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布衣天子朱元璋 > 第六十一章 陈友谅的突围

第六十一章 陈友谅的突围

陈友谅一死,汉军群龙无首,也就无心抵抗了,顿时四下溃败,五万多人被擒,就连陈友谅的太子陈善儿也被生擒了。

此箭速度奇快,力道很大,竟然射穿了陈友谅的头颅,一代枭雄就此毙命。

武艺高强的张定边看情况不对,连忙找来一条小船,保护着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趁着夜色逃回了武昌。据记载,当时他身中百箭却没有死,生命力也真够顽强的!

陈友谅心中十分着急,于是从船舱中探出脑袋,想要亲自指挥战斗,不料从远处飞来一只冷箭,不偏不倚,正中陈友谅的脑袋。

鄱阳湖大战打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从七月二十日开始到八月二十六日为止,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最后以朱元璋胜利告终。

手下将士在他的鼓舞下,无不争先恐后地冲向敌军。片刻,汉军开始不敌,只得且战且走,可是到了日落时分,还是没有摆脱困境。

陈友谅一死,就意味着朱元璋除掉了一个最为厉害的强敌,据说朱元璋曾感叹道:“天下不足定矣!”如此看来,在朱元璋眼中,只有陈友谅才算得上对手,其他人不足为虑也。

傅友德乃是元末猛将排行榜上排名第五的勇士,武功盖世。他左劈右砍,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据说此战他一个人就杀了好几百人,真够生猛的!)

不过,连朱元璋自己也认为,这场战斗算是侥幸得胜。大战胜利后,有一次朱元璋跟刘伯温说:“当初我没有听从先生的劝阻,执意出兵援救安丰,幸好陈友谅没有率军攻打应天,而是攻打洪都,幸好洪都守将在朱文正的带领下,坚守三个多月,不然的话,后果实难预料。”

傅友德见了,也抽出宝剑,喊道:“弟兄们,陈友谅忘恩负义,我们为赵普胜、丁普郎两位将军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冲啊!”说完,自己驾着轻舟,一马当先地冲向敌军。

虽说朱元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损兵折将、筋疲力尽了。他担心张士诚会乘虚而入,所以班师回了应天,命令常遇春留下督军,继续围困武昌。

手下将士被朱元璋围困多日,如今为了活命,无不拼命突围,势如洪水。

同年十月,朱元璋命令徐达和部分将士留守应天,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再次征讨武昌,想要彻底消灭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陈友谅振臂高喊:“兄弟们,要想活命,各自突围,冲啊!”

当时陈理兵败回到武昌后,在张定边的扶持下继位称帝,改年号为德寿,一切事务皆由张定边处置。

“娘的,又有伏兵。”陈友谅发现自己进入了十面埋伏,到了哪里,都有人阻击,于是决定不再调换路径,就此突围了。

朱元璋率军围攻武昌城数月,但是武昌城城高墙厚,是个易守难攻的战略之地,而且全城将士在张定边的率领下,顽强抵抗,朱元璋久攻不下。

当陈友谅率领大军来到泾江口,刚想喘口气,不料又杀出一队人马,原来傅友德早就埋下伏兵等候着他。

朱元璋知道拿下武昌只是时间问题,不必急于一时,于是返回应天,去做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朱元璋连忙率领部队、摆布火筏从四面围攻,战斗十分激烈,致使汉军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改变路线,重新走泾江。

回到应天后,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当时考虑到小明王还在,所以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来发布命令。

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率领残兵败将从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然后再退回至武昌,可是却遭受到南湖守军的强烈遏制。陈友谅没有办法,只得调转方向,向江西湖口突围。

而在1363年的时候,张士诚便自立为吴王。朱元璋称吴王是1364年,因此历史上为了区分这两个人,把张士诚称为东吴,把朱元璋称为西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