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商道即人道 > 只有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只有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这位柿农很兴奋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美国人付了钱就预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这五种人的动机和目的是相同的,差别仅仅是行为方式的不同,结果则大相径庭:前两种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总是事与愿违,最终丧失生存的权利;中间一种行为方式是洁身自好,注定难成大事;后两种行为方式,必然是能有所作为的。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他这些柿子的意思。

(5)最高级是“先利人后利己”——这种人的利己似乎不为人所感觉,在交往关系中习惯为他人考虑,并有一定的牺牲精神,把能为别人做点什么看作自己的责任,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的自然回报,是长远、稳定的精神与物质利益的获得者,属人中的“高尚者”。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4)高级是“利人又利己”——这种人总是在谋求双赢互利,属人中的“精明者”;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3)中级是“不损人而利己”——这种人属人中的“老实人”;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2)低级是“损人利己”——这种人属百姓所言的“坏人”;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假如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1)最低级是“损人不利己”;

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故事看起来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对我们的企业决策者同样有教育意义。在企业的投资构成中,我们的决策者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这可是个很大的学问。

人的利己行为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五个等级。

明智的人总会在放弃微小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

5.利他是利己行为方式的最高级次

稻盛先生认为,人类应该控制自己的私欲,要有知足、与他人共享的宽容之心,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的体谅之心。

创业者行为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的是利己的,但创业过程中则只能是利他,这是由人与社会的根本关系决定,被商品经济的规则制约,是实现利己的必由之路。在利他的主线两侧并行着两条线,一条是在利他的进程中逐渐实现利他与利己二者的统一:利他——利己——利他——利己;另一条是在利他进程中不断完成利己层次的升级:生存——富有——社会责任——价值实现。两条线在终点交汇:是高层次的利己与高层次的利他二者的和谐,即自我价值实现与对社会贡献的统一。

爱因斯坦说,依照现在科学发展的程度,足可以使地球上每个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

4.利他是实现利己的行为过程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很富裕了,但是,人们的贪欲心是无法满足的,总是不停地向自然索取,砍伐森林,过度捕捞。

商品经济原则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必须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一种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多方面的需要,必须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一种需要。它规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利己先利他。

大自然给人的够多了,可以让人呼吸新鲜的空气,给人充足的日照,给人干净的水喝。但是人类偏偏去污染水源,污染空气,破坏臭氧层,使人沐浴的阳光也有危险。

3.利他是商品经济原则的人性基础

贪欲心是一切污染的源泉。

人与社会最根本的关系是适应。道理简单又清楚:社会太大,个人太小;社会太久,个人太短。那适应什么?人的利己本性决定了社会的本质是人之间以利益为纽带的相互关系的总和,这又决定了要适应的正是这个存在。如何适应?积极地有效地适应是从主导思想到行为原则都要贯彻利他。如何才能利他呢?充实提高自己以能够为他人创造利益,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创业就是实现这种关系的最集中的体现,利他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

过度地追求财富应该适可而止了。不应把国家和个人的目标放在追求物质上的富有,精神富有才是“知足”的生活方式。

2.利他是人与社会最根本关系中的最高行为准则

有句格言道,“无法得到渴望的东西时,就珍惜现在拥有的”。满足才是贤者之道,知足才有人类的安定,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单个人或团体的利他是相对众人的利己,是对众人利己的尊重,是对人的利己本性的适应。这就是把事业的发展扎根在人的心里,扎根在无限需求的沃土之中,从而获得无限成长的空间。

知足是懂得享受生活。试想,现在就可以沐浴灿烂的阳光,何苦跑到旅游胜地去?现在就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何必跑到深山里?现在就可以观看美丽的景色,抬起头,看见蓝天白云,低下头,看见茵茵青草,何必跑到郊区?知足是真正懂得幸福的。

1.利他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的根据是利己的普遍性

如果现代的生产转向人类真实的需求本身,那就是很大的福气了。现代的有些生产,无非是刺激人的欲望,想方设法挖掘人的虚荣心,赚取最多的利润。但是,我们的地球早就承受不起了。

利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归根结底源自生存的需要。但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单方的利己行不通,互相帮助更有利,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于是产生了群体中利他的行为准则。要在创业中自觉贯彻利他观念,需要懂得这句话:“利他是利己的最高级。”

真正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社会,必定是生产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人类更懂得享受生活和懂得幸福真谛的社会。

利己与利他显然是一对矛盾体。想通过二者的关系,理解它们在最高层次的统一与同一,就成为创业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大观念。它影响着创业的全部行为和整个过程,并最终影响着创业的成功与失败。

稻盛先生认为:也许利他之德将催生新的社会文明。今天人们的愿望是生活更轻松,食用更美味,赚取更多的钱财。在新的时代,让对方过得更好,让他人更幸福,基于同情心或“爱”的利他文明之花一定能够盛开不败。这将是怎样的一种和谐美好!

人类的幸福,只跟自己的心有关系。贪心不足的人,给他再多他还想要更多,哪里有快乐!知足的人,喜欢现在拥有的一切,哪里还有贪求的烦恼!

一个人觉醒之时,是懂得爱人之时;社会觉醒之时,是人们懂得博爱之时。

在人类的历史上,贫穷过也富裕过,但是人类的幸福却跟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博爱的社会必然是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那时,就不会有工厂丧心病狂地向河流排污,不会有高高的烟筒排放乌云,社区更加干净。无论城市和农村,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也就是说,有必要实践“知足”精神及知足的生活方式。如果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知足的话,当更想要的也得到了的时候,你仍然不会满足。

基于利他而产生的文明,必然是另一种图景。人类利他的智慧一旦打开,将会创造出不知道多么美好的世界。

稻盛先生说:为了不和地球这艘船一起下沉溺水,我们必须重新恢复自然节制的美好品行。应该把神给予人类的智慧当做真正的睿智,掌握如何控制自私欲望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