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切身利害,沉迷其中就会偏执矫揉,歪曲事理,除去利害便能心地坦然,看透得失利弊,公正无私地处事。想让他人采纳自己的意见,就要身处利害之中,明白利在何处,有害于谁,这样便可见机行事,使所提的建议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注
无事时,戒一偷字;
当事人应当置身于利害之外,提供建议的人应当置身于利害之中。
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
※译文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没事的时候要禁戒偷窃,有事的时候要禁戒慌乱。
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评注
立场不同,看法必然相异。自家丢了东西首先怀疑的是左邻右里,而不是自己家人;评判用人,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多会以貌取人,而不能从品行道德上下功夫;对颁布的法律条文是支持还是反对,多是从对个人的利害关系出发,而不是站在更广泛的民众立场上去客观审视。与自身利害无关的事便能评判得客观公正;不参与是非争斗的人,能看清双方谁是谁非。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是否把自己置身于是非、利害之中。
有涵养的人心思缜密,细致入微,即使有意外事故的发生,也能应对自如,而不会乱了手脚。平时做事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证明学问不高、修养不深,往往因疏忽导致诸多过失,甚至出现致命的失误。
※评注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
使自己置身于是非之外,才能客观公正地评判是非;使自己置身于利害之外,才能洞晓利害的变化无常。
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
※译文
未事而知来,始事而要终,
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定事而知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
※译文
心无牵挂,不系功名利禄,不恋荣华富贵,胸中装的只是顺应天地自然万物的公理,这样的人必会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心中不存任何成见,更无一己私利,做事便显光明磊落、公正严明。
能消除将要发生的不好的事,遇到不好的事情能够有补救之法,当其发生后能挽救回来,这就叫达权,也就是所说的有才能。事情没发生便能预知,事情开始后便能料到结局,做事懂得其中的变化,这就叫深思熟虑,也就是所说的有见识。
※评注
※评注
没有私心的人处事公平,心中无我的人处事才显光明正大。
遇到变故能够应对自如,或是及时补救,或是力挽狂澜,都显示了一个人高超的办事能力,但在智谋与精明方面,还稍有差距。能够未雨绸缪,未卜先知,对隐患事先做好准备,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预判能力,这才是更高一层的人才。他们做事更多凭借的是精明的头脑和便捷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埋头苦干,坚韧不屈。
※译文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最怕的是在处事中不明事理,胡乱行事,明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眼前,可惜就是把握不住,而旁观者却看得一清二楚。当事者沉迷不醒,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显得糊里糊涂,胆气再大的人也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当事者看到的是得失,旁观者看到的为是非,得失更多的是个人私利,是非则是公理所在,正是因为当事者得失之心过重,才会乱了方寸。
※译文
※评注
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拿得起,放得下,猜算得到,做得完整,看得破,撇得开。
谋划别人的事就像谋划自己的事一样,这样事情便能考虑周全;谋划自己的事就像谋划他人的事一样,这样才能把世事看得透彻。
※评注
※译文
拿得起是一种浩然正气,对理应肩负的责任或困难不寻找理由推托,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便是大丈夫。放得下是一种解脱,摒除心中的妄念与欲望,放弃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是智者的选择。事先能猜测到结局,做事时能面面俱到,看得破功名利禄,撇得开荣华富贵,这便是无所不能的圣贤君子。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处事最忌讳的是急躁鲁莽,急躁会使自己首先处于忙乱之中,又哪有时间处理事情呢?所以做事时应沉稳老练,胸有成竹。对自己的事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处理,如果推托敷衍,事情便会越积越多,你最终被琐事缠身。处理他人之事要有忍耐性,能够经得起重复、零乱等枯燥环节的考验,这样才能受人重用,事有所成。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评注
※译文
自己处理事情切不可拖拖拉拉,颠三倒四,更不可太过琐碎;代人做事要耐得住迟缓拖沓,耐得住反复与零散。
挽救濒临失败的事,就好比是驾驭走到悬崖边上的马,千万不要轻易挥动皮鞭;要办完即将成功的事,就如同拉沙滩上的船一样,不可少划一桨。
※译文
※评注
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有些事情表面看似发展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但是还存在着一线生机,可是一些人此时为了补救败局,慌了手脚,总想尽快扭转局势。正是因为急迫地采取行动,才使最后一丝转机化为乌有,使希望变成了绝望。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人犯下类似的错误,看到胜利就在眼前,便以为十拿九稳,于是心生懈怠、放松警惕,从而使即将到手的成果付之东流。可见,对近在咫尺的东西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握到手中的才是有保障的。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
人如果产生丝毫的懈怠心理,就会使诸事半途而废。平日处事时心中又难免有些牵挂,从而拖累身心,从什幺地方才能求得一点空闲呢?遇事也不可有半点慌乱,如有扰乱,则一出手就会犯错误,想完成一件事必会费尽周折,即使再勤奋也可能无济于事。
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评注
※译文
天下最让人受用的是一“闲”字,空闲要从勤奋中得来;天下最讨得便宜的是一“勤”字,勤奋要从空闲中得来。
用真诚之心待人,虽然不能保证事情的成功,但却让他人看到了我们的真心诚意;用欺诈虚伪的心肠处事,虽然能够使人受一时的迷惑,但事后他人总有见到我们真面目的时候。
※译文
※评注
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帮助他人,要完全出自真心实意,不要太过计较结果的成败,只要我们尽心尽力,也就问心无愧了。以欺诈之心处事,就算使他人受到一时的蒙蔽,自己得到一时的利益,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受蒙蔽的人总有看清我们本质的时候,等到狐狸尾巴露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甚至是遭受惩罚的时候。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闲字要从勤中得来;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不少人有这样的通病,当无事可做时便心生懈怠,终日显得昏昏沉沉。一旦有事时便手忙脚乱,由于思想上一直处于散乱的状态,使事情难以圆满解决,这不可不多加警惕。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事前做好准备,遇事时才能妥善处理,使生活轻松愉快。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评注
※译文
为人处世必须先精于勤奋,而后才能获得闲暇时光;凡事必须处理妥当才能逍遥自在地生活。
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关键是看诚心有多少;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是看志向有多坚定。
※译文
※评注
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诚心待人,耐心规劝,就算铁石心肠的人,也能被我们打动。有志者,事竟成。人只要立定志向,坚持不懈,无论多困难的事我们都能够解决。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学求知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不但自己得不到真学问,还会贻笑大方。没事找事,惹是生非,必会招致一些祸患,小则伤害身心,重则可能有性命之危,又岂有福分可言?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评注
※译文
本来不知却装作知道,这是最愚蠢的;本来无事却故意惹事,这是要减少福分的。
与人相处,不能固执己见,要了解人情世故;处理事情不能刚愎自用,要明白事理。
※译文
※评注
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与他人交往只按个人意志行事,不能替他人着想,就会失去人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只有入乡随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创建一个美好而和谐的社会。劈木看纹理,做事凭道理。如果遇事不假思索,草率行事,必会错误连连,害人害己。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世上有许多人整天烦恼不已,对曾经的过错耿耿于怀,对未来的好坏忧心忡忡,而对眼前的事却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这无异于庸人自扰。其实,人生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年轻时,就要大胆地开创事业,等到年老后再回头审视时,不要为曾经心生悔恨。后悔过去于事无补,只会增添惆怅,忘记烦恼、珍惜当下,才是最切实的行动。
※译文
※评注
看待事的可贵处在于明白事理,处理事的可贵处是要有公道之心。
过去的事能忘就忘记,现在的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将来的事能不去考虑就不去想。
※评注
※译文
对事理不明,就不能辨别是非,做事时便失去了依据的标准;内心不公正,就不能秉公办案,或是徇私枉法,或是颠倒黑白。只有理明心公,才能公正无私,才能看透世事,不被私心杂念侵扰身心,只知一心为公谋求福禄。
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
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
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
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宽容,对于别人而言是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对于自己而言则是提高修养的好时机。人们应该时常听听不同的意见观点,当我们遇到相反意见时,我们应该忍耐、忍耐再忍耐。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接受时,我们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保留各自的意见,用不着大吵大闹,态度生硬,甚至伤害别人。
※译文
※评注
忙于追求天理的人,对人的欲望就淡薄了;忙于私事的人,对处理公务必然有疏忽之处;忙于矫揉造作的人,对内在的真我本性必然淡薄。
必须要有宽容之心,德业才能宏大;必须要有忍耐之心,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评注
※译文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那些忙于为正义奔走呼号的人,又岂会顾及个人的私利与欲望?那些一天到晚沉醉于世事人情的人,又哪有时间享受一下生活的快乐情趣?那些只知装饰自己华丽外表的人,又岂会体味到获得道德学问后的充实与雅致?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做事如能坚持不懈、渐进二意,便可战胜一切困难。时常从事一项工作,时间久了就成为自然,即使碰到再远的路程也不会为之胆怯。一天到晚忙于事务,即使有再多的琐事也会按部就班地去处理,而不会为之愁眉不展,不知何去何从。
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评注
※译文
天天走路就不怕有千万里的路途,常常做事就不怕有千万件琐事缠身。
君子执政,则小人都能变成君子,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成为君子的,那就是真正的小人了。小人执政时,一般的人都能沦落为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仍能远离小人的,那定是真正的君子了。
※译文
※评注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真正的君子相处,一些行事不端的小人也可能弃恶从善,改邪归正。如果有连君子都不能教化他,那他必定是名副其实的小人了。与小人相处,一般的人因修持能力不够往往与小人为伍,日渐沦落。如果真有始终洁身自好、不落俗套的人,那必定是真正的君子。
今日世人情迷世务,追逐名利,没有一日不处于沉醉状态中。好名的人迷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迷醉于世间财富,豪富的人则迷醉于声色车马。怎样才能获得一副清醒之剂,使人服下能够获得清醒呢?唯有自省这副清醒剂才能让我们看透人间的是是非非、功名利禄,除去一身病痛。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有一耐烦心,便可与天下任何人相处,便可成就任何功名事业。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
※评注
※译文
不自我反省的人,是不能看到自身缺点的;没有耐心的人,是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
为官从政要先使民风淳朴厚道,处理事情要先了解事情的本质所在。
※译文
※评注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古代治国主要有三种方法:仁政、法治、仁德与法治结合。在不同的环境里要采用相应的统治方法。此处所说的厚民风便可视为行仁政,以高尚的道德情怀去感召教化平民百姓,以树立良好的风气。处理事情首先要去了解事情的原委,而后才能判定是非,明辨是非后再去寻找解决之法。如果不明事情的内幕就胡乱下结论,必会歪曲事理,冤枉他人。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
事情有能够及时办完的就要趁早去做,如果一天天拖延下去,很可能就会错过时机,日后难以完成。事情凡是符合道义的方可去做,但需要的却是宽绰细密的心思,真实忍耐的性情,必须要从头到尾一步步做起,节次有序,缓急有章。如果急于求成,就会因匆忙疏漏,虚矫急迫,反而深受其害。
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评注
※译文
适宜迟些处理的事情应当及时办完,动作快就能提高效率;急事处理起来应当缓慢一些,匆匆忙忙容易出错。
评价一个人首先要看到他的长处,原谅他的短处;做事必须首先考虑它的利害关系,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译文
※评注
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犯了错不能妄下结论去否定,一棍子将其打死,如果给予宽容和谅解,犯错之人很可能就会重新做人,从而塑造新生的自我。但处理一件事却正好相反,任何事情都包含着利害两个方面,如果对有害的方面不加以防范制止,它将永远存在,给我们带来威胁。所以,做事要先看到利弊得失,懂得如何从事情中获得利益,消除危害,这才是成事的关键。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
事情不管是大是小,都有遵循的天理。如果能够判定是非,对正确的果断从事,即使鬼神也不会避讳的。遇到错误的停止脚步,就是千驷万钟也不为之所动。对于事理,能够洞察分明、条理清楚,能看透是中之非,非中之是,辨别出似是之非,似非之是,知道何时何地着手,便定能成大器。凡事如有先见之明,即使遇到困难也能顺利解决,先人一步,便胜过千万人,失去这一步,便会满盘皆输。古语有云: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先哲圣贤讲求炼心之法,遇到大事就如同胸中无事一样,心中无事倒能使一切事情迎刃而解,这便是主静功夫的效果。
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评注
※译文
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要像对待大事一样细心。一般来说,天理是没有大小的,就我们来看,却有一个邪与正的区别,且不可疏忽懈怠,认真分辨事情的正邪才能找到应对的办法。等到事故来临时,处理大事时能够以处理小事般的心态对待。一般而言,虽然人事很大,但从天理来看就微不足道了,只有是非之别,不必为此惊慌失措,只凭天理的是非来对待处理就可以辨别清楚了。
小人做事,以合乎于自己利益的为利,以有悖于自己利益的为害;君子做事,以与义相合的为利,以与义相悖的为害。
※译文
※评注
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义是天下的公理,利是一己私利。为了个人私利,人往往生出许多占便宜的心思来。这并非因为世道变了,而是面前的这个公理损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如果心存私利孝敬双亲,此孝必不真;身为人臣,如果心存私利地效忠,其忠必不至。坚持公理有三:有利于自己,但也无害于他人,此为最下等的做法;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此为中等做法;有损于自己,但有利于他人,此为上等君子所为。
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
只人情世故熟了,什幺大事做不到?
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
只天理人心合了,什幺好事做不成?
不可忽慢苟简,须审事之邪正以应之方可。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
盖天理无小,即人事观之,便有一个邪正,
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
※译文
空闲时不放松警惕,意外事故发生时便能及时应对,而不至于手忙脚乱,这便是以不变应万变。遇事时能保持镇定自若,便可力挽狂澜,缩手缩脚只会错失良机,使事情变得更糟。
只要了解了人情世故,还有什幺大事做不到呢?只要合乎天理人心了,还有什幺好事做不成呢?如果有一件事不留心,便不能明白这件事情其中的道理;如果有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能适得其所。
※评注
※评注
空闲的时候要谨慎小心如同有事要发生一样,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无事一样泰然处之。没事的时候要提防有事发生,这样能防止意外的变故。有事的时候就像没事一样镇定,这样才能使局势转危为安。
洞晓人情世故,并不是说要徇私情、袒护自己的亲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处事。如果不揣摩世故,便有可能曲解人情,因错怪好人而招致怨恨。做事要细心留意、时刻检点,正所谓心头有一分检点,便自有一分收获。唯有事事留心、一丝不苟,才能增进德业。
※译文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
※译文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对于手中亟待处理的事情,且不可急躁冒进,最好沉着应对;对于已经考虑成熟的问题,千万不可错失良机,而应抓紧时间尽快解决。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
※评注
君子做事,都带着疑问的态度,生怕出了差错,只有等到胸有成竹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即使偶有失败,也会被世人归于命运不济或是事与势不相符,但君子之名不会因此而败亡。小人则不然,见有利可图时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即使刀山火海也要闯一闯,明知不可为也要硬着头皮试一试,岂不可悲?
“缓”在此是详细谨慎。认真观察事情,小心谨慎地处理,便能做到稳中求胜,如果单纯地追求速度,便容易忽略完成的质量。“急”在此是果敢决断,而不是急于求成。做事要善于把握机会,当好的时机来临时就紧紧抓住,促成质的飞跃。一旦错失良机,将悔恨终生。
成就大事,克服困难,宜缓不宜急,需要默默留意,一点一滴去积累,时间长了才能见到成效。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理有势的,理要顺势而为,才能够自然顺心。如果势与理不合,就要徐徐而行,见机行事。如果急于求成,很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天下大事,关键在于紧要处的那一时刻,只要留心用力,伺机而动,主要细节能够看得明,守得定,不失轻重之衡,便可成事。如果处处兼顾,时时关注,很可能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
※评注
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处理难办的事情时应心胸开阔,与难以相处之人在一起时应淳厚朴实,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应轻舒缓慢,处理重大事情时应平和,处理疑难问题时应胸无成见,心有所持。
※译文
※译文
事情的成败是有机遇缘分的,这种机缘要恰到时机,不早不晚,才能成功;人的命运充满了崎岖坎坷,一生忙忙碌碌地奔走,没有追求,必将步步踏空。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评注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人生的祸福、荣辱、得失,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有些是我们所追逐,但费尽心思也无法得到的;有些是我们所厌恶,但却又偏偏让我们赶上了的,可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古人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虽然这话有些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每个人的生死都是无法预料的,但幸福生活却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不应妄想着上天降临福分。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