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做生命的船长 > 不坚强的时候,拥抱一下自己

不坚强的时候,拥抱一下自己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老师本·沙哈尔曾提出:如果能够找到拥抱的机会,并且在一天之中与不同的人拥抱五次,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感到比从前更加快乐和幸福。

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抚摸真的具有这样神奇的效用吗?

沙哈尔老师十分崇尚用拥抱来治疗人的自私、冷漠以及心底的不安全感,他对这一方法深信不疑,并且极力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他的学生: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拥抱五次,当然最好是十二次。拥抱是个双赢的事情,当我们拥抱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拥抱我们;当我们抚摸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抚摸我们。这就如同与人分享快乐一样,我们分享它,它就会成长。

此后,这个房间的孩子每天都会被护士抚摸45分钟,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些孩子比其他没有被抚摸的孩子多长了74%的体重。一年之后,这些孩子的身体和认知能力等等各方面都有着更好的发展。

所以,不仅是孩子,长大的我们也常常需要触摸和拥抱的抚慰。

有一个医生想要打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就定时观察那个房间。在一天夜里,他发现有一个护士正在那个房间里面一个一个地抚摸着孩子,并小声和他们说着话,护士的动作很温柔,说话的声音也很温和。这意外的发现,让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抚摸的重要性。

受伤了,你是不是很渴望亲近的人能来安慰一下你,拍拍你的肩头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累了,你是不是想靠在爱人的怀里,让他或她来抚摸一下你的头,告诉你“别担心,还有我呢”。委屈了,你会希望有个珍视你的人给你一个拥抱,即使,他什么都不说。其实很多时候,亲密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就发生的,甚至都不需要我们刻意提醒,它似乎是我们的一种潜意识,一种不自觉当中反射出来的举动:当我们失落沮丧时,父母会下意识地轻抚我们的背;当我们向闺蜜诉说心事时,也会习惯性地牵起她们的手;当我们在和爱人一起逛街时,也会不知不觉间就依偎在一起。在这些细微的触摸里,我们自然而然地收获了满满的安定与温暖。

有一间婴儿房的婴儿的发育程度总是比其他房间的婴儿要好。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证实,这部分婴儿在认知能力、健康状况等各方面都要比其他婴儿好很多。这个结果让很多人都感到很纳闷,他们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空气?环境?温度?遗传基因?但是医院所有婴儿房的条件都是相同的呀,婴儿们吃着相同的东西,得到的是同样的照看。再者说孩子还那么小,遗传基因还不是很明显。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的差别呢?

追根溯源,并用个比较诗意的说法来形容触摸之于人类的意义的话,那就是:生命是一块被上帝偶尔捡起又随意丢弃的石头,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一切,只在那匆匆一瞥,轻轻一掷。但是,当上帝将它遗忘,当它感到寂寞时,它便伸出许多手去触摸这世界,人就是其中最敏感的一只。人在触摸的过程中不断被坚硬的事物划伤,也被柔软的东西温暖。当人的触摸经过了漫长的轮回后,它渐渐发现,自己触摸的力度和方式也会影响触摸的效果,于是它开始试着温柔地触摸这个世界。当然,这个世界也用温柔和比温柔更多的东西回应了它。

在一家医院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么,这种通过拥抱达到的安慰只有借助别人来获得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不坚强的时候,受了委屈,受了伤,遇到痛苦和绝望,这些在我们生存之路上是很常见的障碍,但碍于一些隐私,我们并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现出来,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己来给自己一些宽慰和鼓励,那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拥抱一下自己。

心理学研究的有关实验也表明:每天拥抱五次的人的幸福指数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而那些没有拥抱的人则没有上升。

千万不要小瞧这种拥抱,它所表达的意义非常重要:你爱你自己,你需要一种方式来体现这种爱,你需要让最深处的那个你体验到这种爱,这才是你对自我生命的一份重托和呵护。所以,不勇敢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吧,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这些本能的情感表达,而是有意识地通过触摸、拥抱来抚平我们的焦虑与紧张,也抚平我们心头的惶恐与匆忙,最后,在这样的拥抱里,收获源源不断的惊喜,和生生不息的幸福。

著名的心理学家萨提亚曾经提出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四次拥抱来存活,八次拥抱来生活,十二次拥抱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