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夺位战争: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 皇权路上的辩证法

皇权路上的辩证法

在处理兄弟们关系时,胤禛既不参加“太子党”,也不参加“八王党”。在“太子党”和“八王党”明争暗斗之时,胤禛不偏不倚,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不反对任何一方,保持中立和灵活,不争而胜,坐收渔人之利,果然是明智之举。

唐代诗人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名句,胤禛这诗倒也有些类似的味道。从实际情况来看,胤禛在即位前与十三阿哥胤祥关系最好,因为胤禛的生母曾抚养过胤祥,胤禛也曾经负责教过胤祥算学。每逢塞外扈从时,四阿哥与十三阿哥总是“形形相依”,虽然他们相差八岁。十三阿哥胤祥也常把自己写的诗拿去向胤禛请教,胤禛还为他收藏了三十二首诗。

最稀奇的是,胤禛对于自己同母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禵,关系也未见得有多好。他明知胤禵开始时参加了“八王党”,但也没见他有所劝告,而是听之任之,那次胤禵差点被康熙拔刀砍了,胤禛也不是特别的关心。尤其是康熙末年,十四阿哥胤禵继位的呼声很高时,胤禛对这个同胞兄弟更是十分的猜忌,以至于即位后对这个弟弟的评语都是极尽贬低之词。

       凤城诸弟应相忆,好对黄花泛酒卮。

因为儿子们争夺储位,康熙晚年被搞得焦头烂额,少了很多家庭之间的天伦之乐。康熙在京城时,经常住在城外的畅春园里办公,在畅春园的附近,康熙赐给了皇子们一些花园,当时胤禛就获得了赐园,后来康熙亲自给这座花园起了个名字叫“圆明”(后来该园与附近的长春园、绮春园合并,当时称为圆明三园,即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

       一雁孤鸣惊旅梦,千峰攒立动诗思。

为排遣老父的孤独和寂寞、增进父子乃至爷孙感情,胤禛经常请老爷子到自己的私家花园里来赏园和家宴。根据《清圣祖实录》的统计,康熙曾经去过胤禛的花园十一次,这种恩荣是一般皇子所没有的。在其他皇子里面,也只有三阿哥胤祉能够和康熙保持这样良好的关系(据记载,康熙去过胤祉的花园十八次,只可惜胤祉不是搞政治的人)。

胤禛对兄弟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做给康熙看的,譬如前面说的请求降低自己爵位的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完全是作秀——君无戏言,皇上都封你亲王,岂能说改就改?但胤禛还是大着胆子上奏了。有一次,胤禛随康熙出京的途中,写了一首诗(《早起寄都中诸弟》):

胤禛虽然八面玲珑,但也有失手时。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九月,康熙从木兰围场打猎回来,听说被圈禁的八阿哥胤禩得了伤寒,当时已是奄奄一息,偏偏八阿哥当时住在康熙回畅春园的必经之路上,康熙心里很不舒服,怕万一自己经过时胤禩死掉,给自己带来晦气。于是他对随驾的胤禛说,八阿哥得重病,是否已派人回京看视?胤禛说还没有派人去看。康熙便特意提醒他,要派人去看一下。

在厌世淡泊的掩护下,胤禛一直和其他阿哥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既不像胤禩那样结党营私,也不像胤禔、胤礽那样寡恩无情,和兄弟们的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他似乎在玩弄一种平衡,让大家觉得四阿哥这个人颇为仁义可靠,但究竟哪里仁义,哪里可靠,大家却又说不上来,而这恐怕就是胤禛的高明之处了。

胤禛当时会错了意,以为康熙重视胤禩的病情,于是赶紧派人去看望。康熙一行人到了密云时,胤禛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八阿哥的病很严重。胤禛便急忙回报了康熙,并请求本人先走一步,前去探视。康熙当时也没说什么,便让他去了。

对于其他兄弟,胤禛也尽量和他们处理好关系,康熙说他“为诸阿哥陈奏之事甚多”,似乎颇为热心。早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禛已经知道八阿哥胤禩等人结为一党,他甚至知道胤禟、胤禵几个人为表忠心,还私藏毒药,决心和胤禩同归于尽的事情,但胤禛当时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依旧和这些人来往,实在是有些深不可测。

胤禛走后,康熙很不高兴,便传谕指责胤禛丢下扈驾重任,急吼吼地跑去看望八阿哥胤禩,不但轻重不分,而且有“党庇胤禩”之嫌。既然如此,就让胤禛来料理胤禩的医药之事。胤禛听后一个激灵,这才明白康熙的意思并不是关心胤禩的病情,而是要让他了解胤禩到底病得怎么样,会不会马上死掉的问题。

胤禛此时的意思,似乎是不敢承认自己保过废太子,也许是他也觉得这个胤礽不争气,保不住太子的位置,万一以后别的阿哥上了台,翻起历史老账来的话,恐怕自己会被认为是“太子党”而受到牵连报复,倒不如把褒奖之事推掉,还免得其他兄弟嫉妒。

果然,康熙一行人快到达京郊的汤泉时,康熙又传谕胤禛,问可否将胤禩移回城内府邸去,让他和诸位皇子们商议一下。胤禛因为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便主张将胤禩移回城中。这时,和胤禩关系最铁的九阿哥胤禟跳起来说:“八阿哥病得这么重,万一在移动的过程中出事,谁来负责?”胤禛一听也不免踌躇,不敢作主,便请示康熙怎么办。康熙听后更不高兴了,说八阿哥的病情极其严重,不省人事,移不移回的事情,你们不要把责任推到我的身上。

康熙在复立太子时,特意跟胤礽说了其他兄弟的好处,其中提到四阿哥胤禛为人诚孝,要太子好好善待这位兄弟。康熙帝还传谕说:“当初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如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有意思的是,胤禛在得到康熙的夸奖后却急忙推辞说:“皇父褒嘉之旨,臣不敢仰承。”

幸好胤禩命大,在移回的过程中没有挂掉,回到府中没多久还复原了。胤禛知道这事没有办好,后来急忙上奏康熙,和胤禩划清关系,说:“向在途次,皇父问及曾使人往看八阿哥否,及使人往看,回报病笃,故尔奏请看视。臣未审轻重,实属错误,罪所难逭。况臣素不谙医药。今既送胤禩到家,臣无可料理之事。”胤禛的用意,就是要乘机和胤禩划清界限。经过这么一番解释,康熙才稍稍打消怒气。

由此,康熙在次年复立太子后,胤禛和胤祉、胤祺三人越过郡王这一级,直接封为亲王,以至于人臣之所极。胤禛当时三十三岁,当他得知自己被封为亲王后,还特地上奏说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都是自家兄弟,他们封为贝子,而自己封为亲王,为表示父皇对众阿哥一视同仁,愿意降低自己的爵位,以使兄弟们的地位相当。这番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调,当然很得康熙的赏识,也让胤禩等人觉得胤禛是向着自己,心存感激。

有人说,胤禛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从容应对,如鱼得水,可能和他从小养在皇贵妃佟佳氏身边有关。佟佳氏深得康熙的信任,当时又是后宫之首,负责整个皇宫的行政运转,需要和很多的内监和宫女或者嬷嬷们打交道,胤禛跟在她的身边,学会了如何察言观色,并知道如何讨人欢喜。当然,这只能作为一种猜测,或许有的人天生就是双重性格,善于伪装,善使两面派的手法,像胤禛那样,能够愚弄到自己的父皇和兄弟,那也算是真本事。

应该说,在第一次废太子的事件中,四阿哥胤禛给康熙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最开始是胤禛仗义执言,帮废太子说话,还请求将胤礽身上的锁链拿下,这让康熙觉得胤禛心地善良,为人正派。在康熙重病时,胤禛亲自照料父皇,直到康复,又让康熙觉得胤禛十分的孝顺,比大阿哥和太子胤礽、八阿哥要实在许多。

毕竟,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何况是皇帝?既然不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那也就不必去下死定论,毕竟任何事物和任何人都会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也许胤禛就是这样一个双重性格甚至是多重性格的人。

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康熙因其不争气,既羞又愤,以至于得了重病,几天几夜都没有睡着觉,“圣容清减”,形容憔悴,又不肯让医生来看,身体日渐虚弱。在这种情况下,三阿哥胤祉和胤禛等人痛哭陈请,冒死为康熙择医,尔后又亲侍汤药,这才使得康熙逐渐得到康复。康熙心里也很感动,说这几个皇子“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