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杨家将 > 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诉冤

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诉冤

“死了呗!”“你怎么知道死了?”

皇上说:“呼延赞,这些天你上哪去了?”“潘仁美叫我去押粮运草,回来时,走到半路,碰见一伙贼人。我手下都是赶车的、扛活的,怎么能打仗啊?我一个人寡不敌众,粮草车都被他们劫走了。我想,这一来,就算没犯死罪,我也丢不起人哪!干脆,吊死得啦。正在这时,偏巧碰见个姑娘,一打听,才知道她叫杜金娥,还是七郎的妻子。我问她附近可有强盗?她说,方圆百里没有人家,就她一家还没抢我。我一看没办法,干脆回边关吧!我正往回走,半路上碰见了郎千、郎万。他们问:‘呼王爷,你干啥去?’我说回幽州。他们说:‘快别回去了,潘仁美正要抓着杀你呢!’我说:‘为啥要杀我?’他俩说:‘你把粮草车丢了,对不对?’我说:‘对,我这就回去找元帅,定把它找回来。’郎千、郎万说:‘你上哪儿去找?你猜劫道的是谁?是潘仁美的两个侄子潘昭、潘祥。劫完以后,粮草车早送回去了。’我说:‘那不行啊!凭什么他自己抢了还要杀我?’郎千、郎万说:‘谁让你当监军了?潘仁美说你向着老杨家,现在杨老令公碰死在李陵碑,杨七郎被乱箭穿身,杨六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家多惨哪!你赶紧走吧,回京城去告状,替杨家报仇。’我一听,有理!就这么拼着老命跑回来了。到了京城,先来老杨家送信,才知道万岁您在这儿呢。故此,我替老杨家告状,老杨家冤枉啊!”“呼王爷,你说六郎哪儿去了?”

“郎千、郎万说,潘仁美半路上设下不少卡子,要抓杨景。你想,他还能活?”“胡说!你看这是谁?”说完,他往身边一指。

“老臣有罪。都怪我,害得老令公死了,七郎没了,六郎也完了。”皇上听了一愣,心想:杨六郎就在旁边呢,你却说六郎完了!噢,一定有诈。

呼王爷回头一看:“这——,这不是个要饭花子吗?”“你再仔细看看!”“呼王爷,我是杨景杨延昭。”“啊!你没死?”“死里逃生。”

“啊?!我何罪之有?”“你不在两军阵前当监军,上哪儿去了?”

“谢天谢地,有一个活着就行啊!万岁呀,说什么也得给老杨家报仇。”“呼延赞,朕命你当监军,你却擅离军营,你失职了,对不对?”“万岁,这是潘仁美用的调虎离山计,不能怪罪他。”“这——,依你之见?”

皇上一听:得!今天怎么净喊冤的?话声未落,外边走来铁鞭王呼延赞。他的帽子也没了,衣服也挂破了。只见他“腾腾”几步,跪倒眼前:“万岁,为臣冤枉!”皇上一看,气大了:“哼!呼延赞,你可知罪吗?”

八王灵机一动,对皇上说:“万岁,此事须谨慎而行。第一,您不能去西宫,第二,在朝廷内,不要议论他们两家的事,第三,马上派人下边关,捉拿潘仁美。”“什么?捉拿潘仁美?”“啊!”“那可不行。据我所知,潘元帅与杨家为仇作对是不假,要说他有意造反,背叛朝廷,孤难以相信。”

“哎呀,太君,这事情就不好办了!杨家告潘家陷害,潘家告杨家造反。没个见证人,叫寡人如何是好?”八王一听,这是向着他老丈人,故意抓借口。他刚想发火,老家人杨洪跑来了:“太君!呼王爷到,他说要见万岁。”八王和皇上都听见了:“杨洪,速传呼延赞来见!”时间不长,就听见门外有人喊:“万岁,冤枉啊!”

“哎呀,万岁!人证俱在,听臣之言,赶紧派人去抓潘仁美。”“皇侄,如果派人到边关抓潘仁美,要错抓好人怎么办呢?”“万岁,我愿拿人头担保。”

太宗并没过目,而是先仔仔细细地盯着这个花子。等他认出杨景,心也软了,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下来。太宗这才把状纸打开,看完之后,他倒吸一口凉气。心想:国丈啊,要真是这样,我也救不了你啦!“杨景,呼王爷哪儿去了?”“被潘仁美支走了,说是去押粮运草。可是,至今未归。”

“一言为定。”“决不后悔。”呼延赞在一旁着急了:“万岁,抓错了,不但八王脑袋不要,我脑袋也给你。”“呼延赞,朕就赐你一道旨意,三天后下边关捉拿潘仁美,不得有误。”说完,当场写道圣旨,递给呼王,袍袖一甩:“起驾回宫!”赌气就走。八王也只好陪他同行。呼王捧着圣旨可傻了,我这回再回边关,岂不是飞蛾扑火?唉!先告诉我的老伴和儿子去。呼延赞的夫人可有名了!她叫马玉娘,因为一脑袋黄头发,都管她叫金头马氏,那是武将家风,受过皇封的。

“命他进来。”时间不长,杨六郎来到了银安殿,向前跪爬几步,头顶状纸,口中高喊:“冤枉啊!”太宗见来了个要饭花子喊冤:“你是什么人?”六郎磕头回禀:“罪臣杨景,前来状告潘仁美。老贼官报私仇,陷害忠良,按兵不动,私通北国,有谋反之心。”说完,六郎把状纸往上一献。

朝里有三位太君:郑恩的夫人陶三春陶太君,还有佘太君和这位马太君。马太君听说丈夫回来了,急忙出来迎接。进了客厅,忙说:“老王爷,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唉!回来看看你,我还得走。”“哟,你还上哪儿去?”

“既然如此,太君,你如何得知令公和七郎的噩耗?”“是我六儿告知。”“啊?郡马现在何处?”“在门外等候。”

“回边关。”“怎么刚回来就又要回去?”“唉,别问了。快去准备点菜,咱俩喝顿断头酒。”“你说什么?”

“寡人也是这样想的,才想找国丈对质。”八王一听,火上来了:“国丈、国丈!皇叔,你心中就有那个国丈了。杨家世代忠良,为大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远的别提,就说金沙滩一战,大郎替你死,二郎为我亡,三郎马踏如泥,四郎、五郎、八郎至今下落不明。他们全家人忠心耿耿,扶保社稷,怎会私通北国?”皇上听了,虽觉得言之有理,但还猜疑未除。停了一会儿说:“离幽州之时,寡人命呼延赞监守潘、杨二家,待问一问呼王爷便知分晓。呼王爷哪里去了?”“这?我怎么知道?”

马太君正在发愣,忽然,只听门外有人喊:“娘,是我爹回来了吗?”“孩子回来了?”“是啊!”“快进来吧!”

佘太君忍泪含悲,将金沙滩之后,潘仁美毒打令公、杨继业李陵碑丧命、七郎乱箭穿身、潘洪派人堵截六郎的事,详细叙述了一番。太宗听完这番话,只惊得像木雕、泥塑一般。心想:这是真的吗?潘仁美怎能如此陷害杨家?他忽然又想起一事,忙说:“太君,刚才之言,令人痛心。不过,潘国丈也有折奏,说七郎和六郎私离汛地,老令公私通了北国,倒卖了幽州,杨家父子三人已遁逃北国,无奈,潘仁美只得退守边关。既如此,杨家父子怎反被潘仁美所害呢?”太君一听,忙说:“万岁,我们杨家怎能干出这样的事来?你想,我杨府满门俱在京部,他们若投北国,难道就不想想我们居家的性命吗?”

“哎!”门一开,从外边跑进一个小孩。只见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呼延赞的面前:“爹,您好!您啥时回来的?可把我想坏了。”这孩子是马氏所生,呼王的儿子,叫呼延丕显。他跪在呼延赞面前,忙问:“爹,您从哪回来的?”

“万岁,此话当真?”“哪个和你撒谎?今有我皇侄作证。”八王说:“太君,你状告何人?慢慢讲来,万岁定能与你做主。”“我要状告当朝国丈、掌朝太师、兵马大元帅潘洪潘仁美。他害死老令公,害死我七儿,害得我六儿有家难归、有国难投,险些丧命。”“太君,慢慢地讲,潘大师到底怎么了?”“万岁容禀。”

“爹是从前敌回来看你来了。看看你我就走,恐怕我们爷俩就见这么一面了。”“你今天是怎么了?净说些没用的话!”“夫人,你哪知道!”然后,呼王就把奉旨下边庭(1)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马氏一听:“哎呀!你要下边庭,性命可真难保了!这可如何是好?”

“老臣不敢讲。”“为什么?”“怕他家的权势,怕万岁不给做主。”“佘爱卿,有何冤枉之事,只管讲出来,朕一定为你做主。”

呼延丕显眼睛一亮:“爹,您老人家休担惊、莫害怕,待孩儿金殿讨旨,替父下边庭,提拿潘仁美!”

这句话把皇上问愣了:“佘赛花,什么一百单三箭?什么你七儿?”八王故意装糊涂:“是啊!问你搁箭头的事,你提什么七儿、一百单三箭呢!”佘太君再也忍不住了:“万岁,我七儿延嗣被人射了一百单三箭,含冤死去啦。”说完泪如雨下。皇上一听,忙问:“佘爱卿,杨七郎被谁射了一百单三箭?”

[注释]

怎么了?原来寿桃中有一支箭头。他急忙递给八王:“皇侄,这——”八王接过一看,心里明白,但他故意大发雷霆:“大胆佘赛花!难道要刺王杀驾?”皇上见八王挑明了,胆子也壮起来:“对呀!朕对你杨家不薄,为何用利刃吓寡人?”佘太君听了,跪倒磕头:“万岁,一支箭头就把你吓成这样。可我那七儿中了一百单三箭,他该当如何呢?”

(1) 边庭:边地的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