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布衣天子朱元璋 > 第六十九章 朱元璋归乡

第六十九章 朱元璋归乡

势如破竹的徐达应召返回后,又率领常遇春等猛将巡行淮东,攻打泰州。

此次围攻庐州与上次有所不同——毕竟已经消灭了陈友谅,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朱元璋部队士气正高,所向披靡,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庐州城,还一鼓作气连下江陵、辰州、衡州等地,平定了湖、湘。

张士诚得知后,命令四百艘舟师出长江,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佯攻应天:你朱元璋若是不老实,想要攻打我泰州的话,老子便令水军围魏救赵,攻打你防御空虚的应天。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拜徐达为左相国,命其再次率军围攻庐州。

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啊,朱元璋也是个老江湖,若是不老奸巨猾的话,怎么吃得了陈友谅。张士诚这点小伎俩,早被朱元璋看穿了。

第三步,全面合围平江,将张士诚连根拔起。

朱元璋召集手下将领说道:“你们看,张士诚将四百舟师停在那里,却不向上游进发,很明显他的意图是想分散我们的军事力量,替泰州解围。你们不必理会四百舟师,集中力量猛攻泰州。只要泰州被我们攻陷,那么江北自然瓦解,其他城市不战自溃。”

第二步,分兵攻取杭州、湖州等地,切断张士诚的左右臂膀,然后造成北、西、南三面合围平江的局势。

手下将士们按照朱元璋的指示,集中力量、一鼓作气,猛攻泰州,没有几天,便拿下了泰州。张士诚的舟师一直在原地,起不到任何作用,完全成了摆设。

朱元璋当时定下来的策略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攻取东吴北境淮水流域,消灭张士诚长江南北的外围势力,使张士诚局限于长江之南。

第二年春天,朱元璋又命令徐达引军渡江,攻下了高邮,俘获敌军千余人。张士诚起家的地方就是高邮,现在张士诚不仅丢了江北,而且连大本营也丢了,也是够狼狈的。

朱元璋一下看出了张士诚的意图——既然你张士诚龟缩不出,那么正好利用这个时机调兵遣将,做好各种军事部署。

不过,朱元璋同志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虽然打得张士诚节节败退,但是自己的大本营濠州城也落在了张士诚手中。于是朱元璋决定,下一步,拿回大本营濠州城。在攻打濠州城之前,朱元璋跟手下将士们动容地说道:“濠州乃是我的家乡,现在被张士诚窃据了,我是有国而没有家啊!”

当时张士诚的地盘南至绍兴,与方国珍接壤,向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至汝宁府、颍州、濠州、泗州,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属地不少,但是这人气魄不大,不敢像陈友谅那样跟朱元璋拼命死磕到底,吃了一次败仗之后,便调整了策略,不再主动进攻,而是联动各个城市,遥相呼应,积极防守。

手下将士听了,无不黯然,怎么可以让我们的朱老大没有大本营呢,于是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锋向前,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濠州城。

据说五太子身材不高,但是弹跳力极佳,还能潜水几天几夜不吃不喝,被百姓们传说得神乎其神,可是这一仗打下来,他什么本领也没有发挥,就丢盔弃甲地逃走了。

纵观历史,但凡历史上有作为之人,通过战争拿回大本营的时候,必须做一件事情。各位朋友,你可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当时张士诚的阵营中也有一个养子叫作“五太子”,与李文忠相比,可就相去甚远了。

对,就是祭祖。

史书上记载,李文忠追击敌军数十里,俘获敌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斩首数万人,收缴的粮草不计其数,那里的溪水都被染成了血色。

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个事情都必须做,因为你要收买人心。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通过四年靖难之役,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夺取了大明江山。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朱棣是恨透了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但是朱棣攻破南京城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祭拜祖陵。当然我相信并非出自朱棣真心,乃是装给天下人看看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夺取皇位的合法性。

城中守军们站在城头上看得一清二楚,连忙擂鼓呐喊,跟着打开城门,猛然冲向敌军。张士诚大军见势不好,纷纷溃退。

濠州城拿下之后,朱元璋率领手下儒臣们一起来到父母的坟头,好好祭拜了一番,然后再设宴款待父老乡亲,一副荣归故里的帝王派头。

李文忠毫不畏惧,带领骑兵向外猛冲,所向披靡,杀敌甚多。

二十年前,朱元璋父母死的时候,朱元璋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饱,他的邻居十分善良,看他可怜,于是给了他一块土地埋葬他的父母。

李文忠勇猛无敌,只见他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就像一把利剑插在敌军之中。敌军精锐骑兵见李文忠人数不多,于是纷纷上前,将他们重重包围。

朱元璋只能草率地将父母埋在地下,在坟头堆上几把泥土,草草了事,不可能拿钱刻字立碑的。现在多年不来,坟头早已杂草丛生,都快找不到了。

这时,处州援兵也刚刚赶到,一见如此形势,连忙跟着一起冲锋,奋勇搏击。

现在朱元璋衣锦还乡,风光万分,看到父母的坟头如此荒凉,心里头很不是滋味,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要将父母改葬。

说来也巧,次日一早,大雾笼罩着大地,看不清对方情势,朱文忠当即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胜败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说完,便身先士卒地冲向敌军。

这时,有个人出来劝阻朱元璋,说你本是个穷苦的放牛娃,现在成就了一方霸业,荣归故里,肯定是你父母坟地风水好,冒了青烟,后代才能出贵人啊!若是改葬,恐泄了山川的灵气,破坏了祖坟的风水,那就大大不妙了。

于是,李文忠下令全军晚上好好饱餐一顿,明日一早与敌军决战。

朱元璋闻言后,觉得有些道理,于是改变了主意,不再改葬,而是将父母坟头重新好好修缮了一番,成了一些规模罢了。

“昔谢玄以兵八千破苻坚百万,兵在精,不在众。”(《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帝业将成,不免回忆起年轻时的各种不幸,祭拜完毕后,在回来的路上,他跟身边的儒臣说:“我以前小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终身是田野间的一个农民罢了’。结果遭遇战乱,投靠了反元队伍,也不过是为保护自己而已。没想到今天却成此大业!自从我离开家乡已有十多年,现在才得以回到家乡,祭拜陵墓,又与诸位父老相亲见面。回想过去,实在令人感动啊。”

朱文忠并不同意,说道:“从前谢玄率领八千兵马打败苻坚百万,兵贵精,而不在多。”

“吾昔微时,自谓‘终身田野间一农民耳’。及遭兵乱,措身行伍,亦不过为保身之计。不意今日成此大业!自吾去乡里十有余年,今始得归省陵墓,复与诸父老弟子相见。追思向时,诚可感也。”(《明太祖实录》)

胡德济(胡大海的养子)派人来见李文忠,说敌人士气很高,势头正盛,不宜跟他们正面发生冲突,而是应当驻扎此地,等待大军,到时候见机行事。

从这一番讲话中,我们发现朱元璋一开始并非胸怀大志,投靠红巾军想要成就一番霸业的,而是为了生存,结果一不小心,却成就了一番大业。

李文忠得知情况后,立即率领朱亮祖等猛将,火速救援新城,并在离新城十里之处安营扎寨。

说到这里,我觉得创业(做事情)一开始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因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很高,并非是胸怀大志,而是好高骛远。在创业(做事情)的前期,要定目标的话,还是脚踏实地地定些小目标比较好,要是一不小心,这些小目标一一实现了,到时候我相信你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胸怀大志,再定下高大上的目标也不迟。当然每个人小目标的标准并不一样哦。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打得你死我活之时,张士诚一直按兵不动,隔岸观火。等当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之后,张士诚这才大梦初醒,于是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春季,派遣大将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朱元璋的领地新城(今浙江诸暨南)。张士诚主动打响了第一枪,他与朱元璋之间的争霸赛也就这样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