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布衣天子朱元璋 > 第六十章 策反先锋陈友谅

第六十章 策反先锋陈友谅

朱元璋见时机成熟,于是亲自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讥讽嘲笑他,内容大致如下:

鄱阳湖大战以来,陈友谅损伤早已大半,现在两大将军又投降了对方,他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我想与你来个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可是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却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连累骨肉将士全被葬身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也应当取消帝号,痛定思痛,坐待真正的主人(我朱元璋才是真正的主人),不然的话,你将会丧家灭姓,到了那时,你再后悔可就晚了。”

而意见不合的两个人,在投降朱元璋这一点上倒是达成了极大共识。这也能从侧面看出陈友谅在部将中的口碑有多坏了。

这封信应该是朱元璋想要激怒陈友谅,以达到他的战略目的的一种手段。事实上这封信也的确奏效了。

陈友谅一句话,两个部下都投了敌,他几乎算得上是朱元璋的策反先锋了。

陈友谅看完信后,勃然大怒,没有回信。他想要找朱元璋算账,可是眼下没有这实力,于是便把愤怒全部发泄在了使者和朱元璋被俘虏的士兵身上。史书上说陈友谅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还把朱元璋被俘虏的士兵杀得一干二净。

左金吾将军投降后不久,消息传到了右金吾将军的耳朵里。右金吾将军心想:左金吾将军率部投降朱元璋,乃是与我意见相左所致,陈友谅生性暴虐,一旦生气,追究此事,我必难逃一死。想到此处,左金吾将军也主动率部投降了朱元璋。

而另外一边,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俘虏来的陈友谅士兵,有伤的治伤,有病的医病,愿意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发些银两让他回乡,还下令祭奠陈友谅的阵亡将士。

左金吾将军回去后,想想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眼下作战不利,担心回去后陈友谅将责任推到自己的身上。他越想越害怕,于是便率所部主动投降了朱元璋。

双方士兵和百姓暗中无不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了个对比,全部认为朱元璋是个仁义之人,以后定是个明主,而陈友谅就相去甚远。双方虽然没有交战,但是无形之中,陈友谅又败一局。消息传到陈友谅的大营。陈友谅军心瓦解,士气低落,人人无心作战,甚至还出现了逃兵。

陈友谅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思之再三,最后临近散会的时候,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然后,便散了会。

这时,还有一个更为糟糕的事情,就是军中快要断粮了。陈友谅没有办法,思前想后,只得命令手下去洪都抢粮。

左金吾将军却摇摇头,表示反对,说道:“你这是向敌人示弱,如果朱元璋利用步骑兵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了。眼下胜负未分,应戮力一战。”

可是洪都城中的朱文正是个厉害角色,陈友谅派人抢粮,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抢不到朱文正的一颗粮食,而且还被朱文正烧毁了很多巨舰。这下陈友谅再也坐不住了,决定率军突围。

当时陈友谅的手下将士分成了两派,其中一个右金吾将军说道:“既然我们被人困在鄱阳湖,出湖困难,那么我们应当焚烧战舰登陆,直奔湖的南岸逃跑,然后想办法东山再起。”

朱元璋是个军事天才,而且似乎还有神奇的第六感。他感觉到陈友谅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可能马上会突围退入长江,于是命令全军移师湖口,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一到夜里,还放置大舟火筏到江中,将四周照得通亮,防止陈友谅趁夜突围。

陈友谅陷入困境后,觉得一直这样耗费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召集手下将领召开会议,商讨如何摆脱困境。

同时,朱元璋又派兵夺取了蕲州、兴国,控制长江上游,彻底堵住了敌人的归路,准备关门打狗,全歼敌人的有生力量。

双方就这样耗着,不知要耗到猴年马月。不过下面发生的事情颇让人感到意外,还有些戏剧性。

双方在湖中对峙了一个多月,陈友谅终于军粮殆尽、计穷力竭,别无他法,只得孤注一掷,冒死突围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陈友谅转攻为守,朱元璋既不退兵,也不主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