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有一种生活叫“江南” > 为食乌镇

为食乌镇

姑嫂饼除了有书面的记录,还有口口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在乌镇,熟悉这种饼的人都对这个传说略知一二。

“用极细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润,远近著名。”这是清乾隆年间乌镇同知董世宁原修、卢学溥续修的《乌青镇志》“土产篇”中写到的姑嫂饼。它既介绍了制作姑嫂饼的配料、做法,饼的味道类别,也指出姑嫂饼历史悠久,名闻杭嘉湖等地。《乌青镇志》的记录跟现在乌镇人用面粉、芝麻、猪油、白糖等配料姑嫂饼相吻合,也说明这种饼跟前人的制作一脉相承。

姑嫂饼,初听名字,我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嫂子跟小姑亲亲密密、说说笑笑,一起搓面皮,一起烙制糕饼,做好的饼散发出的不仅有麻香味,还有和美的亲情味。

我们被妹子的热情打动了,买了不同味道的姑嫂饼,当场品尝起来。看起来有点儿油腻的姑嫂饼,吃在嘴里却不油不腻,酥酥糯糯,松松脆脆,香香甜甜,又甜中带点咸,甜咸相宜。

可是,关于姑嫂饼的传说跟我想到的画面正好相反。

“姑嫂饼是乌镇的著名特产,来,来,尝尝吧,好吃得很。来乌镇不吃姑嫂饼,会留下遗憾的哦。”刚才那个漂亮的妹子又不失时机推介姑嫂饼。

不知是明朝的时光,还是清代的岁月,在乌镇有一家叫“方天顺”的夫妻饼店,他们用祖传的秘方做的饼特别好吃,方圆几百里的人都跑来光顾他们的生意。方家夫妻育有一儿一女。按照当地的风俗,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甚至传媳妇也不传女儿。因为得到祖传秘方的嫂嫂做的饼也颇有口碑,小姑很不服气,有心让嫂子出洋相,趁嫂子有事出去,故意在她配好料的粉缸撒上椒盐,搅匀。谁知加上椒盐做出的饼,客人连连叫好,大赞椒盐味的饼味道好极了,比以前吃的饼更好吃。问他们是不是加了新的配方,还说以后就买椒盐味的方家饼。他们一向做酥糖味的饼,怎么会有椒盐味呢?方家夫妻百思不得其解。做不出客人要的椒盐味饼,那可怎么办?他们愁得团团转。看见父母愁得吃不香,睡不着,女儿于心不忍,道出事情的真相。父母也原谅了女儿的意气用事,一家人齐心合力研究有椒盐味饼的制作方法,起的饼名就叫“姑嫂饼”。从此,真的出现嫂子与小姑一起做饼的和谐场面。

做饼的女工跟站在门口那个妹子一样,清一色的头戴蓝花头巾,身穿蓝花布衣服,很有江南古镇特有的水乡风情,让人恍以为走进旧日时光。发现我们在看她们做饼,她们只是抬抬头,莞尔一笑,然后又低头忙手里的活。

这个传说情节一波三折,颇像小说。真真假假,难以考究,倒是结局让人欣喜。在吃姑嫂饼的同时,也吃出温馨的味道。

周生带我们进一家“姑嫂饼”店。店门口站着一个水嫩的漂亮妹子,一见我们,她春风满面,热情招呼,给我们介绍姑嫂饼,叫我们品尝,说不买也没关系。店内一张大大的长方形木桌上,摆放着洁白的面粉、薄薄的饼皮、木质的饼模具。有几个女工正专心致志坐在桌前做“姑嫂饼”。搓皮的搓皮,包馅的包馅,用模子定形的用模子定形,忙而有序。做好的姑嫂饼呈圆形,比棋子大不了多少。做好的姑嫂饼摆在木桌上,颇像摆开龙门阵对奕呢。

在乌镇做姑嫂饼的饼店,做得最好的,据说是“颐昌”、“天盛”这两家。

有的店还现做现卖姑嫂饼,新鲜热辣得很呢。

姑嫂饼的包装也很有特色,用塑料包,用纸包。有一种用竹编织的小篮子,竹篮上面用红绸布盖着,很漂亮,很有艺术感,着实让人喜欢。当作礼物送人最好了。我忍不住买了这种包装的姑嫂饼,自己留着纪念也好,当作礼物送给人也很有面子。

走在乌镇,处处可见叫做姑嫂饼的传统糕点。有的店还打出“乌镇正宗姑嫂饼”、“厂家直销乌镇小吃姑嫂饼”的广告,有的直接以“乌镇著名特产姑嫂饼”为店名。

我们在乌镇西栅,选择一间叫“民国时代”的特色主题餐厅。餐厅门口两旁挂着汽球,五彩缤纷,喜气洋洋。

《似水年华》,是黄磊自导自演的首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一对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由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爱情童话。他们在美丽的江南水乡乌镇相遇、相恋,而后离别、想念、重逢。似水年华,白云苍狗,人生如梦,有多少爱可以等待?有多少情可以相守?遇上你是我五百年前在佛前求的缘,遇上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绽放。能相爱这辈子无憾矣。故事浪漫而唯美,令多少男女为之着迷。在乌镇还保留有当年拍摄《似水年华》的场景,多少游客在此留连忘返,追忆似水年华。“似水年华红酒坊”的特色就是乌镇之秋、红酒、邂逅、薯条,暗合了酒坊打造的浪漫主题。在“似水年华红酒坊”,吃到不仅是美食,还有浪漫。

“民国时代”主题餐厅按照民国时代的风格装饰,一派民国风味。怀旧、清雅。门口的女服务生蓝布衣,黑裙子、黑布鞋。男服务生则穿着民国时的长衫。走进“民国时代”恍如时光倒流,回到离我们不是很遥远的民国。餐厅里面有六个包间,分别叫“爱玲”、“志摩”、“达夫”、“评梅”、“静之”、“庐隐”。是以张爱玲、徐志摩、郁达夫、石评梅、静之、庐隐等六个著名的作家、诗人之名命名。这六个人中,如今张爱玲、徐志摩名气最大。他们都是江南人。

“似水年华红酒坊”,则是因为电视剧《似水年华》在乌镇拍影,借电视剧为酒坊名,沾了电视剧不少光。来到乌镇旅游的人,没几个不知道《似水年华》和刘若英。

不过是经营饮食的餐厅,偏偏以某个时代作为卖点,跟文化扯上关系,饮食与文学“联姻”,足见主人的用心。所以,这家以民国时代为特色的主题餐厅,比较受怀旧之人,或是文学青年欢迎,人气较高。来迟点都订不到座位。我看到一个背着背包的女子来到“民国时代”,张口就说,我要“爱玲”。服务生说,很抱歉,您来迟一步了,“爱玲”包间刚被人订走了。“静之”的客人刚走,留给您吧?女子说,“静之是谁?我不要,我要爱玲!”

有些酒楼像写文章一样有“主题”,如“乌镇那一年主题餐厅”,它的特色菜叫“那些年泡饭”、“地中海蔬菜锅”、“牛吃草”。

张爱玲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留下无数文学作品,也留下被奉为经典的名言,深受青年男女的追捧,比如“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每家楼馆都打出招牌菜、特色菜,吸引游客。如百年老店“九江楼”以经营本帮菜的首肉、荷叶粉蒸肉著称,外加菊乡八爪鱼、古镇明珠球饼、外婆鸭、富贵石榴果等;翰林府第酒店,其招牌菜有剁椒白水鱼、果仁南瓜烙、梅菜梗炖豆腐、翰林酱鸭、乡村豆瓣、棕香扎肉、咸鹅煮螺蛳等。

在“民国时代”主题餐厅,不断有人离开,不断有人进来。男男女女,各色人等都有。我的脑海里跳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女子独自来到“民国时代”,靠窗坐在“美人靠”上,手里捧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个男子来到她对面的空位置上,问她有人有坐?女子抬起头,两人四目相对,犹如电光火石。男子说,哦,你也在读《倾城之恋》么?女子说,是的,你也喜欢么?于是,一场倾城之恋在“民国时代”拉开序幕……

乌镇的西栅、东栅,美食店、饭店多过米铺。什么同和兴羊肉馆、三山馆、钱长荣菜馆、三珍斋酱鸭店、翰林府第酒店、逢源酒楼、百年老店九江楼等等。叫我惊喜的是,在乌镇见到一家“大茶饭粤港点心茶楼”,专门经营粤港风味的美食。光看这么多经营美食的楼馆,乌镇饮食的热闹可见一斑了。

你想吃什么呢?周生接过服务生递过来的菜谱,放到我的面前,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尝。乌镇美食很多,如乌镇酱鸡、梅菜扣肉、小龙虾、小螺丝,三珍斋酱鸡、姑嫂饼。有名的小吃有臭豆腐干、定胜糕、熏豆、荷叶粉蒸肉、小馄饨等。

菜谱上有红烧羊肉、酒糟河虾、宋家红烧肉、胡先生豆腐、小米糕、野菜饼、乌镇大羊肉、银鱼羹、酱鸭、蔡家小羊肉、传统酱焖蛋、酱牛肉、草头饼等。

周生说,来我们浙江,得好好尝尝我们江南水乡的美食,看看跟粤菜有什么区别。

我们点了红烧羊肉、胡先生豆腐、野菜饼等。那红烧羊肉皮脆肉嫩,肥而不膩,酥香爽口,甜中微辣,令人食指大动。

宋生是我去浙江的旅程中认识的老乡,在杭州各自办完事后,他叫上浙江的一个朋友周生,三人结伴去乌镇。周生是浙江人,原来在广东工作,跟宋生同过事。周生后来离开广东,回到家乡工作。

在乌镇,红烧羊肉和白水鱼很有名,大部分饮食店都有这两道菜,就看味道的差别了。

江南水乡乌镇的饮食业同旅游业一样发达,镇内遍布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美食、小吃。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是一种滋阴补药,男女都适合吃。男人吃了补,女人吃了美颜。羊肉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旅游热,往往带动饮食热。对于旅游的人来说,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大饱口福,尝试到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没吃过的美食,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乌镇民间也有“一冬羊肉,胜过几斤人参”的说法。乌镇人喜欢吃羊肉,就好像雷州半岛人喜欢吃狗肉一样。乌镇人的红烧羊肉,主要选皮细、肉嫩、脂肪少的青年湖羊,也就是“花窠羊”作为原料,再用黄酒、红枣、冰糖、老姜、萝卜、酱油等作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