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菜场经济学 > 民营企业的困难

民营企业的困难

如果经济危机,无数民营企业面临困境,怎么办?由于失业底线的硬杠杠,不允许出现大破产。一是国企出钱,行业大兼并,如本地做袜子的资不抵债企业,全部重组成一个大公司,原有各个小公司变成车间,维持就业;二是银行不逼债,债转股,各个私企老板丢失股权,由国资控股,维持最低生产,不失业。

内销民企受到两头挤压,上游国企提高了成本,包括建筑工地大用工抬高了人力成本。下游被淘宝的低价图片搅乱了市场销售,确实差不多到头了。民企是家里的黄脸婆,又丑又烦人,但把家里的老老少少照顾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房地产是小蜜,花枝招展,前凸后翘,又漂亮又舒服,抱着不肯放,但是最后会掏干你的一切。现在有点儿钱了,就看不上黄脸婆,要离婚了,搂住小蜜不放手,还要天长地久。呸!还是过点老实日子,活得长。

未来十年,1993年左右的那一批企业必定进入代际交替了。90%“企二代”是不愿意,也无能力接手经营的。一个年轻人留学回来,看到一大批工人,直接傻掉。所以,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的退出,会逐渐摆上议事日程。中国一般民企也没有“一铺传三代”的想法。在内地,民企不管有多少钱,都是点头哈腰,唯唯诺诺,送这送那。小有家财的乡镇老板,更是谨小慎微,时刻买单,低三下四,生怕某天罚款单直接贴到你脑门上。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并不把企业声誉看得很重,赚到就行了,赚不到就撤,换个地方。

加工资、加社保、新《劳动合同法》、科长关心、融资难又贵、经济降温,层层因素叠加,最先关停的不是黑作坊,而是正规中型企业。中等企业竞争力弱,利润比低,守法成本高,又怕闹,老板有家有业,又不能耍无赖,科长又特别爱护,三个月亏损就完了。通过经济降温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简直是专家拍脑壳想出来的笑话。总之,民企整体上已经被关门打狗了。现在,差的民企已经接近停产了,优秀民企还有利润,但是不敢投资和产业升级,拖个五年,也落后了。最后,就剩下房地产了。

越来越多的私企,已经把正常生意变成了赌行情。比如螺纹钢,进价是3000元,如跌到2900元,你再精细化也没用了,人人叫你“老赖”;如果涨到3200元或3800元,你就是成功企业家了,可以去波士堂和女主播谈谈人生理想和创业故事。什么玩意啊!如果你现在有2000万元,是开厂还是买房?赌吧!企业赌行情比精细化管理更加重要。外贸的成本管理是越来越精细化了,但是精细化节约的成本是有上限的,根本架不住社保金上涨,工资上涨,人民币汇率上涨,最后也就是这样了。有关部门说,产业升级啊。做皮鞋的去搞光伏了,借了几个亿,最后又如何?相反,如果赌对行情,那就是成功企业家。

仔细想想,中国什么商品在国际上是有强大竞争力的?民企的产品。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打击民企。这样下去,玩个球啊。现在,房价高,美元低,一套京沪公寓,少说50万~100万美元,这个现实对房产商是最有利的,对民企是最悲摧的。辛辛苦苦,几百人干一年,还抵不上一套房。这不是笑话,也不是经济问题。所以,很多民企混得差,主要原因不是融资难,而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普通民企从来不找银行玩,反正互相看不上。民企的活力在于满足市场需求,现在需求不足,又无法裁员,小老板和职工互相折磨。我曾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中等民企”,曾经出口创汇的辉煌战绩已经远去,管理员坐在破沙发上,无精打采,中老年职工穿着旧工作服,目光呆滞,看不到年轻人,厂区还算完整,少量机器运转,办公桌上一个大茶杯,满是深色茶垢。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二十年前,某国营小厂即将倒闭前的感觉,再次重现。

我有个模模糊糊的感觉,民营经济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个方阵,全部沦为“屌丝”,这不是竞争后的优胜劣汰,而是整体性结束。我回顾过去二十年的资料,开店发财热、出口热、收藏热、股市热、小商品热、钢贸热、批发城热、光伏热等,都先后依次整体性结束,而现在是淘宝热、电商热。近十年,公家单位,只要不到国际上去竞争,关起门来收老百姓的钱,日子好得如掉入蜜罐。对民企而言,这二年高开低走,打回原形了。按照目前这个搞法,我对十年后的情况,充满了好奇。我们一起熬吧,守得云开见月明。

中国企业大致划分为两种:一是和基建房地产有关的;二是和房地产无关的。房地产相关企业(包括建筑原料和工具)的效益,完全是政策市,一个政策就直上云霄,一个政策就直下坑底。和房地产无关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内需不足,出口不畅,温水煮青蛙,绝大部分是等死状态。就等最后一个大浪,冲得干干净净。为啥民企越混越差?就是房地产扼杀了民企的内需,百业不兴。社会财富通过房地产向少数人集中。少数富人也是一顿三餐,很难拉动内需。白领收入交给了房产商或房东,自己节衣缩食,消费不振。没钱的人更要储蓄,应付医疗教育养老。愿意花钱的人没钱;有钱人花钱也不多。人人都要就业,只能出口或低效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