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散发出的不仅是安逸、谐和的烟火味,还有浓浓的书卷味。
先前那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正坐在前门口。她的家正是典型的枕水人家。屋后枕水,屋前面街,屋侧面是一个窄窄的青石板巷子。那只黑眼白毛的小狗依偎在她身旁,还多了一只小花猫。花猫趴在她大腿上正闭目养神,很是享受。这一老两小怡然自得的安逸,享受阳光的惬意,引来游客羡慕的眼光,纷纷把镜头对准他们。“咔嚓”声惊醒了小猫的梦,它睁开眼睛“喵”了两声,又继续做它的美梦。趴在地上的小狗站起来,对着拍照的人“汪汪”叫起来,老婆婆拍拍它的背,大概是叫它安静些,不得无礼,那小狗就不再汪汪了,乖乖地又趴在地上。
乌镇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茅盾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就回响在乌镇,他童年、少年的时光也留给了乌镇。
从乌篷船上下来,转到镇的大街。大街地面用大块的青石板铺着,青石板散发出的,是悠悠岁月平平仄仄的烟火味。街道两旁的古老民居,都是一二层的木阁楼。大多数人家大门紧闭,个别人家大大方方敞开大门,凭好奇的游客探头探脑张望。
走在乌镇观前街,总能闻到文学大师散发出的味道,林家铺子、茅盾故居、立志书院、茅公酒店等,无不与茅盾有关。乌镇养育了茅盾,茅盾成了乌镇的一张文化名片,使乌镇充满浓郁的书卷味。
老屋子的后面部分都伸向水中,每间房子下面都用两根石柱子撑着。窗户是活动的木板,要打开窗户时,便用一根木棍撑着。乌镇的老屋子跟泰国湄南河的水上人家很相似。
我走进观前街17号,它是茅盾故居。这座占地六百平方米的故居,住过茅盾的祖父和父母。有前后院,两进,坐北面南。前幢是茅盾的卧室、书房、会客室等。1933年茅盾从上海回到乌镇,见三间旧屋破败不堪,拆旧屋,用《子夜》的稿酬建新屋。他亲自设计,布局,采用的是日本建筑风格。还亲手把从上海买回的棕榈树和天竺的树种种在院子里。
早时读过茅盾的《大地山河》,里面有一段文字写这里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当时觉得这样的人家很有趣,也有些疑问。现在坐在乌篷船,近距离观看枕水人家,大师文字的描述化作眼前的现实。
紧邻茅盾故居的是立志书院。立志书院是茅盾的母校,现在开辟为茅盾纪念馆。
我就想尝尝坐乌篷船的味道。
进大门,穿过道,过天井,便见书院大门两边一副对联:“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是国学大师俞曲园撰写。纪念馆正厅上高悬“有志竟成”匾额。“有志竟成”意思是“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匾额正下方是“文学巨匠茅盾”几个烫金大字,仿佛是对“有志竟成”的最好最生动的注解。
二
年幼时的茅盾在此接受启蒙教育,学识字,读经书,开启智。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对其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茅盾能成为一代文豪,书院功不可没,乌镇功不可没。
来乌镇怎能不坐坐乌篷船呢?来,来,美女,帅哥来坐船吧!召揽生意的声音很有吸引力,不,应该是乌蓬船很有魅力,那个头戴蓝印花头巾、身穿蓝地印花衣服的江南妹子有魅力。来乌镇的游客哪个不想尝尝坐乌篷船的味道呢?
走在散发着书香味的学堂,我仿佛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小小的茅盾和他那些同学摇头晃脑地跟着先生读“人之初,性本善”,拿着毛笔在临摹“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志存高远的理想于是在年幼的茅盾心中播下种子,扎下根,使茅盾走出乌镇,走向世界,成为一代文豪巨匠,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巨大贡献。《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等一系列的经典之作,成为人类的精神食粮。
河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是那些船浆。摇船的船工古铜色的皮肤,散发出阳光的味道。热情的船工与游客唱和互答。河里不只是有从旧时光里划出的乌蓬船,还有现代气派的花船、游轮。一艘艘的乌蓬船,一船船的笑语,把不大的小河撑得满满。
乌镇不仅是茅盾生长之所,也给了他写作的灵感。他的不少小说以故乡为蓝本,比如《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有些作品的素材来自乌镇,比如长篇巨著《子夜》。成名后的茅盾多次回老家小住、写作,《故乡杂记》等就是在乌镇所写。
河上飞架造型精致的小桥,如弓,似虹,架起枕水人家和外面世界的精彩。潺潺的河水像江南女子的秀发,而如虹的小桥恰似挽在女子青丝上的发卡。
三
“吱呀”一声,一个老式的木门打开了,走出一个老婆婆。她微驼着背,端着一盆衣服,沿着伸进小河的台阶下来,把衣服放进河里洗。一只白毛、黑眼的小狗也从旧屋子里跑出来。它蹲在河边,粉红色的舌头伸得老长,发出“哧哧”的声响。它看着河对岸柳树下,来来往往的游客。而游客也停下匆匆的脚步,看着河对岸,老屋子下,这只悠哉悠哉的小狗。
如果说枕水人家、青石板,让你想起烟火味,立志书院让你闻到书香味,那么刘若英这句话让你嗅到什么味?她说:“如果你想要让自己能够休息一下,然后希望去的那个地方会有浪漫跟奇迹发生,我觉得你可以去乌镇。”
我走在小河边。河边的柳树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多情的枝叶伸进河里,任河水亲吻,任河水抚摸。一阵风吹过,柳枝“咯咯”笑着,轻轻推开河的拥抱。等风走了,它又投进河的怀中。河与柳的默契和谐,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有过数不清的春华秋实。
我闻到了浪漫的味道,这是现代人所喜爱的味道。试想,你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给心灵放个假。背上简单的行李,独自一人,或是跟志趣相投者,在一个鸟儿啁啾的早晨来到乌镇。看晨雾是怎样笼罩小河,看河柳是怎样化为烟柳,看枕水人家是怎样从家的后门用吊桶在小河打水。再坐一坐乌蓬船,听头戴蓝印花头巾的船娘那欸乃声穿破晨雾。然后沿着街,听听林家铺子的故事,在戏院看一出古戏,在古老的纺织机上织一段旧日情怀,在染坊染一匹蓝色梦幻,在立志书院念一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一条河流抱着乌镇人家,潺潺在屋后。沿河的枕水人家,一律的白墙黛瓦。住过老祖父的房子很老了,比老祖父的老祖父还要老,可是乌镇人家依然舍不得离开。这里有老祖父的呼吸,这里有老祖母漏风的歌谣。这里有太多世代相传的温馨。太多温馨的味道,日积月累堆积,堆积成一河割舍不去的枕水情怀。尽管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他们还是守在老房子,守住祖先的歌谣。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浪漫,那么你来这里看看吧。这是当年刘若英和黄磊拍摄《似水流年》的地方,现在依然保留着当时的情景。高高的竹杆上,悬挂着一匹匹蓝印花布匹,似是从天而降的瀑布。风吹过,长长的布匹随风飘扬,哗啦作响。我不知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想起什么,我想起小时候父亲帮母亲晒毛线的一幕。我的母亲每年都要把我们穿脏了、短了不合身的毛衣拆下来,洗干净,在竹竿上晾干。我的父亲最喜欢帮母亲拆毛衣,晾毛线。他们年轻的身影忙碌在五彩缤纷的毛线中。这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温馨情景,定格在我记忆中,一直没有忘掉。所以在乌镇,我一看到那高高悬挂的蓝花巾,我就想起父母晾毛线的情景。父母并没有刻意制造浪漫,我那时也不懂什么叫浪漫。而现在,晾毛线这个生活情景让我想到,除了温馨,还有浪漫。乌镇让我也有这种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画面。乌镇也是。
乌镇的一切是真实的。千年的古镇,千年的时光,把一切虚无淘汰,沉淀下的是真实的厚重,真切的生活。就像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让人想起走过它的婉约女子,质朴先民。这些真实的东西,它散发出的烟火味,让人感觉亲切而浪漫。
远远地望见“乌镇”两个乌黑的大字。别的旅游景点的名字往往用烫金大字,让金黄色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先“色”夺人,无形间给游客逼人的气势。而乌镇却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乌黑色,朴素得逼人。其实,有千年历史的乌镇早已名声在外,不需要金镂玉衣披挂在外,它也能吸引五湖四海的脚步。就像一个天然美女,虽然素面朝天,却遮不住天生丽质的动人。
对了,如果你觉得这些都不够浪漫,那么在东柵或是西栅,找一个枕水的屋子住上一宿,让流水潺潺一宿。枕水而眠,听乌蓬船上的欸乃,想着乌镇的前世今生。如果这是你人生的第一次,那么总会一种情感涌上心头,乌镇总有难忘的味道让你闻到。
我在杭州办完事,只有一天游玩时间,然后要赶去南京。南京到广州的飞机票我已订好。所以,这一天选择去哪就看对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了。最终,我把手伸给了乌镇,伸给乌镇的柔软时光。
有人说,乌镇来了就不想走!
我是在桂花飘香的季节来到乌镇。最早听说乌镇这个名字,是在飘着油墨香的书本。
我说,乌镇是有味道的。
乌镇是有味道的,让你流连忘返。
不信?
一
那就来乌镇看看吧,闻闻吧!
乌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