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

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一点终身未改。

她出生于1911年,经历过硝烟四起、颠沛流离,见过世间无数悲惨、肮脏、残忍、不公之事,然而,她始终可以在世事变幻里泰然伫立,只因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她虽是旧时代的人,但始终与旧式女子的柔顺挨不着边——长大后,与同时代的女性不同,她自己选择了职业与丈夫;即便在上海沦陷之际,他们的生活陷入无比困顿的状态,她也不愿应恩师的邀请去当中学校长。

这样的她不由得让人感叹,有些人在岁月的磨砺里,可以像极了陈年佳酿,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她,这个经历过一百多年无情而漫长岁月的人,会让人忘掉时间的残酷,更会让人感叹在她身上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是她的优雅魅力。那么多年里,无论经历了什么,她总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在岁月的光影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温暖……

有人曾如此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在曾经的“我们仨”住过的房子里,她每日独自沉浸于整理钱锺书的学术著作和遗物,或创作自己的作品,所谓的“笔耕不辍”就是她这般,所谓的“修篱种菊”也是她这样。

杨绛的一生确实是这样磨炼过来的。

那时的她101岁,生活在北京一个叫三里河的地方,在一处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里,她的家是几百户人家中唯一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她说:“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以如此心态栖身于此的她让大家看到了无限活着的美好。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走完自己的百年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我想,她之后,无人可担当这美誉。也有人在采访她之后,如此感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的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她时常也这么说。

她最爱的、爱她最深的那个人曾经给予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其实,早在钱锺书生病的日子里,杨绛就希望自己这堆火萎谢了。如今,她的责任尽完了,独我的现场也早打扫干净了。她真的累了,她想要找她的阿瑗和锺书去了。

作为著名女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的她,她那跨越百年的人生是当今流传的“鸡汤文”所无法企及的。她的丰盈、淡泊使得她一百多年的岁月风尘都难掩她的风华。

也好,缺少了两人的孤清岁月,再坚忍也是凄凉。寻找他们俩的路途,会再现“我们仨”的温暖。

在百岁之际,她曾在自己的散文集里说自己的一辈子“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而于我们世人,纵然她已远去,她的深情和优雅则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且生生不息。

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