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菜场经济学 > 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

再说审批清单。原来是三个审批,我简单合并为一个审批,但是你跑手续的事情,一件也不少。这个清单好玩吗?说个最简单的,有身份证,还要复印户口簿,这有意思吗?权力清单,封存公章,一管就灵?法律还规定,医生不能收红包呢。如果某些强力部门,窗口外还有一群群的黄牛代办,你就知道是啥情况了。审批流程的繁文缛节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但无法解决。审批权是法律规定的,要改,又是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那么多法律条文,如汪洋大海一般,靠个别领导去推动,就算不睡觉,也管不了几件啊!以前是靠私下交易和变通办法,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反腐了,谁敢去担风险?我的大金杯报废了,报废流程是我办的,一共要去四次,每次排队都是人山人海的。三次是闵行区,一次是宝山区。外地人要有效居住证才能办理报废手续。一些外地人在办证窗口气得跳起脚骂。没用,还不是悄悄地滚了。办证大厅的停车场,生意超级爆。门口最近的复印机要走十分钟,这就是常态。

作为一个专业律师、检察官、法官,你去填写有关部门的审批表格,有时候也无法理解一些项目是啥意思,应该怎么填写。这些表格要是给一些小老板、普通工人、农民,也就只能是托熟人解决了。表面上,有关部门是收费低,或者不收费,实际上你无法一次性完成这些表格,成本极高。

为群众服务,把群众放在心上。科长的理解一般是,窗口放盒清凉油。至于你高温天找不到停车位,材料一次又一次不合格,天南海北坐飞机去开证明,那是小事情。大不了你再来坐一次飞机呗。

企业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特别需要效率。小干部,天天签到撞钟,没有紧迫感。两者合作,你急我不急,最后只好商人出钱买效率。所以,如果职能改革只是把最上面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那对中小企业毫无意义。谁审批都是审批,谁审都是代表有关部门的意志。放权到地方就便利了?该懂的事情,也一样不少。比如房地产经济就是地方审批管理的,你感觉好吗?关键只有一条,让技术创新的人发财(也做个高端手机出来),让品牌建设成功的人发财(不要说LV,做个放心食品,就可以出现一个无穷大的产业),让审批就可以牟利的人赚得少一点儿,完全不让赚目前也不现实。有关部门要想审批,有100个理由都是为了你好,增加隐性备案和审批,自己打印个通知就可以了。你要是想取消这个审批,和登月难度有一拼,无解。

只要是审批定价都难,难得不得了,如车位、入学、医疗。只要是市场定价都不难,如买房、买车。审批定价,表面看价格低,专家门诊14元,吃碗小馄饨也要10元了。结果是这么低的价格,你买不到,这时候,关系、捐款和贿赂就成为硬通货,代价更高。很多人愿意送5000元红包,不愿意挂号4500元。现在有那么多的盖章部门,建一个房子,审批有130个盖章,但是很多商品房不出三年就漏水。新中国成立前的石库门房子,外滩建筑,没有监管,却成为经典。

报纸上又在说,如何如何精简审批了。其实,真要精简也简单,把人裁了,去马路上维持交通不就结束了?人还那么多人,你精简了审批环节,他增加了余下每个环节的细致度,再出几个办事细则,这好玩吗?审批改为报备,表面看好像进步了。但是,小干部有办法:他总是吹毛求疵,然后说报备的材料不合格,你报备不成,就是违法。所以,不要轻视小干部哦。关键是裁员,搬凳子。否则,小干部没事干,总能够想出好办法。

新三板是过去一年的核心工作。一开始以为,表面条件不高。后来发现,这个和海淀区借读小学是一个道理,一个证需要十个证明来证明,十个证明需要一百个证明来证明,每个证明背后都是大量律师费和审计费,花了好几百万搞好了,等工作人员有时间再看,各种证明有效期是6个月,过期作废,你懂的!

简政放权的核心是,加速经济要素的流动,激发经济体的潜在力量,1元钱流动2次,GDP是2元,流动6次,GDP就是6元,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那么多科长,那么多收费通知,无处不在的高速收费站,你玩一个试试看!大马路贯通城市南北,本来很通畅,有一次出了个小小的盗窃案,于是,有关部门在马路中央设了一个防范小偷检查站,没有盖章同意的,一律不许通过,而且盖章的人还经常去开会,没时间检查。于是急着回家做饭的人只能送红包,请求通过了。服不服?

任何一项事物的审批,总有20%是必须同意的,也总有20%是必须否决的,剩下的60%,你懂的!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奥秘。

现在的任何简政放权,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原来那些人员怎么安置。这些人不折腾这个事情,换个岗位就要去折腾那个事情,改来改去,最后也就这个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