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中国民间故事 > 第八篇 仓颉造字

第八篇 仓颉造字

仓颉看老人如此大年纪了,还这样敬重自己,于是心中一番欣喜,高兴地说:“好吧,你说什么字呢?”

老人说:“仓颉,你造的字现在是家喻户晓啊!可我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有好几个字还是糊涂得很呢,想请你再教教我啊?”

“‘马’、‘骡’、‘驴’。这几个字是不是都有四条腿啊?可我发现‘牛’却只有一条尾巴。可牛也是有四条腿的啊?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人问道。

老人来到仓颉正在教字的部落,他默默无声地坐在最后面,认认真真地听仓颉讲解。当仓颉讲完的时候,其他的人都离去了,只有老人还留在原地一动不动。仓颉心中好奇,便上前问道:“已经讲完了,您为什么还坐在这里呢?”

哎呀!仓颉感到脸上一阵发热,原来自己在创造“鱼”字的时候,写成了“牛”字,而造“牛”字的时候又写成了“鱼”字。唉!都是自己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才会颠倒呀!

后来,这些不好的行为传到了黄帝那里。黄帝十分恼火,黄帝怎么能容得下自己的臣民变坏呢?可是毕竟仓颉很聪明,并且立下了许多功劳,黄帝并不想降罪给仓颉,他只想让仓颉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可该怎么做呢?黄帝召见了最年长的老人商讨此事。这个老人已经一百多岁了,他那又长又白的胡子上打了一百多个结呢。老人捋着胡子想了想,最后告诉黄帝他愿意独自去找仓颉。黄帝欣然答应了。

老人继续说:“‘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啊!所以该读成出门时的‘出’字,而你却教大家读成‘重’字。其实,两座山放在一起是‘出’字,这才应该读‘重’字,而你却读成‘出’字。这几个字我百思不得其解啊!所以只好前来向你请教了!”

黄帝后来得知了此事,他大大地赞赏了仓颉一番,并且命令仓颉把这种办法传授给各个部落。仓颉开始变得飘飘然起来,他不再认真地创造符号。他既看不起别人,造字也马马虎虎了。

仓颉已经无地自容了,他的脸羞得通红通红。他知道自己已经犯了大错了。因为这些字已经教给了各个部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改都无法改啊!他急忙跪在老人面前,痛哭流涕。

有一天,仓颉去参加一场集体的狩猎活动,当他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的时候,看见好几个老人正在为到底往哪条路上走而争辩不休。其中一个老人要往东边去,说那边有羚羊;另一个老人要往北边走,说北边可以追到一群野鹿;第三个说要往西边走,说那边会有几只老虎。仓颉感到很好奇,老人怎么会知道哪边有什么呢?他询问过后才明白,原来老人是根据野兽在地上留下的脚印才知道的。忽然,仓颉恍然大悟。一种脚印代表着一种野兽,那一种符号不是也可以代表一种东西呢?想到这儿,仓颉高兴地跑回家去,他开始创造各种符号。因为只要把符号创造出来,就能代表他所管理的东西了。最后,仓颉创造了各种符号,他所管理的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

这时,老人拉起仓颉的手,和蔼地说:“你能创造文字,把我们每一代的事情流传下来,这是天大的功劳,你也会流芳千古啊!仓颉,所以你不可以骄傲自满。”

就这样,能干的仓颉受到了黄帝的器重,黄帝交给仓颉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比如每一年祭祀的次数、每一次狩猎的分配、部落人数的增长等等。由于管理的事情多了,光靠着在绳子上挂贝壳已经不够用了,仓颉再一次发愁了。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准确无误呢?仓颉整日思考着。

仓颉听取了老人的劝诫,从此以后,认真创造每一个字。他不仅反复推敲字义,而且还四处征求别人的意见,以保证不再出现任何差错。只有大家都一致认同的,他才会把字定下来,然后传给每一个部落。

于是,仓颉就开始冥思苦想。他最先想到的办法是在一条长绳上打上结,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不同种类的牲口和粮食,再用所打的绳子的结数代表数目。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办法很好用,可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因为如果只是增加数目,那就只能在绳子上继续打结,这很简单。然而当需要减数的时候,解开绳结可就很麻烦了。于是,仓颉又想了第二个办法,即在绳子上打圈圈,然后把各种各样的贝壳挂在绳子的圈圈上,来表示它所代表的牲口数和粮食斤两,增加的时候就挂上一个贝壳,减少的时候就取下一个贝壳。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方便,仓颉一连使用了好几年。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天下发生了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天白天下粟如雨,夜晚的时候听到了鬼哭魂嚎声。可为什么会下粟如雨呢?据说是因为仓颉创造了文字,文字可以达意,记录事情,大自然也想要庆祝一番。可是为什么会鬼哭魂嚎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以后,民智开启,于是狡诈、争夺权力的恶性从此诞生了,天下失去了太平,鬼也不得安宁了,所以就哭了。

汉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了文字。那时候,黄帝统治着大地,仓颉正是黄帝手下的一名官员。不过,在黄帝时期,当官并不是一件威风的事情,官员和普通百姓是一样的,都要各司其职。而仓颉的职责就是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粮库里粮食的多少。仓颉十分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没工作多久,他就把圈里的牲口数和粮库里的粮食斤两烂熟于心了。可是事情总是变化和发展的。随着牲口的繁殖和粮食的增收,那些数目和斤两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如果仅是依靠脑子去记忆,那是根本记不住的。可这怎么办啊?仓颉犯难了!当时的社会连文字都没有,更别说纸和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