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也许,这也是她多姿多彩的生命历程本身。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就这样,玛莉马特琳实现了人生的飞翔,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时,兰达发现了演技高超的玛莉,便决定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在颁奖晚会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她用手语说:“我经历了很多不幸,但是我一直坚信幸运不曾将我遗弃。”
但这个聋哑女孩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从小,她就喜欢表演,8岁时便加入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司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让玛莉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一点点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其实,何止“幸运”,关于生命的一切幸福和美好,都不曾将玛莉遗弃。对我们大多人来说,幸福正如同白居易笔下淘气地“躲入”山寺的桃花,遥遥地拨弄着我们的心弦,既让我们寻觅不着,又让我们不忍停止寻觅,于是便生出了无尽烦恼。可越是心烦意乱之人,越是远离这山中幽寺。而幸福,自然也离他们越来越远了。殊不知,生活就像是我们的情人,难免会发个小脾气。于是,有的人工作不顺利,有的人父母不理解,有的人朋友不知心……但若是我们不懂得用一颗宽容、忍耐的心去哄哄她,也哄哄自己,那她迟早会离你而去。
其实,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她在18个月的时候,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哀怨和犹豫永远是扼杀我们幸福的第一祸首。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许多人都抱怨自己的处境艰难、身边的人情冷漠,可抱怨生活就如同赤脚在石子路上行走,我们走得越远,脚底就越痛,越痛也就越发抱怨,到最后,只能寸步难行。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把手举了起来,但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即使失去了听见动人旋律、唱出美妙歌声的能力,不也依然快乐地在世间蹦蹦跳跳、不屈不挠么?弥尔顿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写出《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等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土地丧失了,那有什么关系。即使所有的东西都丧失了,不可被征服的意志和勇气也是永远不会屈服的!”这是他们的坚强和乐观。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玛莉马特琳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小金人。
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抱怨和愤恨只是绊脚石,而宽心、释然才是一双结结实实的靴子。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下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旅途漫漫,为采集眼前的花朵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前面还有更多的花朵,我们不该停留……其实,牵绊我们的往往不是手边的美丽花朵,而是脚下的石头和泥泞。不过,既然泰戈尔告诉我们,前面的花朵开得正艳,那我们还是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上路吧!就像朴树在《在希望的田野上》里唱的那样:“快些仰起你那苍白的脸吧,快些松开你那紧皱的眉吧,你的生命她不长,不能用她来悲伤。那些坏天气,终于都会过去。”
古语说得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活里的快乐幸福也是一样。通过万花筒看世界,美得变幻无穷;通过污秽的窗子看世界,到处都是泥泞。我们的生命画布如何着色,取决于我们拥有一颗怎样看待世界的心。
——(法国)罗曼·罗兰
不抱怨、不着急、安下心、耐住性,把烦恼和忧虑都擦干净,我们才能看见世界的曼妙美好,才能收获生活这个情人的芳心。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伤口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