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先生没理她,甚至视线都没从报纸上挪开一下。
“哎呀!多么可爱的客厅啊!我还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房间!妈妈,您想想,我上次离开后,这儿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呀!我一直都觉得这是个怡人的好地方。太太!”说着,她转向达什伍德太太,“您把房子布置得多漂亮啊!姐姐,你看,一切都是那么讨人喜欢!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一座房子。你难道不希望吗,帕尔默先生?”
“帕尔默先生没听到我的话,”她乐呵呵地说,“他有时候就是听不见。真可笑!”
帕尔默太太则与丈夫完全相反,天生热情活泼,自始至终都礼貌又开心。没等坐稳,她就开始对客厅和里面的每件陈设赞不绝口。
这事在达什伍德太太看来还真是稀奇。她可从来都不觉得对人简慢无礼有什么幽默感可言,禁不住讶异地看着帕尔默夫妇。
帕尔默太太比米德尔顿夫人小了好几岁,身上没有一处像她姐姐。她又矮又胖,长着一张非常好看的面孔,一脸愉悦的样子,看上去十分和善。她的举止远不如她姐姐那么优雅,但却讨人喜欢得多。她进屋时便笑吟吟的,在整个来访过程中一直都笑吟吟的—— 但有时候也会放声大笑—— 告辞时还是笑吟吟的。她丈夫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士,表情非常严肃,看样子比他妻子更时髦,也更理智,但没有他妻子那么爱讨好人,或者渴望被讨好。进屋子时便带着妄自尊大的神气,只是向女士们微微点了下头,什么话也没说,然后迅速把众人和房间扫视一圈,拿起桌上的一张报纸,一直看到离开的时候。
与此同时,詹宁斯太太又放开嗓子说起来。她接上刚才的话头,继续说他们头天晚上看到这对女儿女婿时多么惊讶,直到讲完所有细节才肯罢休。一想到当时大家吃惊的样子,帕尔默太太便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大家都反复表示了两三遍,说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惊喜。
詹宁斯太太还没唠叨完,埃莉诺就不得不转身去接待其他客人。米德尔顿夫人介绍了那两位初次见面的客人。达什伍德太太和玛格丽特这时也走下楼来。大家全都坐下,互相打量。与此同时,詹宁斯太太在约翰爵士的陪伴下穿过走廊,进入客厅,边走还在边讲她的故事。
“你们可以相信,我们见到他俩的时候是多么开心啊。”詹宁斯太太朝埃莉诺探出身子补充道,声音压得很低,仿佛不想让别人听见似的,可事实上她们两个分别坐在客厅的两边。“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没有赶得这么急,跑得这么远。他们因为要办点事,绕道去了趟伦敦才过来的。”她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指指自己的女儿说,“你们知道,她身子不大方便。我本来是想让她上午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可她偏要跟我们一起过来。她是多么渴望见到你们一家人啊!”
这时,詹宁斯太太凑上来。她等不及开门后再把一肚子的话倒出来,便冲着窗口大声打起招呼:“你好啊,亲爱的。达什伍德太太好吗?你的两个妹妹怎么都不见啦?什么!只有你一个人?那你肯定欢迎有几个伴儿来陪你坐坐。我把我另一对女儿女婿带来看你们啦。想想看,他们来得多么突然呀!昨晚我们喝茶的时候,隐约听到马车声,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会是他们俩。我只是想,说不定是布兰登上校回来了,所以对约翰爵士说:‘我听到马车声,兴许是布兰登上校回来了……’”
帕尔默太太哈哈一笑,说这根本不碍事。
“应该是去散步了。”
“她二月份就要生了。”詹宁斯太太接着说。
“玛丽安哪儿去啦?是不是看到我们来就溜走了?我看到她的钢琴还没合上呢。”
米德尔顿夫人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对话,鼓起勇气岔开话题,问帕尔默先生报上有什么新闻没有。
埃莉诺知道过一会儿就能见到她,无须现在冒昧,便婉言谢绝。
“没,啥也没有。”他答道,又接着看报。
“听到也没关系。他们是帕尔默夫妇。我告诉你呀,夏洛特[41]很漂亮。你从这里就能看到她。”
“噢,玛丽安来了。”约翰爵士嚷道,“帕尔默,你要看到一位绝世美女啦。”
“嘘!他们会听见的。”
他立即进入走廊,打开前门,亲自把玛丽安迎进来。玛丽安刚一露面,詹宁斯太太便问她是不是去艾伦汉姆庄园了。一听到这个问题,帕尔默太太立马放声大笑,说明她知道内情。玛丽安进屋时,帕尔默先生抬起头,瞪大眼盯了她几分钟,接着又继续埋头看报。这时,帕尔默太太的目光被四面墙上挂着的画吸引住了,于是站起身仔细观赏起来。
“喂,”爵士说,“我给你们带来两位稀客哟。你喜欢他们吗?”
“噢,天啊!这些画真漂亮呀!哇,真是太讨人喜欢了!快看呀,妈妈,多可爱!要我说啊,这些画都太迷人了,叫我看一辈子也看不够。”说完她又坐下来,转眼间就忘了屋子里还有这些东西。
爱德华离去后不久的一天早上,她正坐在画桌前,沉浸在这样的遐思里。这时家里来了客人,将她拖回现实之中。她听到屋前绿茵庭院入口的小门关上的声音,便抬眼看去,一大群人朝门口走来。其中有约翰爵士、米德尔顿夫人和詹宁斯太太,另外还有两人,一男一女,她从未见过。她坐在窗口附近,约翰爵士看到她,便让别人去礼貌地敲门,自己则穿过草坪,叫她打开窗子讲话。可是,门窗之间距离很近,窗口边的交谈,门那边的人一定听得见。
米德尔顿夫人起身要走,帕尔默先生也跟着站起来,放下报纸,伸了伸懒腰,然后环视众人。
埃莉诺既没有把自己同家人隔绝,也没有执意独自离家躲开她们,或者彻夜难眠地胡思乱想。不过,她每天仍然会有足够的闲暇来思念爱德华,揣摩他的态度。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心境下,她对爱德华的感情也不一样,时而温柔,时而怜惜,时而赞许,但也时有谴责和怀疑。不少时候,母亲和妹妹们不在跟前,或者忙着做其他什么事,无法同她交谈,独处的效果便会充分展现。她难免无拘无束地畅想一番,但所思所想都与自身有关。过去的经历,未来的图景,一一呈现在她眼前。这是个极为有趣的问题,让她不得不去关注,围绕它展开回忆、思考和想象。
“亲爱的,你睡着了吧?”他妻子边说边哈哈大笑。
在玛丽安看来,自己当时的行为没什么错,但姐姐这种与自己截然相反的举动也没什么好称赞的。关于自我克制这个问题,在她看来非常简单:如果感情强烈的话,那么自我克制是做不到的;而如果感情冷淡的话,自我克制是没必要的。尽管羞于承认,但她无法否认,姐姐的感情确实很冷淡。对于这样的姐姐,她却仍然心怀敬爱,这足以证明她感情强烈,尽管这也令她非常痛心。
这位丈夫没有理她,只是将这客厅又审视一番,说屋顶坡度太小,就连天花板都弯了,然后对众人欠欠身,与其他客人一道离开了。
爱德华刚离开,埃莉诺便坐到自己的画桌前,整天忙个不停,既不主动提起他的名字,也不刻意回避,几乎像往常一样料理着家里的日常事务。这样做即使未能减少她心中的痛苦,至少没有无谓地增加痛苦,这就让母亲和妹妹们免于为她操心。
约翰爵士一定要达什伍德母女次日去巴顿庄园做客。达什伍德太太不愿到庄园吃饭的次数比他们到乡舍吃饭的次数多,于是坚决表示自己不去,至于女儿们去不去则随她们的便。但是她的三位女儿都没兴趣观看帕尔默夫妇如何吃饭,也不指望他们能带来任何别的乐趣。于是她们同样试图谢绝,说什么天气多变,很可能会下雨。但约翰爵士说什么也不答应—— 他说他会派马车来接,她们一定得去。米德尔顿夫人虽然没有勉强达什伍德太太,却叫三位小姐非去不可。詹宁斯太太和帕尔默太太也出言恳求,仿佛他们全都急切地希望家族之外的人参与聚会。达什伍德家的三位小姐只好无奈地同意了。
他这种消沉情绪虽然很难影响达什伍德太太,但在接下来的告别时,给大家都增添了许多痛苦,尤其是埃莉诺心头留下的不愉快,须经一番痛苦和时间才能克服。不过,她决心克制自己,不因爱德华的离开而表现得比其他人更难过,所以她没有采取玛丽安在类似情形下的做法。为了加剧痛苦并沉浸在痛苦之中,她总是一言不发,独来独往,无所事事。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合理的。她们的目标不同,办法也不一样,不过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他们为什么要邀请我们?”客人们刚走,玛丽安便问道,“这乡舍的房租虽然低廉,但要是我们家或者他们家一来了客人,我们就得去他们家里吃饭的话,那么住在这里的条件也太苛刻了。”
“我想,”爱德华说,“再过多少个月也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事。”
“几周前我们就频频受到他们的邀请,那是因为他们太客气、太友好。”埃莉诺说,“现在他们常请我们过去,也是出于同样的好意。如果他们的宴会越来越单调乏味,那不应该归咎于他们变了。我们必须从别的方面寻找变化。”
“行了行了,这只不过是你眼下意志消沉的表现,爱德华。你心情沮丧,便觉得跟你不一样的人都是幸福的。你可别忘了,与朋友离别时,谁都会感到痛苦,这与他们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无关。你要看到自己的幸福。你所需要的只是耐心—— 说得好听点,就是希望。你所渴望的独立,你母亲总有一天会给你的。这是她的义务,现在是,将来也是。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把不让你郁郁寡欢、虚度青春视为她的幸福。想想看,几个月的时间会带来多大的变化呀!”
[36]指有资格出席高级法庭的律师,而非普通的事务律师。
“我会培养我的孩子们,”他一本正经地说,“让他们以后尽量不要像我一样—— 无论是感情、行动,还是身份地位,各方面都不要像我。”
[37]内殿律师学院和中殿律师学院。它们是伦敦四大律师学院中的两所,任何想成为大律师的人,都必须进入律师学院学习并通过考核。而许多执业大律师都在律师学院附近或学院里有议事室,因为这些学院都位于伦敦的高级法院周围。
“我想,这会导致一个后果,”达什伍德太太说,“既然闲暇没有增进你自己的幸福,你就会将自己的儿子们培养成科卢梅拉[40]的儿子们那样,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
[38]当时英国有抱负的海军军官一般在十一岁到十三岁出海,或者进入海军学院。
“说真的,”他回答道,“您说的这个问题,我很早之前就考虑过。我始终没有必须去做的事,没有职业可以让我忙碌,或者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这对我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大不幸。令人遗憾的是,我自己和我的亲友们挑肥拣瘦,以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变成一个游手好闲、不可救药的人。在我的职业选择上,我们从未达成一致。我一直想当牧师,现在也想,可是我家里人觉得那不够时髦。他们建议我加入陆军,可那职业对我来说实在太时髦了。人们认为当大律师[36]才足够精英—— 不少年轻人在律师学院[37]里设有议事室,器宇轩昂地出入上流社会,搭乘非常时髦的马车在城里东游西逛。但我不想当律师。即使像我家人赞成的那样,去浅尝辄止地研究一下法律,我也没兴趣。至于加入海军,虽说也能让我获得一定的社会威望,但第一次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已经严重超龄[38]。最后,既然没有必要非找个职业,既然披不披上那身红色军服,我都可以衣着华丽昂贵,那大家便认为,总体上说,无所事事对我反倒是最有利、最体面的。十八岁的年轻人一般不会热衷于为工作而忙碌,要是有朋友引诱他什么事都不要做,他是无法抗拒的。于是,家人把我送入牛津大学,从那以后我便彻底闲下来了[39]。”
[39]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当时英国仅有的两所大学,因为没有严格的学术要求,那里的学生,尤其是许多上等阶层的学生,常常不学无术。
最后一天吃早饭时,达什伍德太太说:“爱德华,我觉得你要是有个工作,就会更有利于你制定计划和开展行动,也会因此更快乐些。当然,这可能会给你的朋友们造成不便—— 你不会再花这么多时间陪在她们身边。不过,”说到这里,她微微一笑,继续道,“这对你至少有一个好处—— 你离开她们之后就知道该去哪里了。”
[40]英国小说家理查德·格雷夫斯(1715—1804)的长篇小说《沮丧隐士科卢梅拉》(1779)中的主人公,他让儿子们跟一个多面手学生意,以便使他们不致像他本人那样过单调无聊的生活。
埃莉诺把他这些出人意表的行为都算在他母亲头上。幸好爱德华有这样一位埃莉诺完全不了解脾性的母亲,她才得以把爱德华身上所有的古怪行为都归咎于他母亲。不过,虽然她又失望又苦恼,有时也会为他待自己的态度反复无常而生气,但总的来说,她总会大度地宽容他的行为,慷慨地为其开脱。当初她对威洛比也曾如此宽宏大量,但那是她母亲强逼出来的。爱德华之所以萎靡不振,忸怩作态,反复无常,大部分情况下都要归因于他经济上不能独立,而且深知费拉斯太太的计划和打算。他没住几天便执意要走,个中原因自然也是他不能随心所欲,不得不与母亲妥协。欲望必须服从责任,子女必须服从父母,这些古老的金科玉律乃是万恶之源。如果能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苦难才可以终结,这种对立可以缓和—— 费拉斯太太何时才能幡然醒悟,她儿子何时才能自由地追求幸福—— 她该会多么开心啊!但她不得不抛开这些痴心妄想,转而从别处寻求慰藉—— 她再次确信爱德华是爱自己的,她还回忆起他在巴顿乡舍的这几天,神色和言谈中一次次流露出来的对她的关切,尤其是他时时戴在手指上的那件信物,更是让她心生欢喜。
[41]詹宁斯太太的二女儿,帕尔默先生的妻子夏洛特·帕尔默。
爱德华在巴顿乡舍逗留了一个星期。达什伍德太太热情地挽留他再多住几天,可他似乎一心要给自己施加痛苦似的,硬要在与朋友们相处得最愉快的时候离去。最后两三天,他的情绪虽然时好时坏,但比起之前还是好多了。他越来越喜欢这宅子及其周围的环境,每次提起要离开时,总要叹息一声。尽管他声称自己闲得无事可做,甚至不知道自己离开之后会去什么地方,但他还是执意要走。从来没有哪个星期过得这么快,他简直不敢相信时间就这么飞也似的溜走了。他反复说起这些话,还说了些别的话,表明他内心是纠结的,行动是不得已的。他在诺兰庄园过得并不愉快,又讨厌住到伦敦去。但是他走之后,不是去诺兰庄园就是去伦敦,只有这两种选择。她们的好意是他最为珍惜的,与她们待在一起是他最大的幸福。尽管她们不想他走,他自己其实也不想走,也并没有什么急事要办,但一周过后,他还是必须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