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袁隆平传 > 第五章 寻寻觅觅的日子之父亲,信念的支撑者

第五章 寻寻觅觅的日子之父亲,信念的支撑者

听了邓哲的一番叙述,袁隆平怀着沉痛的心情,随手抓起一把田头的红土,用力地攥着,只觉得手中的红土在融化,在沸腾,在他体内燃烧起了熊熊火焰;只觉得一股悲痛的激情,撞击着他的心扉。他发誓,要以优异的科研成果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临终前说,他不希望你度过一个平庸、平淡的人生;他祝愿你走在一条平安、平静的人生道路上……”

这天夜间,袁隆平久久难以入睡。他索性披衣起床,走向月色映照下的山村原野,面对西方,向父亲深深地三鞠躬,而后,他坐在那山坡上,情不自禁地点起了一根烟,烟火虽小,可在无月的夜里,显得分外明亮。此时的袁隆平开始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

邓哲总是那样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她说:

父亲不善言辞,可是在袁隆平每次面临困难的时候,父亲总能给袁隆平撑起一片阴凉。

“考虑到你正在攻关,耽误你几天,弄不好就要误事一年。”

记得五二出生的时候,袁隆平本以为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自己的翅膀可以坚硬,自己的思想可以展现。可是,噩梦竟然也从那时开始。是父亲的一席话,让袁隆平可以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

“为什么不通知我?”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是父亲的一封封家书,燃起了袁隆平努力的火焰。想着这些,袁隆平不禁泪流满面。是呀,父亲的一生因为没有赶上好的时代,尽管中文系毕业,可一直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父亲总是鼓励孩子们树立自己的理想,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进,不管碰到怎样的艰难困苦,千万不能失去了自己的梦想。想着这些,袁隆平原本那颗伤心不已的心似乎有些平复了,取而代之的是想着要不断地奋进,不断地努力,不停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突然,袁隆平感到了手指的疼痛,低头一看,原来是烟火烧到了手上,大概是完全进入自己的回忆之中了,竟忘了手中的香烟已经燃完了。无月的夜色显得有些萧条,袁隆平熄灭了最后一点烟火,向家的方向走去。

“我在父亲的病榻前服侍了一个多月。”

临近家门,他发现在寂静的山里,唯有自家的窗口还投射出一点微弱的亮光。是的,这是妻子专门为自己留的。每次袁隆平遇到什么不快,都会在夜深人静时走出家门,或到山岗上,或到田埂上坐上一会儿,或抽上一根烟,或愣愣地发一会儿呆,然后再回到家里。这时的妻子,总会不声不响地为丈夫留下一盏微弱的灯。虽然那灯光是非常微弱的,但袁隆平总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今天,也不例外。

“你去重庆奔丧了吗?”

进了家门,袁隆平发现妻子还没有睡。邓哲看见丈夫回家了,怯怯地向袁隆平道歉——邓哲怕袁隆平责备自己,竟然没有通知他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不过事实上,袁隆平是非常理解妻子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袁隆平内心只有对妻子的感谢,因为妻子总是默默地替自己承担了儿子对父亲的责任,也承担了父亲对儿子的责任,更承担了丈夫对家庭的责任。袁隆平对妻子有的就是无尽的感谢,同样,他对父亲有着无尽的愧疚。

“咱们的父亲在重庆病逝了。”邓哲眼含热泪告诉丈夫。

想着这些,袁隆平苦涩地一笑。他说:“睡吧!你所做的一切,我唯一有的就是无尽的感谢,我怎么会责怪你呢?没有你,我将是寸步难行啊!”

“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夫妻俩在不平静中入睡了。

确实,好奇心和想象力是科学家的天职。科学家们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那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常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袁隆平也不例外,他总是怀着好奇心在不断地想象,并不断地把想象付诸实践。所以,每当袁隆平产生这样的奇思妙想,做妻子的总不忘赞同几句。可是,今天的她却保持了沉默——当时,邓哲听完丈夫的一番梦语,久别重逢的欣喜的脸上突然收住了笑容,眼中溢出了泪水。今天是怎么了?诧异之色在袁隆平的脸上显现了出来,他惊异地左顾右盼,终于发现邓哲的左臂上佩戴着一块黑纱!他被这突如其来的黑纱惊呆了。他惊恐地指着黑纱问邓哲:

此时的袁隆平怎么也睡不着。想着父亲,想着自己倾其所能而进行的水稻科研,心中真是无限感慨。迷迷糊糊中,他似乎睡着了,而且还开始做梦。在梦里,他竟然梦到了自己的父亲:

邓哲为袁隆平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好奇心感到吃惊。当然,邓哲知道丈夫对自己的事业倾注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自己在田里照料着那些水稻。父亲却大老远地去看望自己,还带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父亲来到田间,用小名叫着自己,看到父亲来了,袁隆平欣喜若狂地从田间站起来。

“梦见了在安江农校咱俩经营的实验田里,我们共同培植的杂交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你散步累了,就坐在稻穗下边乘凉。”当袁隆平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眼睛睁得非常大,似乎眼前看到的就是梦中的景象。那语气是那样的欢欣,那口气是那样的坚定,那眼神是那样的充满信心。

父子俩坐在树荫下,儿子给父亲点了一根烟。父亲不是一个健谈的人,可那天,父子俩却谈得很多。

“你梦见了谁?”邓哲问。

袁隆平说:“爸爸,我晓得你这一生活得很累。”

“邓哲,我在海南期间做了一个梦。”

父亲:“我未曾觉得累,因为我生养了你们几个很有出息的儿女。”

他见到妻子的地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一块试验田里。尽管夫妻俩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思念已经非常浓厚,可他顾不得寒暄,忙不迭地把邓哲拉向田头,告诉她说:

袁隆平:“爸爸,你这一生有乐也有悲,是这样吗?”

1975年3月,袁隆平从天涯海角的南繁归来,风尘仆仆地回到安江镇,回到了邓哲身边。

父亲:“是的。”

在袁隆平还很小的时候,家境还算殷实。每当看到街上那些衣衫褴褛的乞丐,那些脸上写着饥饿的百姓,父亲袁兴烈总是非常的难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袁兴烈对那些穷人总是非常大方。而且在独自一人时,袁兴烈偶尔也会幽幽地说:“如果哪天,所有的百姓都能吃饱饭,那有多好啊!”也许,父亲袁兴烈那时的一句话,已经在小小的袁隆平心中扎下了根。那个根是那样的深、那样的粗、那样的有作用。因此,袁隆平能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下勇往直前,无论路途是怎样的遥远,无论道路是怎样的艰辛,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为了从小立下的志愿,袁隆平义无反顾地坚持着。

袁隆平:“爸爸,你此生悲的是什么呢?”

在袁隆平的心里,父亲是个文化人,文化人该怎么做,他就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父亲:“我悲的是此生多磨难,未能为自己的祖国多做些事情。我出生在江西德安一个下层官僚家庭,你的祖父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你祖父教导我发奋读书。我大学毕业后,在平汉铁路局做职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我带头发动工商界人士捐资捐物支援抗战,从而受到冯玉祥将军的器重,他委任我担任冯系部队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我本不习惯为官,但在国土沦丧、平汉铁路被日寇侵占的情况下,被迫走上从军从政的道路……”

在袁隆平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为人正直,讲究礼仪,严肃寡言,非常执著,却又不失开明。

袁隆平:“爸爸,你此生乐的是什么呢?”

新中国成立前夕,袁兴烈在政府侨务委员会里任科长。

父亲:“我此生之所乐是娶了你的母亲华静为妻。她聪慧干练,为我生下了隆津、隆平、隆赣、隆德、隆湘5个儿子,你们兄弟5人都大学毕业,投身祖国的建设,个个成才。这是我此生最为欣慰之事。”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多才多艺的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任上校秘书。

袁隆平:“爸爸,有人说,没有经过磨难的人便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更感受不到磨难带来的快乐。我觉得自己已经体验到了炼狱之苦,所以也就体验到了天堂之乐。”

袁兴烈早年在平汉铁路局供职,尽管工作不是非常辛苦,但他一直没有忘却自己的爱好,更没有放松学习。看书是袁兴烈每天工作之余必做的事情,在袁隆平的记忆里,每天看书几乎成了父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别人说“一天不可无肉,无肉则食之无味,无肉则人生无趣,无肉则人生无光”,而袁父则认为“一日不看书,心中有些空洞;二日不看书,心中有些发慌;三日不看书,则哀莫于心死”。也许是父亲的遗传,也许是父亲的言传身教,袁隆平从小就养成了喜欢看书的好习惯。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习惯,袁隆平才会在“狂风暴雨下、热晒雨淋下、群魔乱舞下”,一心只读手中书,一心只想心中事。

父亲:“隆平,你的话是对的。但是,即使你现在已经体验到了天堂之乐,但也还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人生的闪光是暂时的,辉煌是暂时的,只有平淡才是永远的。”

父亲不仅用渊博而又厚重的书籍给袁隆平做养料,更用自己的行动,给儿子做了榜样。

袁隆平:“爸爸,我的后半生也要记取你的教训,坚守事业,放弃为官之路。你赞同我的选择吗?”

袁隆平最不能忘记的是每天早晨,父亲都会用他那高亢有力的声音给他朗读《论语》。那声声的长音如雕刻般扎根于袁隆平幼小的心灵之中。

父亲:“隆平,我赞同你的选择。人的一生能够保持对事业的坚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战胜困难和挫折;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克服自己的浮躁和见异思迁;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必要的放弃。而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取。”

在袁隆平幼年时期,父亲就开始对他进行文学的熏陶。

“必要的放弃,是智者的选择。”这句话不停地在袁隆平的耳边响起。突然,袁隆平醒来了,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刚才与父亲的谈话竟然是在梦里。是的,父亲在天堂看着自己,他看到了儿子的痛苦,所以父亲来到了儿子的梦里,为了让儿子释怀,为了让儿子不再过多的自责,父亲竟来到了袁隆平的梦里!袁隆平不禁泪眼闪烁。

袁氏祖籍江西省德安县青竹板坡。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曾任广东文昌县县令。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中文系毕业的父亲有的是才华和智慧。

从梦中醒来,袁隆平再也无法入睡了。他开始回味父亲在梦中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