情,就等于拥有了制约我们的把柄,到时便会被其牵制,受其利用。成为某人攻击的目标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防备,如果成为众矢之的,恐怕就防不胜防了。俗话说,恶虎难敌群狼,好汉难敌四手。以一己之力与众人争,必败无疑。这就告诉我们:与人民大众为敌,必定没有好下场。
小人固当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
喜时说尽知心,到失欢须防发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小人确实可恨,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所以评价小人不能全盘否定,在否定其行为的同时,也应看到他自身的优点。君子之名,人人爱好 ,但君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同样存在着缺陷,如果盲目追求、崇拜,忽略其个人的缺陷,必会因小失大。
恼时说尽伤心,恐再好自觉羞惭。
※评注
※译文
小人也有优点,不能因厌恶小人而将其优点一律抹杀;君子也有过错,不能因为喜欢君子就把他的过错掩饰不提。
高兴的时候把知心话说尽,到交情破裂的时候就应防止对方以此泄愤;生气的时候什幺话伤人说什幺,小心和好时觉得羞愧。
※译文
※评注
君子亦有过差,不可好其人,并饰其非。
兴奋时谨慎言行,失意时抑制愤怒。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尤其是在高兴的时候,一般人往往会侃侃而谈,无所顾忌,很可能会不慎道出伤害他人的话。怒火中烧的人往往无法控制情绪,而易做出过激的事,说出过激的话,深深伤害到一些人。等事过之后,又常常后悔难当,真可谓自作自受。
小人亦有好处,不可恶其人,并没其是;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
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他人所犯的过失,主要由两方面导致,一是因为失误,或者说是一时的疏忽;另一方面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前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予其一定的谅解,后者就应给予其严厉的惩罚。
※译文
※评注
非常高兴的时候不要对别人有所许诺,以免做不到;盛怒之下不要回答他人的问题,以免说错话。
议论他人的是非,应当探究他人的本心,不能只局限于他外在的行为表现;学习他人的优点,要首先观察他的行为,不必深究他的动机。
※评注
※译文
高兴的时候多是心情十分舒畅、精神十分放松的时候,如果有人此时提出要求,很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但事后又觉得挺为难,因为我们无法兑现承诺,结果反倒落了个失信于人的名声。盛怒之时最好能耐得住,切不可胡言乱语,如若不然,很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平常的问题而节外生枝,惹下祸端。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译文
听取他人言辞的人,往往以其言是否有益于自身为标准,有利则采之,有害则忤之。如果人人都以个人利害择言,那人的贤能与公正又去何处寻呢?选择善言从之,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以正确的言辞来指导行动,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证明这是一个真正有进取心的人。
顽石之中隐藏着美玉,寒灰之中闪烁着星火。
※评注
※评注
不但要听他人的言辞,还要观察他人的行动,这才是选用人的基本方法;只按他谈话的内容去做,不问他的道德行为如何,这是择善而从的正确方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在挫折面前,我们可以失望,可以埋怨,但绝对不可以绝望,因为人生并不像你我想象的那般模样,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不轻言放弃,不妄自菲薄,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困难,从而看到生命中更为可贵的地方。明天的幸福总要立足于今天的修行,只要我们把握当下,利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努力开创一番事业,而不是将自己的生命浪费在碌碌无为中,我们就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译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译文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
一个人静坐时要时常想想自己的过失,闲谈时千万不要议论他人的是非。
世人多喜欢听到别人的过失缺点,但讨厌别人说自己的缺陷,这表明这类人没有追求卓越、完善德行的精神;他们害怕别人知道自身的短处,便想通过长处来掩盖,岂不知缺点不除将危害终生?掩藏缺点,这就好比治标不治本,等日积月累,总有再度爆发的时候,到时危害将更加严重。
※评注
※评注
静坐之时,是一个人心底最明澈、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如果能反省自身,改正过错,必能增进德行。闲谈时,经常有因言语不慎而惹是生非的,指责他人的错误,揭露他人的隐私,甚至恶语中伤诽谤,都会在无意中提及,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喜欢听他人的过失和缺点,不如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和缺点;喜欢说自己的长处,何不乐于说说别人的长处?
对痴人莫说梦话,防所误也;
※译文
见短人莫说矮话,避所忌也。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译文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
对痴迷之人不要胡言乱语,以防他被误导;对矮小之人不说不中听的话,以避免忌讳。
即使在烈日严霜的日子里,也都蕴藏着一丝昭苏发育的意味,所以那些推行教导之言的人,只要坚持下去,必能冲破阻碍,光大教化之风。宣扬教化,规劝他人,不能只揭露社会和他人的弊端,必须先赞美长处,才能打开进言之门。当别人高兴的时候,可视为进言的好时机,但别人发怒的时候就难以听进我们的劝说了。可见,言辞要随时开导,随事讲说,切不可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地胡乱言语。
※评注
※评注
与糊涂之人相处,尽量少说话。对方无法理解,我们多费些心神倒还无所谓,怕的是让对方产生误解,歪曲了我们的意思,使我们蒙受不白之冤。说话看对象是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着矮人不说短话,如果为了显示自己,而故意言及对方的缺点,不但伤人,还会害己。
古人教导他人多发自爱心,所以才使别人易于改过自新,亲自从事教导的人,也可使教导易于推行;现在的人教导他人多出自恶意,所以别人甘心自暴自弃,仇视教诲之人,则教育之言必不会被采纳。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
※译文
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至刻骨。
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译文
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
当面奉承的话,有见识的人未必就会为此而高兴;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被议论者听到必会恨之入骨。
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
※评注
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
奉承话少说,诽谤话勿言。对于一些爱听虚浮之言的人来说,奉承话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对于那些明事理、懂人情的人来说,奉承话未必就管用,甚至还会使对方产生厌恶之感。背后论人是非多为小人之举,如果让他人听见,必会结下仇怨。实话实说,实事求是,才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施恩于人,是积善行德的最好行动。施恩要出于真心实意,不能带有个人功利目的;施恩也不能是为了显示自己、贬低他人,更不能把施恩变成施舍或嘲讽。给人留些情面,就等于给对方留下了一条从头开始的崭新道路。如果吹毛求疵,不讲情面,就容易使人走上绝路,导致局面无可挽回。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评注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尽自己所能去施恩于人,就可广修德业;留不尽的人情给别人,就可以成全朋友之义。
※译文
※译文
指责他人不要太过严苛,要想想他是否能承受;教人行善不要要求过高,应以使其能够接受、听从为准。
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评注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
批评指责他人不可过于苛刻,如果求全责备,逼之过急,很可能会使其丧失生活的动力,产生绝望的心理,或者变本加厉,一错再错。只有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良言相劝,才会使他们悔悟。教人行善要依据他人的天性本能,切不可急于求成,所谓欲速则不达,如果操之过急,可能会适得其反。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劝勉他人行善的言辞,一定要谨慎小心。劝人行善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幺人,有行善之意者方可规劝。进言时切忌提及他人的忌讳与过失,言辞不责备、不奉承、不矫揉造作、不吞吞吐吐,而应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忠告等打动对方的内心。俗话说“论人须带三分浑厚”,如果言语过多,或是说些华而不实的话,很可能会使对方产生厌恶之情,对劝勉有害无益。
互乡童子则进之,开其善也;
※评注
阙党童子则抑之,勉其学也。
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太过苛责,劝人行善切不可把话说尽。
※译文
※译文
对于缺乏教养的孩童,要教育他上进,开导他做善事;教养好的孩童,要抑制他的骄横之气,以鼓励其再攀高峰。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评注
古人云:水激横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做事切不可言行过激,否则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祸及他人与自身。言行要以使对方感到惭愧为目的,这样小人就可成为君子;如果以言行激怒对方,则君子就有可能成为小人。如果有些人激之不怒,也并不一定就证明其胸怀坦荡,很可能是别有用心,暗中不动。
阙党:相传为春秋时孔子授徒的场所,在洙泗之间。孩童作恶要及时教诲,如果不严加管教,甚至包容庇护,必会贻害其终生。孩童好比是一棵小树苗,如果长歪了就要及时扶正,否则就会歪得越来越严重。即便长大了,因为不是参天大树,而是弯弯曲曲的,也没有多大用途。
※评注
不可无不可,一世之识;
轻易相信他人,轻易发怒,这是听人说话的最大忌讳;劝人做好事不能过于激烈、过于严厉,越是过激他越暴躁。
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译文
※译文
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不要认为没有什幺不可为的,这是没有原则,这是人一生的见识;不能认为有些人和事不对,这是偏见,是一个人的本心。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
※评注
预判能力强的人,可以预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事先做好应对准备,当事情来临时可以及时补救。刘备三顾茅庐,赵匡胤雪夜访赵普,都证明这些人善于用人,对于那些隐居山林的贤人志士,他们都能请其出山,为己效力,由此可知其驾驭人才的能力了。
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有限为无限。举一反三,任何事都是如此,只要肯去做,敢去做,定有成功的一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专心致志地坚持下去,则必败无疑。有了不同的看法,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正确他人的错误,有此想法的人是因心存偏见导致的。评判是非对错,最好放在人群前,由大家下结论。
※评注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预料事情有变化,但不得不顺其自然,这样的人是善于补救的;知道有些人将要隐退但不得不用他的人,这些人便是善于驾驭的。
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译文
※译文
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驭之而已矣。
事情有急迫不能理解的,和缓下来就可能会明白,急躁的心情只会使事情更糟;不守节操的人,故意放纵他有可能会使其省悟,如果急于制止责备,反会进一步增加他的顽劣。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评注
宽厚之人,手中的权威常在,能使他人有所依靠;精明的人体贴理解人情,决不会一点情面不留。如果对人过于苛刻威严,自己根本不会得到真正的权威,那只是强迫威逼。人都是有尊严的,如果批评他人不留情,甚至伤害其自尊,这无异于把人逼上绝路。
着急达到目的的人,眼中只有速度,忽略了效率,甚至连一些基本的事理都忘记了,所以经常犯些致命的过失。越是关键或临近终点的时候,越要集中精力缓慢行事,如果此时出现失误,将会使先前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评注
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
宽厚的人,不使他人有所倚恃;精明的人,不使他人无地自容。
但以愚敌其才,便可压倒;
※译文
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
精明者,不使人有所容。
但以常敌其奇,便可破除。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译文
恩威是治世的两大基本手段,从上到下,离此二字将会一事无成。如果运用不当,威严招来的将是愤恨,恩惠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到时必会后悔不已。多数人只知道过于威严带来的弊端,却没有看到恩惠也会带来危害。乱施恩惠,如果不加节制,很可能会使受恩者得寸进尺,未得到恩惠的则心怀不平。
遇到自以为是的人,不要与他比较才能,只有用愚笨的方法与他抗衡,才可以制服他;遇到自我夸耀的人,不要用奇特的东西与他较量,而是以平凡的东西来对比他的新奇,便能消除对方的炫耀之心。
※评注
※评注
善于使用威严的人不能轻易动怒,善于使用恩惠的人不能胡乱施恩。
以硬碰硬,以强制强,并非取胜的最好方法。能够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才是克敌的上乘功夫。自以为是的人缺少的是挫折和打击,以强取胜,对方可能不服,如果用常人认为比较笨拙的方法战胜他,必会使其有深受侮辱的感觉,从而可能会使其自省。
※译文
直道事人,虚衷御物。
善用恩者不妄施。
※译文
善用威者不轻怒,
以坦诚直率待人,以虚怀若谷之心驾驭万物。
对人先有害后有利,我们可能被视为改邪归正、弃恶从善的浪子,如果先前有恩于人,后来又因一些事反目成仇,则先前的恩惠就会化为乌有,使恩人变成了仇敌。威严松缓是为了给有悔过意愿的人一次机会,严厉是为了对待不可救药的人。如果一味地保持松或紧,就会放过不少罪不可赦者,或是冤屈了有良知的人。
※评注
※评注
人有好坏,事有虚实。胸中一定要有主见,对事理不明,就会处事不公,以致颠倒是非,黑白不分。不管是居家,还是在外,要养成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习惯,心中切不可沾染俗念尘垢,要保持心地清净,才可虚中悉理,不会被他人的言语所惑。
恩惠怕的是先对人有益后对人有害,威严怕的是先松后紧,不能持之以恒。
岂能尽如人意,
※译文
但求不愧我心。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译文
本来没有仇敌,但整天一副报仇雪恨的样子,必会使常人心生恐惧、不敢接近,如果真到了这种地步,好像天下人都成了自己的敌人。本来不曾有恩于人,但每天都摆出一副行善积德的姿态,好像别人欠自己多少似的,这必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怎能所有的事都让人满意?但求无愧我心就已心满意足了。
※评注
※评注
最大的祸患是与他人无仇,但表面却是一副仇人似的言辞面色;最大的耻辱是不曾有恩于人,但却做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态。
人情有公亦有私,凡事有利亦有弊。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为人处事又怎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呢?最好的处世之道还是无愧于心,能够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行进了,不要在意个别人说什幺。
※译文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
耻莫大于不恩人,而诈恩人之状态。
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
※译文
狗急跳墙,兔急咬人。对无路可走的敌人要放一条生路,求生是人的本能,如果欺人太甚、逼之过急,处于死亡线上的人会为了生存爆发出惊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是无法抵抗的。同样的道理,说话故意含混其词,证明背后定有隐情,不愿向他人提及,如果再三追问,必会招致厌恶。
不近人情世故,走到哪里都是危机四伏;不体察自然万物,一生就像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境。
※评注
※评注
穷途末路的敌人不可追,隐约含糊的话不可深究,在贫穷的人面前不能作威作福。
说话不留情面,做事不留余地,必会四面树敌;不通自然性情,不晓万物之理,就不会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精神支柱,一生昏昏沉沉,庸庸碌碌,到头来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译文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贫民不可威也。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学会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和利益,把他人当成自己的伙伴。相应地,他们也会把你当成伙伴,而后在所有人的精诚合作下,才能够做出更好的业绩。从实际利益和长远利益上来看,单赢策略毫无益处,因为它最后的结果是——赢得凄惨。让别人活就是让自己活,让自己活得更好。
※译文
※评注
不可太过任性,制止任性适宜用逆反法,其原则在于“忍”字;人性是不能违背的,最好用顺应法来调理,其原则在于一个“恕”字。
道路狭窄的地方,留一步让给他人先过;味道浓烈的时候,让三分给他人品尝。碰到难处理的事情时,要有力量而不能发怨言;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时,要心知肚明但不可言语。
※评注
※译文
放纵任性之人,大都缺少忍耐。静可修身,俭可养德,忍可避祸。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心态,便能让我们求得内心的安宁愉快,获得生活的悠闲自得,这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从而才能达到无所为而无所不为的逍遥游境界。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仇莫深于不体人之私,而又苦之;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祸莫大于不讳人之短,而又讦之。
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译文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最大的仇恨是不能体谅别人的隐私而又使其困苦不堪;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避讳他人的短处而又对其攻击迫害。
终身让路,不失尺寸,忍让是德行的根本。自古以来,忍让就可以消除无穷的灾祸,还没有听说因忍让而招来无穷祸患的。如果想要行忍让之道,首先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每当想到天下大事时,能够受得小气,就不会遭受大气;能够吃得小亏,就不至于吃上大亏。如果总想着占人便宜,必会与他人产生争端,因为便宜是天下人共同追逐的。如果有人想据为己有,就会招致怨恨,只有放弃,才会消除众怨。
※评注
※评注
利用他人的隐私或短处做手脚,以乘人之危的方式取胜于人,这是最让人仇恨的行为了。以公平的决斗取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以仁义为本,以勤俭持家,以忍让接人待物。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译文
※译文
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侮辱别人太过分必定会反受其辱;伤害别人过深必定会反受其伤。
为官就要清正廉洁,为民造福。如果只知以权谋私、搜刮钱财,而老百姓怨声载道的话,那就枉为官的称号了。这样的贪官污吏终究难逃法网。如想修得廉洁,就要从勤俭做起,即使住在茅屋竹棚之中,也自有清幽的乐趣。
※评注
※评注
过分之事不可为,为之则深受其害。每个人都有忍耐性,但忍耐又是有限度的,如果对他人侮辱过分、伤害过深,必会招致激烈的反抗。在我们心目中,原本以为逆来顺受的人,此时会有惊人的爆发力,做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反击行动。所以,为人处事还是留些余地好,以免对方狗急跳墙,更重要的是减少自己所惹的仇恨。
严于律己只有廉洁最好,为人处事则是忍让最妙。
处富贵之时,要知贫贱的痛痒;值少壮之日,须念衰老的辛酸;
※译文
入安乐之场,当体患难人景况;居旁观之地,务悉局内人苦心。
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
※译文
古今之人教育子孙后代做好人,只有简单的十四个字,显得简妙真切: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枉费为小人。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与命数有一定的关系。君子天生不比别人多什幺,小人也不少什幺,但成就的名望与事业却截然相反,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小人一心想着谋取利益,不愿吃亏,于名声事业不顾,但君子却甘愿忍受屈辱也要顾全节义,两者的区别自然就很明显了。
身处富贵的境地时,要知道贫苦人的感受;正值身强力壮的年纪时,要想到衰老后的心酸;平安快乐的时候,应当体恤患难人的景况;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一定要懂得局内人的苦心。
※评注
※评注
我不知道什幺样的人是君子,但只要看到每件事都肯吃亏的人便是君子;我不知道什幺样的人是小人,但只要看到事事好占便宜的人便是小人。
曾经有一位富人在温暖的家里饮酒,对他人说:“今年的冬天很暖和,看来这节气很不稳定呀!”一位贫穷之人在门外听到此话后,顿足捶胸地说:“外边节气与往常没有什幺区别。”由此可知,富贵人只知享受自己的生活,又怎能知道贫苦人对时令的真实感受呢?范仲淹在《淮上遇风》一诗中说:“一棹危于叶,旁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毋忽险中人。”一叶扁舟在水中摇摇欲坠,他人看了都心惊胆战。等到在平坦的大地上时,却又时常忽略了扁舟在水中的危险。这就是立场不同所导致的看法。
※译文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译文
我不识何等为小人,
遇到事情必须为他人着想,议论别人时先要想想自己的对错。
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评注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
自私自利之人遇事总是先为自己打算,如能事前先替他人着想,必会使人因自己大公无私的精神而感动。议论别人时能够先想想自己在这方面是否也有不足之处,如果同样存在着缺陷,就应先正己,后正人。只有自己做到了,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批评或教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观察一个人的胸怀是大是小,关键要看他所容之人,对亲朋好友的容忍可谓人之常情,不能凭此便认为其胸怀宽广。如果能够容下小人,甚至是自己的仇敌,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度胸怀。
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评注
※译文
能宽容小人的人,才是胸怀大度的人;能培植德行的人,才是厚德载道的人。
想战胜别人须先战胜自己,想评价他人须先评价自己,想了解别人须先了解自己。
※译文
※评注
能培薄德,是厚德。
无论是通往胜利的殿堂,还是寻求生活的坦途,道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的恶劣环境或他人的阻隔,而是自己的不自信、不坚强,或是心态过于紧张,或是情绪过于激动。所以说,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无敌于天下。同理,评论他人前要先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了解他人前要先知道自己属于何种性格。
能容小人,是大人;
待人三自反,处世两如何。
君子之间没有争斗,是其相互忍让的结果。君子与小人相处也没有争斗,是因为君子对小人的宽容所致。真正存在争斗的情况只会在小人之间发生。小人之间发生争斗,只会是两败俱伤,惹下祸端。有些事不一定要分出成败得失来,心中有评判的标准,行动的指南,便可在世间屹立不倒。
※译文
※评注
对待他人时要时刻反省自我,处世时要反复思量自己的行为。
看到人间最坏的事,像一点责备、一件邪恶之事,尽可给予更多的宽容;想起古往今来那些蒙受冤屈之人,我们所遭遇的一些诽谤和侮辱又算得了什幺呢?你有理, 我无理,我忍让着你;你无理,我有理,我宽容着你。
※评注
※译文
只言片语悟前生,反躬自省重做人。只有自我反省,才会体悟到生活真谛;明白舍得之理,进退之机,才会品得百态人生之滋味,懂得如何摆脱浮躁、迷惘与空虚,求得坦然、清醒与充实。自省心明后,便会有一泉沁心的溪水,为我们带来永生的快乐。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
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念古来极冤人,则一毁一辱,何须计较!
※译文
观世间极恶事,则一咎一慝,尽可优容;
对待富贵人不难做到有礼,但做到得体就比较困难了;对待贫贱人做到施恩容易,但做到以礼相待就比较困难了。
看他人对弈,有一句“观棋不语真君子”的格言,回味其中的道理,与在是非场外仔细倾听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不语,但眼睛看到了胜负的局势;虽然不开口,但从所听到的是非争论中知晓了谁对谁错。一言不发,就能看透世事中蕴涵的道理,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评注
※评注
对待富人要有平常心态,既不媚俗巴结也不过份清高与之保持距离。做到不卑不亢方是与他们的相处之道。对待贫穷人,既不鄙视看不起对方也不对之格外特殊照顾,反而对他们的关心要不露痕迹,这样才能保有他们的自尊心。
在是非的争论中,别人用嘴说,我却用耳朵听;在热闹的场所中,别人争着前进,我却向后倒退。
对愁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译文
※译文
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面对愁苦之人,不要表现出快乐的样子;面对哭泣之人,不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面对失意之人,不要表现出骄傲的神态。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评注
诽谤之人或是带着仇恨,或是带着嫉妒对人展开攻击,不达目的他们是难以罢休的,对诽谤者争辩或是仇恨,只会使局势进一步扩大。如果保持沉默,甚至更多地给予诽谤者宽容和忍让,倒有可能以博大的胸怀感化对方,为自己求得清白。对于侮辱自己的人也遵循同样的道理,时刻防范只会累及身心,只有从根本上化解仇恨才能求得安然。
愁苦之人必有烦心事,如果在其面前尽显快乐的神态,必会使对方愁上加愁,心里不是个滋味。哭泣之人遇到的必然是伤心事,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安慰,如果我们言辞间还带有几分笑容的话,就可能会使对方产生误解,以为我们幸灾乐祸。最好也能表现出悲伤的表情,以显示我们的同情与怜悯之心。
※评注
见人背语,勿倾耳窃听。
对于诽谤自己的人,与其和他争辩,不如给予容忍;对于侮辱自己的人,与其时刻提防,不如及时化解怨恨。
入人之室,勿侧目旁观。
※译文
到人案头,勿信手乱翻。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译文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看到有人在暗中议论,不要侧耳倾听。进入别人的房中,不要东张西望。来到他人的桌案前,不要随手乱动。
诽谤与诬陷都是小人凭空捏造的,这些虚假的言行总有水落石出、大白天下的时候。愚笨的人面对诽谤则是极力辩解,总想及时澄清自己,结果倒使更多人对诽谤信以为真,把争辩当成了狡辩。而聪明的人则会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明白实情不会被歪曲,过多的辩解在流言蜚语蔓延时是起不了作用的,与其徒劳辩白,不如静待事实的呈现。
※评注
※评注
他人暗中的闲言闲语,多是诽谤诬陷之辞,听其言对我们有害无益,所以最好远离那些背语之人。来到他人的家中,要显得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如果目光游弋、左顾右盼,这轻浮的举止就容易引起他人的顾忌与猜疑,甚至造成误解。他人的东西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翻动,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有利于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
怎样才能平息诽谤呢?保持沉默。如何才能制止怨恨呢?不去争辩解释。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处藏物之所。
※译文
※译文
何以止怨?曰不争。
不走进没有人的房间,不接近是非之地,不停驻于藏有物品的地方。
何以息谤?曰无辩。
※评注
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不但是一种外在的涵养和品德,更多的时候,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安宁与祥和。家庭成员间如能相互忍让,便可亲人和睦,生活幸福。朋友同事之间如能相互忍让,便可多交一些志同道合之士,少遇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和伤害。拥有一颗淡泊之心,不过分计较成败得失,不被荣华富贵迷失本性,便能使生活轻松自在,身心恬静自然。
即使身处平静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时刻想着躲避灾祸。哪怕是走进庵庙寺观,也要多加谨慎,断不可走入深处及僻静之所。在现实中从天而降的祸患并不是没有。如想抵御这些灾难,也没有太多的好办法,只能加强防备、提高警惕了。
※评注
俗语近于市,纤语近于娼,诨语近于优。
用忍耐之心了解天下的麻烦事,用淡泊之心平息天下的争斗。
※译文
※译文
低俗的话语接近于市井中人所说,纤细柔腻的话语接近于娼妓所说,嬉戏的话语接近于唱戏人所说。
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评注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
俗不可耐之话勿言,言之必沦为市井小人;曼声细语之言勿发,发之必成为轻薄无礼之人;嬉笑怒骂之词勿吐,吐之便沦为戏子游艺之辈。故此,出言要慎,稍有不谨,便可使名誉毁于一旦。
精明聪慧的人,不怕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如果遇到,反倒能进一步学习他人的智慧。他们怕的是那些愚昧之人。因为愚昧的人往往使他们无从下手,更不知如何面对,头脑中的智慧竟派不上用场。勇敢者遇到懦弱之辈也是这样,面对同样的强者,他们可以痛痛快快地较量一番,可对手如果是懦夫,还没有出手便使对方屈服,不但觉得胜之不武,更觉得有劲使不出,让人心里不自在。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
※评注
闻小人言语,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寒沍凝胸。
使天下有智慧之人感到困惑的,不是聪明的人而是愚钝的人;使天下有雄辩口才之人感到理屈词穷的,不是善辩者而是木讷的人;使天下勇敢之人感到折服的,不是有勇力的人而是怯懦的人。
※译文
※译文
听君子的议论就像喝苦茶,虽然开始苦涩,但过后便会流溢出甜美的滋味;听小人的谄言蜚语,就好像嘴里吃了块糖一般,但事后,便会有寒冷之感袭上心头。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评注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君子之言诚恳直爽,虽然有时让我们难以接受,但确实可以扶正我们的言行,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小人的阿谀奉承就如蜜糖一般,虽然可以让我们得到精神上一时的快乐,但于道德修养没有任何益处。如果听惯了奉承话,便会对他人善意的批评熟视无睹,甚至导致我们是非不分,真假难辨。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
柔弱之人如想取胜,只可智取,不可强攻。面对强敌,明知势单力孤,还硬着头皮出战,结果必败无疑。如能以哀兵的姿态迎战,或是以弱小麻痹敌人,倒有可能创造出取胜的战机。说话要看对象,如果对方是个无知之人,我们还要表现自己的伶牙俐齿,让其听了不知所云,这无异于对牛弹琴,或对着聋子生发感慨。
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评注
※译文
柔能克刚,所以即使像古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大力士,在遇到小孩子时,勇力也会失去发挥之地。木讷可以制服能言善辩的谋士,遇到木讷、沉默之人,即使像张仪、苏秦这样的游说名家也无济于事。
凡被外在事物战胜的人,都是因自身修养不够导致的;凡被奸邪压倒的人,都是因自身不够正直导致的。
※译文
※评注
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看到他人的尊敬或怠慢后,有些人就会立刻表现出喜悦或愤怒的神色,这都是修养不足的外在表现。宠辱不惊,遇事沉着冷静,碰到喜事不张扬卖弄,碰到悲伤不沉沦颓废,这才是有修为的人。邪不胜正,不能战胜邪恶的人,就证明自己还不够正直,还存有让邪恶乘虚而入的空子。
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
存乎天者,于我无与也,穷通得丧,吾听之而已;
人在斗争时总是紧握了拳头,但拳头放开后却可以拥抱四周。碰到什幺性格的人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刚强之人多吃软不吃硬,如果以硬碰硬,很可能两败俱伤。以柔弱待之,倒有可能战胜对手。他人如果处在愤怒的气头上,适合用道理来说服他,一味地责备批评只会使其处境更尴尬。
存乎我者,于人无与也,毁誉是非,吾置之而已。
※评注
※译文
别人的性格刚强,我们就以柔弱战胜他。别人使用诡计,我们就以诚意感化他。别人愤怒,我们就以道理说服他。
命由天定的人,自身无法参与干涉,穷困显达得失,自己都听天由命;由自己决定的事,与别人没有什幺关系,褒贬是非,对其置之不理就可以了。
※译文
※评注
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我们没有作恶,即使遭受到诋毁,又有什幺好内疚的呢?我们没有做善事,却得到了赞誉,这又有什幺好兴奋的呢?自古以来的圣贤君子,没有不遭受诽谤的。所以说,君子的行为是小人所厌恶的,如果不为小人所厌恶,这样的人定不能成为君子。如果听到诽谤,须察明这诽谤之言从何而来,更要明白这诽谤之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以上便是区分诽谤者和被诽谤者人品的方法。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
※译文
公正无私的人定是在辩明是非黑白后去行事,绝不会因一己私利而歪曲事实。以诚待人者,言辞举止皆出于本心,从不故意修饰伪装自己。从容不迫的人不畏权势,不落俗套,更不会见风使舵,一切行为都以公理为标准。由此可知,三种人对是非曲直都看得十分透彻明了,所以他们日常的所作所为也必为光明正大之举。
小人喜欢听到君子的过失,君子则耻于听到小人的恶行。
※评注
※评注
公正、诚实、从容不迫都能使人洞晓事理。
人品的高下与好坏全都区分在这里,它也体现了存心厚薄。君子少过,但并不是无过,于是小人便想通过君子的一些过失展开诋毁与诽谤,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君子追求的是无上德业,耻于有过,但不耻于改过。对于他人的过失,君子虽深以为耻,但并不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劝勉与指导。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了。
※译文
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
遇事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不管多幺繁杂困难的事情都能应对自如,即使琐事缠身,也能来去自由,就算事理玄机深奥,也能透彻了悟。待人接物真心实意,对权贵之人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对卑贱之人不趾高气扬、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必能得到世人的尊重,即使鬼神恐怕也要礼让三分。
※译文
※评注
羡慕别人的善行,就不要问对方如何行善,以免心生猜疑而使学习他人行善的念头减小。救济穷困之人,不要问其为何贫困,以免产生了厌恶之感而泯灭了怜悯之心。
遇到事情能够始终保持从容镇定,就算事乱如麻,也能最终分清头绪;待人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即使狡猾如同山鬼的人,也会对我们以诚相待。
※评注
※译文
行善莫问缘由,一切出自本心即可。如果究其缘由,便会因一些假行善之人的目的所误导,从而对行善失去信心。救济贫困之人,一切皆出于怜悯与同情心,不要问其为何沦落到如此窘境。否则,我们很可能会因为受到了一些人的欺骗而对救济贫困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时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功成名立之士,当观其末路。
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必有许多偏颇处。如果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的一大弊病。事后论人,总是将智者说得愚笨无能,局外论人,总是将事情看得轻松简单。
※译文
※评注
处于贫困没有权势地位的人,应当探求他的本心;对于功成名就之士,要看他最后的结局。
事后去议论他人的得失,吹毛求疵、说长道短、不肯放过丝毫,试想自己如果是对方,可能连人家的万分之一都做不到;在一旁评议他人的优劣长短,对他人的隐私寻根问底,不留情面,试想自己如果受了这样的诽谤,能安心忍受吗?
※评注
※译文
生活贫苦,地位低下,但却野心勃勃,总是妄想有朝一日能够咸鱼翻身,位居他人之上,甚至胸中充满心机手段,伺机谋取个人利益。有不少成就功业之人,在身退后认为失去了约束与监督,便开始凭借关系或威望徇私舞弊,以身示法,结果使大半生的功业付之东流,毁于一旦。
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
踪多历乱,定有必不得已之私;
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
言到支离,才是无可奈何之处。
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
※译文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
经历了数不尽的磨难,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话还没有说完便戛然而止,这才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自己不犯错误,并不代表自己没有缺点,所以要时时自省,以追求卓越。修养德行,不能只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誉与尊重,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生活得坦然快乐。看待他人不能只盯着对方的缺点,这样往往会犯以点盖面的错误,产生偏见与误解。只有全方位审视,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评注
※评注
悲观的人认为磨难给人带来的是伤害与苦痛;乐观的人认为磨难给人带来的是经验与教训。言不能尽,虽有苦衷,但乐观的人认为把不能说的话藏在心底,未必有害身心,如果说出去可能会害己害人。而悲观的人为此表现出的只是无奈,甚至绝望,让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对待自己应当在没有缺点的时候寻找缺陷,不能只是修养德行,还要避免灾祸;待人接物应当从对方的缺点中找到优点,这不只是厚道,还能够消除怨恨。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译文
※译文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恩惠不在大小,而在于它是否救济了处于困境中的人;怨恨不在多少,关键看它是否伤害到了别人的内心。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评注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人宽容,并不是不分对象,更不是纵容包庇,而是给有挽救希望的人一次重塑新生的机会。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死不悔改的人,则应另当别论了。对己要严,是因为一些人在处理个人得失时往往带有私情,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志向不坚,便会一味地放纵沉沦,致使自己无所事事地了此一生。
救人施恩要看准时机,切不可胡乱救济。明明对方不需要帮助,我们却施以恩惠,这很可能会使对方产生误解,以为我们在炫耀自夸,把自己的一片好心当成了别有用意。只有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施以援手,才能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怨恨也是如此,无论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之人,玩笑中的几句怨言是不会结下仇恨的,如果有意言及他人的短处,故意伤害别人,必会遭到他人的记恨。
※评注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严守自己的良心以抗拒外界诱惑,就像一团烈火一样,在遇到外界的污秽杂物时能将其焚毁;对于身边的人要心存宽容,就像一片阳光般使每人都能感到温暖。
※译文
※译文
不要因为小小的过节而疏远亲友,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而忘记了曾经的恩情。
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评注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
不拘小节,才能成就大业。因为一些无伤大雅的矛盾或过失便有意疏远、怀恨他人,必会为自己狭窄的心胸付出代价,把自己推入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地步。有仇可以报仇,有恩也要报恩,但不能因为有仇便抹杀了恩情,而将自己陷入不仁不义的恶名。
自身的弱点往往会成为他人攻击的突破口,而关系到切身利害的地方便常常被他人利用,以作为战胜我们的资本。因此,自身的弱点要及时纠正,这就像切磋武术一样,谁没有破绽,让对手无懈可击,便能取得胜利。塑造自己的德行也是如此,如果不谨慎自己的言行,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因为一句粗俗或不切实际的话而有损自己的品德。
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评注
※译文
如有一事关系到他人的终身,即使亲眼所见,也不能说出去;只要一句话就可能有损自己敦厚的品格,那幺即使在喝酒闲谈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双方都想到施以恩惠,即使再大的怨恨也能消除,双方都能以和为贵,便没有不能交好的朋友,双方都怒不可遏,便没有酿不成的祸患。
※译文
※评注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交朋友要交志同道合的,拜老师要拜授业解惑的,结夫妻要找真心相爱的。化解仇恨也需要双方的努力,只有相互忍让,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有一方不肯善罢甘休,仇恨便不能消融。如果双方都愤怒不已,便会使仇恨进一步加深,最终也只能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就如同在独木桥上相遇的两个人一样,只要有一方肯退让,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
古之名望相近则相得,
每个人都有不想让他人知晓的隐私,所以我们应当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利,只要是合法、正当的,我们就不能随意泄露。如果想通过别人的隐私陷害他人、谋取私利,必将遭到法律的制裁,落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结局。对不如自己的人,不要鄙视侮辱,而应以礼相待,如果用有色眼光看待人情世故,便会沦落为庸俗奸诈之人。
今之名望相近则相妒。
※评注
※译文
关系到他人隐私的事情,要考虑怎样回护,不能有半点想对其攻击陷害的念头;对于贫寒卑微的人,要想着尊敬礼待他们,且不可傲慢无礼,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古时候,名望差不多的人能够相处融洽,而今天名望相当的人却相互妒忌。
※译文
※评注
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自古至今,能相互宽容、相互忍让的人,便可相得益彰,各得其所。如果只想个人利益,而不肯退步,便会将道路封死。自己退却了,并没有吃亏,目的是为了让道路变得更通畅,行进的速度更迅速。如两不相让,就有撞车的危险。
事属暧昧,要思回护他,着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