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中国人的日常 > 第32章 冰冷的理念(1)

第32章 冰冷的理念(1)

渐渐地他使我重新认识了他——看来他已经是国内专门组织歌星演唱会的“大腕”了。据他自己说,好几场火爆的演唱会,票价高得令人咂舌的演唱会,都是他策划的。

我忙说哪里哪里,说其实是我沾了他的光。我将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以后他就常来电话,和我进行一般性的感情联络。如果说也有什么目的性,那也无非是怂恿我去听国内或港台歌星们的什么什么演唱会……

“现在策划人太多了。阿猫阿狗,往往也摇身一变成了策划人。可有名望的策划人是不多的。真的,中国应该产生超级策划人!……”

“我已经两年多没有挤公共汽车和骑自行车的体验了,也两年多没‘打的’了……今天真狼狈,沾了你的光……”听他的口气,似乎还挺留恋当年那种挤公共汽车和骑自行车横穿大半个北京的体验似的。

有一次他在电话里这么对我说。听得出,他以五十多岁的年龄而踌躇满志,仿佛为自己确定了后半生努力奋斗的目标——成为超级歌星演唱会策划人。仿佛他已经接近着那样的目标了。起码给我的印象是如此……

他说当然是辞职。说像他这样的人,一旦想通了,决心下定了,那就破釜沉舟,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他明白了我的意思。他说这不安上电话了么!说房子住得也宽敞多了。公司为他在亚运村买了三室一厅……我受之无愧!——他说——因为我为公司创收三百余万,这点儿奖励是公司完全应该给的!他特别向我强调——他已经是一个有小车坐的人了。只不过那一天他吩咐司机送客人去了,所以才“打的”……

终于有一天他光临我家,还领来了宝贝女儿达丽。我也就是在那一天,第一次见到了那秀气的、沉静而又举止斯文的初二女学生。“叫叔叔!”一少女就略显拘谨地叫了我一声叔叔,并且腼腆地羞红了脸。而后依偎地坐在她父亲身旁,低着头翻阅一册画报。

我问是辞职还是兼职。

“你看我女儿怎么样?”

他说九〇年。

我一时没领会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怔愣地瞧着他,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我问他哪一年离开报社的?

“你看我女儿形象如何?”生平第一次,有一位父亲,当着自己初中二年级的女儿的面,那么问我。

他在电话那一端哈哈笑了。仿佛在通过那一种朗朗的笑声,向我证明着他目前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自己新职业新身份的良好感觉,以及目前对自己的活法和生活现状的满足……

我很是愕异,觉得他问得实在唐突。我看了那少女一眼,对她的父亲说:“小达丽形象很清纯嘛!将来也许能当演员呢!”

晚上我给他打了一次电话——因在出租车上没能立刻认出他,尤其是在他已认出了我并说出了他自己的姓名后,居然一时还回忆不起他来,几分不好意思掺杂着几分虚伪地说了些请多原谅之类的话……

“是吗?你真的这样认为吗?……”——我的话使他顿时高兴起来。他将女儿往自己身旁搂了搂,使她更亲昵地依向自己,望着我坦率地说:“其实我来,是有求于你。”

不知为什么,我要求自己必须回忆起这位巧逢的“老师”。我一册册地翻阅名片夹,终于又发现了一张印有他姓名的名片。那上面他的身份是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业务级别是副编审……

我说:“你讲,只要我能办到,绝不推诿。”他说:“我是为女儿来求你的。要不我也不带她来了。”我又看那少女一眼,沉默着,期待着。而达丽则停止了翻阅那一册画报,分明是在低着头猜测地想象我的表情反应。

我下车时,他不许我付车钱。说由他付了。回到家里,我细看那张名片,见他的身份是,某某文化广告公司副经理。

“我这个宝贝女儿,是我唯一的安慰。她妈七年前去世了,我当年一门心思在工作方面,生怕评不上副编审。副编审倒是评上了,可孩子自小的学业给耽误了。当年没入上一所好小学,我对她的学习关心得又不够,现在也就只能在一所很差的中学里混着读。我不打算培养她考大学了。她自己也没这份心劲儿了。好在我这女儿形象不错,嗓子也挺好……达丽,站起来给叔叔唱支歌儿……”

司机说:“你们各付各的。你上车,是他同意的。你们原先认识,也不能算同路。不图多挣一张,我车上已经载客了,还停下问你去哪儿干什么……”

于是那少女迟疑了一阵,站起来,低着头问父亲:“唱什么呀爸?”

他说出了他的姓名。我虚伪地说:“是你呀?真巧!……”其实还是没想起他是谁。他将一张名片塞我手里,爽爽快快地对司机说:“快开车吧,我付两份儿车钱就是了!”

他说:“随便。觉得自己哪首唱得好,就唱哪一首。”

“唉,唉,当年,你可是以‘老师’称我的啊!现在却对面不相识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显出挺感伤的样子。可我还是回忆不起来。

那些日子电视里正播放台湾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那少女便轻声唱起了《千年等一回》……她唱完,瞧着她父亲,似乎在问——爸,我唱得还好吗?还要再唱一首吗?而他的父亲则望着我——似乎在同样地问我……我说:“达丽,你坐下吧!”她这才款款重新落座。我望着她父亲说:“唱得真是怪不错的!”其实我并不觉得唱得多么好,也听许多女孩子能唱到那种水平,虚与委蛇地应酬着罢了……她父亲说:“达丽,听到了吧?你在学习方面没了信心,也就算了。一个女孩子家,读到初中,不搞学问,不教书文化够了……”他说着,吸着了一支烟。近些年来,我虽然听到过许多抱怨文化和知识贬值的悲观言论,但还是头一次听到一位曾当过大报社编辑部副主任的父亲,当着自己女儿的面,并当着外人的面说这样的话。我暗想,副编审,在中国,也可以算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了,享受副高级知识分子待遇嘛!尽管那待遇可能不过是空头支票。尽管他已经改行当副经理了……

我说:“这么大的风,行啊!”于是司机停了车,摇下车窗问他去哪儿?他回答说去亚运村那边儿。而我回家,正好同路。不待他央求,我就开了车门……他上了车,坐我旁边了。看了我一眼,在我膝上猛拍一掌,友好惊诧地叫出我的名字。于是我不禁扭头注视他,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他。

他又轻轻推着女儿,怂恿道:“既然叔叔给了你公正的评价,那你就再给叔叔唱一首!”那少女刚欲站起,我忙制止:“不必了不必了,你就直说你到底求我什么事吧!”

司机跟我商量:“问问他去哪儿。如果顺路,就把他捎上,行不?”

他说:“我想朝影视歌这三方面培养我的宝贝女儿。歌这方面嘛,我自己的能力绰绰有余了。影视圈里,我还不太熟。想劳你今后替达丽,当然也是替我多关注关注,操操心,如果有什么合适的角色,给推荐推荐……”

达丽是友人的女儿。是友人唯一的女儿。达丽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是个秀气的少女,也是个文静的少女。友人原是一家大报的编辑,年长我七八岁,那么今年该是五十二三的人了。十年前我们认识的。后来渐渐断了来往。一日我乘坐出租汽车,路遇一个招手截车的男人。那是冬季的一日,风很大,天气很冷。

我吞吐地说:“这个……看机会吧!如果正好有合适的角色,又赶上孩子放假……”

达丽之死

“放假不放假的不必太考虑!”他打断了我的话,“只要机会难得,还上的什么学啊!”

一个民族的下一代怎么可以被鼓励这样?!

达丽这时就站了起来。她说:“爸,我先到叔叔家对面那个花园里去玩会儿行吗?”毕竟是初二的女学生,即使在父亲眼里仍是个孩子,她那自尊心肯定早已变得极其敏感了。我很是体恤她处在我和她父亲之间的窘迫。不待她父亲开口,我抢先对她实行了“放逐”。

这真可耻!

我说:“去吧去吧,那花园很美……”她迅速地瞥了我一眼,转身离去了。在那少女的一瞥之中,我破译了许多感激。那是回报给理解的感激……

我敢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一国家的小儿女们以对父母们那么一种态度而竟能获得掌声!美国并不是这样。英国也不是。日本、韩国、我们台湾和香港的同胞更不是这样。肯定的,除了在我们这里,世界上任何地区的华人都不会因此而笑而鼓掌的。

房门一关上,我瞪着她的父亲,非常郑重地,以批评的口吻说:“你不该当孩子的面说那些话啊!她才初二嘛!我看她不是一个笨孩子。你完全可以替孩子请位家庭教师补补课嘛!离考大学还有四年哪,来得及嘛!……”

中国当代的父母究竟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儿女的?不就是学业繁重吗?而这真是父母们的过错吗?

他掐灭烟蒂,又吸上了一支。吸两口,慢条斯理地说:“非要读大学的话,当然还来得及。我这女儿又不弱智。”

从电视里看到这一种情形,听到这一种掌声,常使我觉得身上发冷。甚至感到恐怖。

我说:“那为什么……”

那些嘲讽的,挖苦的,不恭不敬的,很锐带刺的话语,又每每引起他们和她们在现场的同龄人一阵阵的掌声……

他说:“为什么不给她请位家庭教师?目前现状明摆着嘛!”

我也常在我们的电视中看到父母与中学生、高中生儿女们现场交流的情形。我们那么半大不大,半小不小的儿女们,面对父母,一个个神情是那么傲慢,出言有时是那么放肆,对父母想嘲便嘲,想讽就讽,想挖苦便挖苦。他们和她们的话语所带的锐刺,每每直扎向父母之心最敏感也最脆弱的部位!仿佛父母根本不值得他们敬爱,也根本没什么值得他们感激的。倒像是父母在他们没出生前,已然欠下他们和她们很多很多了。已然非常非常地对不起他们和她们似的了。

“请不起?”

说到动情处,她声音哽咽了……

“那才几个钱,看看我吸的什么烟?‘中华’!除了‘中华’,别的烟我不吸。一个月少吸两条‘中华’,请位赋闲的教授也有人愿意!”

一位女士说:“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爸爸又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有一天夜里发大水,等我醒来,见妈妈一个人,已经将那么大的冰箱弄到高处去了。妈妈胸前抱一个,背后背一个,左手牵一个,右手扯一个,就像一辆车似的也将我们载到了高处。过后我问妈妈怎么把那么大的冰箱弄到高处的,她也答不上来。那冰箱是我家当年最主要的财富……”

“那究竟还有些什么别的原因呢?”

他说时,满面都流露出虔诚。以我小说家研究的目光看,那虔诚是不掺假的。

“什么别的原因也没有。她偏文科。所以将来考也只能考文科。大学文科毕业生,又是个女孩子,会有什么出息?硕士又怎么?博士又怎样?博士后又怎样?当了教授又怎样?每个月最多还不是八九百一千来元吗?那得学多少年,还得学八年。八年后才大学毕业啊!读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一直读到博士,那就至少得再读十二年!十二年啊!十二年后中国什么样都不知道啦!可换一种思维,替孩子选择另一种人生,兴许三年后,十五六岁,我就把她培养成一名小歌星了。哪怕三流歌星,一场演出费,就顶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了。我这个副编审,没当经理前,不才一百五十多元基本工资嘛!八年时间,一名三流歌星,玩似的也挣下七八十万了!如果唱红了呢!做一次广告够高级知识分子一辈子享受不完的啦!我为什么那么傻?非鼓励孩子走刻苦读书这一条老路?孩子累,我也累,图的什么?你倒说说究竟图的什么?我还能干几年?再干三五年,别人仍抬举,让干也干不动了。那时如果女儿正读大学,我这几年辛辛苦苦积攒下的钱,全得为她交了学费。等到她毕业,一名一无所有的大学生,或者硕士生博士生,供养一位同样一无所有了的老爸,那将会是一种多么绝望的生活?达丽她若能早出息成一名歌星,我晚年不是也跟着享享福嘛。我又当爸又当妈,还不就指望晚年享享女儿的福嘛……”

一位先生说:“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住的也不宽敞。但父母将最大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将来我有了自己的住房,如果爸爸妈妈愿意和我一起生活,我也要将最大的房间给爸爸妈妈住。”

我也吸着了一支烟。我不知再说什么好。觉得他的话,自有一番道理……

当主持人问谁是他们和她们最敬爱的人时,无一人的回答不是“爸爸”“妈妈”。

“我要从现在起,努力将我宝贝女儿培养成一个影视歌三栖明星!将来这三个行当,竞争肯定激烈,淘汰也快。所以必须朝三方面的全才去培养。又唱歌,又演电影,又演电视剧。这行受挫了,兴许在另外两行还红着……”

而那些大龄儿女们,尊父敬母之心,也是由衷且真挚的。他们都是些平凡职业的从业者。看得出他们此前从未上过电视。他们不是“作秀”。谈到他们社会地位极平凡的父母,那些“老姑娘”和三十好几的大男人,一个个是那么一往情深,那么充满感激。他们轻声温语地叫着“爸爸”“妈妈”——仿佛又回到了他们和她们是小男孩小女孩的年龄。

他说完凝视着我。

香港凤凰台有一个电视节目叫《非常男女》。湖南电视台也差不多原汁原味儿地“仿制”了。其实是大龄男女在电视台演播室的现场交友节目。又叫《非常速配》。听起来和从文字上看起来,都带有郑重的可笑性。节目本身既有可笑性,又有相当郑重的一面。大龄男女的父母们每坐台下,手举小牌,一写“强烈推出”。当然,要“推出”的是自己的大龄未婚儿女。并且,不失时机地夸奖自己的儿女。爱儿爱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我问:“你怎么给孩子起名叫达丽?”

恐怖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