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将《异乡人》解读为一个毫无英勇之处的人,甘愿为真理而死的故事,虽不中亦不远矣。我还曾说过同样矛盾的另一句话:“我尝试以我的主人翁形塑出我们所应得的唯一基督(1)”。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大家就会了解到我说这句话没有任何亵渎神明之意,而仅是出于作者对于自己创造的人物原本所应有的、带点揶揄自嘲的特殊情感。
因此对我来说,默尔索并非道德沦丧之徒,而是个毫不矫饰的可怜人;拥抱烈日,在那之下容不下一点灰色地带。他非但不是冷血无情之人,内心深处更存在着一股热情,出于固执,始终为这份对绝对与真理的热情所驱使。尽管这个真理只是不愿发表与自己实际的情感和认知相左的违心之论,但缺了这一步便永远无法战胜自我,做自我完全的主宰。
阿尔贝·加缪
这个说谎不仅是指鹿为马、扭曲事实,还是夸大其词;而如果从违心之论的角度来说,就是过分渲染自己的感受。这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为的只是方便行事。与表象恰恰相反的是,默尔索不愿意这样做。他言必属实,毫无保留,拒绝掩饰自己的情感,这让社会大众立即感到了威胁。例如,接受审讯时他被要求按照惯例,承认对自己的罪行感到后悔,他却回答与其说是后悔,不如说是困扰居多。正是这其中的细微差异,导致他罪无可恕。
1955年1月8日
许久以前,我便曾以一个连我自己也承认非常矛盾的句子来总结《异乡人》:身处于我们这个社会,任何没有在母亲葬礼上落泪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死刑。我想表达的只是本书的主人翁之所以被定罪,是因为他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从这个逻辑来看,他在自己所生存的社会里是个异类,游走在每个孤独、感性的个体边缘。这便是为什么有读者会试图将他当作一个泯灭天良、十恶不赦之徒来看待。然而,若是能进一步探询默尔索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而不照游戏规则走,就能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更确切,至少是更接近作者意图的印象。答案很简单,就是他不愿说谎。
(1)此处是将默尔索因追求自己内心的真理而获罪与基督受难相比,然而默尔索并非救世主,此为吾辈凡人所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