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一往无前 > 第五章 生态链起航

第五章 生态链起航

2012年6月,小米的40亿美元融资的庆功宴结束后,宾朋们都红光满面地散去了。雷军把王川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微醺中又开了一瓶红酒。他提出的问题还是那个已经持续将近一年的问题:“王川,你要不要过来?”雷军提议收购多看阅读,估值可以给到市场价格的两倍,条件是王川加盟小米。“如果现在你还不来,就只能说明一点了,你可能看不起我们小米。”说完,雷军将自己手中的红酒一饮而尽。

王川打算从电视机顶盒开始介入电视行业,他希望这个盒子能够拥有中文操作系统和丰富的中文网络资源,成为今后人们看电视时寻找片源的入口。

这次谈话让王川感觉到雷军力邀他加入的决心,也让他感觉有一丝不好意思。他之前拒绝加入小米,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喜欢和朋友一起创业。将朋友和生意这两件事分开,曾经是他严肃的生活哲学,他知道创业对亲情和友情的那种巨大的杀伤力。而雷军是他最重视的一个朋友,王川不想失去他。

2012年6月,多看阅读因为苹果平板电脑iPad的面世,被迫做出战略转型。王川看到的机会和前景是智能电视。从2011年开始,智能电视成为科技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谷歌也在当年推出了Google TV。这让王川意识到,智能电视是一个绝不应该错失的机遇。而这种转型,非常适合多看这样在硬件领域锻炼了很久的团队。

而今天的谈话,让王川感受到了雷军对他的需要。那种感觉,就像站在阿尔卑斯山凶险的红道上,你可以看到,你的同道中人还在。通过这番谈话,他也感觉到雷军让他加入的那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就在那个夜晚,王川也把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他最终决定打破自己的禁忌和疆界,加盟小米公司。

在和雷军认识的2006年,王川是中国最大的点歌系统和设备公司——雷石科技的创始人。在雷石获得成功之后,他出于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又做了多看电子阅读器,这个产品类似于亚马逊的Kindle,但是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外观也非常简单美观。这个产品的第一版也得到了雷军的喜爱。在雷军的帮助下,王川的“多看”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从此正式进入硬件制造领域。

后来王川带领的团队拿出了小米迈向手机之外第二块屏幕的首个产品——小米电视,而王川则成为小米公司的第八位创始人。

可以说,王川是雷军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中等身材,不苟言笑,目光极其坚定。大学期间,王川学习的也是计算机专业,还参加过不少顶级竞赛,是一名顶尖的工程师。他后来也成为一名连续创业者。

2012年11月,小米科技发布电视机顶盒产品——小米盒子,同时宣布全资收购开发小米盒子的多看科技,多看的投资方将退让出少数股份,其他股份都转换为小米股权,多看创业团队的期权也全部转换为小米期权。

比如,王川给雷军介绍了一个日后对小米很重要的人——设计师朱印。说起来,这位RIGO Design工作室的创始人和小米还颇有渊源。朱印本来是黎万强的朋友,在小米创办的早期,黎万强曾经邀请过朱印加入小米,一起做MIUI的交互设计,但是朱印坚持要实现自己成立工作室的梦想而选择了婉拒。事实证明,这家和小米同时期成立的工作室日后迎来了很多重要的客户,而它每年承接的项目只是收到的总订单的1/10,可见它对客户的挑剔。在这些客户当中,就包括王川的雷石科技。当时的朱印很年轻,留着络腮胡子,颇有艺术青年的风范,他开出的设计服务价格总是能让甲方的内心微微一震。但是他给雷石科技点歌操作系统提供的设计服务,还是让王川感到物有所值。他立刻把朱印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雷军,让朱印给MIUI的界面提供设计和交互体验服务。最终,朱印参与设计的小米MIUI 5系统让雷军赞不绝口,甚至忘记了自己为此支付的天价账单。

小米盒子只是一个试水产品,却在市场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尤其是那倾注了王川巨大心血的11键遥控器,是他作为忠实的乔布斯粉丝对乔布斯的一种致敬。作为苹果和乔布斯的铁杆粉丝,王川经常会沉浸在苹果的工业设计里不能自拔。他偶尔会对着苹果的产品做头脑体操,假设如果是他来做这个产品,他会怎么做。最后他发现,苹果的解决方案总是最优解,这是一家令人“绝望”的公司。

在滑雪场上结下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了雷军创办小米公司时。在小米正式创办的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其实王川一直都在雷军身边,提供着各种支持和帮助。

于是王川也决定把自己的盒子遥控器做到令人绝望的地步,他要做一个世界上按键最少的遥控器,但是人们依然可以用它自如地控制复杂的功能。他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加一个按键,用户会觉得多余,而少一个按键,遥控器就没有办法使用。

王川是当时雷军的朋友当中最懂硬件的一个人。他们2006年相识于北京南山滑雪场,一见如故。后来,两家人经常在不同的滑雪场一起度假。有一年春节,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天堂,王川第一次见识了雷军的“疯狂”。“那时雷军刚刚学会滑雪,我让他自己在绿道练习,他却非要和我们一起上红道。要知道阿尔卑斯山红道的那个难度,在国内基本算是黑道级别了。他就那样跟在我们后面一起滑,速度快极了。我买不到护臀,只给了他几个暖宝宝护腰,那可能是他有生以来摔跤最多的一次吧。一些陡坡下面就是悬崖,简直是在玩命。”

他给团队提出要求,这个遥控器要做到无论是80岁的老人,还是4岁的小孩,不必使用说明书就可以靠直觉操作。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在产品测试时,王川让团队成员把屋子里的灯全部关掉,在黑暗中用遥控器找到自己想看的节目。

在40亿美元融资结束的庆功宴上,雷军想到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再次邀请他的朋友王川正式加入小米公司。在两年多的创业过程当中,雷军始终认为,创始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在小米的整个版图中,硬件依然是他个人的最短板。他以前会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对周光平博士说:“在硬件研发方面,我给你当当助理得了。”尽管他可以放低姿态,但是雷军发现,硬件方面的同级协调已经出现了有些困难的情况。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快,小米迫切需要在硬件人员方面进行补充加强。

小米盒子发布后,有一天,王川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慕名而来的TVB总经理。见到王川,他说:“我终于可以看看这个盒子和遥控器是谁做的了。”王川的内心微微一震,他觉得,此时这个人的心情就和他当年看苹果产品时是一样的——他绝望了。

2012年6月,小米宣布完成C轮融资2.16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这一估值已接近当时生产黑莓手机的RIM移动研究公司47亿美元的市值,约为诺基亚市值的一半。

在小米盒子切入电视之后,做真正的智能电视很快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王川进驻富士康的工厂,开始打磨他人生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产品——小米电视。

在小米历史上的几次融资经历中,雷军一直对估值40亿美元那次印象深刻,他甚至认为,那次融资是小米历史上最昂贵的一轮融资。当来自俄罗斯的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给雷军开出这个价格时,雷军自己都感觉难以置信。雷军认为,在从2.5亿美元估值到10亿美元估值的过程中,小米已经拿到了30万部手机的订单,投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米在第一阶段已经胜券在握,但是在米尔纳直接开出40亿美元的价格时,至少当时,小米还没有比30万部手机订单更新的进展。当然,后来小米的发展证实了尤里的毒辣眼光。

对于雷军来讲,硬件的布局终于开始慢慢完善起来。他一直认为未来所有的设备都是互联互通的,万物皆有网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方向。从路由器开始,小米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很久。而打造智能电视,又给了他思考产业的新机会。

第八位创始人

生态链起航

到2013年,小米的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随着红米的问世,小米再次给智能手机行业以及相关从业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波,谁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人们纷纷评论,这家公司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这是小米创造的一个奇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要知道,联想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实现100亿美元的市值。

看到物联网的风口正在崛起,雷军果断地在2013年年末做出一个重要的决断——用投资的方式孵化生产智能硬件的硬件公司。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当时在ID部门的刘德。

这个景象非常符合小米最初做手机,进而改变中国制造业的理想。与小米手机大量使用跟苹果、三星相同的供应商不同,红米开始大量使用国产的元器件,从而带动了国产手机供应链的发展。雷军认为,这是小米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做出这个决策,代表雷军对做企业的一些思考。2013年是小米蓬勃发展的一年,小米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已经迅速发展到有4000名员工的规模,其中2000人都在做手机。如果在小米公司内部孵化硬件企业,必然会降低公司的专注度,这对公司的发展是致命的。雷军对刘德说:“我们必须要聚焦,否则效率就会降低,要做我们就要找更专业、更优秀的人来做。我们不要做航母,而是要组成行动敏捷的舰队。舰队中的每一艘船,都要有自己的船长。”在此之前,雷军已经尝试投资了一家生产手机周边的企业——做耳机的万魔声学。

2009年后,山寨手机其实已经遭遇过一次重创,三大运营商为了促进3G的发展,开始给手机提供大量类似于充话费送终端这样的补贴政策,仅在2010年,三大运营商就提供了超过500亿元的补贴。这样的补贴力度,使得山寨手机受到严重影响。而以小米手机为首的互联网手机的出现,以高性能和极具杀伤力的价格,使山寨机迅速失去了价格优势,很多原本做山寨手机的企业只能被迫转型。

在小米早期,刘德并不觉得自己发挥出了一个工业设计师的专长,自从2012年年初完成供应链的拓荒后,他就把供应链团队转交给了另一位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有一段时间,他的工作变成了去银行谈授信额度,去大学校园宣讲小米的价值观,参加一些政府会议。这个时期,员工给他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德哥。当他接到投资孵化硬件公司的任务时,他就像一条在岸上搁浅已久的鲸鱼,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大海当中。

红米开启了国内千元机市场大战,众多手机厂商开始推出各式各样的“性价比”千元机。而红米为消灭横行全国的山寨机添了一把火,成为压垮后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德在公司内部组建了一支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从头学起了做投资这件事。在生态链概念最初形成的2013年夏天,生态链在小米还不是一个部门。刘德找来一起工作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小米的早期员工,对于小米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很熟悉;另外,他们在公司内部都有广泛的资源和人脉,遇到困难时在公司内部“刷脸”很容易;最后,他们都是早期小米公司的股份持有者,抵抗诱惑和腐败的能力比较强。

但是,再成功的营销,也离不开产品本身。人们知道,红米手机是以“山寨终结者”的身份进入市场的,自带它的使命而来。

这些投资界的门外汉,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到全国各地去出差,“扫描”各类有潜力的硬件公司。而刘德则像早期跑通供应链时那样,开始了天天出差、住破旧酒店的日子。当时有一个叫张维娜的员工,在出差的途中半开玩笑地对刘德说:“德哥,不是说投资人都是衣着光鲜地出入高耸入云的大厦、活跃在中央商务区吗,怎么我们做投资,就是在穷乡僻壤里住快捷酒店啊?”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从2011年年底小米手机第一次在微博上发售开始,黎万强团队一直在操盘与各类社会化媒体的合作。从微博到QQ空间以及腾讯电商,再到之后的微信,小米和各大顶级社交流量平台都实现过合作。小米凭借产品的人气和活动策划,不花费任何市场费用,就赢得了各类平台的支持,这让黎万强的团队充满了“持续狩猎”的亢奋感,团队成员钟雨飞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享受眼看合作伙伴平台被巨大活动流量冲垮服务器的快感。

雷军最开始的提议是,生态链公司一定要从手机周边开始做起,毕竟,手机目前是小米的核心,手机的周边产品和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自然连接的。尤其是,当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时,手机耗电量会越来越大,对于充电的需求也会直线上升。因此,雷军第一个想做的硬件就是移动电源,而他第一个想到能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张峰。

和QQ空间做的这场社会化营销非常成功,不少业内人士发出感叹:“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短短三天时间,QQ空间上预约资格码已被疯抢500万。而首批发售的10万部红米手机,最后预约的人数达到了745万,这刷新了手机预约人数的纪录。最终,这10万部手机开售90秒后即告售罄。后来很多人反复复盘这场社会化营销的经典案例,分析红米选择QQ空间合作的正确性。比如,QQ空间的用户人群符合红米手机消费用户的定位,而且,只有QQ产品养成的付费用户最多,不用做市场调查,这个群体也有很大的消费能力。而小米和各类社交媒体合作的经典案例,也在此时被重新拿出来供人们讨论。

张峰此时已经不在英华达了。力主承接小米手机的生产后,张峰便离开了英华达开始自主创业,做手机的通信模块业务,他的主要客户是日本夏普。张峰的这家公司后来还获得了雷军的投资。当刘德在南京再次找到张峰时,张峰已经是一个拥有十几名员工,每年能赚几百万元的中小企业家了。

其实,红米手机的定价过程也颇有戏剧性。如同雷军在小米手机1发布之前的最后一刻把价格从1499元改为1999元一样,红米的定价也是在最后一刻做了修改。而这一次不同的是,雷军把价格从原定的999元,直降200元,变成了最终的799元。这几乎让很多手机厂商毫无招架之力。在外界看来,如此具有杀伤力的价格,已经让红米手机在市场上一剑封喉。

和力主英华达接下小米的手机业务一样,这一次,听到刘德的诉求,张峰依旧没有丝毫犹豫。他把自己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停掉了,把技术资料和核心代码整理好,把综合测试的设备打包,以最低价格卖给了夏普。同时,他成立了一家叫作紫米科技的公司,准备开始着手做移动电源。接手这个业务,准备二次创业,张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和小米的渊源和对雷军的感恩。不过当时他心中还是有一些疑问:“移动电源,是不是简单了点儿?这会是一个大生意吗?”

这样一款配置的手机,最终的价格也是令人惊讶的。当时相同级别配置的手机,市面普遍售价在1500元左右,而作为杀入千元机市场的主力,雷军给红米的最终定价是799元。这个价格,再一次让整个行业沸腾了。行业观察者们终于意识到,这场看似平淡无奇的发布会,实际上潜台词里充满了血雨腥风。在消费者为这样的价格狂欢的同时,一些手机厂商在角落里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已经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手机行业要变天了。

事实证明,看似简单的移动电源,在小米的要求下并不简单。除了外观设计的极致苛刻外,电源内部结构也要创新,这让一向沉稳的张峰几乎要发疯了。尤其是,雷军对移动电池的性能和定价有非常明确的要求:10000mAh,只卖69元。这几乎是当时市场上同标准的移动电源价格的1/2甚至1/3。

到产品发布时,雷军已经是红米的深度用户,他也要求小米的每一个高管全面使用自己的产品。对于以前一直用WCDMA的雷军来说,“第一次使用TD-SCDMA是一个惊喜”。

所有这些对工业设计团队和张峰团队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雷军也介绍了这款产品曲折的诞生过程:“本来研发团队采用的是另一家公司的芯片,但是我们做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发现流畅性不符合小米的标准,只能忍痛割爱。我们废掉了4000多万元的模具费用,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又把产品重新做了一遍,才有了红米现在的体验。”

刘德把他从美国挖回来的工业设计师、同样是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毕业的李宁宁带到了小米的工业设计团队,从此之后,李宁宁在刘德的指挥下,引领着小米的工业设计风格。经过在小米内部做手机配件这一年的摔打,李宁宁已经从一个学院派变成了一个扎实的实干派。她知道,从美国设计名校毕业并不是自带光环,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中间要跳过的坑不计其数。在小米公司的一年里,李宁宁通过做手机配件,和很多供应商直接打过交道,系统了解了制造业,也学习了如何选材,如何挑颜色,如何规避深坑。她知道,同样的材料如果颜色不同,表现出来的注塑缺陷也是不同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她日后执行生态链企业的工业设计任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雷军的发言大约持续了50分钟,其中有对红米手机性能参数的详细介绍:联发科四核CPU、友达4.7英寸720P屏幕、1GB RAM+4GB ROM以及8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搭载MIUI 5操作系统,是小米公司首款双卡双待TD机型。

ID团队中的设计师王涛,最终给出了移动电源的外观设计。由于确定使用圆柱形的松下18650电芯,又要把外观做到极致、成本压到最低,因此设计师决定用金属铝来做移动电源的材料,这样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这就要求移动电源的两边要做得有自然的弧度,相比普通产品的棱角边缘,这种设计更易于单手持握。至于内部的结构,则采用跑道型的四根筋条,用螺丝锁上的方式,将电芯固定住。这样的设计,移动电源的强度将是最好的,内部结构也将是最佳的。

在黎万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身穿黑色T恤的雷军走上台来,介绍了这款产品的参数和出生过程。这一次,他穿的黑色短袖衫没有品牌,只有胸前凸起的一个MI字。当天所有的发言内容,他都记录在自己手上的那部红米手机里。因此,那天他是一只手拿着话筒,另一只手举着手机完成产品介绍的,看上去是如此随意。

设计非常完美,但是执行的难度却堪比登天。张峰很快发现一个问题,每次铝材挤压成型后喷上阳极,正表面就会有筋条裸露出来,而这个工艺问题,很多工厂都没有办法解决。那段时间,张峰自己开着车游荡在江浙一带,在各个城市寻找做铝外壳成型的工厂。他奔走了将近30个城市,开了将近200套模具,试图解决这个工艺问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每天晚上都在工厂里蹲守着,等着给工厂负责人做公关”。一些工厂白天要给iPad的外壳做喷砂阳极工艺,所以张峰只能在晚上和他们沟通他的问题。有一次,在从江苏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警察一直没有到现场处理,他在路上堵了几乎大半夜。那一天他沮丧至极,甚至已经准备废掉这个结构,选用另一个组装起来更为复杂的备选方案。

红米手机就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了。它是小米酝酿一年之后,即将面世的一个新品牌。和小米的旗舰机定位截然不同,它将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定位在1000元左右的手机,给人们带来的想象空间也将是空前的。

终于,三个月后,这个工艺问题被一家叫作广东和胜的工厂解决了。那里开模的师傅水平非常高,他们调整模具,就像在一个细的沙皮上轻轻地打一下那样,发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之后,再细微调整一下,终于,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喷砂之后再也看不到筋条了。在看到成功样品的那一刻,张峰说:“这么多年,虽然经历过无数商战和残酷的竞争,但那一刻还是激动得想流下眼泪。”

那一天黎万强是穿着一件亮蓝色的T恤做这个简单的开场白的,而那件衣服上,从上到下写着两个字——威武。他身后的大红色背景板上,简单写着四个几乎顶天立体的大字——红米手机。而这四个大字下面,平行写着三个机构的名字:中国移动、小米、QQ空间。

2013年12月3日,小米移动电源开始在小米网上发售。10000mAh,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整体设计简洁,仅在电源的正面最下方中间的位置有一个“MI”标志。先锋的工业设计和超高的配置,价格却只要69元。它一登场,全场惊艳。

发布会是以极其简约的方式进行的,地点选在金山公司一个可以容纳40人左右的会议室,这让很多媒体摸不着头脑。因为此前小米的新品都会选择在798会场或者某个商务中心进行盛大发布,而这个规模的发布会,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黎万强在主持这场发布会时解答了大家的疑惑:“我们为什么在一个这么奇怪的地点举办发布会呢?很简单,因为小米在五彩城的办公室已经被当成了工位,全都被占满了,小米已经找不出任何一个能够容纳40人的空间。那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盛大的发布呢?我们从去年发布小米盒子的经验总结出来一个结论,就是只要产品足够好,一定可以爆掉。对于今天这个产品,我们就是这么看的。”

“那一天,整个移动电源产业一夜无眠。”张峰回忆道。

不断完善的小米手机全国售后服务体系,给小米手机的继续扩张带来了支撑和底气。而在2012年上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期间,小米的研发团队正悄悄酝酿一次重要的革命。一款历经磨难的新产品,终于要在2013年7月31日这一天发布了,它给市场带来的杀伤力,将是史无前例的。

作为小米生态链舰队中的第一个企业家,张峰深刻地体会到创业者那种屡屡濒临绝境,但是最终都挺过来重获新生的感觉。小米电源也很好地体现了小米对被投企业那种神奇的赋能效应。小米电源一经发布,第一个月就在小米网出货了60万块,第二个月出货量达到150万块,第三个月出货量飙升到300万块。原来,移动电源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大生意。

红米诞生,山寨终结

这解决了张峰曾经最为焦虑的问题:一块电源的成本是77元,如果无法大量出货,注定要亏损。而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成本持续降低,张峰终于走过了运营最艰难的那道坎儿,产品是赢利的。

在一步一步的摸索当中,小米手机的售后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起来,后来又有了小米售后体系独有的“一小时快修”服务,也创造了“寄修”等创新的用户体验。张剑慧说,那个阶段,她和雷军说话的机会并不多,他们的互动基本都在米聊群里,经常是雷军发给她一个链接,然后对她说“处理一下这个投诉”,再加上几个哭脸的表情符,言下之意是,你看我们做得还不够完美。

半年以后,移动电源的出货量达到了雷军最初对这款产品的设想——中国的移动电源市场上只有两种移动电源,一种叫作小米,一种叫作其他。小米电源稳稳地站在了品类第一的位置,而且是全球第一。

在业务方面,张剑慧的很多决策在早期时都受到了挑战。其中引发最激烈争吵的一个问题就是——手机换屏需要多少钱。她招聘来的员工都告诉她,屏幕的成本定价是1200元,所以换屏的价格也应该以此为准,甚至应该定为1300元。但是,性格火暴的张剑慧坚决不同意。“你们这么做,会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她向那些她自己招来但是又喜欢挑战她的专业人士开火,“我们不能这样做事,让用户以整机三分之二的价格来更换一块屏幕,这会是什么样的用户体验啊?我们会被用户骂死。”最后张剑慧拿出了解决方案,以一种通盘考虑的方式定价,既不让公司亏损太多,又可以尽量满足用户的体验。

这似乎再次验证了小米商业模式的神奇效应——极致的工业设计,极高的产品性能,极具杀伤力的价格,用电商解决商业效率的问题。而最让人骄傲的是,很多代工厂后来找到张峰,表示不要加工费也要代工小米移动电源,目的是想学习一下小米电源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随着越来越多厂商来学习,整个移动电源行业的工艺水平都在进步。小米苦心研究出的一套做法,实际上已经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可以说,这和雷军在2010年年底成立小米时的设想——改变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遥相呼应。

张剑慧选择在居民楼里建立的售后服务中心,后来被更名为小米之家。这里的装修以黑白灰为主调,搭配橙色为装饰色,营造出真正的家的感觉,每个空间都配有宜家的沙发,有的房间还摆放了香薰机,有时会有米粉来到这里,给小米的员工送一些礼物。

用小米的模式武装中国制造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它将不断打造这样的故事。雷军对生态链的部署是:5年之内孵化100个企业,改变100个传统行业。

“我当时就是一个小姑娘,通过请教的方式,认识了很多的行业大咖,这些人都非常坦诚,我拜了很多师傅。”她这样回忆道。

更加神奇的是,雷军和许达来一起成立的顺为资本,也开始助力小米生态链这个神奇的旅程。在所有的生态链投资中,小米公司和顺为资本始终并肩前进。

如果说给售后服务中心选址这个工作还在张剑慧的经验范围之内,那么制定售后服务的规则就是她的盲区了。刚刚接手这个工作时,她不懂三包规定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招聘什么人。她觉得自己很搞笑:“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要开会计师事务所的人,不懂会计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一样。”她一方面招聘专业人士,给她讲解DOA[1]、DAP[2]这样的概念,另一方面寻找有备件管理经验和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帮她组建售后体系的关键部门。她还主动找诺基亚的售后高管聊天取经,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下午。当时诺基亚的售后部门在北京的雍和家园办公,张剑慧经常在雍和家园楼下的一个咖啡厅等待诺基亚的高管,她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避免踩到售后服务的那些坑。

小米之道初成

这一刻,张剑慧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

2013年的小米,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一些关注。那一年,执教于纽约大学、被业界誉为“互联网先知”、出版过一本对互联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认知盈余》的克莱·舍基,来到中国讲学。在北京某个商场的柜台上,一个带有MI字样的手机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的第一感觉是,小米手机3不会逊色于其他的好手机。10分钟后,他拥有了这部手机。

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她曾经质疑过自己工作的价值,但是一件小事让她改变了看法。有一次,她住在成都的一家锦江之星酒店,早上退房时,她让前台的服务员开一张发票。她随口报出了自己公司的名称: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前台的小姑娘忽然两眼放光,从柜台后面跑了出来,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说:“小米,是那个小米吗?是小米手机的那个小米吗?”

接下来的事情让克莱·舍基感到很神奇。待在中国校园的7天里,每次他掏出手机,就会有一些学生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你是在哪买到的?”克莱·舍基后来明白,生产这个手机的企业出货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很多用户正在苦苦等待。后来,他专门写了一本叫作《小米之道:互联网预言家看小米》的书,其中就描述了他当时的感受:“我竟然用上了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产品,这让我一时成了年轻人羡慕的对象。”

起初张剑慧很不情愿接手这个工作。所有人都知道,售后服务是个脏活、累活和苦活,找到售后寻求服务的人,情绪也肯定不是很好。而且,这还是一个偏后端的活儿,很难做出成绩。但是这个姑娘一旦决定,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她马上开始在全国寻找售后地点。到了几个候选城市后,她通过中介公司联系看房,几乎每天都走到满脚血泡,以至她后来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先买一个塑料盆,晚上泡脚用。

克莱·舍基简单地描述了小米手机3的外观:“它采取极简风格,机身很薄,极大的屏占比让它看起来更薄。屏幕四周的黑边设计得很窄,使边框和屏幕看上去浑然一体。”

30岁那年,张剑慧是怀着无限的憧憬来到小米公司的,结果却被黎万强派去做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帮助小米建立客服中心,承担起小米在全国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络工作。

这位互联网先知对小米这家中国科技公司的观察由此开始。他意识到,有这样一家企业正在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或者说,它至少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设计的严肃讨论,在他看来这非同小可。

从金山来的张剑慧此刻也在重复着很多小米人的路径——被迫跨界。她在金山有10年的从业经验,但是她的经验主要集中在线下的渠道销售领域。

在《小米之道》里,克莱·舍基清晰地记录了这种印象。他说,几十年来,对中国制造的指摘不绝于耳:“绝对的,他们只会大量复制,却不会设计新产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逐渐掌握精密产品的复杂流程和组装技术,尤其是电子产品。对于那些目睹了这一过程的人而言,现在的问题已经变成“中国设计何时能赶上西方”。而小米手机3无疑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至少就电子产品来说,这个时间点是——2013年。

小米在旗舰手机上取得的成功众人瞩目。到2013年7月,MIUI的用户数已经增长到2000万,势如破竹。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小米就卖出了700多万部小米手机2,这就要求小米的售后服务体系必须快马加鞭地向前奔跑着完善。

尽管雷军并不认为小米手机3的工业设计有克莱·舍基说的那样出色,但是这款手机的销量确实十分惊人。这款手机于2013年9月5日发布,10月15日正式上市,在短短的8个多月中,销量便突破1000万部,延续了小米手机2的辉煌业绩,也让小米稳稳地进入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前五的位置。

小米之家的初步规划

同一天,王川领衔打造的小米第一代智能电视,也在这个叫作“倚天屠龙”的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尽管因为一些原因,小米第一代电视比竞争对手乐视电视的发布晚了一个月,且当时在片源上也不占优势,但是它依然在智能电视这个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小米给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也为日后的追赶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很多品牌都在伺机而动,正如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小米之道》中所说的那样:从业者们其实内心都清晰地知道,中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城市和沿海地区。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成本都在普遍降低,这意味着一旦中国市场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就会在一夜之间完成。

就在9月5日的这场发布会上,一张西方面孔出现在会议现场的座席中,这是一位来自硅谷的巴西人,他发色很深,额头宽大,有着典型的南美人的凸凹五官,他的名字叫雨果·巴拉(Hugo Barra)。他在这里现身,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关注。就在不久之前,有关他的一则新闻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谷歌安卓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将加盟小米,出任小米副总裁,负责小米国际业务拓展以及与谷歌安卓的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能力极强的华为,在2013年12月16建立了互联网子品牌荣耀,现在这个品牌发展得非常成功。

一石惊起千层浪,人们称雨果·巴拉加盟小米是国内互联网公司首度引入这一级别且常驻国内的国际化高管。除了小米将直接受益之外,这个事件还显示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界在全球同业版图中的快速崛起,是全行业的幸事。

雷军的办公室陆陆续续开始有传统手机厂商前来拜访学习。而雷军也把小米的方法论和商业模式和盘托出。他认为小米的模式在当时是遥遥领先的,他希望小米模式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不过,他后来开玩笑地表示,当时没有意识到,一些品牌的学习能力是如此强大。

美国科技博客PandoDaily刊登了题为《雨果·巴拉从谷歌离职对小米是重大利好,对中国科技行业利好更大》的文章,称“对于中国科技行业来说,巴拉加盟小米是一颗重磅炸弹。巴拉的跳槽不仅表明一位顶级高管离开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加盟了一家热门的创业公司和潜在的竞争对手,还标志着中国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加大国际化力度,严肃地对待扩张问题”。

对于小米这个品牌,大家最开始认为,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玩票者——雷军。在众多对手已在这个市场深耕数年、积淀深厚的情况下,人们认为闯入者没有理由成功。但是,随着小米的销量逐渐增加,互联网厂商和手机厂商从2012年开始慢慢苏醒。不但互联网企业开始思考切入硬件的问题,硬件厂商也开始意识到手机其实是一个包含着互联网入口的机会。

可以说,说服雨果来到小米,既有媒体分析的所有那些原因,也彰显了小米在国际化道路上探索的野心。在雷军的版图规划和顶层设计中,小米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国际化的,尤其是当分析数据再次证实小米国际化的未来潜力时。一份来自彭博产业的报告指出,2013年第二季度,售价在250美元及以下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达到49%,远远高于2012年的31%。“在这种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受益者将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新兴手机厂商。”无独有偶,小米此时研发的799元的红米手机1,已经在中国市场证实了它的巨大潜力。

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手机厂商也开始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手机厂商主要以和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来做渠道销售。为了带动3G网络的使用,让更多的手机带动流量,运营商提供的补贴力度很大。2010——2011年,很多手机厂商都在研究运营商的介入方式,组建运营商渠道。对他们来说,互联网模式还太过新鲜。

说服雨果加盟小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雨果是林斌在谷歌期间的老同事,在谷歌共事期间,他们经常有业务合作。林斌在加盟小米之后去过一次谷歌,向谷歌介绍了小米所做的业务。毕竟,小米手机的底层系统就是安卓。雨果由此认识了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而且,谷歌曾经在2010年推出过Google Nexus手机,但是那一仗输得很惨,这更加激发了雨果对小米的兴趣。

1870万部,这个数字对于2013年的手机行业来说,依然是个很小的数字。从2013年全年数据来看,三星全球出货量居首位,市场份额达到31.3%,苹果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3%,接下来分别是华为(4.9%)、LG(4.8%)和联想(4.5%)。其中,中国手机产量达到14.6亿部,占全球出货量的81.1%。总体来看,这是智能手机在全世界极速发展的一年。2011年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4.944亿部,而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42亿部,仅用了两年时间就翻了一番。

雷军在开启小米的国际化路线之际,首先思考的是跨国运营将产生的文化差异问题。从1996年开始见证互联网在中美两国的发展,以及后来数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铩羽而归,他和林斌同时认为,小米的国际化运营,首先应该邀请一个国际化的人才来统领业务,因此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对小米模式比较了解的雨果·巴拉。

整个市场都在关注这个新品牌的出现以及它的强势突围。2011——2013年,这个初出茅庐的品牌,已经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撕开了一道裂口。2013年,小米手机全年销量达到1870万部,比上一年翻了一倍多,小米周边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连小米的吉祥物“米兔”玩偶,也售出了50万个。

对于雨果来说,加入一家有趣的公司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要离开硅谷来到中国,特别是对于一个长期在美国生活,对中国完全陌生的外国人来说,这并非易事。另外,雨果坦诚地对雷军说,对于他来说,还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他当时是谷歌安卓产品的副总裁,如果在小米做不成功,他将很难回到原来的位置。

有了产品的口碑和品牌的胜利,在销售速度方面,小米屡屡突破自己的纪录。小米手机2刚刚开放购买3分钟,就卖出了50万部。而每次放货,似乎都成了小米网的心魔,以至黎万强带领的团队,每次放货前都要在办公室的花花草草前点上一炷香,然后双手合十祈祷一番。这样做其实就是求个心理安慰,好像只要烧过香了,服务器就能顶住巨大的流量,不会崩溃。

2013年7月,雷军在硅谷的一家咖啡馆里见到了雨果·巴拉,和他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谈话。这次谈话的主旨和以前雷军招募中国员工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人们来到小米,可以实现“让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愿景;小米将做出造福全球每一个人的产品,让人们享受好的设计和制造。此外他还建议雨果,“你以前都是做研发工作的,何不到一线来做一下产品?这样的改变对你的人生不是很有吸引力吗?”

做品牌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定位,即让人们知道我是谁。而这段日子,小米这个品牌横空出世后,获得了空前关注。小米品牌的胜利,也是“互联网手机”这个新品类的胜利。

总之,雨果·巴拉在雷军和林斌的共同劝说之下,终于跨越太平洋来到了小米公司工作。他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在小米手机3的发布会现场。当时,他穿着和雷军一样的黑色T恤和深蓝色的牛仔裤,手持一部小米手机3,微笑着,很灿烂。这一刻被很多摄影记者的镁光灯记录了下来。

当电影结束,信乐团的歌曲《天高地厚》响起,100人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小米何尝不像电影中的小镇青年一样,顶着众人的嘲笑,面对质疑和不被理解,艰难走到了梦想的目的地呢?这个微电影的名字,就是为了感谢MIUI论坛上最初的那100名用户,他们认可小米的梦想,小米把他们称为梦想赞助商。他们的名字,被小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永远铭记。

2013年,小米的估值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国际资本的身影越来越多,这让很多媒体认为,小米有勇气很快进军海外市场,投资中的国际背景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高通中国是在小米成立一年后投资小米的,至今这都是高通非常成功的一个手笔。

舒赫是一个小镇上追逐赛车梦的普通年轻人,当他说出自己的梦想时,外人的轻视不屑、对手无情的嘲讽一并涌来,但是他毫不气馁,在自己的努力与朋友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向赛场。在这个过程中,舒赫把所有支持他梦想的人的姓名,都倔强地写在了一辆改装车的车身上,让这些力量化作自己继续向前的勇气,一路陪伴他最终走到赛车现场。而电影中这些被写在车身上的名字,其实就是MIUI最早的100名用户。

DST基金的尤里·米纳尔也是雷军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在中国,尤里已经投资了阿里巴巴、京东、滴滴打车、今日头条、陌陌等企业,在他的眼中,小米和这些创新型企业一样,潜力无限。因此,10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由DST基金独家投资。

2013年1月,MIUI全球联网用户突破1000万,在2013年的米粉节上,小米制作了一部名为《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微电影。这部微电影的调性与其说像一部商业电影,不如说更像一部文艺片。它讲述的是一个小镇青年屡遭质疑,却顽强地坚持赛车梦想的故事。

小米的成绩单也确实显示出了这样的潜力。小米科技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小米科技的营收约为265.83亿元,净利润约为3.47亿元。而在2012年,小米的营业收入还只有126亿元,一年时间增长了110%。

现场的米粉一直伴随着数字的跳动欢呼和尖叫,整个6分05秒,现场沸腾不已。在时间定格的那一刻,台下的黎万强激动地站了起来,在空中挥了挥拳头。还有什么语言可以比亲眼所见更有说服力呢?一切猜疑、诋毁都成了浮云。黎万强一直是个非常感性的人,这个阶段,他把生命中所有的感情和感性,都奉献给了他参与创办的这家公司——小米。

2013年末,发生了一件极具娱乐性质的事件,那就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打了一个著名的赌。雷军说,5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的话,董明珠就输给他一块钱;而董明珠当场表示,她不要一块钱,要赌就赌10个亿。

当雷军启动10万部手机在线销售的瞬间,负责后台支持的王海洲吓坏了,他后来形容当时的情形简直是“惊心动魄”。雷军在台上宣布开放购买之后,大屏幕上的销售数字有十几秒钟的时间竟然纹丝不动,这让全场陷入了短暂的尴尬。十几秒钟之后,销售数字终于开始向上滚动,技术团队这才松了一口气。王海洲后来回忆,其实用户进入下单页面后,需要十几秒的时间来填写姓名、地址和电话,然后完成支付,这一系列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正是这个时间,造成了大屏幕上的数字短暂停滞。而数字一经滚动,就是连续不断的,最终,10万部合约机售完时间定格在6分05秒。

其实,这场赌约是主办方出于节目效果而增加的一个临时互动。董明珠在央视舞台上即兴提出了10亿这个数字。这让雷军有一点意外,但是他的内心并无惧怕。

那一天,小米在现场还做了一个惊险动作——现场直播10万部小米电信合约机的开放购买。小米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真相来得更猛烈一些。此前,总是有人质疑小米销量的真实性,认为抢购行为是提前策划的,一切都是为了制造效果而特意营造的氛围,这甚至让黎万强一着急晒出了小米公司的支付宝余额。而这一次,小米想让大家眼见为实。

虽然格力电器当时的营业收入有1200亿元,小米只有200多亿元,两者几乎相差6倍,但是雷军坚信,以小米的成长性来看,将来一定可以赶超格力。另外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和行业增长的速度,也给了雷军相当大的信心。2013年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0亿部,同比增长38.4%,而中国的智能手机更是同比增长84%,达到3.5亿部。

他收藏了几乎小米所有的产品和配件,甚至一度表示,如果小米未来出女士内衣,他也会购买。购买这些宝贝对他来说已经超出了使用的需要,是由喜爱而来的收藏之乐。

新经济的活力已经明确地显现出来,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的激活效应更是明显。李开复在《AI·未来》一书中说:“网络公司的竞争就像赛跑一样,各方大致处于相邻的跑道上,美国稍微领先中国。但是到了2013年左右,中国的创业者不再跟着美国公司的脚步前进,也不再一味模仿,而是开始研发硅谷没有的产品服务。以往分析师常用类比词来描述中国公司,比如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Twitter,但是现在这样的类比不再合适,因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平行宇宙。”

Gage是一名非常忠实的米粉,他说:“我在论坛里待着的时间自己都难以计算,粗略地算来,比上班的时间都要长。为什么会喜欢小米呢?也许是因为小米手机的性能和外观,也许是因为MIUI使用便捷,也许是在论坛上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每一点,都让我对小米的产品爱不释手。”

因为董明珠和雷军都是话题人物,两人又是在观众覆盖面极广的直播节目中制造了一个劲爆话题,因此这个赌约立即传遍了大江南北,并且在之后5年里,甚至一直到今天,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雷军风趣地对这个发型进行了点评:“虽然很想剃一个这样的发型,但是一直没有这样的勇气。”

这个赌约看上去很欢乐,但内核却很严肃。它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是:究竟是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模式更有优势,还是以小米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的轻资产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更有未来。这两种商业模式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企业发展的道路之争。

为了制造专业的夜店效果,即便是晚上11点才下班,黎万强也拽上一堆人去MIX夜店观摩学习其灯光效果。回来之后,他对原有的会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不但把椅子全部撤掉,让创始人和米粉们一律站着,还引入了现场DJ。一切都充满了年轻的元素。小米相信,米粉本身就是年轻的,就是热烈的、摇滚的,就是最酷的代名词,因此这一天,必须去除一切古板,做到极致酷炫。而米粉们也不负众望,把最狂热欢乐的一天,反馈给了小米。一名来自深圳名叫Gage的资深米粉甚至让雷军都“自愧不如”,他以自己专业的视角设计了一款回头率极高的发型——MI字LOGO发型。这一举动,一时间让他在米粉当中声名大噪。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发人们巨大的兴趣,是因为人们明白,新技术对传统世界的颠覆已经越来越迅速。电话的普及率从10%上升到40%用了39年的时间,移动电话达到同样的普及率只用了6年,而智能手机仅仅用了3年。[3]商业格局更替似乎也只在朝夕之间,QQ聚集5亿用户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到了2013年年底,刚刚诞生3年的微信,月活用户数已经达到3.55亿。身处这样的时代,企业的发展逻辑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一次,人们是聚集在一个布置成夜店风格的大会场里欢聚的。没有人能够想到,公司性的活动可以做成如同夜店蹦迪一样简单自由的风格,但又充满了浪漫随意。现场音量奇大地播放着崔健的老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会场空间的前部有一个11米宽的巨大屏幕,整个会场布满绚丽的霓虹射灯,所有人都穿着橙色的T恤打造出一个橙色海洋。这一切都发生在798艺术区第一车间那工业味十足的空间里,人们随着音乐自由地摇摆着身体。

营收仅为格力1/6的小米,能够加入这个赌约本身,就已经代表了人们对于创新型企业的一种期待。

2012年4月6日,是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两周年的日子。2012年3月23日,市场团队一直到凌晨三点还在商讨怎么搞一个庆祝活动。几个人最初想围绕小米诞生两周年做一场小米电信合约机的盛大发布会。但是,大家觉得这似乎还远远不够。夜至深处,黎万强从椅子上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喃喃自语道:“就这样定了吧,我们就做一个米粉节,让大家一起嗨一嗨,米粉才是我们公司的真心英雄。”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个流行缩写词能够刻画企业家们面临的机遇与动荡——VU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动荡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4]

可以说,MIUI通过技术论坛和生活论坛的方式,黏合了大量对奇酷有趣生活方式感兴趣的年轻人。而小米也通过产品和论坛,向米粉真切地传递了自己的情感。

而一切的可能性,都饱含于这些机遇与动荡中。

小米的粉丝们可以在新演化出来的酷玩帮、摄影组等板块一起讨论新奇的生活方式,交流摄影技巧,还可以在各地的同城会见面交流。这样的同城会,一年能有几百场,其中很多都是米粉们自发组织的。很多时候,小米员工也会带着米粉们最爱的F码翩然而至,引发一阵阵欢乐的潮水。当时的小米9号员工李明,甚至还带着一个外号叫陆柒柒的员工,做出了一份叫作《爆米花》的杂志,这份杂志让米粉们登上了封面,拥有了平日只有明星才有的待遇。在小米人的心中,米粉才是他们的真心英雄。

[1] DOA(deadon arrival),指到货即损或开箱即损。

小米手机的强劲销售,也给MIUI系统持续不断地带来了新的用户。而本来针对发烧友的MIUI论坛,此时也开始有了偏生活化的色彩。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通过小米社区和其他用户认识、互动,这里越来越像一个人们热络联系的熟人社区,人们在不同的板块交流互动,MIUI论坛每天都创造出后台肉眼可见的活跃度。

[2] DAP(deadafterpurchase),指在最终用户自购买之日起15日内所出现的“三包”规定性能故障范围内的机器。

这个时期的小米手机有两个销售渠道,一个是互联网渠道,另一个是运营商渠道。前者占据销售总量的70%,后者占据30%。运营商渠道是传统渠道,小米选择了一家全国代理商来全权负责。虽然小米是贴近成本定价,理论上不可能给代理商正常的利润空间,但是林斌发现,尽管只有2%~3%的折扣,代理商也非常热情。这是因为,当时运营商在各地都提供大量的价格补贴,他们拿到小米手机后,可以通过合约机的方式把它们销售出去,也非常抢手。这是早期小米除了互联网渠道以外,在线下销售渠道上唯一的探索。

[3] 王德培.中国经济2020:百年一遇之大变局[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

时至今日,小米手机2在小米人心中都是“一代神机”。从2012年8月到2013年年末,它的生命周期之长,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这是一部再次为发烧而生的手机,各种参数依然强大,它的硬件配置也让其成为当时全球性能最强大的手机之一。尽管小米手机2没有做任何营销,但依然引发了人们的热烈反应。

[4] 陈春花,廖建文.数字化时代企业生存之道[J].哈佛商业评论.2017(10).

小米模式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