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墨尔本爱情故事 > 丛林之书续篇 第四十章 开不了口

丛林之书续篇 第四十章 开不了口

第四十章开不了口

学业和科研工作占据了苏子墨几乎所有的时间,她觉得很充实,她觉得现在的生活比本科的时候有趣多了,作为科研小组研究员她能够做一些对社会有切实作用的事情,这让她得以接触社会,与世界对话。

苏子墨感受到邵白那种纯粹的心境,她觉得在邵白眼中墨尔本的阳光也是这般明媚吧。

在5月的初夏时节,午后时分,苏子墨坐在图书馆门前的石阶上,啃着自己做的三文治。

图书馆前方广场上的那株大榆树显得越发的茂盛,咖啡馆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学生们排着队买着咖啡和甜点,在大榆树那茂盛冠盖下吃喝着。

苏子墨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看着眼前那青春洋溢的景象,她感到心情愉快,如今她已经是一个学姐的心态。

苏子墨每隔一天会到超市进行一次采购,包括:

一大袋方包,1刀。

大量番茄、胡萝卜等各种蔬菜,大约2刀。

大量打折水果,橙子、蓝莓、柠檬等,大约2刀。

1斤打折牛肉(偶尔是羊肉),大约5刀。

牛奶、蜂蜜、大米等,大约1刀。

这是她两天的食物,共计花费11刀,能够做4个三文治,早午餐各一个,晚餐吃水果蔬菜沙拉和一点肉食。

对了,还有咖啡,她从夏至那里买新鲜磨的咖啡粉,两大袋够她喝一个月,只要2刀。

苏子墨一个月饮食的花费不超过200刀,花费更大的是交通费和通信费,加起来要近300刀,苏子墨将一个月的开销控制在500刀之内,她一年的助学贷款是四千多澳币,加上她做研究得到的补贴,她能够维持生活。

苏子墨用手剥着橙子,这里的橙子是最让她喜欢的,又便宜又好吃,遇上丰收季大打折的时候,1刀就可以拎走一大网袋,简直像不要钱。

苏子墨看见杨赓在阳光下走来,他穿着西裤和白衬衫,托着两份甜点,像高级餐厅的侍应一样快步地走来,他坐到苏子墨身边,把一分甜点递给苏子墨,说着:“买一送一的。”

苏子墨知道这不是什么买一送一,是杨赓累积消费之后拿积分换的,他总是这般处心积虑地想要照顾苏子墨。

杨赓在去年短暂地和一个日本女生在一起过,那时候苏子墨感到有些失落,但是她更多的是祝福杨赓,她觉得杨赓这样的男生值得拥有美好的爱情。

但是杨赓很快分手了,他回到苏子墨的生活中,继续和苏子墨维持着朋友关系,他坦言苏子墨“是目前遇见的最让他感到欣赏的女生”,他不想将就自己的爱情。

5个月前跨年倒数的夜晚,在零点钟声敲响的欢呼声中,杨赓吻了苏子墨,那时候他们都以为彼此的关系会再进一步,但还是没有,苏子墨仍然下不了决心,或者说她仍然不想耗费时间去兼顾爱情。

他们并肩坐着,看着人来人往的景象,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苏子墨问杨赓,实习工作怎么样了,杨赓说着挺好的。

杨赓今年三年级了,开始在父亲的引荐下在一家墨尔本当地的台资公司实习。

杨赓说着他工作的所见所闻,苏子墨静静地听着,杨赓知道苏子墨没什么兴趣,他说了一阵后停下来了。

杨赓问:“明晚来酒吧看演出好吗?我新加入的那支乐队是爵士乐队,非常棒。”

杨赓从小学音乐,精通吉他和架子鼓,他是商学院乐队的主力,课余会在酒吧、餐厅里面表演,他的梦想是组建爵士乐队,来到墨尔本之后他一直学习爵士乐演奏,他很早之前就想加入爵士乐队,爵士乐队对乐手的要求很高,他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苏子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去玩,她答应了。

~

杨赓加入的乐队在雅拉河畔酒吧街上的一间高级烤肉餐厅演出,澳洲在流行音乐上的水准比国内要高出很多,随便一个在街上卖唱的流浪歌手都是高手,能在雅拉河畔的酒吧里面演出的都是相当优秀的乐队。

苏子墨和杨赓的几个朋友当晚一起来到餐厅就餐,这些朋友有的是杨赓的同学,有的是实习的同事,他们知道杨赓今晚的用意,都捧着苏子墨。

7点的时候,杨赓和他的乐队登台,杨赓是吉他手,偶尔客串鼓手,乐队有4个人,其他3个人都是三十来岁的白人,杨赓一个年轻的黄皮肤在其中显得颇为扎眼。

杨赓演出中他一直站在角落的位置,但他很满足很投入,他非常陶醉与这些高水平乐手的协作。

快8点时,上半场的演出到尾声,乐队主唱在一曲完结之后说道,欢迎我们的年轻吉他手,来自台湾的Glen,下面他将带来一首美妙的东方名曲,欢迎这位神秘嘉宾的演唱。

苏子墨没想到杨赓还会演唱,她和朋友们欢呼着,他们很好奇那首“东方名曲”是什么。

杨赓换了一把电吉他,他站上主唱的位置,他看着苏子墨他们,露出他那开朗又羞涩的微笑。

杨赓拨动吉他,依然是爵士乐的律动,乐队其他三个乐手投入地摇晃着跟着杨赓演奏起来。

苏子墨猜不到爵士乐有什么“东方名曲”,直到杨赓开口唱起来:“才离开没多久就开始,担心今天的你过得好不好……”

朋友中有两个台湾女生,她们疯狂地尖叫起来,苏子墨也听明白了,这是《开不了口》,杨赓把这首歌改成爵士乐的风格。

“就是开不了口让她知道,我一定会呵护着你也逗你笑……”

杨赓的改编显得有些生涩,但是旋律悦耳,他唱得也不错,对于在场的这伙华人来说,听见中文的演唱让他们非常兴奋。

苏子墨和杨赓提起过,她喜欢这首歌,她上小学四、五年级时那位台湾歌手大红大紫,他的歌苏子墨大都听过。

但是苏子墨觉得有点遗憾,这两年她的想法变化非常大,包括审美也有很大的变化,两年前她还喜欢这首歌,而如今她已经没那么喜欢。

(推荐票~~推荐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