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 第2章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第2章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你之所以感觉自己比任何人都差,是因为你对自己和他人做出了不公正的评价:在你眼里,要么其他人都是毫无缺点的完人(哈哈!),要么你自己连一般水平都比不上,要么是两种心态的混合。如果你过高地估计他人,那你只有做到完美才能与他人媲美;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你也只有通过追求完美才能成为自己眼中的“普通人”。不管是哪种情况,背后的道理如出一辙:自卑情结源于不公正的评价标准和对人性的不正确认识,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你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你越看不起自己,就越会对自己苛刻。自卑心理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判断倾向,每个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为你对自己消极认识的又一佐证。每次过失都是一场灾难。自卑心理和缺乏安全感一样,会令你对自己的缺陷高度敏感。你会一直小心翼翼,认为这样就会避免犯错。这或许能给你一些虚假的安全感,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你需要了解并接受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能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即便遭遇最为严厉的批评,你也有力量捍卫自己。否则,你暴露给外界的只有一个龟壳,真实的你永远只能脆弱、畏惧、赤裸裸地躲在里面。

对现状的不满

你越看不起自己,就越可能找机会补偿。如果你属于攻击性强的外向型人格,自卑情结会让你做出河豚式的反应;如果你属于消极、害羞的内向型人格,你就会采取海龟式的反应。

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不满,那你成为完美主义者的可能性就会直线飙升。不是所有完美主义者都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那些对现状不满的人确实更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这虽然与我们的直觉相悖,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不满,就很容易假装或坚称它很好。不满现状的人最容易营造出一副满足的假象。

总的来讲,有自卑情结的人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他们要么会努力表现得超乎常人(有人名副其实,有人做做样子),要么选择自我封闭。这两种反应都是对错误想法做出的可以理解的反应。如果你真心觉得自己不如他人,那么表现得像遇到危险的河豚(攻击他人)或海龟(缩头躲藏)也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面对现实,正视缺点,接受不完美的现状——做到这些并非易事,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掌握要领。现在我要问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容忍自身的缺陷,其过错究竟在谁呢?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能否成为完美主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虽然最初让孩子接触完美主义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苛求,但我认为不应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父母,学校教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在网络词典上的定义为:由于当事人在某一领域确实或主观认为存在缺陷,其错误地断定自己一无是处的心理,有时会以具攻击性的举动为补偿。

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自卑情结

学校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本质上说,这个办法没什么不好,但问题是,不少学校把焦点都放在了提高分数上,希望学生都能考出A。虽然C代表的才是平均水平,但许多学生和家长只会接受A,A以下的任何分数都会让他们失望。这听上去毫不陌生吧?多数人制定目标的过程都是如此。学校之所以会采用分数制度,学生之所以会制定完美目标,都是因为大家有一种错觉,以为想得到理想的结果,就该设定理想的目标(比如考出A或减重25千克等)。

你如果对什么事情缺乏安全感,就想想这世上与你有同样问题的人那么多,他们中很多都活得非常自信、幸福。这样一来,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感到安慰。

另外,学校教育我们,只要付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人生告诉我们,最大程度的努力只是让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可能而已。学生们走出校门,步入人才市场,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仍然会因为没能成功求职而在现实的考场上失利。学校正是滋养完美主义思维的温床。

我十多岁的时候,脸上的痤疮特别严重。因为下巴上长了太多痘痘,有个玩伴还开玩笑说我长了胡子。其实他为人特别善良、正直,但就是因为他的话,我成了这世界上最敏感的人。后来,等我皮肤变好后,我也遇到过一些有严重痤疮的人,他们绝对自信和自在的态度震撼了我。这件事让我明白,我根本不需要仅仅因为脸上有明显的瑕疵就产生任何不安全感,没人规定我因为皮肤不够完美,就必须时时刻刻在意自己。

上述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影响就是让我们对不确定的事物产生了恐惧。所有消极行为和思维方式,包括完美主义,都会呈现出某种表面的好处,令人对其趋之若鹜。基于上述几方面的共同影响,你能猜出完美主义的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吗?

对自身有安全感的人不太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有一种积极的判断倾向,即总是先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后才会考虑自身的不足。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直白的例子:如果射击的命中率为50%,有安全感的人会认为意味着五次成功,而不是五次失败。与完美主义者相比,不完美主义者不会特别关注自身的缺点。

完美主义的“好处”

缺乏安全感

完美主义是一台制造借口的机器,只要建立了完美的标准,实现与否似乎就变得不再重要。你还可以用这些标准来应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迟疑。如果我觉得自己不擅长写作,我就可以在这方面树立一个高不可攀的标准,从而让自己彻底打消尝试写作的想法——比方说,我希望自己所写文章的初稿就能像海明威一样练达,像莎士比亚一样睿智,这样的目标只会导致我完全不想动笔,一个字也不愿意写!

完美主义可能是被一些其他问题的症状引发的症状。我们先来看一下导致完美主义产生的四个根源。

完美主义者喜欢远离恐惧的事物时获得的所谓安全感,这种完全不用付出努力追求卓越的心态也就成了人们成为完美主义者最主要的原因。想想我们什么时候最追求完美,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你是否注意到,风险(和恐惧)越大,人们就越容易表现出完美主义的症状?

完美主义的根源

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受到赞美,他们更希望能避免难堪。作家与研究者布蕾妮·布朗(Brené Brown)说过,完美主义是一副重达20吨的盾,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举着它,希望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事实上,”她说,“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别人看不到我们。”如果没人能看到你,你就再也不会感到尴尬了。但是,有任何人愿意一辈子都无法被人看到吗?其实,被人关注以及偶尔的难堪是都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我们探讨了无处不在的完美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的定义。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完美主义存在的原因,特别是那些驱使我们追逐完美主义的深层原因。

关于强大的错觉

对宏大成就的追求是完美主义中最具杀伤力的一种形式,因为如果你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又怎么可能想办法去解决?我们默认,想减肥,就要设定15、25甚至50千克的目标。虽然随便设定目标的人比比皆是,但没有人会意识到他们就是完美主义者。一旦实现目标的计划落空,我们会因愧疚和羞耻等情绪而恢复老样子。

对强大的渴望和对无能的担心,这两种想法都会令人感到巨大压力,而完美主义似乎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唯一办法。你可以在假想自己强大的同时保护自己不陷入任何难堪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因为对完美的渴望已经(在用光所有借口后)暗示你具备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无论是对他人来说还是在你自己眼中。

成败标准分明的宏大目标比比皆是。因为完美主义过于极端,所以任何过于“正常”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完美主义。这也就是说,极端与否已经成了衡量完美主义的标准。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虽然我们不愿将后者示人,但它确实在左右我们的行为。

虽然上述进步都是有意义的,但你在一生之中似乎很少会遇见它们。我们总是把部分成功定义成失败,这大错特错。如果成功不够完美,我们就会感到尴尬,甚至还会觉得丢脸。这种想法不仅缺乏理智,而且还会对我们的进步和人生幸福造成致命伤害。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微小的价值或进步;他们只看重宏大、顺利、完美的成功。

对于这种令人困扰的思维方式,我还有一点想提醒大家: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失败带来的直接后果,而是自己可能会得不到一心追求的事物的想法。

你可曾听过有人吹嘘自己能做三个俯卧撑?为什么不会有人建网站宣称可以帮助人们成功减少30%的债务?同样,又有哪些流行的健身计划会承诺将你的身材从差提升到中等偏下?

我们之所以抱着完美主义不放,不是因为失败的成本增加了,而是因为回报的重要性提升了。有些东西,我们越想得到,就越害怕得不到,那些会导致我们以完美主义为借口不去实施的低风险、高回报的行为就是“完美”的例子:约女孩出去,请求加薪,会见陌生人,尝试新事物等。上述这些事情的风险常常小到可以被忽略,毕竟成功的诱惑太大了。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会迟疑不前呢?构成失败的要素有两个。

这样的目标就像撑竿跳:只要跳不过就算失败,只要跳过了就是成功。你跳到多高并不重要,你能不能跳过成了唯一的标准。这种将目标做两极化处理的观点本应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甚至超越目标,事实上却成了非常低级的策略,只会加剧完美主义的问题。

对失败的两点思考

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效仿着身边人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完美主义者。每个“正常”目标从数量角度看都具有完美主义色彩,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设定过类似的目标:比如六个月内减掉15千克体重,一年内写完一本书,每年赚到六位数,每周读完一本书,等等。这些目标并非无法完成,但它们之所以被视作完美主义,是因为这种目标似乎暗示了不如预期的进步是不够好的。过去,我曾经是个完美主义者,认为每次运动必须保证至少20(最好30)分钟,如果时间不够,那次运动就不够理想。

首先,构成失败的第一个要素是失败的直接影响。例如,如果你没能跳过一道深沟,就可能掉进去,受重伤甚至死亡。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失败的例子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影响。遭到拒绝后,你或许会感到些许难过或自信受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会因此有什么实质的损失。

人们似乎更在乎品质的完美:要有完美的发型,要维护完美的人际关系,要保持办公桌的一尘不染,等等。但是,追求数量的完美主义思维比追求品质或情境的更具杀伤力,因为人们普遍对其接受度很高,所以往往对其视而不见——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可观的成就。目标的大小其实是判定完美主义的重要指标,然而很多人没能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完美主义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但是,即便是这些几乎零风险的行动,还是会令我们产生恐惧心理,其原因就在于失败的第二个要素——失败的意义及其象征。如果你失败了,你自然会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她为什么拒绝我?我为什么得不到加薪?我第一次甚至试了十次都搞不定一个魔方游戏,难道是因为我是个笨蛋?

对数量追求完美,指的是那种只要数量达不到预期就无法心满意足的状态。如果你问我有多少人因为完美主义而痛苦,我认为世界上95%的人会遇到这个问题,而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意数量的完美。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心中最恐惧的事情。老板说不能给你加薪,为什么?你可能会想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表现不令人满意,甚至事业已经发展到了尽头。突然间,本来零风险的尝试却给你的信心和自尊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完美数量

令我们害怕的是这些事情的失败对我们自我的影响。我们害怕失败会暴露我们的缺点,打破我们易碎的希望和梦想。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害怕的东西!过去的我也是个完美主义者,特别担心两性关系中那些“有象征意义的失败”。我觉得,如果一个女孩拒绝了我,那其他女孩肯定也不会接纳我!

这类完美主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具有这种完美主义特点的人对完美质量的永恒追求接近病态。这类完美主义最常见于工作场合,但家庭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比如,有些人无法容忍家里没达到一尘不染,或子女的成绩不够优秀。

完美主义能保护我们免遭这种象征性的失败。因为低风险、高回报的机会往往都与我们渴望的爱情、事业、人际交往上的成功相关,所以一次失败可能就代表了我们在相应方面的常态。然而,理性考虑,你的失败不过是一次偶然的结果,并不能左右你的一生。(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详述。)

完美质量

按这种思路分析,完美主义还有另一个“好处”——神秘感。如果你永远不做尝试,你就永远无法证明在某些方面你远远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完美主义带来的神秘感让你可以永远活在完美的幻想中,不用接受考验,也不用被拒绝。然而稍微用一下逻辑,你就会知道人无完人,所以,完美主义不会带给我们任何神秘感,带来的只会是假象和幻想。

3. 资源:有些人也会因为缺少某些东西而拒绝行动。你是否只愿意身着运动服饰在健身房运动?事实上,你只要不是个完美主义者,唯一需要的健身器械就是你自己的身体。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完美主义并不能保护我们。诚然,它能保护我们的自信和希望不被彻底摧毁(否则它也不会如此受欢迎),按照这种逻辑,完美主义者似乎成了谨慎、负责的代言人。

2. 时段:你是否只愿意在下午4点前做运动?如果是这样,如果你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除非你愿意在上班前或上班过程中做运动,不然你真没有太多可用于健身的时段了。虽然我觉得晚上9点运动并非理想的选择,但每次这样做都不会让我后悔,因为晚上9点虽非运动的最佳时段,但总好过于一天没运动。

对此,我想请你思考一个可能会改变你一生的问题:你真的想要或需要这种所谓的保护吗?

1. 地点:我们所处的地点对我们的行动必然有着巨大影响。话虽如此,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即便是在教堂里、派对中或是长途驾驶的路上也会找到运动的办法。这些都是我们从来不会想到的潜在运动的场所。在这些地方完成锻炼其实并非难事。比方说,在车里你可以把手臂放到身体两侧,将身体支撑起来;也可以保持收腹,锻炼腹部肌肉;你还可以保持坐姿,提起膝盖反复靠近胸部。如果你愿意解开安全带(不推荐),你还会有更多运动选择!我和家人在长途旅行间隙就常常在休息区用开合跳的方式做运动。

被保护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想想那些在人类保护下长大的动物,因为缺乏必备技能,已经无法在野外生存;想想单个肌纤维,虽然运动时受到不断拉扯,却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壮。可见,保护往往会削弱被保护者的能力。

如果过于追求情境的完美,当事人就会丧失在很多情境下行动的机会。让我们以锻炼为例,将所谓情境标准进一步细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完美主义会显著削弱我们的能力,因为它让我们避开了犯错或失败的机会,而这些错误和失败,短期来看确实会带来伤害,但是长期来讲对我们大有裨益。原因是,如果你能承受某种不幸,并因此而变得强大,那你就不需要所谓的“保护”。没有了保护,你会变得更加优秀。

完美情境

完美主义是驱策还是束缚了你

完美主义标准一般有三种:情境、品质与数量。

有时,完美主义过分驱策了你,而有时则束缚了你,还有一些时候是二者兼具。

完美主义就像一支冰激凌:你可以享受各种独特口味,但基础材料始终是牛奶和糖。我们很难完整而准确地勾画出完美主义的方方面面,但可以讨论一下它的基本属性。本章,我们将对完美主义做一次整体研究。

受到过分驱策的完美主义者永远不知满足。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他们总是不懈地追求更美好的事物,还因为他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和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从不满足。

三种完美主义标准

受到束缚的完美主义者,指的是那些被失败的恐惧禁锢,人生因此受到局限的人。他们只求安稳度日,看看电视,做些“该”做的事,不敢冒任何风险。

列夫·托尔斯泰

受到过分驱策的人面对的最大难题是过高期待和纠结不放,而令受到束缚的人最为困扰的是过失担忧和行动顾虑。不过,两种人都会存在认同需求问题,这也正是造成一些人选择逃避或走向极端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五个表现形式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对这两种人造成折磨,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们将在下个部分中着重介绍。

你如果追求完美,将永远无法感到满足。

通过本章的阅读,我们了解了完美主义的问题所在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一章,我们将重点揭示完美主义可能导致的更为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