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相信像费曼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是一些非常古板的人,是最能够忍受命令和规矩的好孩子,对枯燥乏味有免疫力。费曼的故事证明这种看法刚好与事实相反。头脑正如你的宠物狗,渴望充足的活动;并不出于现实目的地使用你的头脑,它就会成为一条活蹦乱跳的狗,那就是一种玩儿。许多人误以为无所事事、闲着发呆是一种福分,而不曾意识到那是一种扼杀生命力的苦刑。在一定程度之内,成就一件事情可能获得的快乐,与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大小成正比。由于科学是一件需要花费巨大脑力的事情,那么它可能带来的快乐也同样巨大。
我甚至认为,全部的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其他一切创造了伟业的人,或许都是玩出来的吧。你想必还听说过牛顿曾经把怀表当鸡蛋煮了,爱迪生曾经忘记了婚礼。只有那些在外头玩得流连忘返的儿童,才有可能犯下这种错误。这些作为玩家的大科学家和我们这些贪玩的人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他们的玩意儿碰巧对文明发展有益;而我们却是空玩一场。
我们天生具有费曼的资质。我们本来对书本和自然天生具有大科学家的那种好奇心。如若不信,你就观察那些才来人世不久的小孩儿。他们喜欢图画和书本,瞪着好奇的大眼,专注地观察这个新奇的世界。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儿童怎么可能如此迅速地就掌握一门语言。一旦听说了“为什么”这个词儿,他们就不停地问“为什么”;他们的问题,只有最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才能够提得出来,把个无知的父母问得恼羞成怒。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想知道的,是这个人是如何努力工作才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可是,费曼或许早就料到了这一点,而他偏偏不喜欢做你能够预料到的事情,所以他就没有在这个方面花费太多的笔墨,却对他的那些恶作剧啊、打鼓啊、在赌城的荒唐事儿啊,讲个不亦乐乎。仔细想来,他仍然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起码他这个诺贝尔奖,是玩出来的。
可是,一旦我们进了学校,这种蔑视一切成见的好奇心,很快就消失殆尽。学校,本来应该是一个教人喜欢书本的地方,一个鼓励好奇心的地方;可是,我们的学校把书本用做刑具,以羞辱和惩罚来“鞭策”学生,它要求我们像计算机那样记住东西,它以刁钻古怪的考题打击我们的自信,它敌视独立思考,结果它变成了一个消灭好奇心的屠宰场。那些讨厌教育的教育家,还要把许多可怕的色彩涂抹在学习这件本为乐事的事情上,好像有的女人把辣椒或墨水涂在乳头上迫使孩子断奶似的;他们说,你必须“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像他们不把学生吓晕,就心有不甘似的。在他们看来,教育和科学研究本身是苦事,其价值在于它可能带来的实际利益,(这种卑琐的市侩习气!)因此使学生受苦,就理所当然,却不相信爱因斯坦的话:“学习是一种难得的乐事。”呜呼,这种短视的实用主义,至今仍然是统治我们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指针。
《别逗了,费曼先生!》现在翻译完了。我在想象,亲爱的读者,在你掩卷之际,我们是否会有相似的感受。
如何重建我们的教育哲学和制度,需要我们好好思考。这本书将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家提供一个生动的案例。费曼甚至专门谈到了教育的问题。他在书中对巴西教育的描绘和批评,要是放在中国教育体制的名下,不也很合适吗?
2005年3月5日
或许你觉得费曼这个人太过散漫,有时荒唐——但这是一种错觉。他实际上是一束激光;我们在书里看到的许多故事,不过是这束激光在燃烧钢板时飞溅出的火花。他在评审课本的时候,必得一本一本亲自看。他在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如此不肯通融地与俗见作对。他对科学的正直品格提出的要求,使人肃然起敬。在此,你将会发现真人和俗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俗人的正经事,在真人的眼中,是荒唐的闹剧;俗人认为可以马虎通融的事情,真人挺直了脊梁骨,分毫不让。费曼之所以毫无顾忌地讲述那些荒唐事,明显地是对伪君子们的嘲弄。他无意要你认可他做的一切事情;他仅仅是以极端的方式,要求你正直而真实。他对皇家不恭敬,不意味着他认为诺贝尔奖本身没有价值。他难以忍受的是附着在这个奖金之上的许许多多俗人俗事。这是一种神人般的高傲姿态。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人格和事业尊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与此相比,皇帝何足挂齿!你想必也能意识到,使他的生命如此灿烂的,是他最喜欢玩的一个东西,那就是科学。费曼这个人,有名士风度——不对,他是个英雄!却又是这么个可爱的英雄!
济南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这是一本好书,它使我神思飞扬,它是一场精神的狂欢节。我真希望自己能像费曼这样,活得如此愉快,如此自由,如此饱满!年轻的读者,尽情吸收费曼的精神和灵性吧!为了成就一个伟大的人格,找一件真有意思的玩具,比方说科学,尽情玩吧!
王祖哲
我必须感谢我的朋友,山东大学外语学院的李绍明教授,一个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翻译家,他阅读了全部的译稿,指出了四十多处败笔!同样的谢忱送给我的编辑吴炜女士,若无她的严格要求,我必定在许多地方贻笑大方。本书当中必定仍然存在不少缺憾,那要归咎于我自己的冥顽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