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虽然再一次被欺负,但是他没有闹脾气,收拾好吃饭家伙,便独自一人上了路。他一边走一边乞讨,从濠州出发,一直向南到了合肥,然后又向西进入河南地界,到了固始、信阳等地,又往北走到了汝州、陈州等地,向东又去了鹿邑、亳州等地,终于于1348年结束了三年的云游化缘,重新回到了皇觉寺中。
朱元璋在皇觉寺中由于资格浅,常被寺庙中的老和尚欺负,就连这次云游化缘也被他们欺负了。因为大家都要出去化缘,为了避免大家聚堆,化不到缘,寺庙中管事的对每个人的化缘区域作了一定的划分。分配给朱元璋的化缘区域是淮西和河南。其实这两个地方当时也是重灾区,遍地都是要饭的,你让他怎么化缘?
老子有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包含深刻的道理。老天爷这次对朱元璋也是公平的。虽然朱元璋被人欺负,去了难化到缘的重灾区,但是在那里他也收获到了许多其他和尚收获不到的好处。
先是出身贫寒,读不起书,只好当童工给人放牛,后来被东家刘德解雇,不久家乡又闹了饥荒,双亲和哥哥去世,朱元璋为了生活,被迫出家当了和尚,但是霉运还没有结束,没过多久,由于当地闹饥荒,寺里没有香火,僧人们吃饭也是个问题。主持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其实就是讨饭,美其名曰而已)。
第一,开阔眼界,积累了社会经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有道理的。现代人往往通过旅行来开阔眼界,朱元璋没有钱去旅游,但是在这三年乞讨生涯中,他用双脚丈量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朱元璋通过这次乞讨流浪,也同样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他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由此可见,我们平时也应该把孩子多带出去旅游,让他见识一下世面,对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这个小故事真假难辨,但是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确实有常人无法比拟之处。世人对神佛一向磕头膜拜,毕恭毕敬。可是朱元璋小小年纪,还是个和尚,不仅敢打伽蓝神像,而且还敢将他发配三千里。这种过人的见识和胆略,确实令人敬佩。
第二,艰苦的流浪生活也慢慢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人物性格。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对他开天辟地、建立新王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种性格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他登基称帝后,为了彻底铲除开国功臣们对朱家子孙皇位的威胁,故意制造了“明初四大案”,株连至死十多万人。不可否认,这段流浪的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心想:大殿中的伽蓝神日夜享受着人间的供奉,你却看护不好自己的蜡烛,还怎么看管整座庙宇和庇护人间百姓呢?还害得我被骂!他越想越生气,于是找来一支笔,在伽蓝神像后面写上“发配三千里”几个大字。
第三,开始有了信仰,内心变得强大。人若是没有信仰,就像无头苍蝇,整天浑浑噩噩。朱元璋在外流浪乞讨三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不仅接触到了“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民间说法,而且也接触到了北方白莲教各种宣传活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一个人静静地仰望着星空,思考着人生和理想。他没有亲人,为了生活,出家当了和尚,为了生活还沿路乞讨,他觉得不能再过无头苍蝇一样的生活了,于是开始慢慢有了信仰,相信明王一定会出世,一定会来普度众生。当然他更相信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这样的局面,我相信当时的朱元璋虽然物质方面很贫乏,但是内心已经很充实、很强大了。
朱元璋在皇觉寺中当和尚时,老和尚吩咐他每天都要打扫一遍佛堂。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照做。有一次,他在打扫佛堂的时候,被伽蓝神像绊倒,摔了一跤。朱元璋气愤不过,爬起身子,拿起扫把将伽蓝神像打了一顿。没过几天,大殿上供奉佛像的蜡烛被老鼠啃断了,寺中方丈大发脾气,要求追责。因为大殿的打扫工作是朱元璋负责的,所以老和尚将朱元璋训斥了一顿。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者!
关于朱元璋在皇觉寺中的生活,有些史书上还记载着一些小故事,非常有趣。
1348年,朱元璋终于结束了云游化缘(沿路乞讨),又重新回到了皇觉寺。对他这次外出做个总结,可以借用两句话:“生活是艰辛的,收获是满满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朱元璋在寺里当和尚的时候,每日除了敲钟念佛之外,还要干一堆的杂活,擦桌扫地,砍柴挑水,洗衣做饭,时常还要被老和尚们呼来唤去,稍有不如意,便会被当场斥责。寺中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朱元璋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在这里,至少还有口饭吃。
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三年的流浪乞讨生活,朱元璋的革命没有坚决性和彻底性,也就无法率领群雄,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
其实,这些也只是电视剧中才有的场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这句话还是对的。
当然,朱元璋经过这整整三年的流浪乞讨生活,深深地知道百姓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明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说过一则“佛祖割肉喂老鹰”的故事,或许在百姓眼中,寺庙中的和尚都是一些看破红尘和远离世俗名利的世外高人,他们有着菩萨的心肠,慈悲的笑容,即使对着十恶不赦的坏人也会动恻隐之心。
自古以来,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百姓才是社会最底层最基础的一个群体。他们人数众多,但是一个个没钱没势,时常遭受官员和土豪劣绅的欺辱。政府其实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时的仲裁者和调节者,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帝王,哪怕是千古明君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人,通常也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总是处处维护着这些地主阶级的利益,唯独这个平民皇帝朱元璋却是个例外。他出身贫寒,父母早死,食不果腹,为了生活,去寺庙中当过和尚,后来饥荒,寺庙也无法度日,又只能外出乞讨。他的前半生受尽了白眼和欺凌,深深地体会到这世间底层百姓的无奈与艰辛。因此后来他推翻元朝、君临天下之时,便坚决地站在了底层百姓这边,处处为百姓着想,努力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令人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