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比尔·盖茨传 > 第七章 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

第七章 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

此外,对于部门之间的合作,微软也非常注重。每个月合作的部分都要碰头,讨论合作细节,并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来促使产品的不断更新。对待客户,微软同样强调合作精神,为建立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微软要求微软员工必须聆听客户的意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的同时,团队合作成为了微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他们共同为微软的发展齐心努力,微软会努力消除不同等级间的隔膜——除了采用无差别的办公环境外,在微软新员工一进公司后,就会有老员工带领你尽快掌握业务技术、熟悉公司环境、如何为人处世、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等,而且随着你的成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老师来帮助你成长。比尔·盖茨和高层们对团队合作精神都十分看重,因为只有互助互动、互励互补的团队才能保证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团结一致,直至最后取得胜利。正是通过奖惩的方法来激励员工进行合作,才使得微软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在管理方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防止公司官僚主义的滋生和出现,至今微软都没有为公司的管理层设置专门的停车位和休息室,而且每个人都是自己接听电话,自己写备忘录。如果一个工作需要三个人,微软一定只会派两个,以让他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做最重要的工作。如此一来,微软绝不会出现闲置人员和对公司没有贡献的人员。

有一名记者曾问比尔·盖茨:“你们是如何判断员工的成绩的?”盖茨说:“在微软,我们凭借员工的业绩而不是职务来评价员工的地位和贡献。谁做出业绩,谁就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和尊重,成为他人的榜样。”记者接着问:“那么一个员工如果被降职,是否会觉得丢脸?”盖茨回答说:“在微软,员工看重的并不是职位,而是如何能够为公司作出贡献。一个技术顶尖的人才,他可能并不担任管理工作,只是一个管理十几个人的技术主管。”

在微软大约有1/4的员工属于合同工,他们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这些合同工按照微软的规定不能在同一部门工作超过9个月,合同到期后他们必须等几个月才能接下一个合同,当然在他们中,一部分干得好的会转为微软的正式员工,还有一部分将被辞退。显然,这使得微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还能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

微软一方面采用高压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给予员工充分的物质福利。比尔·盖茨通过分明的赏罚制度,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努力工作,进而使微软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了软件行业的领头羊。

微软正是依靠其出色的管理制度,营造出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才吸引了大批杰出人士,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在微软,为微软服务。这不但让微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微软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让微软公司在竞争中能够持续地保证优势,进而让它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微软还为员工组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例如,各种体育竞赛,马拉松和橄榄球赛就是微软经常举行的比赛项目,获胜者将会得到优厚的奖品。微软还会举行大型的派对活动,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微软每隔一段时间还会举办各种音乐会,既有外来的专业人士,也有微软公司自己组织的业余交响乐团,而且每逢微软的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就会举行音乐会进行庆祝。

4.比尔·盖茨的投资和理财观念

如果对比尔·盖茨的财产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人们可以从中看出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到底有多么惊人。比尔·盖茨平均每一秒赚250美元,如果地上有500美元的话,比尔·盖茨是不会去捡的,因为在他弯腰捡钱的过程中要花费4秒钟,而这4秒钟他已经赚了双倍于它的金额。如果将盖茨的所有财产都换成一美元的钞票,把它们一张一张连接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往返14次;如果比尔·盖茨还能再活35年,要想在上天堂之前把所有的钱花完,每天至少需要花678万美元。

在微软,尤其是那些程序编写员,在工作紧张的时候,经常会没日没夜地工作。于是,微软公司为了缓解他们紧张的脑力劳动,给每个员工免费办了一张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卡,员工可以随时持卡到体育俱乐部里锻炼身体。

在比尔·盖茨成为亿万富翁后,他除了建设了自己的高科技豪宅之外,也有对艺术品收藏的爱好。比尔·盖茨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达·芬奇。比尔·盖茨认为,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才人物,他在多个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都超过了任何一个科学家。同时,达·芬奇还是一个画家和雕塑家,因此在比尔·盖茨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惊异和崇拜的人物。为此,比尔·盖茨花费了3080万美元的巨资买下了达·芬奇的珍贵手迹《雷西斯特抄本》,是由达·芬奇亲笔写的一本18页的笔记。此外,他还花了360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现实主义作家温斯洛·霍莫在一个世纪前创作的《迷失在大堤上》。可以说,这是他投资的另一个嗜好。

如果你在微软的园区漫步,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公司,因为其园区布置得特别像一个公园,而且在园区池塘边还可以看到有人在弹奏乐器,有人在聊天,池塘里还有野鸭在戏水,树林的枝头上不时的还有松鼠蹦来蹦去,偶尔你还会在园中林荫小道中看到几个慢跑者。微软公司在绿树环绕下,为员工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比尔·盖茨认为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会让员工有归属感。微软有个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得意地说:“在微软作为软件工程师,即使是新人,一上班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还将得到一切最好的东西,这是其他公司根本办不到的。”

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比尔·盖茨却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会让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有价值。一次盖茨同朋友驱车前往希尔顿酒店开会,可到酒店后,他们发现找不到车位,这时朋友就建议盖茨把车停到贵宾车位,而盖茨并不同意,他认为酒店的贵宾车位根本不值那么高昂的停车费用。当朋友提出为他付钱时,盖茨还是拒绝了,最终他也没把汽车停到贵宾车位上。在穿着方面盖茨更加随意,只要舒服就行了,并不管它到底是什么品牌。通常,他只有到正规场合才穿西装,其他时间都是休闲打扮,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比尔·盖茨是最有实力坐头等舱的,可是他一般都会选择坐经济舱。盖茨认为,既然头等舱和经济舱都能够同时到达目的地,为什么要坐头等舱而多花钱呢?正是因为比尔·盖茨懂得让钱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才使他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微软公司内每个程序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而且从任何一间办公室里都可以看到外面郁郁葱葱的树林。微软公司内部所有的电脑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可以随意进行内部通信。比尔·盖茨在管理方面事必亲躬——他经常通过网络直接与员工沟通,讨论问题或者下达命令,根本不需要经过层层传达。这样一来,盖茨和员工之间能够很快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计划,节省了传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尔·盖茨作为出色的商人,他知道如何才能把钱花在最适合的地方。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在有钱的时候肆意挥霍,在没钱的时候才知道节约。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让手中的每一分钱都充分发挥作用的,这使他们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盖茨还把节俭的传统带入了微软,在微软刚刚起步时,盖茨发现微软总裁维兰德把办公室装饰得十分气派,他十分生气——他担心如果在微软形成浪费的作风,将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即使在微软成为了跨国的大公司时,盖茨仍然对金钱精打细算,讲究花钱的实效性。

为了能留住人才,微软公司除了为员工提供较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外,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微软公司在搬迁到雷蒙德以后,为员工们建设了一座完整的工作社区。那里有一片1.6平方千米的绿化区,树木茂密,有池塘、喷水池、绿地,环境十分优美。在六年的时间里,微软共盖了22座楼房,整个建筑区形成了一个X形。在微软公司的园区内,为员工安装了篮球架、英式足球场、垒球场等,而且还有24小时服务的快餐店,并且免费提供软饮料。

比尔·盖茨在自己的财富随着微软的股票水涨船高之后,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富作一些投资。比尔·盖茨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卖掉手中的一部分股票,将所得来的钱用于投资。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比较侧重于与生物和医药相关的产业。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不选择计算机行业,我会选择什么领域呢?虽然我不能确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生物和医学方面总是能够强烈地吸引我。”

比尔·盖茨在员工执行工作时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例如,微软的那些程序编写员每天的工作时间是由自己来定的,有的可能早上8点就来上班,下午就走了,有的可能晚上9点才来到办公室,第二天清晨再下班。不仅如此,他们的办公室里还可以随意堆满自己喜爱的东西,例如动物标本、金鱼和各种各样的收藏品。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些编程员可以如此随便,微软会告诉你因为这有利于工作。因为在微软是靠工作的结果说话的,至于过程公司是不会干涉的。

其原因是,在童年时代比尔·盖茨对生物科学方面就有很大的兴趣爱好,而且比尔·盖茨的母亲正是由于癌症去世的,好友艾伦也是因为癌症而不得不离开微软公司的。所以,他在有了足够的财力可以投资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生物科技方面,希望能够推动癌症或其他疑难病症的治疗,而实际上在生物科技领域投资也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微软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脑力压榨机”,使得微软的员工工作压力非常大,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公司淘汰。

因此,比尔·盖茨在生物科技领域投下了的巨额资金,使他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最大个人投资者。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分为,纯粹投资、基金会、兴趣投资。纯粹投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一般是由投资顾问来进行操作;基金会也是由盖茨投资建立的,基金会一方面进行慈善捐献活动,例如为非洲儿童免费提供疫苗,为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援助建设等,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商业投资来使基金会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来维持基金会的发展;兴趣投资是指比尔·盖茨投资后会亲自参与董事会的各种决策活动,在困难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等。

3.微软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

在工作中,比尔·盖茨和普通员工一样,为了工作可以几天几夜不休息,而且他每周的工作时间基本都在60至80个小时左右,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正是在盖茨的带动下,微软所有的员工都非常努力地工作,而且经常会有人在周末还主动来公司工作。一个微软的员工曾说:“如果你成天看到老板在努力工作,你自己还好意思偷懒吗?”

在1990年的时候,一个由三个科学家建立的生物技术公司,请求比尔·盖茨为他们的公司投资,同时还想聘请盖茨做公司的董事。这个公司主要对癌症、关节炎等领域进行研究,并且这几位科学家曾经在医药产品上有过重要的发现。盖茨在仔细研究了他们的企划书后,向这家公司投下了500万美元,占该公司15%的股票份额。后来,这家生物技术公司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了。无疑,这项投资让比尔·盖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为使聚集到公司的精英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微软从1995年开始还为员工制作了“知识地图”,即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某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制成了地图的形式,成为了员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一个通道。当管理者需要为新方案建立团队时,就可以直接向“知识地图”这个系统咨询。

盖茨对于他的投资项目并不只是掏了钱就什么都不管了,他还经常参加这家生物公司的董事会议,而且在每次会议结束后,盖茨都会跟其他董事或高管讨论一些非常具体的内容。如果公司用一种药物作了临床试验而没有什么效果,比尔·盖茨一定会刨根问底儿,直到搞明白问题的原因为止。显然,这属于比尔·盖茨第三种方式的投资。

在微软任何员工都是靠业绩说话的,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员工就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回报,而且每个员工在微软都有机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挑战。在微软职务的升迁不是靠资历,而是靠员工的能力和业绩。如果你干得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就有可能成为你现在上级的上司。这不仅使得员工们全神贯注于他们的工作,还会尽一切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保住他们现有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相反,如果你在工作岗位上毫无贡献,公司就会重新对你的工作作出调整,甚至将你淘汰出局。

由于母亲的原因,比尔·盖茨常常为一些研制癌症的生物公司进行投资。比尔·盖茨曾经在西雅图遗产学公司购买了350万美元的股票,这家公司主要生产3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公司上市以后,比尔·盖茨的股票价值达到了2400万美元,升值了大约7倍。此外,比尔·盖茨还曾经用5000万美元购买了西雅图另外一家研究癌症和传染病的生物制药公司的优先股,而且盖茨的基金会还和这家公司合办了一个非营利机构,主要用于研究黑热病。

在微软公司一直保持着员工的固定淘汰率,如果微软的员工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就会失去工作。所以,在微软竞争无处不再,这让所有的员工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如果员工有出色的表现,公司就会给予实质的物质奖励。

除以上投资之外,比尔·盖茨还会为一些大学投资一些资金,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项目。但是比尔·盖茨绝不是那种随意投资的人,在投资之前他都会亲自去核实所要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微软实行的是高压管理风格——比尔·盖茨对员工的批评远远多于赞扬。比尔·盖茨对公司员工的工作期望都很高,因而员工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受到批评,有时盖茨甚至扬言要开除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员工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人评价盖茨的管理方式:“每个员工在微软都会被充分利用,直至榨不出一滴油为止,所以最后能够留在微软的都是那些适合微软发展的人才。”

华盛顿大学要创建一个分子生物系,好说服著名遗传学家利瑞·胡德来学校作研究和教学——胡德是一个研究人体基因方面的专家,他所作的研究可能会找到一些治疗恶性疾病的方法。

那么,微软公司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办法来激励人才的呢?在微软,公司的员工是可以拥有微软的股份的,还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而且在微软任职满一年的员工就拥有一定的股票买卖特权。微软公司员工拥有股票的比率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最高的。这样一来,微软就把公司的收益和员工的收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激励员工不断地去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而这也是微软为什么能够产生大量百万富翁的原因。虽然在软件行业技术人员有很大的流动性,但在微软,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低于美国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微软的很多重要的技术人员都是微软的股东,他们每年都会有股息分红,使他们不用为财务发愁。

于是,盖茨在准备为华盛顿大学投资帮助创建分子生物系之前,就专门研究过胡德的研究成果,还亲自和他见了面,并对相关方面进行了交谈。胡德说:“比尔·盖茨很早就清晰地意识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合,医学和生物学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和发展。比尔清楚地意识到它们融合的重要性,他不但在信息产业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他还希望在生物技术方面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微软公司正是通过这些措施,对应聘人员层层选拔,保证微软招聘到高素质、优秀的人才。为了招聘到微软需要的人才,在必要的时候比尔·盖茨会亲自参与到招聘中,来做说服工作。例如,他亲自说服罗兰·汉森来担任微软的营销部经理,亲自找到麦格雷戈,请求他到微软主管图形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等。其实,现实中很多公司并不真正重视那些有才干的员工,而比尔·盖茨在这方面却做得极为出色。因为他知道公司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员工的才能。为此,他经常从大学校园里招聘那些没有工作经验却非常有天赋的人才来微软工作。

除了生物医学之外,比尔·盖茨对太空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憧憬。为此,他和移动电话的开创者雷格·麦克合作,创建了泰勒迪克公司。目的是为了向太空发射288个低轨道地球通讯卫星,从而建立一个全世界范围的卫星通讯网络,为全世界的通讯提供服务。然而将近2000万美元一个通讯卫星的价格,就价值不菲,更何况要288个,这将是多么巨大数额的投资,而且结果如何,效益如何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可谓是高风险投资。显然,这需要多个投资人才能完成这个庞大的项目和计划。比尔·盖茨之所以给这个公司投资,是因为他觉得如果这个卫星网络能够建成,将会使全球的人,即使在偏远的没有通讯服务设施的地区都能通过卫星传输来进行通讯联络。也就是说,该项目如果建成,它将会把整个世界真正地联系在一起。

微软公司会从全方面来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专业基础、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面试者是否足够聪明,是所有考官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微软的面试中面试者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走到一条岔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时,前面有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中其中一个人永远说真话,另一个人永远说假话,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你并不知道,只许你问对其中一个人一句话,怎样才能知道你该往哪走?第二个问题,给你两条不规则的绳子,每条绳子的燃烧时间为1小时,请问你如何在45分钟内烧完这两条绳子。其实,考官问这一类问题并不是想得到“正确”答案,而是看应聘者是否有创造性及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然,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也可以向考官提问题,而且不管什么问题考官都会非常认真地回答。

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一般都采取分散投资,他的绝大多数财产仍在微软的股票上。剩下的钱除了投资上述的生物科技领域之外,他还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债券市场,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因为在股票下跌时,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投向债券方面,使得资金由股市流到债券市场,而政府的债券往往在这个时候会升值。比尔·盖茨这种多样化的投资,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下跌时所遭受的损失。

微软的用人制度非常严格,它使得微软能够招聘到全球的顶尖人才。微软公司每年都会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求职信。为了能从如此众多的求职者中发掘出最优秀的人才,微软公司采用了一对一面试的方式,不会让面试者同时面对一大堆考官,而是提供给面试者一长串考官的名单和面试的时间表。接着,每个考官会与面试者一对一地进行面试,每个考官都会有一套不同的侧重问题让面试者回答。这些考官会对面试者进行各种各样的提问,面试者必须连续几个小时回答不同考官提出的问题。这会让面试者在接连几个小时中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在面试者转身离去后,每个考官都会把对面试者的考核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立即发给其他考官,使下一个考官在对面试者考试前就能事先了解面试者的表现。一般来说,面试者见到的考官越多,应聘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在重工业方面比尔·盖茨也有所涉足,他投资的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就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让比尔·盖茨的股票升值了近30%。比尔·盖茨在公用事业方面也投资了电力公司和天然气公司,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公用服务公司。盖茨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他在旧经济方面的投资,还在1995年专门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由华尔街颇有眼光的经纪人迈克尔·拉森管理。该公司除了在法律规定的要求下公开公司的一些项目外,其他的具体情况很少向公众透露,是一家运作十分保密的公司。

2.管理制胜是成功的第一法宝

可以说,微软的成功与比尔·盖茨的独特管理风格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盖茨能够聚集世界上大批的精英分子,并且让他们各自能够在微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微软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才使得微软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公司。

对于股票的投资,比尔·盖茨一般都是在股票价格处于低位时买进,经常收购一些价格已经跌到很低的股票,等股票上涨后再把它抛售出去。比尔·盖茨在投资方面大多会从长远目标考虑,一般会投资一些有着广阔前景的公司。为了达到投资的均衡,比尔·盖茨不会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去,正如盖茨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已经涨得很高的科技股上面。

所以,微软根据市场的变化以高效的开发团队和良好的营销策略相结合,一直保持着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通过公司的新陈代谢机制,总是让产品及时地更新换代,进而使竞争对手没有机会对微软的垄断地位造成威胁。

5.不满足于现状,凡事都要做到最好

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微软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竞争,而比尔·盖茨的人生信条就是在任何事情上要做就做第一,绝不屈居第二,否则不如不做。因而,盖茨在微软公司涉及的软件领域中,都要争当第一。

在任何一个市场领域都存在着竞争,比尔·盖茨认为企业除了技术上要领先于对手之外,企业成功的关键更在于谁能够最终赢得顾客的信赖,实现商品到资本的转换。在比尔·盖茨看来谁先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且能够迅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率先推出顾客需要的新产品,那么谁就能取得胜利。

比尔·盖茨在最初创业时,就有让微软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的打算。争强好胜的性格使得比尔·盖茨把微软公司推到了软件竞争的前沿,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建立的DOS系统,就成为了当时操作系统的标准。这让微软抓住了软件行业的命脉,使得其他软件厂家要想开发任何应用软件都要基于微软的操作平台。而且,微软凭借着它在操作系统上所占的统治地位,不断地开发其他新的产品,并通过捆绑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将新开发的产品也推上了市场主流,直至打败同一领域的竞争者,成为行业的标准。可以说,微软公司的竞争策略就是要百分之百完全占领市场。因为只有这样做微软才能长期地占有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行销自己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

由此可见,微软的成功在于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注重收集市场的信息材料,听取用户或顾客的意见,能够把握住市场和顾客的需要。

在微软创建的30多年中,它一直在软件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是软件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可以说,这和盖茨对计算机产业有长远的眼光是分不开的。他在1995撰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对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而且他预测的大部分内容在现今社会已经成为现实。由此可以看出,盖茨对市场和科技都具有极其敏锐的目光。

微软还和英特尔公司结盟。由于两个企业一个是软件行业的霸主,一个是硬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所以使得两个公司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推进,共同发展。虽然二者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摩擦和矛盾,但是他们的产品却成为了软硬件厂商共同信赖的国际标准。

比尔·盖茨从来都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认为一个公司如果在做出一点成绩后,就满足于现状,停止创新,那么这家公司面临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所淘汰。微软从创建之初发展到现在,正是凭借着他在软件领域的不断创新发展,开发出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产品,才使他能够占领绝大部分市场,成为软件行业的第一名。即使比尔·盖茨有时在落后于其他对手的情况下,他也会想办法弄清楚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其优势方面,比尔·盖茨会比他们做得更好;针对其劣势方面,比尔·盖茨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对方打垮,即使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例如,他通过宣传战成功地把Visicorp公司的Vision软件挤出了市场。而在网络浏览器方面,比尔·盖茨也是在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通过免费赠送和利用自己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与操作系统实行捆绑,使得微软成功地把已占浏览器绝大部分市场的网景公司打得落花流水,让微软开发的IE产品成为了市场主导。可以说,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中,就是一只豺狼进入了羊群中,所到之处无不是赶尽杀绝,不惜利用一切手段使自己成为行业的霸主。这让同行业的软件商对微软又恨又怕,但是要开发软件却又离不开它,进而使得硅谷出现了专门对付微软的团体组织。而这也是导致微软在垄断官司方面,总是纠缠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微软还在网络游戏方面有所涉足,开发出了射击类、角色扮演、策略性和大型在线游戏等。在2001年以后微软进入了一直由索尼和任天堂公司为主导的游戏终端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计算机行业,比尔·盖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在指责微软利用其垄断地位破坏了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微软在技术方面确实有领先于他人之处,虽然有些时候微软的产品是建立在他人的成果上的,但是创新却是微软的第一目标。比尔·盖茨认为要想在飞速发展的市场中保持不败的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而微软正是凭借着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管理上的不断改革,才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近年来移动通信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并且逐渐开发出了工作、娱乐、上网等多项功能。而微软在此领域也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并在这一领域进行不断的研发,并开发出了手机版的视窗系统。

比尔·盖茨在面对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计算机行业时,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微软公司总是领先于对手一步。在比尔·盖茨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的同时,就已经意识到操作系统对于计算机市场和公司的前途的重要性了。因而,为了能使MS—DOS系统成为微型计算机行业的标准操作系统,他努力说服IBM将操作系统设计为开放型。因为这样便于人们为其设计软件程序,有助于DOS操作系统的市场推广。在比尔·盖茨的极力劝说下,IBM公司一改往日保密的做法,对个人电脑采用了开放式的系统设计。这使得微软公司一箭双雕,一方面借助IBM的个人计算机扩大了微软操作系统的市场,另一方面还让微软的软件产品成为了计算机软件工业的使用标准,进而让微软公司成功的垄断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市场。

在市场方面,微软公司能够敏锐地对待市场的发展变化,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尔·盖茨总能迅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并且凭借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人力资源抢占先机。除了在微软的视窗系统和IE浏览器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微软公司反应之迅速外,在互联网这一领域,人们也可以看出微软的反应之迅速——在发现门户网站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后,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战略方针。微软公司开始与雅虎等美国著名网站展开了艰难的竞争,后来微软发现了一条更容易让自己获得成功的渠道,那就是通过MSN推出网络在线服务。这成为了微软在网络产品中的主打品牌,后来微软将收购的Hotmail也并入了MSN的服务系统平台,在1999年推出了即时信息服务,并和易趣合作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网络服务平台,而且在Google引擎搜索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微软再次把目光投入到了互联网搜索领域,开始推出高模仿版本的MSN搜索引擎,并决定在此基础上开发第二代搜索产品,与Google进行对抗和竞争。

盖茨为了让微软公司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他将技术部和市场部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市场部会及时向技术部反应市场的发展动态,使得技术部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来制定自己的开发研制计划,而技术部在研究出新技术的情况下,成果很快就会被交到市场部,让市场部检验该产品是否符合微软的发展需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快,微软公司就会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宣传营销活动,以让微软的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微软在发展过程中也像其他公司一样有过困惑,而且微软在开发出新产品时也有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通常,这时候微软就会对自己的产品和运作方式进行反思——到底是产品不好还是其他的原因呢?经过调查微软发现,通常并不是产品的技术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倾听客户的声音。于是,微软便对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目的是为了能和客户的需要更加贴近。微软通过不断走访客户,进行市场调查,询问顾客喜欢使用哪个公司的产品,以及这些公司的产品的优缺点是什么,进而使得微软能够知己知彼,能够清楚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到底在那里。微软在积极听取了大量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后,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进而使之符合了顾客的要求和需要。

在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和办公室软件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微软不断寻求新的收益来源。比尔·盖茨认为,微软公司要做的两件事情就是满足用户现在的需要和满足用户未来的需要。为此微软公司将公司的研发部门分为了两类,一类主管科研,主要进行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的科研项目,作到长期投资;一类主管开发,产品开发工作更多地着重于考虑眼前的利益,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为其制订了不同的考评标准和制度。他们之间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但是两个部门之间也建立沟通渠道,而且两个部门的人才也可以相互流动。

微软公司在第一年举办这个活动时就收到了大约两千份孩子们写的作品。微软公司果真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发现了不少值得大人深思的作品。于是,他们把这些文章写得好的孩子请到微软公司总部,和比尔·盖茨见面,然后大家坐在一起畅谈对未来的各种幻想,提出自己对微软产品的某些意见,而这些都会得到微软公司的重视。因为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将会成为微软主要的潜在用户。通过了解这些孩子对电脑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概了解电脑产品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微软制订未来的发展战略,开发出符合孩子们心理需求的电脑。而且,他们在作文中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对软件工程师有所启示。

例如,在IE占领市场后,微软很快开发出了MSN,即通讯、搜索、门户网站为一身的新产品。2004年微软和苹果公司在音乐下载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人预计微软将会彻底打破苹果公司的垄断地位,因为微软可以凭借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优势,不断地向软件市场全面扩张。

比尔·盖茨为了预测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还通过每年举办儿童征文比赛活动,来帮助微软制订未来的发展战略。征文对象的年龄设在9岁至12岁之间,作文的题目就是让孩子描写心目中最理想的电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微软公司承诺,所有文章写得好的孩子,都可以获得一份丰厚的奖品,并且还有机会被邀请到微软公司总部进行参观,甚至还能和比尔·盖茨见面。

微软公司不只通过自己本公司来开发新产品,还会通过收购的办法,让自己拥有最新的软件。但是收购完后,比尔·盖茨不会直接使用这些软件,而是会在其基础上重新开发。例如,盖茨通过收购的方式,让微软拥有了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商业应用软件,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更具亲和力和灵活性的商务软件。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微软公司经常会把几种技术综合在一起进行创新。此外,比尔·盖茨还会通过网罗天下的杰出人才,为微软的创新增添新的活力,而且微软还会鼓励员工为创新冒险。通常,只要员工有某个新的想法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可以向微软申请经费。即使失败了,只要找出原因,换个方向继续开发,也不会遭到非议。可以说,正是微软拥有如此宽松的工作环境,才吸引了世界上大批的杰出创新人才为微软努力工作。

微软虽然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创新确立了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但是他的垄断竞争方式却遭到了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反对,并且不断因此遭到诉讼。为了能摆脱这种困境,比尔·盖茨只得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让自己的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

比尔·盖茨认为,人类无限的想象力是微软不断开发新的软件产品的源动力。当他们发现让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一台电脑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时,他们就开始思索其他的目标和出路,同时他们还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希望能从中发现更多的机会。

在Windows 95成功地占领了操作市场以后,比尔·盖茨又推出了Windows 98、Windows XP系列,而且每一个版本都会不断地加入新的技术支持,使得微软的产品即使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发生激烈竞争,也能存活下来。在计算机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微软在创业初期也是依靠为其他大公司提供软件产品而生存的。当比尔·盖茨发现计算机界的两大巨头IBM和苹果公司都在为自己的计算机开发软件时,比尔·盖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一旦这些大公司开发出更好的软件,就会解除与微软的合作。于是,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的标准,比尔·盖茨总是带领着微软的员工争分夺秒地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工作,以保证微软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正是比尔·盖茨基于落后就将被淘汰的想法,因此他对人才的网罗一向不惜重金,进而使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计算机行业的每一次技术创新,然后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最新产品。

例如,2000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曾经预言平板电脑在未来将会取代笔记本电脑,为计算机行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而2002年,微软公司就提出了平板电脑的概念。在当时微软超前于市场的技术理念因尚未培养起用户的消费习惯,使得平板电脑并没有引起当时主流市场的注意。直到2010年,各大电脑厂家才纷纷推出平板电脑产品,开始冲击传统的计算机市场。

不仅如此,盖茨在产品促销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每次他都能够通过一系列促销活动成功地吸引到顾客的眼球。

通过微软提出的平板电脑的概念产品可以看出,平板电脑是一款小到足可放在女士手提袋里的电脑。一般采用小于10.4英寸的液晶屏幕,没有键盘,也无需像笔记本一样打开,直接在屏幕上通过触摸识别进行操作的一种计算机。它不但拥有电脑的所有功能,还具有手写或语音输入功能,而且在便携性和移动性上比笔记本更胜一筹,被称为是笔记本电脑的终结者。

比尔·盖茨为了能够让微软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从来都不会满足于现状。在推出视窗图形操作系统Windows 1.0和Windows 2.0版本后,虽然技术的不成熟并没有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盖茨认定了这将是计算机软件的必然发展趋势,于是他加大了对视窗操作系统的投入,对视窗操作系统进行了很大的改造,终于在1995年推出了Windows 95,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微软占领了以Windows 95为主导的图形操作系统。

不只在平板电脑方面微软公司有着超强的预见性,其开发人员还在研制比现在功能更加强大的数码笔,使它能够像普通笔一样在任何介质上书写文字、数据及绘画,并且能够将内容储存在其中,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将内容传到电脑上去,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更加简单便捷的交流。

比尔·盖茨曾经在读完英国的某个研究小组写的《我们能否扫除互联网蠕虫》的报告中描写的一种可能会对互联网蠕虫病毒代码有效制止的新方法后,立刻将自己对这个报告的评价连同报告原文发给了微软的员工。在给微软高管的电子邮件中比尔·盖茨写道:“这个办法简直是太棒了,如果没有任何漏洞的话,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实施。”

在微软的研究院中你可以看到各种神奇的东西,其中很多都是你想象不到的高科技产品,而且这些新概念产品可能会在几年之后就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其实,微软研究院就是凭借着一批绝顶聪明的科学家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产品为微软铸造了牢固的防线,使微软在计算机领域永远保持着领先地位。

比尔·盖茨平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计算机发展趋势、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内容,也有互联网、数码相机等高新科技或其他方面的知识。由于他能在一些报告、书刊中学到最新的知识,所以能够一直在微软所涉及的领域内保持着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超前的竞争意识。

微软公司的开发策略是占领一切相关产品的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通用软件,让任何软件的开发都要基于微软的平台上进行。

在思考的这一段时间内,比尔·盖茨保持着惊人的读书效率。他在一周之内曾经看过112份研究报告,并且每一份报告上比尔·盖茨都留下了自己的评语和注解,甚至有时他还能看完十几本书。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他阅读过的研究论文,还是商业记录或者是图书,他都能够过目不忘,甚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还能完整地回忆出其中的细节。

微软把国内企业管理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企业中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由一个人说了算;第二种是,企业把决策者的想法变成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第三种是,依靠企业文化进行管理,要求员工对工作要有激情和责任感。

可以说,盖茨从来不放弃任何可以发展自己的机会。他经常利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思考,来整理自己的思路,而且这段时间他会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闭门谢客,静下心来研读一大堆研究报告或者相关书籍,思考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并把这一段时间的心得体会用在微软的发展中。

微软公司为了让员工能够持久地保持对工作产生激情,实施的是一种让员工主宰工作,而不是让工作主宰员工的工作方式。在微软,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而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彼此是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关系,并不存在什么等级观念。

1.比尔·盖茨是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天才类型的人物,他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和在数学上展露的天分以及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来的商业头脑和电脑天赋,并没有让他因此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

微软不仅能让每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情,享受工作的过程,并且能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让他们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而让他们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微软的管理者曾对员工说:“正是由于你们的工作,网络系统才能够正常的运作,公司才能够顺利的降低成本,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利润,让客户享受到高效的服务。你们每个人做的工作都很伟大!”通过对员工灌输英雄主义观念,让员工进入拯救者的角色,也是微软能够长久保持活力的一个因素。一个企业拥有了活力,员工才能产生工作激情,有了工作的激情员工才能将所做之事做得最好,而这正是微软和比尔·盖茨追求的最高境界。

软件行业从最初只有几百家的软件公司发展到现在几十万家的软件公司,产品已从单一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多样、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软件产品了。不管过去几十年软件行业怎么发展,比尔·盖茨始终带领着他的微软公司走在软件行业的前列,成为了整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微软公司从1975年成立至2010年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发展到现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供应商。可以说,微软公司从最初只有盖茨和艾伦两个员工发展为拥有6.4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达百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可谓是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的一个神话。那么,盖茨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他又有什么成功秘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