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杨家将 > 第一回 金銮殿王苞动本

第一回 金銮殿王苞动本

潘仁美带潘龙、潘虎和亲信家奴护擂。每天辰时(8)开擂,申时(9)收擂。打擂的还真不少,谁都想趁这个机会弄个一官半职。潘豹这小子也不含糊,有名的教师爷打败无数。潘豹心狠手黑,上擂的轻者带伤,重者丧命,当场丧命的就有四个。一晃二十九天过去了。这天,上擂前潘仁美把潘豹叫到跟前:“儿呀,今天是最后一天,你要多加小心。如果今天有人把你打败了,这二十九天的劲就白费了。”潘豹点头。等他来到擂上,正叉着腰咧着嘴卖狂呢,忽然有人大喊:“呔!潘豹,休出狂言,某家打擂来了!”这一嗓子好像晴天打了个霹雳,人群一闪,露出个黑小伙子,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身高顶丈,大环眼,方海口,往那一站,百步威风。只吓得潘豹连连后退,目瞪口呆。

文武百官心中不服,闷闷不乐,各自回府。第二天皇上出旨贴出皇榜,天齐庙立擂比武夺先锋。这下京城可热闹了,各地武士汇集京城,都找客栈(6)住下,等候比武打擂。这一天开擂了。擂台设在天齐庙前。潘仁美亲自掌擂,又派出九城兵马司黄龙带五百兵丁,弹压擂台及东门一带。黄龙是潘仁美的门生,早早前来护擂。擂台比野戏台子大三倍,台上两边摆设兵刃架子,上有刀、枪、剑、戟、斧、钺(7)、钩、叉,白光四射,寒气逼人。台口柱子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写:拳打江南与塞北闻其名人人丧胆,下联配:脚踢山东与淮西见其面个个寒心,横批:我是英雄。南北英雄,东西好汉,一看这副对联,没一个不来气的。

[注释]

“讲。”“刚才满朝文武没人讨旨,臣才领旨。我儿子立擂,京都老百姓打擂都可以,各位大人的子弟不能打擂。各家公子和我儿比武,这叫内讧(5),叫辽国知道也耻笑;另外,举手不留情,老臣在朝为官多年,各位年兄年弟碰头打脸的,怕于朝中不利。”太宗当场对众位大臣说道:“众家爱卿,天齐庙立擂,各家之后不许打擂,如果上擂,便为抗旨不遵,全家该斩。”潘仁美谢恩,扬扬得意,领儿子下殿。

(1) 骁(xiāo)勇:勇猛。

潘豹刚要谢恩,忽听有人高呼:“万岁且慢,臣有本奏。”说话的是八贤王赵德芳。八贤王虽然不会武艺,可他会看,会看老令公杨继业和铁鞭王呼延赞的脸色。令公脸上看不出什么;唯独呼延赞撇着嘴。八王这才奏本。赵光义问:“你的意思——”“万岁,光凭金殿这三招两式的,看不出上下。打仗是真刀真枪,怕三国舅不是韩昌的对手。”“皇侄,你有何主见呢?”“依本王之见,可叫三国舅在东门外天齐庙立擂台一个月。这一个月内打败京城的好汉,就可封三国舅为先锋;如果有人打败三国舅,就叫那人为先锋。不知龙意如何?”“这……”皇上犹豫了嘴还不能说,因为他怕赵德芳。这个皇位原来是赵德芳的父亲太祖赵匡胤的,太祖死后,该让赵德芳坐,结果太祖将皇位让给了自己,这多多少少有些对不起赵德芳,所以封他做了个八千岁,又赐了他王命金锏,可上管君王不正,下管臣子不忠;见皇上不用磕头,就用金锏冲皇上点三点,这就算见礼了,再冲皇上点三点,就是告诉皇上:“我走了。”金锏受皇封,打死勿论。所以八王说话,赵光义也得合计合计。八王现在这么说了,皇上只好点头:“就按皇侄说的办。潘太师可叫三国舅立擂一个月,如果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就可挂先锋。”潘仁美心里恨八贤王:京都在天子脚下,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不用说别人,朝中官员的那些公子、少爷,比我儿强的就有很多。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万岁,臣有一事,请万岁做主。”

(2) 观瞧:观看。

赵光义是马上皇帝,知道潘豹的能力一般,不过见他是国舅,这两下子还真不含糊,怎么看怎么好。老令公和呼延赞点点头,凭他这个岁数,有这两下子还行,不过还嫩点,到疆场战大辽元帅韩昌,是送死的货,只是谁也不能说。等潘豹演练完了,“啪!”一收招,就有会溜须拍马的不住称赞,太宗更高兴了:“三国舅可称盖世奇才,寡人封你为扫北前部正印先锋官,在扫北大帅潘仁美帐前听令,得胜后再行封赏。”

(3) 飞扬跋扈: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这时候,有人把潘豹带上金殿。太宗说:“朕听说你自幼上山学艺,刚回京都,不辞辛苦,愿意和太师出征去退辽兵。寡人有意加封,但不知卿武艺如何?今召到金殿,若真有实才,朕定重用。有功之日,重重加封。”潘豹明白,皇上要金殿御考:“万岁,既然如此,臣献丑了。”这小子也不客气,站起来,倒退身形,立好门户,先来个跨虎小开门,接着迈跨步,打了一趟拳;然后,又舞了一趟剑。

(4) 挂帅:掌帅印,当元帅。

八王爷还想说话,赵光义不爱听了,把话接过来:“老太师,既然您乐意挂帅(4)领兵,朕准旨!”潘仁美眯缝着眼睛,用眼角扫了扫满朝文武,扬扬得意。太宗说:“老太师,您既挂帅,不知何人当先锋呢?”“万岁,老臣三子潘豹,自幼上山学艺,叫他挂印当先锋,定能马到功成!”赵光义说:“老爱卿,但不知他武艺如何?”“万岁可以当面御考。”“好!传朕的旨意,叫三国舅随旨上殿。”

(5) 内讧(hònɡ):也作“内哄”。指集团内部的倾轧争斗。

赵光义还以为向着自己呢。忙说:“老太师,您偌大年纪,带兵杀敌,受鞍马之苦,朕心不忍。如若有个三长两短,更对不起老爱卿了。”“万岁,臣虽年老,筋骨尚健,哪能看着国家沉沦?臣既食俸禄,当报君恩,愿为国领兵前去退敌,虽死无怨。”“老爱卿如此忠心,难得,难得。既如此……”皇上这就要封潘仁美当元帅;哪知道文武官员都不乐意,不过谁也不敢说出口,敢怒不敢言。这时,八贤王赵德芳问潘仁美:“老太师,您偌大年纪,到疆场上征杀行吗?如打败仗,岂不误了国家大事?”“王家千岁,老臣虽然无才,但知道将在谋不在勇,兵在精不在多。我不能疆场厮杀,可出谋划策。我有三个儿子,潘龙、潘虎、潘豹,还有两个侄子潘昭和潘祥。尤其是我那三个犬子,能征善战,他们都乐意为国立功。”

(6) 客栈(zhàn):设备简陋的旅馆。

皇上一火,铁鞭王呼延赞想保举老令公挂帅,刚要张嘴,忽然有人答言:“万岁,老臣愿领兵,去北国平灭韩昌的贼兵。”皇上观瞧(2):只见品级台前跪倒一人,年龄在五十多岁,此人正是西宫娘娘潘素蓉之父、掌朝太师、姓潘名洪字仁美。其实,潘仁美讨旨可没安什么好心。他仗着女儿潘素蓉是西宫娘娘,在朝廷上欺天子,下压群臣,飞扬跋扈(3)。因为有八王赵德芳和老令公这些有功之臣在朝,他还不敢轻举妄动。今天皇上问到什么人挂帅,潘仁美一想:这可是独揽兵权的好机会。

(7) 钺(yuè):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

宋朝实力很雄厚,文官足智多谋,武将骁勇(1)善战。丞相有王延龄、赵普,正卿侍郎吕蒙正;武将有铁鞭王呼延赞,开国王曹斌,长胜王石延超,金刀令公杨继业,东平王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汝南王郑印,还有八王千岁赵德芳,西宫国丈、掌朝太师潘仁美。这么多文官武将,为什么不讨旨领兵呢?原来是大家互相谦让。

(8) 辰时:指上午七时至九时。

皇帝升殿,满朝文武参王拜驾已毕。有丞相王苞王延龄奏本:北边大辽天庆梁王耶律尚打来战表,要和宋朝开兵打仗;又递上边关告急折报:辽国的元帅韩昌韩延寿,带领兵马已大兵压境,请朝廷火速派兵遣将,到前敌抗击辽兵。赵光义一听,忙说:“众爱卿,哪位讨旨领兵挂帅,杀退敌兵?”说完往两边观看,半天没人答言。赵光义发火了:“众家爱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太平年间你们拿国家俸禄,受尽皇恩,怎么到了荒乱年头用人之际,却无人出力?”文武官员还是没人答话。

(9) 申时:指下午三时至五时。

宋朝二帝太宗,名叫赵光义,驾坐东京汴梁,年号太平兴国。