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菜场经济学 > 改革的逻辑

改革的逻辑

为什么有的改革进行不下去了?因为表面上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引发了三个其他问题,麻烦越搞越多,索性不搞了。例如打击医生收黑钱,医生马上就消极怠工,遇事推诿,大家又不满意了。现在医生上班就是收回扣,加班加点地收黑钱,积极性空前高涨,也算是个糊弄吧。如果把挂号费提高到200元,医生可能不收黑钱了,但是老百姓看不起病了,又要骂了。如果搞全民医保,财政受不了,又要找企业出钱,企业没利润,就业问题就搞大了。所以,一环套一环,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会越搞越复杂。在表面上解决房价高、看病贵,是简单的事情。但是要解决后续问题,那是千难万难的。因为这里面牵涉的利益人群太复杂,既有富人,也有穷人,也有中产,一大群人的利益扭在一起,解不开。

供给侧改革,说白了就是推出新产品,吸引顾客多花钱。举例,北京菜场冬季蔬菜供给都是老三样,白菜、土豆、萝卜。老百姓买了100斤大白菜后,就不会再买了,小贩就没生意了,然后这个菜场就萎靡不振了。如果你改革供给侧,从广州把鲜嫩小芹菜、爽脆小黄瓜运过来,那就一下子生意火爆了。再比如老王去欧美日买奶粉、马桶、西装,这些东西,中国制造也有,为啥要去外国买?老王真正买的不是商品,他买的是商品背后的法律保障。

20世纪80年代,改革阻力小,那时候,没有多少法律法规,99%都是穷人,工资几十元。大家都穷,摸着石头过河,温州人还办了私营小银行,有创意啊。现在,每个人群利益不同,你要改革,吃亏人群绝不相让,针尖对麦芒,法律法规,密如织网,如果一方不愿意改革,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法律条文来反对,而推动方很难在短时间去修改五花八门的每一条法律,于是“依法不改革”,陷入僵局。现在,唯一能够让步的就是有关部门和国企,既要认真干活,又要降低好处,这个觉悟有没有?这要看魄力了。我不敢乐观,所以,屌丝心态好一点儿吧,别怨了。

任何一个初看起来好像不太人道的政策,例如户口、教育,就业等,都是有极复杂原因的,改起来很不容易。讨好“这一边”,马上“那一边”就要骂娘了。关键是资源不够,以前还有布票、香烟票,这个和高中学籍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资源不够,限量分配。

什么是既得利益?比如50万美元(310万元人民币)在京沪只能买个中环线小公寓,在美国可买个300平方米的独立大别墅,正常人买哪个?但外汇管制,你买不成,被迫买王石的万科小公寓。富裕阶层有钱没处去,就是买房子,越买价格越高,王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房产商之一了。再举个例子。在美国,工商企业贷款利息是3%,在内地,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是8%~12%。如果放开资本项目,工农中建喝西北风了。

改革就是通过艰苦繁琐的工作,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率,来获取财富。但现实相反,拆迁+印钞+基建,又快又舒服,还很有面子。在当下,必须要学习和延续20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精神。

现在的提拔体制,导致了现任是绝对不能批评前任的,那么前任的失误就不能明说,于是,不管什么事情要纠正,相关利益群体都可以把责任全部推给有关部门之前的政策,把自己也打扮成受害者。要改,就要天价补偿。搞到最后,一切都难办了。

改革,大家都知道怎么改,但不当家,不知难,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是违法,人多了,也不好改革。有关部门一直说,条件不成熟,意见不统一,例如公车改革、官员财产公示、货币超发。十年过去了,大家也聪明了,就说些不痛不痒的顺口溜,然后各回各的家,也就这样了。

现在改革共识已经形成,改别人,让自己受益。如果改自己,一定要拉上有关部门闹,都是你以前没有管好,导致我这样,你要赔偿。干部带头,才改得下去。否则,都是做作文。但是官员的任期太短,两到三年就换人,造成了杀鸡取卵,管他三年后是死是活;任期太长,就变成了老土地,盘根错节。所以怎么改?关键是,外部监督。可惜,谁愿意被人监督啊?那就拉倒吧。

司法效率改革,首先会触及国企的还债问题(例如高铁),拆迁居民违章建筑,你试试看?治理污染的改革,首先会涉及地方财政就业问题,你试试看?房产税的改革,首先会涉及权贵的多套房,你试试看?养老金改革,首先会涉及公务员养老金,你试试看?廉政建设,首先是满大街的高档轿车,你试试看?

我对改革的建议,公务员砍掉一半,事业编制市场化,政府不主导微观经济,财政到省统筹。但现在,阻碍改革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是:有关部门认为,老百姓不懂得选择,于是,任何事情,有关部门都要为老百姓选择,例如各种评级。于是,一大群科长扑面而来。所以,改革如果不能做到“干部带头”,那就免谈了。真正的改革,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我不是回忆过去,是在说未来。改革不是顶层设计,而是自发秩序。真正的改革,就是人民敢打敢冲,放手一搏。任何循规蹈矩的事先设计,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周边房价涨一点儿,没啥意思。相信群众,尊重群众,这才是改革。让公务员写个文件,群众对着改,你当公务员是神仙啊?

政府机构改革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实现“政府机构和职能的法定化”。今天开会可以减少,明天开会也可以增加。如果通过立法确定,加加减减,先要修改法律,那很麻烦了,最后,大家也就不会随意改了。

现在真搞笑,从未当过工人、农民、小老板的公务员,找几个经济学家,关起门来自己研究了一下,就写个几张纸,让那些真正干活的人对着纸面认真改革。这是改革?改革这么简单?如果真的是这样,建议把这些优秀人才输送到边远山区、荒漠,例如定远县,让全国各地的兄弟一起致富。

■改革要改也要革

总之,治国、治厂、治家,是一个道理。不要想得那么复杂!说来说去就是收支两条线。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如何调动屌丝的工作积极性,讨好谁,打击谁,支持谁,儿子要挑战老头的权威,老头挂了,大房子归谁。反正,你把你家的那些事扩大复杂一下,也就那么回事了。所以,朱元璋是小学学历,也能开创大明帝国。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下行,已到了改革的关键期,但改革并不容易,每一项改革的背后牵扯的都是方方面面的利益,阻力重重,如何破解利益纠葛,关键是看有关部门的魄力,能够做到权力带头。做不到这一点,改革必然走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