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当你又忙又累,必须人间清醒 > 大的目标,需要小步的努力

大的目标,需要小步的努力

许多过去的影视圈老炮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总是遭遇滑铁卢,原因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着眼的,总是一些奇怪的小事。他们觉得自己曾代表时代,但其实,时代不属于某个人,时代只属于做事的人,准确来说,时代属于事情,属于让人类进步的事情,属于让世界更亮的事情。

现在不一样,世界变了,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去做,到头来大家只会用脚投票,然后转身离开。

但仔细一看,身边许多人都把最重要的眼光放在了小处,于是要么因小失大,要么产生执念。

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很大,我们已经不像那些年一样谁拍个电影就有无数的人去看了,因为那个时候一家就一台电视,不想看也得硬着头皮去看,注意力在那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是有红利的。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位导演在拍戏的时候,一定要主人公脸上有一道疤。我大概听说过为什么要有这道疤,好像是原著对这道疤有执念。于是导演为了这道疤的形状、长度、大小,浪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最后这部戏一塌糊涂。

这些年我越来越明白,这世界每个时代里都是有一股势的,有时候即使我们不顺着势去抓热点,蹭风口,至少也不要逆着来。

我也忽然想起一个男孩子跟我讲的故事:在大三那年,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这一年追上某个姑娘。我不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故意的,总之最后弄得自己遍体鳞伤。大四时他丢了工作,考研也失败了,那个姑娘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倘若这个男孩子能把眼光盯在大处,比如:希望在大三这一年拥有更好的亲密关系,他是不是会变得更幸福一些?

其实并不是因为故事没讲好,而是因为电影里的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我记得青春片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更多选择去看其他类型的电影。而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谁还整天去追忆那时的似水年华?水如此平淡,何必要追忆?倘若此时,一个人还总是把眼睛盯在校园爱情、盯在初恋遗憾、盯在单身相恋这些小处上,动作必然会变形。做出来的东西为了完成小处的成就,很容易丢掉大处的可能。

这世界几乎所有的执念,都是因为没弄明白大处着眼。相反,他们都在小处着眼,于是,一叶障目,最后黑天摸地。

果然,我查了查,这部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不尽如人意,既不叫好,也不卖座。

3.

我一直觉得人到了三十多岁,还在不停地强调自己的情怀、不停地追忆着过去,要么说明这个人这些年过得并不好,要么这个人只是把情怀当作筹码在圈钱。

比小处着眼更可怕的,叫大处着手。

我再分享个例子。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实在不方便说叫什么,因为主创团队好几个人都是我的朋友。这些年,因为一首歌而改编成的电影越来越多,这些电影有这么几个特点:要么喜欢打回忆牌,要么喜欢打情怀牌。

我还是回到新年愿望,很多人跨年时会在朋友圈里写下这么一句话:希望新的一年,能善待自己。

为什么大方向很重要呢?

“善待”其实就是大处着眼的智慧,这样做很漂亮。

立冬在过去几年,经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因为难受抽了烟,抽完烟更难受,从此变本加厉,无休无止。于是他听完我的话,做了件很可爱的事,买了一支电子烟,没事叼在嘴巴里。在年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摆脱了尼古丁的控制,后来把电子烟也丢了,直到一点点戒掉了烟。可见,大方向很重要。

但接下来麻烦了,想让时光善待你,你应该怎么做?

所以,一个人一年的目标应该顺势而为,应该是一个大方向,而不应该是具体的小事。如果一个人眼睛看着的整天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个人的动作往往会变形。

你仔细看身边的人,又反了。

比如一个人今年的目标应该是努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倘若实在需要通过抽烟来社交,自己又避不开,至少做到就算抽一口烟,也不要被烟瘾控制。倘若你感到这会儿状态不好,想抽烟,赶紧想其他办法避免自己犯错。按照这样的方向制定的目标,我们就称为大处着眼。就算偶尔抽了一根,也离不抽烟这个大方向近了很多。

他们什么也不做,只是默默期待。请问,这样谁会善待你?

人在制定目标时,盯着的目标应该是庞大的,是一个大体的方向,而不应该是一个小的细节。

让时光善待一个人,首先自己要善待自己。其实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越小越好,越能看见,越容易实现。

当我们远观一年的计划时,用眼睛看一个大致方向就好,没必要落到实处,更没必要具体到我要把烟戒掉这么细的事,但做的时候,一定要从小处着手:每次拿起烟,提醒自己,别抽。

比如你需要每天早起,就必须丢掉晚上没意义的社交和无聊的聚会,定个闹铃,让起床这件事有点儿仪式感;比如你需要每天都读书,就一定要把书放在床边,这样随时可以拿起来,或在手机里多下载几个读书的App;比如你需要一年瘦二十斤,就一定要弄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容易饿,应该如何具体调整自己的饮食,应该如何规律性地运动。

“大处着眼”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透着无数智慧,于是我把这四个字分享给立冬。

此时,越从小处着手,越容易达到眼睛里曾经看到的目标。

其实想戒烟什么时候都可以,没必要非要等到年初给自己设立这个目标。丹尼尔·平克的《时机管理》说,你这一年,有那么多第一次,54个周一,12个每月第一天,4个每个季度第一天,以及自己的生日、家人的生日……为什么不开始呢?

我又想起我在《刺》的剧组里跟导演有个交流,导演问我想要什么。

立冬是个烟鬼,自从生活开始不如意,就开始一根接着一根地抽起了烟。他最近几年的新年愿望都是希望自己可以戒烟成功,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我知道导演问的是着眼的事情,倘若那时我说我要韩晓婷必须是长发,我要刘涛必须穿白衣服,这件事情多半会砸。

我愣了会儿,回他:“你记得吗?五年前,你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于是我说,我希望把校园暴力这件事情的残酷和无奈展现出来。

去年年初,我接到了立冬的消息,立冬说:“龙哥,新的一年,你要再见到我抽烟,你就抽我。”

导演非常理解,他说,他明白了,接下来的事交给他做吧。

每到年初,所有人都在制订计划,设计梦想,这让计划显得廉价,也让梦想显得空洞无比。在年初看着年末,本身就是一种远观。原本看得越远,应该越容易看清,但有趣的是,许多人竟然越看越迷茫。

于是,他开始着手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和人物构造。

2.

不仅是生活中,在职场我们也同样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仔细观察身边,有多少人做反了呢?他们在小处着眼,结果什么也看不见;大处着手,最终什么也做不成。

领导是一个公司的眼,下属是一个公司的手,如果一个领导整天把眼睛盯着小处,下属的手,就一定会伸向大处。

但是,越简单的道理,越难操作。

这样的公司,走不远。

我对上半句话深感认同,每次在我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未来时,这简单的八个字,却赋予我深厚的智慧,给我指引着方向:从大的方向去观看,从小的地方动手。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领导盯着目标,把方向告知下属,下属负责每件小事,一点点朝着目标前进。

这句话最初具体是谁说的,已经无法查证了,确定的是,曾国藩曾经说过,并引为自己的准则。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群居守口,独处守心。

看,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有太多人不知。

我经常会分享曾国藩的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我时常在迷茫的时候做两件事:第一,看看大致的目标是否足够大;第二,看看着手的事情是否足够小。

自从我在公众号推荐了《遗愿清单》这部电影,就有许多人问我应该如何制订规划,比如一个月的规划,一年的规划,一生的规划。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好在读过的书里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这条人生准则时常令我受益,共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