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封神演义》看多了。”韩夕文说,“我只要举一个例子你就会认可我。你想,使用一双筷子,至少需要几根手指?”
“这跟社会安定、成员健康有什么关系?”祝晓楠问,“那个年代连年征战,不算安定吧。”
祝晓楠比画了一下:“好像除了小拇指用不到,其他都要用到。”
“有文献记载,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已经超过三千年了,其中传说也很多,有说是姜子牙受到神鸟的启迪发明的,也有说是妲己为了讨纣王欢心用发髻发明的,还有说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用两根树枝从沸水中夹取食物而发明的。”
“那刀跟叉呢?”
“有这么邪乎?”
祝晓楠又比画了一下:“只要大拇指在,随便配上哪根手指都行。其实大拇指都不一定非得有,只要有两根手指就行。”
“餐具的使用,跟一个社会的安定程度有关,或者说,和社会成员的健康程度有关。”
“所以我说,餐具的使用和社会成员的健康程度有关。即便在看似很动荡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健康水准其实非常高,残疾率很低,手指都很健全,我觉得和熟练掌握接骨术的中医的发达有关,因此能够接纳用筷子来进餐。但欧洲人就不一样了,一方面人口出生率低,另一方面残疾率高,别看他们古代战争双方加起来可能兵力还不超过五千人,但一场战役结束,几乎都没有健全的人了,包括王室,所以他们不可能发明出至少需要四根手指才能掌握的餐具,他们的原则是越简单越好,哪怕多摆上几个不同用途的。”
“什么叫迫不得已?”
祝晓楠听得如痴如醉:“这也是你总结出来的?”
“你不能怪西方人用刀叉,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韩夕文说,“现在已经有西方人开始学着用筷子了,的确很方便。”
“这是我上大学时某个学期的论文作业。”
“中餐为什么那么好吃?因为用筷子比用刀叉方便多了,还能空出一只手。”祝晓楠自问自答,能在纽约吃上如此地道的煲仔饭和油鸡,花两小时乘地铁都不亏。
“怪不得你拍的电影票房那么差呢,你没事都瞎琢磨了些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