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夺位战争: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 得意得忘了体统

得意得忘了体统

康熙对索额图的不满,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索额图随同康熙亲征噶尔丹,当时康熙亲率中路军,大将费扬古、孙思克则率西路军两路分进,后来由于西路军被风雪所阻,未能和中路军如期会师,导致中路军有所突前。当时噶尔丹散布谣言说马上有六万俄罗斯兵前来增援,索额图一向畏缩怕死,加上西路军没有按约会合,他一慌张便力请康熙回銮,让中路军先脱身再说。最后,西路军孤军迎战,所幸在费扬古、孙思克的率领下,在昭莫多和噶尔丹血战一场,结果噶尔丹惨败,仅以身免。

譬如在制定太子仪制时,索额图授意太子的衣物一律使用黄色,几乎将规格抬高到和皇帝等同;而每年三大节,太子在主敬殿接受朝贺时,大臣们也被要求行二跪六叩礼。在发现索额图的所作所为之后,康熙特意把他叫来并不满地说:“太子所用的仪仗等物,太为过制,与朕所用相同。”康熙的意思是,太子是太子,皇帝是皇帝,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似乎也隐隐感觉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

索额图的退兵之议让康熙感到十分的羞耻和屈辱,事后他激愤得泪流满面,说:“朕一意前进,以剿灭噶尔丹为念。不知索额图等视朕为何如人也!今朕失约即返,则西路之兵不可问矣!”

明珠被罢斥,却使得“太子党”的势力膨胀,日益猖獗。由此,太子胤礽的权势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大臣们为将来能升官发财而纷纷趋赴太子门下,隐然形成朝廷以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作为“太子党”首领的索额图,更是上蹿下跳,四处奔走,他利用各种机会提升太子的地位,以树立太子的权威。

索额图懦弱怕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吴三桂叛乱之时,他就因为临敌怯懦、畏首畏尾而遭到康熙的申斥。越是关键时候,索额图就越是如此,这一次也不例外。索额图被痛斥后,觉得没脸见人,回来后便向康熙提出致仕(退休)。但是,索额图虽然屡误大事,还死不认错,被罢官后对康熙多有怨言,自己又不甘寂寞,他勾结了一些党徒,投在太子胤礽的门下,企图东山再起。

康熙同时重用索额图和明珠,本意是希望两人相互制衡,防止其中一人擅权坐大,但后来看到这两人把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也卷了进来,还在朝中结成团伙相互倾轧,这严重干扰了朝政不说,还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康熙对此极为不满。所幸的是,康熙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摆平这两人绰绰有余。经慎重考虑后,康熙为保护太子胤礽的地位而在二十七年(1688年)罢斥明珠,进而打击、瓦解“皇长子党”,此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这两派的恶性竞争。

此时的太子,因为熏染恶习,经康熙屡加警告后依旧顽冥不灵,便有了失宠的危险。于是,索额图和胤礽就更加抱团在一起,经常潜谋国事,发泄自己的怨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带着胤礽等皇子南巡走到德州时,胤礽突生急病,康熙为让胤礽更快康复,特意把已被罢免的索额图召来负责看护事宜。因为胤礽生病,康熙一行人在德州耽误了十多天,后来康熙便取消了这次南巡而返回了京师,但胤礽的病情并未完全好转,于是康熙便命索额图继续留在德州照顾太子,直到康复。

为了让自己的家族今后能够长久的荣华富贵,鸡犬升天,明珠也一直在积极筹划,等待时机。他一方面鼓励大阿哥在康熙面前表现积极一点,多寻找机会建功立业,以博得康熙的好感;另一方面,明珠又利用自己的地位拉拢朝中大臣,如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和刑部尚书徐乾学等人,隐然形成“皇长子党”,和索额图的“太子党”相抗衡。当时的朝中,这些人彼此争权夺利,毫不退让,最终引起了康熙的注意。

索额图和胤礽在德州的一个多月里,常常肆意妄为。索额图乘马直达太子住所中门才下(论法当是死罪),但胤礽对此不以为然。胤礽在德州所用之物都是黄色,其他的仪注也都仿造皇帝……种种不法之事,后来都被人告发,康熙得知后十分震怒,终于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将索额图交宗人府拘禁。

在忠于康熙这个问题上,索额图和明珠没有区别,但在储君的问题上,两人因为家族的关系,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对象。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自然要保护胤礽的地位;而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外叔公,当然是倒向胤禔。{1}胤禔是康熙的长子,本比胤礽要大两岁,但因为不是嫡子而只能屈居太子之下,他虽然一直心怀不满,但只能暂时隐忍未发。对胤禔的心思,明珠也是了如指掌,清楚得很。

在拘禁索额图的上谕中,康熙说:“尔任大学士时,因贪恶革退,后朕复起用,尔并不思念朕恩。即若养犬,尚知主恩,若尔者,极力加恩亦属无益。朕欲差人到尔家搜看,但被尔牵连之人甚多,举国俱不得安,所以中止。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朕亦熟思之矣。朕将尔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

索额图和明珠两人政见不同,早有夙怨,又因为争宠,两人经常相互倾轧,彼此争斗不休。不过,他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喜欢擅权。就各自特点而言,索额图过于嚣张,而明珠偏于阴险,所以又有民谚说:“天要平,杀老索;天要安,杀老明。”事实上,康熙对这两人的矛盾心知肚明,并经常在他们之间玩弄平衡,让他们相互制约,防止一人坐大。

康熙的这段话颇多玄机。所谓“若不先发,尔必先之”,应该指的是索额图与太子胤礽篡谋大位之事,只不过说得隐讳而已。前面的那一句更有深意,“被尔牵连之人甚多,举国俱不得安”,这说明“太子党”人数众多,要不早做处理的话,恐怕后患无穷。

当时朝中还有个厉害人物,那就是人称“明相”的满洲大学士明珠。明珠是惠妃纳喇氏的堂叔,他的地位虽然不如索额图显贵,但也是皇亲国戚。明珠本人也有点本事,他在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中功劳不小,在康熙前期颇受重用,其势力与索额图不相上下,正如当时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谚说的:“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

由此,康熙便采取断然措施,将索额图和家人全部圈禁,其同党额库礼等人也加以拘禁,这些人的子孙,凡是朝中任职的全部革退。康熙还特别警告那些负责拘禁的官员和侍卫们,“若尔等在索额图处行走,必将被索额图连累致死”,以防止这些人和索额图勾结,为他通风报信。由此可见,索额图的耳目甚多,能量相当大,康熙不得不早做提防。

在力擒鳌拜的突击行动中,索额图曾立下大功。康熙当时以下棋为借口,把索额图召进宫中细加谋划,最后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之后又惩办其党羽,由此,康熙这才开始真正主持朝政。在此功劳下,索额图升任为国史院大学士,一年后又加封保和殿大学士,一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离任。在这十年中,索额图权倾一时,人称“索相”,是当时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

索额图被拘禁后,“人们依旧怕他”。当时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敢出来揭发他,怕的就是康熙如果不将他处死,万一哪天太子登基的话,到时候索额图复出并会追查旧账。看到这种情况后,康熙改变主意,要将索额图处死。这样一来,索额图在五月十九日被拘禁,在七月初便死于禁所。

当时朝廷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即以胤礽的外叔公索额图为首。索额图系索尼之子,也是已故皇后赫舍里氏的亲叔叔,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其父去世后,索额图作为索尼次子及皇亲国戚的特殊地位而跻身于朝廷命官之列。最初,索额图只是宫中侍卫官,但因为皇后赫舍里氏的关系,索额图很快便飞黄腾达,在索尼死后的第二年,索额图便被提拔到吏部右侍郎的高位。

索额图的死是必然的。作为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威胁到他的皇权,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性命之忧。万一索额图潜谋篡位成功,不但康熙的老命不保,而且太子也可能受制于他,康熙对此决不能坐视不理。当年汉武帝想立弗陵(汉昭帝)为太子,因为考虑到“主小母壮”,加之汉朝有外戚擅权的传统,他心一狠,竟将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给处死了。后来,汉武帝还洋洋得意地说,这是为儿子继位主政而扫除外戚干政的危害。

胤礽的太子地位,加上他也确实有点才能,康熙出征或出巡时,往往会让他留在京师代理朝政,这时间一长,太子的身边便聚集了一帮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些人认为康熙日渐衰老,反正以后要把皇帝宝座交给胤礽,何不乘现在赶紧围拢巴结,也为日后的加官晋爵打下基础,岂不美哉?

但凡遇到潜谋篡位之事,皇帝都不会手软。在发现索额图有这样的念头后,康熙必然会置他于死地。更有甚者,在索额图死了多年之后,康熙还恨恨不已,骂索额图乃“本朝第一罪人也”。不过话说回来,索额图当时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未必真敢去发动政变。康熙大概忘了,当年索额图帮助他消灭鳌拜势力时,自己称索额图是“本朝第一功臣”。帝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所谓伴君如伴虎,诚哉斯言!

从一出生开始,胤礽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爷,但他对此还不满意,还不知足。私下里,胤礽曾与人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这话的意思,似乎是胤礽觉得自己做太子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等到他做皇帝,已经是半个老头了!胤礽这种大不敬的话,言外之意,简直就是希望自己的老爸早点去见阎王,好让他早日登基!

索额图被处死,不仅对“太子党”是个极为沉重的打击,对于太子胤礽来说也是个极为不祥的信号,只不过拘于太子地位,康熙在上谕中没有明说罢了。如此,太子的结果会怎样呢?

       话说回来,康熙对胤礽不满,胤礽还对康熙怨气冲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