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人相依为命,那一年朱元璋才16岁。
“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疫。”(《明史》)
亲人去世,朱元璋来不及悲痛,他们没有田地,也买不起棺材,如何安葬亲人成了大问题。兄弟两人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向东家刘德求救,希望他能念在主仆一场的情分上,安葬了自己的亲人。可是,刘德不但不帮忙下葬,还把朱元璋兄弟臭骂了一顿,赶了出去。
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发生旱灾,几个月不下雨,庄稼全死了,不久,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百姓们只能吃草根树皮充饥。饥荒之后,又瘟疫横行,以致饿殍遍野:
在朱元璋兄弟走投无路之际,邻居刘继祖实在看不过眼,主动给朱元璋一块坟地,让他们兄弟二人赶快下葬亲人。朱元璋对此感激涕零,后来当了皇帝,对此还念念不忘,说道: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上天似乎也想考验一下朱元璋,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朕昔寒微,生者为衣食之苦,其死者急无阴宅之难。吁,艰哉!尔刘继祖发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乐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难忘。”(《高皇帝御制文集》)
就这样,朱元璋每天起床,开始工作(放牛),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闯闯祸,回家后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一过就是十多年。虽然清贫,但是我想这段日子或许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即便日后他登基称帝,坐拥天下,也未必会比此时单纯幸福——坐拥天下,也同时拥有了天下的烦恼;当上皇帝,却一直为治天下和继承人担忧。
意思是说,我从前贫困寒微,整天为衣食而烦恼,亲人死得紧急,为没有墓地而烦恼感叹,唉,难啊!刘继祖大发仁爱之心,把自己家的地分给了我一块。我这才得以安葬父母亲人,至今难忘。
言归正传。
朱元璋当上皇帝时,刘继祖已死,但是他念念不忘刘继祖当年的恩情,追封他为义惠侯,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有时候我在想,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一定要把孩子教导成中规中矩的乖孩子呢?
我相信刘继祖并非神仙,算不到朱元璋日后会当皇帝,当时他送墓地给朱家兄弟,完全出于一片善心,并非贪图回报。但与人为善,会让世界和自己活得温暖一点——我们往往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那些时刻总能触动我们的灵魂,令人一生难忘。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堆孩子一起玩,那些乖巧听话,不会闯祸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会好一些,长大后往往能成为一个不错的技术人员或工程师。而那些胆子大,爱惹祸的孩子王往往学习成绩差点,考不上好大学,但是长大后却有可能成为大老板或是大领导。
安葬了父母亲人之后,朱元璋看看哥哥嫂嫂日子也不好过,不想成为家人的累赘,于是决定去皇觉寺出家当和尚。那一年,他17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朱元璋小时候是个胆子大,敢讲谎话、敢惹事的“孩子王”,无论在古代还是放在现代,他都绝对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也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他最后却白手起家,平定天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改写了中国历史。
关于朱元璋去皇觉寺出家当和尚,民间也流传着一些故事,我给大家也顺便讲讲吧。
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刘德一不是三岁小孩,二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被朱元璋忽悠?他回去后将朱元璋毒打了一顿,并将他赶了出去。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后不久生了一场怪病,腹胀不食,昼夜啼哭不止。朱元璋家中十分贫寒,父母拿不出钱来给他医治,便想把他送给附近的寺庙。
朱元璋看了看大家的一脸囧样,说道:“没有关系,大家快把现场收拾干净。我有办法。”说完,他拿起那根牛尾巴,把它用力插在了石头缝里,待小伙伴们把现场打扫干净后,急忙回去告诉东家刘德,说不好了,小牛不知怎的钻进了石头缝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
父母二人背着朱元璋上了寺庙,结果发现寺中空无一人,和尚们也不知所踪。两人无奈,只得将朱元璋背回家中。
众人吃完牛肉,打了个嗝,这才发现天色已晚,该回家了,却不知道如何向东家刘德交代了。
两人背着朱元璋,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屋檐下坐着一个老和尚。只见那人童颜鹤发(和尚好像没有鹤发,只有童颜),远远望去,宛如一位仙人。
汤和、徐达等小伙伴们闻言后,纷纷响应,拿起柴刀把小牛宰杀了。他们堆起了柴火,烤起了牛肉,吃得是一干二净。
那位僧人对着朱元璋父亲招招手,轻轻地说道:“来来来,抱过来受记吧。”
朱元璋指了指牛圈中的一头小牛,说道:“来,大伙一起把它斩杀了,如何?”
朱元璋父母二人闻言后,不敢不从,只好将朱元璋抱了过去。
众人听说有肉吃,自是高兴不已,可是转念一想,这肉到底在哪里呢?一个个疑惑地望着朱元璋。
僧人抱过朱元璋,双手抚摸着朱元璋的额头,和颜悦色地说道:“莫哭,莫哭,一会便好。”说来奇怪,没过多久,朱元璋便觉得好过了许多,不再啼哭。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要吃肉,还不简单,面前就有肉,不吃那是傻子。”
朱元璋父母见此情景,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跪倒在地,一个劲地叩头致谢。
众人一听,纳闷不已,纷纷问道:“什么有了?”
那僧人双手合十,还了一礼,飘然远去。
这时,朱元璋灵机一动,说道:“有了。”
“敢问师父法驾何处?”朱元璋父亲突然想起尚不知恩人的住处,连忙问道。
有一次,朱元璋和周德兴、汤和、徐达等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山上放牛,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一个个聊到酒肉,全是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但是人在山上,谁也没有办法弄到吃的。
那僧人头也不回,只是静静地回道:“皇觉寺。”
在这群放牛的穷孩子中,朱元璋年纪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有主意、最有威信的“孩子王”。他们时常在一起放牛,一起玩游戏。据说每次做游戏的时候,都是朱元璋扮演皇帝,其他孩子们都愿意俯首称臣,听他使唤。
第二天,朱元璋活蹦乱跳,疾病早已痊愈。他父亲认为朱元璋与佛有缘,而且当时家中贫困,便把朱元璋送到了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由于放牛的原因,朱元璋还认识了一群穷人家的放牛娃,这里面有徐达(后来的天下第一名将)、汤和、郭英、周德兴等人。
朱元璋入了皇觉寺,当了小和尚,每日要挑水打柴,打扫佛堂,起早摸黑,甚是辛苦。
朱元璋从小十分好学,虽然读不起私塾,但是时常把牛系在外面吃草,自己一个人偷偷地跑到课室窗外听课。
有一天,他在扫天王殿时,发现那“四大天王”顶天立地站着,双腿像根柱子,扫起地来十分不便,便一边扫地,一边嘟囔道:“双脚抬起来!”
朱五四和他的妻子还是非常疼爱小儿子朱元璋的,拿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其实家中真没有值钱的东西),送朱元璋去读私塾。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没读几天,又不得不辍学。既然没有钱读书,那么就直接工作吧。小小年纪的朱元璋就这样当上了“非法童工”,给地主刘德家放牛。
话音刚落,那“四大天王”的雕像突然动了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双脚跷了起来。
朱元璋上面还有三个哥哥(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和两个姐姐,父亲朱五四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中没有地,只得常年给地主刘德做长工。一年到头,他起早贪黑,除去交租的粮食外,全家人也只能勉强糊口。
从那以后,这皇觉寺天王殿中的“四大金刚”不再是顶天立地的站像,而变成了坐像,后来新建了一些寺院,也纷纷效仿皇觉寺,把天王殿中四大天王神像由立像改为坐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