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原著小说 > 星际战争 > 第八章 周五夜晚

第八章 周五夜晚

一群心怀好奇之人徘徊于乔巴姆桥和霍斯尔桥上,显得焦躁不安。任凭人来人往,但人群始终没有散去。事后人们发现,有一两个爱冒险的家伙趁着夜色爬到离火星人很近的地方,不过他们再也没能回来,因为时不时会有一束光线掠过公地,如同军舰上的探照灯,但热射线会紧随其后。除此之外,空旷的公地万籁俱寂,荒无人烟。焦黑的尸体散乱地躺在公地上,在星空下搁置一宿,第二天也仍在那里。许多人听见沙坑里传来敲击声。

直至深夜时分,在沃金枢纽站仍有列车往来穿行,铁道上还有火车正在转轨。乘客们或下车或候车,一切都照常进行。有个从城里来的男孩在兜售刊有下午新闻的报纸,打破了史密斯书店的垄断经营。从车站那边传来车轮碰擦轨道的轰鸣声,夹杂着发动机刺耳的汽笛声,与人群中“火星人来了”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大约九点光景,兴奋的人群冲进车站,还带来不可思议的消息,但并未掀起任何波澜,人们只当是醉汉在胡言乱语。一列火车正疾速驶向伦敦,乘客们透过车窗向远处的黑暗张望,只看见霍斯尔的方向有一团异乎寻常的火光在摇曳,若隐若现。星辰之间闪过一道红光,笼罩在一片薄烟之中。然而,人们并未给予高度重视,至多以为是石楠树丛着火的缘故。唯有在公地的边缘地带才能感受到一丝骚动的迹象。沃金镇边界处,有六七栋别墅已深陷火海。三座小镇靠近公地一侧,家家户户都亮着灯,人们彻夜未眠。

现在你应该已大致掌握周五晚上的情况。整个事件的中心就是那个圆筒,它好似一根毒针,扎进我们古老地球的肌肤之中,但毒性尚未发作。在它周围是一片沉寂的公地,有些地方仍冒着青烟。隐约可见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横躺在公地各处,姿势极为扭曲。遍地都是燃烧着的灌木丛和树林。公地外围站着一群激动不安的人,烈火还未蔓延至更远处。在世界其他地方,生活的长河仍以其亘古不变的方式缓缓流淌。而那即将堵塞血脉、抑制神经、摧毁大脑的战争热症,尚处于潜伏阶段。

也许,村镇上已有一些街谈巷议,酒吧里也视其为最新热点话题。时不时有个报信人乃至后续事件的目击者,会引发围观骚动,有人叫喊一声,有人东奔西跑。但概而观之,人们日常工作、吃饭、饮酒、睡觉,仍沿袭千百年来的固有模式,仿佛天上根本就没有火星这颗行星似的。哪怕在沃金车站,或是霍斯尔、乔巴姆等地,情况也不例外。

整整一夜,火星人一刻不停地在敲打翻动,不眠不休,不知疲倦地调试着它们的机器,时不时会有一股白中泛绿的青烟升腾而起,飘向星空。

即便在五英里范围之内,绝大多数人也对此漠不关心。正如先前同我对话的那些男女,我已描述过他们的态度。整个地区每家每户吃喝如常,工人们下班后修葺花园,孩子们被哄上床睡觉,年轻人徜徉街巷谈情说爱,学生们端坐案前用功读书。

大约十一点钟,一支士兵连队穿过霍斯尔,沿着公地外围驻军,形成一道封锁线。不久,另一支连队穿过乔巴姆,在公地北侧部署阵营。英克曼军营的几位军官已于当天早些时候抵达公地,其中一位名叫伊顿的少校据悉已经失踪。午夜时分,该军团的上校赶到乔巴姆桥上,忙着向围观群众询问情况。军方显然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翌日上午的报纸会如是报道:十一时许,卡迪根军团一支轻骑兵中队,携带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并率领约四百名士兵,已从奥尔德肖特进军。

当晚在伦敦,可怜的安德森那封有关圆筒正被旋开的电报被判为谣言。他所在的晚报社来电向他求证此事,但并未收到回音——安德森已经遇难——于是决定不刊发号外。

午夜刚过不久,在沃金镇彻特西路上,围观人群看到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在西北方向的松树林中。只见流星曳着绿光,划过一道无声的光亮,如同夏日里的闪电。这是第二个圆筒。

那个周五发生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而在我看来,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一系列即将颠覆我们社会秩序的事件初见端倪之际,人们竟能照常生活得井然有序。倘若你在周五晚上拿出一副圆规,以五英里为半径,围绕沃金镇采沙场画一个圆,我敢保证,圆圈外绝没有一个人的情绪或习惯会因为火星人的降临而受到干扰,除非他们是斯滕特的家属,抑或那三四个骑车人的亲友,或与公地上死去的伦敦人沾亲带故。诚然,许多人都听说过圆筒之事,并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其轰动程度远不及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31]时那般强烈。

[31]1871年,英国军官乔治·彻斯尼(George Chesney)在政治杂志《布莱克伍德》(Blackwoods Magazine)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道廷之役》(The Battle of Dorking)的短篇小说,虚构了一场德国入侵英国的战争,标志着入侵文学(侵略小说)这一体裁的出现,在英国社会引起轰动。其背景是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以后,德意志统一并成为欧洲大陆的新霸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